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穿到古代的教书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跟着陈彭年禁军小队队长是一个行老了路的人,一程程的路安排得非常妥当,不过十来天,便到了大周的京城——汴梁。
此时的汴梁并不大,也没有《清明上河图》里那样繁荣,连著名的虹桥也还没有踪影。全国将将统一,还没有完全恢复生气,但高大的城墙、精神抖擞的百姓还是显示了这个大一统帝国的生机勃勃。
两人进城时已经不早了,陈彭年赶在下衙前到礼部衙门销了假,顺便领着崔瑛登记,领考试通知。
“所有赴试神童均住看街亭那边,本部衙门已经着楼宅务在那里备下了房子。如果有亲眷跟来的,可在附近脚店住下,楼宅务会帮着结算房钱。”礼部衙门的小吏恭敬地同陈彭年说明道。
“看街亭就在国子监边上,我也住那边,你若有事遣个人叫我就是。”陈彭年将崔瑛送到住处,叮嘱道。
“多谢世叔,瑛应付得来。”崔瑛与陈彭年道别。
“这次神童试是特科,专门选取十到十五岁有特异之处的童子应试,记得你义父的嘱咐,一定要谨言慎行,不可放荡无度。”陈彭年也不知道皇帝打算做什么,只能反复叮嘱道。
“多谢世叔教诲,瑛铭记在心。”崔瑛点头应承道。
陈彭年将崔瑛交给在这驿馆的礼部小吏,又叮嘱了几句,塞了些赏钱,才转身离开。
“崔郎君这边来,”那小吏操着一口标准的官话将崔瑛引向后宅,并一条条地叮嘱着注意事项:“应试的神童们都住在本宅和邻宅,前院有饭厅,每日辰午申三个时辰免费供饭,若吃不惯也可叫正店或脚店送外食来,后宅里也有小灶台,不过那些花销得自己出。礼部应考的文书带好,白天可随意在城内外游玩,但酉正之前必须回归本宅,不得外宿。宅内不许外人进出,如果需要人洒扫或洗涤衣物可交由内宅的两个仆役处理。”
“多谢告知,还未请教高姓尊名?”崔瑛站到写了自己名字的屋前拱手一揖。
“某姓高,叫某高三就是,有事招呼尽管招呼某。”
“那多谢高三郎。”崔瑛实在不习惯叫“高三”,那会让他想起被试卷和竞赛淹没的青春时光,便挑了一个这个时代通行的称呼。
后宅的院子不大,正房五架,东西两厢各有三间房,崔瑛的住处在西厢上首第一间,就着灯光能看到每一间房外都贴上了各人的名字。
正房东西两厅各有一人,东首写的是宰相范质孙坦;西首则是先枢密使王朴子偃。
东厢三间是一人一间,名贴上父祖辈的职位多是州府官员。
崔瑛所在的西厢则是四人一间,只写了籍贯,比如崔瑛的名贴上就是“庐州崔瑛”四字,而与他同室的三人,最右的是京畿之地的成寅,再左一个是寿州朱钤和幽州张翼,最后就是崔瑛。一院居舍,等级分明。
推门进屋,南北墙边各有两张榻,西墙边有两张并排的小案几。案边只坐了一个和崔瑛差不多大的少年人,正对着烛火专心诵读着什么,一个眼神都没分给崔瑛。
四张床榻只留了南墙下首的一张还没有东西,看起来其他三人都已经到了,就是不知道那个读书的少年是谁了。
崔瑛见那少年没有搭话的意思,便寻了抹布将床铺擦了擦,又将地面扫了一下,再将自己的行李摆放好。崔瑛带的东西不多,那一套十三经是必带的了,另外就是一套铺盖几身衣服,几刀竹纸,当然最要紧的就是一大包草纸,说实话,在古代生活要是没有草纸日子真是痛苦又恶心。只要想一想用竹片什么的,就明白古人为什么要管上厕所叫“更衣”了。
所有东西安顿好,崔瑛也凑到烛火边,拿出礼部给自己的文书来看。一张一尺长的宣纸上最右边写明了崔瑛的籍贯、祖籍,左一列写“年十四,高六尺,体修长,肤白,貌秀”,这是外貌;最右边则写了“长于农事,擅算,以注音巧思举。”这应该就是应神童试的理由。
刚看完文书,院里便传来一阵喧闹,一群十来岁的少年人说说笑笑地进来了。
 ... -->>
跟着陈彭年禁军小队队长是一个行老了路的人,一程程的路安排得非常妥当,不过十来天,便到了大周的京城——汴梁。
此时的汴梁并不大,也没有《清明上河图》里那样繁荣,连著名的虹桥也还没有踪影。全国将将统一,还没有完全恢复生气,但高大的城墙、精神抖擞的百姓还是显示了这个大一统帝国的生机勃勃。
两人进城时已经不早了,陈彭年赶在下衙前到礼部衙门销了假,顺便领着崔瑛登记,领考试通知。
“所有赴试神童均住看街亭那边,本部衙门已经着楼宅务在那里备下了房子。如果有亲眷跟来的,可在附近脚店住下,楼宅务会帮着结算房钱。”礼部衙门的小吏恭敬地同陈彭年说明道。
“看街亭就在国子监边上,我也住那边,你若有事遣个人叫我就是。”陈彭年将崔瑛送到住处,叮嘱道。
“多谢世叔,瑛应付得来。”崔瑛与陈彭年道别。
“这次神童试是特科,专门选取十到十五岁有特异之处的童子应试,记得你义父的嘱咐,一定要谨言慎行,不可放荡无度。”陈彭年也不知道皇帝打算做什么,只能反复叮嘱道。
“多谢世叔教诲,瑛铭记在心。”崔瑛点头应承道。
陈彭年将崔瑛交给在这驿馆的礼部小吏,又叮嘱了几句,塞了些赏钱,才转身离开。
“崔郎君这边来,”那小吏操着一口标准的官话将崔瑛引向后宅,并一条条地叮嘱着注意事项:“应试的神童们都住在本宅和邻宅,前院有饭厅,每日辰午申三个时辰免费供饭,若吃不惯也可叫正店或脚店送外食来,后宅里也有小灶台,不过那些花销得自己出。礼部应考的文书带好,白天可随意在城内外游玩,但酉正之前必须回归本宅,不得外宿。宅内不许外人进出,如果需要人洒扫或洗涤衣物可交由内宅的两个仆役处理。”
“多谢告知,还未请教高姓尊名?”崔瑛站到写了自己名字的屋前拱手一揖。
“某姓高,叫某高三就是,有事招呼尽管招呼某。”
“那多谢高三郎。”崔瑛实在不习惯叫“高三”,那会让他想起被试卷和竞赛淹没的青春时光,便挑了一个这个时代通行的称呼。
后宅的院子不大,正房五架,东西两厢各有三间房,崔瑛的住处在西厢上首第一间,就着灯光能看到每一间房外都贴上了各人的名字。
正房东西两厅各有一人,东首写的是宰相范质孙坦;西首则是先枢密使王朴子偃。
东厢三间是一人一间,名贴上父祖辈的职位多是州府官员。
崔瑛所在的西厢则是四人一间,只写了籍贯,比如崔瑛的名贴上就是“庐州崔瑛”四字,而与他同室的三人,最右的是京畿之地的成寅,再左一个是寿州朱钤和幽州张翼,最后就是崔瑛。一院居舍,等级分明。
推门进屋,南北墙边各有两张榻,西墙边有两张并排的小案几。案边只坐了一个和崔瑛差不多大的少年人,正对着烛火专心诵读着什么,一个眼神都没分给崔瑛。
四张床榻只留了南墙下首的一张还没有东西,看起来其他三人都已经到了,就是不知道那个读书的少年是谁了。
崔瑛见那少年没有搭话的意思,便寻了抹布将床铺擦了擦,又将地面扫了一下,再将自己的行李摆放好。崔瑛带的东西不多,那一套十三经是必带的了,另外就是一套铺盖几身衣服,几刀竹纸,当然最要紧的就是一大包草纸,说实话,在古代生活要是没有草纸日子真是痛苦又恶心。只要想一想用竹片什么的,就明白古人为什么要管上厕所叫“更衣”了。
所有东西安顿好,崔瑛也凑到烛火边,拿出礼部给自己的文书来看。一张一尺长的宣纸上最右边写明了崔瑛的籍贯、祖籍,左一列写“年十四,高六尺,体修长,肤白,貌秀”,这是外貌;最右边则写了“长于农事,擅算,以注音巧思举。”这应该就是应神童试的理由。
刚看完文书,院里便传来一阵喧闹,一群十来岁的少年人说说笑笑地进来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