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我只放心自己照顾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做哪家的活,哪家就解决所有参与双抢队家庭的吃饭问题。这时家里如果还有剩余的妇女,基本都会参与到做饭里来。而这段时间,这些家庭的孩子们就会天天混在一起玩,九、十个孩子扎成堆,家长们没精力也懒得管,孩子自然玩得欢快。
吃,更不必多说了。日日都在不同家吃饭、日日都吃不同“主厨”做的饭,且日日都一大桌子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自然日日都热闹非凡。
轮到我家那天,爷爷自然是出去做农活的,他那时候五十岁出头的年纪,身体硬朗,奶奶便留在家里张罗一天的饭。我只记得她前一天晚上便要计划好第二天的菜品:大人有多少、孩子有几个?荤菜需要做几样、素菜又该搭配哪些?酒喝白酒还是啤酒?零食又需要买什么?计划完成以后,等第二天天一亮,她便要去集市采购。采购回来先要去后院捉两只鸡宰了,母鸡炖成汤、公鸡用来红烧,等汤放上灶开始炖,她又要再去她的小菜园采摘一番。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小菜园,辣椒、茄子、西红柿、青菜、黄瓜等等,这些餐桌上的“常客”都是家家户户自己的小菜园里产的。材料都准备妥当以后,便要开始洗菜、切菜。这时候,其他家做饭的劳动力也都陆续来了,奶奶眼睛不好,洗菜、切菜的活便交给他们了。等到所有菜上了桌,外面干活的人也差不多回来了,因为下午还有活的缘故,中午一般是不喝酒的。吃完饭,需要外出干活的人约好下午出门的时间,便各自回家睡午觉了。留在家里做饭的人这时便开始洗洗刷刷,洗刷完再去盘点中午的库存,等核算出晚餐缺少的食材后,又要投入到晚餐的准备中去。晚餐因为喝酒的缘故,通常吃的时间较长,假如遇到双抢队工作的最后一天,那天的晚饭便要吃得格外晚一些。有的年纪小的孩子,实在挨不住困,便在晚餐还没结束的时候已经躺在主人家的床上睡着了。
我是总要熬到晚餐结束的,这样欢聚一堂的烟火里的热闹让我满足,也给我安全感,我从小便喜欢这样的热闹。
我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感受到简单而朴实的温暖。我在他们身上学会知足、学会包容、学会互爱互助,更学会善良、学会热爱生活。
另一件让我怀念的发生在夏天的事,是关于乘凉。
村里有一条主干道,连着市集,因为村里户数少的原因,房子基本都沿着主干道一边建造,而主干道另一边便是庄稼地了。在主干道这边,家家户户的房子一家挨一家呈长条状,每家每户都有两个院子,一个前院一个后院。后院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只在侧边开一扇小门,主要用于家禽类进出。前院连着主干道,是敞开的,与主干道相连的一边一般会种上杉树,侧边与隔壁户相连的地方通常会种一排矮树,冬青居多,既保证了独立又不局限视野。偶尔若有什么事,站在前院喊一声,隔壁的人也来到前院,便能各自站在自家门口交谈起来。
中国人对院子仿佛有特殊的感情,家家户户都要有院子,或大或小。即使到了如今普遍的商品房年代,开发商定价时有院子的楼层也总要比没有院子的每平米单价更高一些,又或者建筑设计师们总是想法设法创新给高层也做出院子来,可见院子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我自然也是爱院子的。后院里养了家禽、种了果树,甚至还有奶奶开辟的一块小小的菜园,种上些餐餐都要用的葱一类的配菜。前院相对开阔,除了有两棵柿子树外,其他均是空地,自然便成了夏夜里乘凉的最佳之地,且家家户户如此。
每日一到晚餐时间,奶奶会在厨房喊一声“老头子,吃饭了”。爷爷听到后便会叫我一起把竹床搬出去,再搬两把竹椅,只爷爷奶奶坐,我是通常打坐在竹床一头的。即使到了后来我弟和堂妹也来跟我们一起生活了,我们三个也总要挤在竹床两头,仿佛这样坐才最舒服。
竹床和竹椅摆好,奶奶也正好端了菜出来,我又去厨房盛饭,那时候的米饭是在灶上的大铁锅里煮的,连锅端是不行的,只能吃完再去厨房重新盛一碗,但那时候的米饭下面都有一层厚厚的锅巴,浇上菜汤嚼起来格外香。等到菜全在竹床中间摆好,便开始吃饭了。这时候天却还没黑,有的外出做农活的人这时候才干完活回来,拿着农具从门口的主干道经过总要过来打个招呼,然后再挨个从家家户户的前院往回家的方向走。但大多数人家吃晚饭的时间总是差不多的,因此若是遇到奶奶做了我不爱的菜或是遇到奶奶做了米饭我偏偏想吃面的时候,我总要去正在吃饭的发小或邻居家前院逛一逛,也顺便寻摸寻摸有没有我想吃的菜,这种吃百家饭的乐趣如今很多城里长大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
晚餐吃完,碗碟收拾完毕,爷爷会先用抹布将竹床中间放了盘子的地方擦一遍,奶奶再接着用湿毛巾将竹床整个擦一遍。我从屋里拿来枕头、蒲扇,又端来爷爷奶奶的水杯分别放到他们的竹椅脚边。扇子随手搁到奶奶的竹椅上,我便枕着枕头在竹床上躺下了。这时候天差不多黑了,星星倒还没出来,仔细看天空还隐约泛着微弱的蓝。最先出来的通常是一颗极亮的星,然后又有几颗小的跳出来分布在它四周,我一开始总一颗颗地数。可是再一眨眼的功夫,整个天空全爬满了星星,便是再也数不明白了。
我是在这样的夜晚,学会了认北斗七星和猎户座。可是关于星空的认知,爷爷大约也只知道这么多,但他还有一堆的字谜,我总在这样的夜晚被爷爷的字谜猜的昏昏欲睡,又在奶奶的蒲扇拍在我腿上的时候醒来,她总用这种方式帮我驱蚊子。也是在这样的夜晚,我从奶奶那儿听来了无数的家长里短,这些家长里短里有许多日后也成了我们兄弟姐妹聊起过去时津津乐道的谈资。
那时候的夏天便是这样,大人们有忙不完的农活、聊不完的天;孩子们有吃不完的百家饭、玩不够的游戏和悠长的夏夜里数不完的星。
那时候的夏天漫长又闷热,长大后这夏天的炎热倒并未见半分消退,只很多夏天里的乐趣再也找不着了。难怪长大的孩子总要感慨:没有熬不过的酷暑,只有回不去的夏天。
做哪家的活,哪家就解决所有参与双抢队家庭的吃饭问题。这时家里如果还有剩余的妇女,基本都会参与到做饭里来。而这段时间,这些家庭的孩子们就会天天混在一起玩,九、十个孩子扎成堆,家长们没精力也懒得管,孩子自然玩得欢快。
吃,更不必多说了。日日都在不同家吃饭、日日都吃不同“主厨”做的饭,且日日都一大桌子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自然日日都热闹非凡。
轮到我家那天,爷爷自然是出去做农活的,他那时候五十岁出头的年纪,身体硬朗,奶奶便留在家里张罗一天的饭。我只记得她前一天晚上便要计划好第二天的菜品:大人有多少、孩子有几个?荤菜需要做几样、素菜又该搭配哪些?酒喝白酒还是啤酒?零食又需要买什么?计划完成以后,等第二天天一亮,她便要去集市采购。采购回来先要去后院捉两只鸡宰了,母鸡炖成汤、公鸡用来红烧,等汤放上灶开始炖,她又要再去她的小菜园采摘一番。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小菜园,辣椒、茄子、西红柿、青菜、黄瓜等等,这些餐桌上的“常客”都是家家户户自己的小菜园里产的。材料都准备妥当以后,便要开始洗菜、切菜。这时候,其他家做饭的劳动力也都陆续来了,奶奶眼睛不好,洗菜、切菜的活便交给他们了。等到所有菜上了桌,外面干活的人也差不多回来了,因为下午还有活的缘故,中午一般是不喝酒的。吃完饭,需要外出干活的人约好下午出门的时间,便各自回家睡午觉了。留在家里做饭的人这时便开始洗洗刷刷,洗刷完再去盘点中午的库存,等核算出晚餐缺少的食材后,又要投入到晚餐的准备中去。晚餐因为喝酒的缘故,通常吃的时间较长,假如遇到双抢队工作的最后一天,那天的晚饭便要吃得格外晚一些。有的年纪小的孩子,实在挨不住困,便在晚餐还没结束的时候已经躺在主人家的床上睡着了。
我是总要熬到晚餐结束的,这样欢聚一堂的烟火里的热闹让我满足,也给我安全感,我从小便喜欢这样的热闹。
我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感受到简单而朴实的温暖。我在他们身上学会知足、学会包容、学会互爱互助,更学会善良、学会热爱生活。
另一件让我怀念的发生在夏天的事,是关于乘凉。
村里有一条主干道,连着市集,因为村里户数少的原因,房子基本都沿着主干道一边建造,而主干道另一边便是庄稼地了。在主干道这边,家家户户的房子一家挨一家呈长条状,每家每户都有两个院子,一个前院一个后院。后院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只在侧边开一扇小门,主要用于家禽类进出。前院连着主干道,是敞开的,与主干道相连的一边一般会种上杉树,侧边与隔壁户相连的地方通常会种一排矮树,冬青居多,既保证了独立又不局限视野。偶尔若有什么事,站在前院喊一声,隔壁的人也来到前院,便能各自站在自家门口交谈起来。
中国人对院子仿佛有特殊的感情,家家户户都要有院子,或大或小。即使到了如今普遍的商品房年代,开发商定价时有院子的楼层也总要比没有院子的每平米单价更高一些,又或者建筑设计师们总是想法设法创新给高层也做出院子来,可见院子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我自然也是爱院子的。后院里养了家禽、种了果树,甚至还有奶奶开辟的一块小小的菜园,种上些餐餐都要用的葱一类的配菜。前院相对开阔,除了有两棵柿子树外,其他均是空地,自然便成了夏夜里乘凉的最佳之地,且家家户户如此。
每日一到晚餐时间,奶奶会在厨房喊一声“老头子,吃饭了”。爷爷听到后便会叫我一起把竹床搬出去,再搬两把竹椅,只爷爷奶奶坐,我是通常打坐在竹床一头的。即使到了后来我弟和堂妹也来跟我们一起生活了,我们三个也总要挤在竹床两头,仿佛这样坐才最舒服。
竹床和竹椅摆好,奶奶也正好端了菜出来,我又去厨房盛饭,那时候的米饭是在灶上的大铁锅里煮的,连锅端是不行的,只能吃完再去厨房重新盛一碗,但那时候的米饭下面都有一层厚厚的锅巴,浇上菜汤嚼起来格外香。等到菜全在竹床中间摆好,便开始吃饭了。这时候天却还没黑,有的外出做农活的人这时候才干完活回来,拿着农具从门口的主干道经过总要过来打个招呼,然后再挨个从家家户户的前院往回家的方向走。但大多数人家吃晚饭的时间总是差不多的,因此若是遇到奶奶做了我不爱的菜或是遇到奶奶做了米饭我偏偏想吃面的时候,我总要去正在吃饭的发小或邻居家前院逛一逛,也顺便寻摸寻摸有没有我想吃的菜,这种吃百家饭的乐趣如今很多城里长大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
晚餐吃完,碗碟收拾完毕,爷爷会先用抹布将竹床中间放了盘子的地方擦一遍,奶奶再接着用湿毛巾将竹床整个擦一遍。我从屋里拿来枕头、蒲扇,又端来爷爷奶奶的水杯分别放到他们的竹椅脚边。扇子随手搁到奶奶的竹椅上,我便枕着枕头在竹床上躺下了。这时候天差不多黑了,星星倒还没出来,仔细看天空还隐约泛着微弱的蓝。最先出来的通常是一颗极亮的星,然后又有几颗小的跳出来分布在它四周,我一开始总一颗颗地数。可是再一眨眼的功夫,整个天空全爬满了星星,便是再也数不明白了。
我是在这样的夜晚,学会了认北斗七星和猎户座。可是关于星空的认知,爷爷大约也只知道这么多,但他还有一堆的字谜,我总在这样的夜晚被爷爷的字谜猜的昏昏欲睡,又在奶奶的蒲扇拍在我腿上的时候醒来,她总用这种方式帮我驱蚊子。也是在这样的夜晚,我从奶奶那儿听来了无数的家长里短,这些家长里短里有许多日后也成了我们兄弟姐妹聊起过去时津津乐道的谈资。
那时候的夏天便是这样,大人们有忙不完的农活、聊不完的天;孩子们有吃不完的百家饭、玩不够的游戏和悠长的夏夜里数不完的星。
那时候的夏天漫长又闷热,长大后这夏天的炎热倒并未见半分消退,只很多夏天里的乐趣再也找不着了。难怪长大的孩子总要感慨:没有熬不过的酷暑,只有回不去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