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晨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后不会无缘无故命人传话, 宫中必是出了事。明苏心急如焚,她最忧心的便留在宫中的皇后与淑妃。
苏都正要答话,房门被叩响,一名幕僚急事来禀。
这下不必苏都来答了, 幕僚要禀的是同一件事。
皇帝软禁了德妃,且以逆反之名派人拿捕三皇子。眼下, 禁军正往三皇子府上去。
明苏瘫软在椅上, 她明白了,必是她与皇后数日拖延不办, 皇帝不耐烦了, 干脆自己动手。三皇子为人虽粗犷, 可他对德妃的孝顺之心是人尽皆知的。哪怕只是为了德妃的安危, 三皇子也必不会反抗。
同理, 要她就范, 皇帝便只需以淑妃为质。
苏都知晓信国殿下与淑妃娘娘的母女之情, 见殿下面色灰败, 便知她所想,劝道:“殿下快快动手吧。”
明苏摆了下手, 苏都心下叹了口气,退了出去, 幕僚也跟着退下了。
不过一个时辰,外头便传消息来,三皇子就范,已被押入宗正寺中关押, 皇帝下诏由大理寺与宗正卿一同审理三皇子之案。
大理寺卿依附五皇子多年,宗正卿是先帝幼弟,只白担了个官职,却从来不过问朝事。看似二人同审,实则是大理寺卿一人主理。
明苏心道,三皇兄是折了,看来父皇这回是真心急,料理了三皇兄,也就稳住了五皇兄,接下来便该是她了。
五皇子日益得势,毕竟三皇子折了,余下的也就他了。他门下几名大臣急于讨好,忙着搜罗三皇子的罪证,送入大理寺中。
但除却这几名急着向五皇子献媚的大臣,余者皆静了下来,尤其是经过六年前郑家那一场的大臣,更是闭口不言,一语不发。
因自三皇子被拿入宫中后,宫中什么消息都传不出来了,任凭三皇子系的大臣如何悄然往宫中传递消息,皆如石沉大海,无一丝回应。
这情形,与当年郑家覆灭之前一模一样。
明苏几度欲入宫求见皇帝,然而那道平日任由她出入的宫门,却严加把守了起来,不论如何威胁逼迫,守门的将军皆只有一句答复:“无诏不得入宫。”
不只是明苏,五皇子亦然,大臣们也是如此。
数日之间,朝中人心惶惶,却又各自压抑,整座京城皆陷入诡异的沉寂之中,静等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然而紫宸殿中,却是一如既往的风平浪静,乃至有几分和风轻拂的轻快。
皇帝并未着龙袍,他换了身道袍,发丝也如道士一般束起,手中拿着柄拂尘,盘腿坐在蒲团上,合着眼睛,正在悟道。
可惜,他正得意着,未能专心在道上,倒是想起了些,前程往事。他亲政那年,郑泓在还政前,与他说了句话,他说恳请陛下谨记,陛下若勤政爱民,天下便是陛下的天下;陛下若荒淫无道,天下便是万民的天下。
这话之意,再浅显不过,郑泓是在告诫他,须得勤勉政务,爱护子民,否则,天下万民,人人都可能举旗造反,来反他。
他起初也深以为然,不敢懈怠,渐渐的,他发觉并非如此,只要他还是皇帝,牢牢把持着朝政,偶有懈怠也无妨,倘若有人心怀反意,那便捉拿下狱,斩草除根便可。
他的天下,他的皇位稳稳当当。
今次亦是如此。
皇帝也懒得理会明苏是有意拖延还是怎地,任她如何心计,在他面前也无挣扎之力。他想着,睁开了眼,四下一环顾,略略蹙了下眉头。
紫宸殿本是议政之处,满是尘俗之气,在此打坐修行,恐怕事倍功半,得修一座宫观才好。那宫观必得修得高,上及九天,抬手可摘星辰,如此配得上他皇帝的气派。
还有无为的确有能耐,须敬着他,可他要替他炼丹,腾不出空来指点他悟道。他当再寻几名有修为的道长,来伺候他一同悟道。
皇帝心下想道,便站起身,走到御案后,欲书两道诏书,一为修建宫观,一为招揽道人。他提了笔,还未及落下,又往案头一掷,满面不悦。
暂且还不成,他要大修宫观,要招揽道人,大臣们少不得妄议几句劳民伤财,单是说便也罢了,去岁刚闹的一场灾,平了场乱,皆耗费不小,国库那边未必能痛痛快快拨银。
还是再等两日,两日后应当一切便当尘埃落定了。
皇帝捋了捋须,重新捡起拂尘,心道,还是慢了些。他这些年说一不二惯了,这回只耽搁了几日,便生怒意。这时,赵梁入殿来,禀道:“陛下,午时了。”
皇帝喜上眉梢,什么怒意都没有了,挥了下拂尘,走下殿来,道:“无为道长与朕说好了午时论道,为何还不来?朕去瞧瞧他。”
皇帝到万方殿时,皇后正由一名道童送出万方殿的偏门。她独身回了仁明殿,云桑见她回来,大松了口气,将她迎入殿中,小声道:“娘娘有什么事,吩咐底下走一趟便是了,何须亲自出门?未免太冒险了些。”
郑宓的心思都在别处,她扶着扶手坐下,想到什么,问:“消息还是送不出去?”
云桑愁道:“是。连膳房采买的内侍也全换了人,禁军入驻后宫,妃嫔们皆不敢出门了。”众人皆蛰伏之时,仁明殿若有什么动作,便显眼得很了。
消息传不出去。郑宓握紧了扶手,心越发地沉了下去。
“信国殿下怕是还不知淑妃娘娘已遭软禁。”云桑轻声道,说得郑宓愈加心烦。可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淑妃遭软禁,郑宓道:“膳房不通,其余各处呢?内侍省,莳花局,还有车马司也都不通吗?”
这话,晨间已问过一次了,各处不是禁止出入宫门便是换了紫宸殿的人,云桑为难地望着皇后,郑宓烦乱不已,想道,只盼明苏已发觉了危机。
明苏换了身不显眼的衣衫,坐在马车中,马车亦不是她平日所乘的嵌了公主府徽号的那一驾,马车外跟着几名持刀的仆役,扮作了寻常家仆模样。
她正要出京,这几日出入城门查得格外严,开城门的时辰推了一个时辰,闭城门的时辰则提早了一个时辰,守门的将士多了一倍不止,每个出入城门之人,不论王公与平民皆要仔细检查。
“殿下放心,守门的是赵将军,都打点好了。”玄过禀道。
明苏合目端坐,她开了口,却是一句毫不相干的话:“宫中仍无消息传来?”
玄过道:“是,也传不进去,几道宫门好似铁打的一般,卡得死死的,不许宫人靠近,守门的禁军更是油盐不进。不单咱们,五皇子处亦是受挫。”
消息无往来,宫中是什么情形便一概不知,如此情境,不免使人心慌。
玄过知她记挂淑妃娘娘,便道:“殿下忍耐一日,待明日便可见到淑妃娘娘了。”
眼下也只好如此期盼。明苏虽不安,仍是点了下头。
马车渐渐停下,外头响起喧嚷声,是要过城门了。明苏不得不按捺下忧心,应对眼前。门帘倏然自外掀开,一满脸络腮胡的将军踏上车辕,探身进来,他单手按在腰间的刀上,星目如炬,朝里头看了两眼,退了出去,道:“放!”
话音一落,马车缓缓起步,走了出去。
一出城门,明苏一行便加快了速度,径直到京城十里外的一处破庙,庙前早有高骑在马背上的一名将军在等候,他身后,还带了数十名卒子,较之明苏的轻车简行,要气派得多。
远远见车驾到来,将军便立即下了马。
明苏掀开门帘,并未下车,而是与他说了一句:“刘将军久候。”
刘将军立即起身,拱了拱手:“只怕殿下不来。”
明苏一笑,下了车,换骑马,挥了下马鞭,道:“事不宜迟,走。”
刘将军原还有些忐忑,见她如此神色松快,好似胜券在握,也跟着笑了笑,翻身上马,紧跟在明苏身后。
抵达京防大营外,恰好夜幕降临,京防营中,无数火把点起,将大营照得灯火通明,营中纪律严明,不时便有盔甲加身的巡逻兵经过。
明苏在营前勒紧缰绳,下了马,刘将军戴上了兜帽,将面容掩在兜帽之下,紧跟在她身后。明苏环顾此处,见营门后守了约莫百余名士卒,两侧角楼上亦是人影憧憧,且每过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便会有全副武装的巡逻兵,巡经此处,防守极严。
她不见惊慌,反倒笑着说了句:“京防营军纪言明,士卒军容整肃,全赖将军治军有方。”
刘将军苦笑,恭敬道:“殿下过奖,臣愧不敢当。”又见她如此言辞,全然是将京防营视作了囊中之物,更添了几分信心。
明苏抬了抬下颔。
紧跟她身后的长史会意,走上前去,居高临下地看了看守门的士卒,傲慢道:“陛下密诏到了,还不开门迎接。”
守门之人一听,连忙拱手道:“不知是哪位贵人,容卑职先通禀将军。”
长史露出不满之色,好似恼怒区区一个守门的卒子竟敢将密诏拦在门外,身后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等等也无妨。”
守门之人闻声,朝那声音来源一看,见是名王孙装扮的公子,再一看,分明是女子。有这等气度的女子,普天之下,寻不出第二人来,他心下有了数,又想信国殿下不掩身份,想来是真有密诏到了。
但他也不敢擅自开门,躬身一礼:“劳诸位贵人稍候。”说罢,吩咐了身旁的士卒几句,飞奔入营通传去了。
过不多久,大营中立即奔出两名将军,为首的,是新上任的京防营总指挥使江舟,他身后跟着的,是顾入川。
因是密诏,故江舟并未宣扬,他站在营门后,先行了一礼,而后道:“密旨何在?臣请一观。”
明苏原本带笑的面容,听到这一句,便沉了下来,冷笑道:“卿是要孤隔着这营门,将密诏递给你?”
京中为官的,谁没听说过信国殿下的跋扈,江舟心下叫苦,想着陛下派谁不好,派了这祖宗来,口中则恭敬道:“臣赴任前,陛下曾有明诏,要臣不得擅放任何人入营,无诏亦不得领兵出营。臣不敢不遵,恳请殿下谅解,与密诏一观。”
“明诏是诏,密诏便不是诏了?江舟,你今日不将营门打开,将孤好好地迎进去,来日朝中,孤必不与你罢休!”明苏恼怒道。
江舟为难,他到任不过半月,营中还有许多事未收拾,且这回换任,还有不少将军未到任,营中乱糟糟的,若是信国殿下居心不轨,放她入营,无异于纵虎入羊群。
可若是当真有密诏,也不是他能耽搁得起的。
明苏与了他片刻计量轻重,但并未容他仔细思考,高声嚷道:“好啊,孤早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却没想到不过半月,江指挥使便已自大至此了。这密诏,不传了,横竖不过一通罢,孤怕什么!”
说罢,转身就要走,顾入川适时道:“殿下且慢。”
明苏已转过身,闻言回头睨了他一眼。顾入川压低了声,对江舟道:“指挥使何以与信国殿下过不去?她的性子,最好争个颜面,您……”又不是不知道。他说下去,又道:“卑职看过了,营外至多不过数十人,咱们大营中却有四十万精兵,怕什么?最要紧的是陛下的密诏,密诏若不能宣,耽搁了事,谁能吃罪得起?”
江舟一听,像是被鼓励了一通,心道,也是,数十人对数十万,怕什么。
可他还是隐隐觉得不对,信国殿下强横任性不假,可她却能与二位皇子相争而不落下风,这样的人,哪里是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的。
江舟不语,好似全然未理会顾入川的话。
明苏的脊背已被汗湿了,紧张不已,今次来,是身家性命都搭上了,若不能成,便只有一条死路。她克制着神色,未显露慌意,气急而笑般地点了点头:“今日之辱,孤记下了。”
说罢转身,朝马走去,踩上马镫,翻身上马,其余人等,皆与她一般,牵马的牵马,上马的上马,毫不留恋。
顾入川急道:“她是公主,她办不好差使,回京最多禁足上几日,耽搁的大事,罪名都是要指挥使来担的!”
江舟仍旧不语,盯紧着明苏,明苏回头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全然是矜贵惯了的公主出门受怠慢后的恼怒任性。她高高扬起马鞭,就要挥下了,江舟目光一暗,高声道:“开营门!”
顾入川在他身后,将高悬的心放下了。
明苏拉着缰绳,冷眼瞧着营门打开。江舟出门来迎,笑着赔罪,明苏不敢再耽搁,再耽搁下去,天都要亮了。她下了马,随江舟入营。
既是密诏,自然要密宣,入得主帐,将人都遣退了,江舟看了看明苏... -->>
皇后不会无缘无故命人传话, 宫中必是出了事。明苏心急如焚,她最忧心的便留在宫中的皇后与淑妃。
苏都正要答话,房门被叩响,一名幕僚急事来禀。
这下不必苏都来答了, 幕僚要禀的是同一件事。
皇帝软禁了德妃,且以逆反之名派人拿捕三皇子。眼下, 禁军正往三皇子府上去。
明苏瘫软在椅上, 她明白了,必是她与皇后数日拖延不办, 皇帝不耐烦了, 干脆自己动手。三皇子为人虽粗犷, 可他对德妃的孝顺之心是人尽皆知的。哪怕只是为了德妃的安危, 三皇子也必不会反抗。
同理, 要她就范, 皇帝便只需以淑妃为质。
苏都知晓信国殿下与淑妃娘娘的母女之情, 见殿下面色灰败, 便知她所想,劝道:“殿下快快动手吧。”
明苏摆了下手, 苏都心下叹了口气,退了出去, 幕僚也跟着退下了。
不过一个时辰,外头便传消息来,三皇子就范,已被押入宗正寺中关押, 皇帝下诏由大理寺与宗正卿一同审理三皇子之案。
大理寺卿依附五皇子多年,宗正卿是先帝幼弟,只白担了个官职,却从来不过问朝事。看似二人同审,实则是大理寺卿一人主理。
明苏心道,三皇兄是折了,看来父皇这回是真心急,料理了三皇兄,也就稳住了五皇兄,接下来便该是她了。
五皇子日益得势,毕竟三皇子折了,余下的也就他了。他门下几名大臣急于讨好,忙着搜罗三皇子的罪证,送入大理寺中。
但除却这几名急着向五皇子献媚的大臣,余者皆静了下来,尤其是经过六年前郑家那一场的大臣,更是闭口不言,一语不发。
因自三皇子被拿入宫中后,宫中什么消息都传不出来了,任凭三皇子系的大臣如何悄然往宫中传递消息,皆如石沉大海,无一丝回应。
这情形,与当年郑家覆灭之前一模一样。
明苏几度欲入宫求见皇帝,然而那道平日任由她出入的宫门,却严加把守了起来,不论如何威胁逼迫,守门的将军皆只有一句答复:“无诏不得入宫。”
不只是明苏,五皇子亦然,大臣们也是如此。
数日之间,朝中人心惶惶,却又各自压抑,整座京城皆陷入诡异的沉寂之中,静等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然而紫宸殿中,却是一如既往的风平浪静,乃至有几分和风轻拂的轻快。
皇帝并未着龙袍,他换了身道袍,发丝也如道士一般束起,手中拿着柄拂尘,盘腿坐在蒲团上,合着眼睛,正在悟道。
可惜,他正得意着,未能专心在道上,倒是想起了些,前程往事。他亲政那年,郑泓在还政前,与他说了句话,他说恳请陛下谨记,陛下若勤政爱民,天下便是陛下的天下;陛下若荒淫无道,天下便是万民的天下。
这话之意,再浅显不过,郑泓是在告诫他,须得勤勉政务,爱护子民,否则,天下万民,人人都可能举旗造反,来反他。
他起初也深以为然,不敢懈怠,渐渐的,他发觉并非如此,只要他还是皇帝,牢牢把持着朝政,偶有懈怠也无妨,倘若有人心怀反意,那便捉拿下狱,斩草除根便可。
他的天下,他的皇位稳稳当当。
今次亦是如此。
皇帝也懒得理会明苏是有意拖延还是怎地,任她如何心计,在他面前也无挣扎之力。他想着,睁开了眼,四下一环顾,略略蹙了下眉头。
紫宸殿本是议政之处,满是尘俗之气,在此打坐修行,恐怕事倍功半,得修一座宫观才好。那宫观必得修得高,上及九天,抬手可摘星辰,如此配得上他皇帝的气派。
还有无为的确有能耐,须敬着他,可他要替他炼丹,腾不出空来指点他悟道。他当再寻几名有修为的道长,来伺候他一同悟道。
皇帝心下想道,便站起身,走到御案后,欲书两道诏书,一为修建宫观,一为招揽道人。他提了笔,还未及落下,又往案头一掷,满面不悦。
暂且还不成,他要大修宫观,要招揽道人,大臣们少不得妄议几句劳民伤财,单是说便也罢了,去岁刚闹的一场灾,平了场乱,皆耗费不小,国库那边未必能痛痛快快拨银。
还是再等两日,两日后应当一切便当尘埃落定了。
皇帝捋了捋须,重新捡起拂尘,心道,还是慢了些。他这些年说一不二惯了,这回只耽搁了几日,便生怒意。这时,赵梁入殿来,禀道:“陛下,午时了。”
皇帝喜上眉梢,什么怒意都没有了,挥了下拂尘,走下殿来,道:“无为道长与朕说好了午时论道,为何还不来?朕去瞧瞧他。”
皇帝到万方殿时,皇后正由一名道童送出万方殿的偏门。她独身回了仁明殿,云桑见她回来,大松了口气,将她迎入殿中,小声道:“娘娘有什么事,吩咐底下走一趟便是了,何须亲自出门?未免太冒险了些。”
郑宓的心思都在别处,她扶着扶手坐下,想到什么,问:“消息还是送不出去?”
云桑愁道:“是。连膳房采买的内侍也全换了人,禁军入驻后宫,妃嫔们皆不敢出门了。”众人皆蛰伏之时,仁明殿若有什么动作,便显眼得很了。
消息传不出去。郑宓握紧了扶手,心越发地沉了下去。
“信国殿下怕是还不知淑妃娘娘已遭软禁。”云桑轻声道,说得郑宓愈加心烦。可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淑妃遭软禁,郑宓道:“膳房不通,其余各处呢?内侍省,莳花局,还有车马司也都不通吗?”
这话,晨间已问过一次了,各处不是禁止出入宫门便是换了紫宸殿的人,云桑为难地望着皇后,郑宓烦乱不已,想道,只盼明苏已发觉了危机。
明苏换了身不显眼的衣衫,坐在马车中,马车亦不是她平日所乘的嵌了公主府徽号的那一驾,马车外跟着几名持刀的仆役,扮作了寻常家仆模样。
她正要出京,这几日出入城门查得格外严,开城门的时辰推了一个时辰,闭城门的时辰则提早了一个时辰,守门的将士多了一倍不止,每个出入城门之人,不论王公与平民皆要仔细检查。
“殿下放心,守门的是赵将军,都打点好了。”玄过禀道。
明苏合目端坐,她开了口,却是一句毫不相干的话:“宫中仍无消息传来?”
玄过道:“是,也传不进去,几道宫门好似铁打的一般,卡得死死的,不许宫人靠近,守门的禁军更是油盐不进。不单咱们,五皇子处亦是受挫。”
消息无往来,宫中是什么情形便一概不知,如此情境,不免使人心慌。
玄过知她记挂淑妃娘娘,便道:“殿下忍耐一日,待明日便可见到淑妃娘娘了。”
眼下也只好如此期盼。明苏虽不安,仍是点了下头。
马车渐渐停下,外头响起喧嚷声,是要过城门了。明苏不得不按捺下忧心,应对眼前。门帘倏然自外掀开,一满脸络腮胡的将军踏上车辕,探身进来,他单手按在腰间的刀上,星目如炬,朝里头看了两眼,退了出去,道:“放!”
话音一落,马车缓缓起步,走了出去。
一出城门,明苏一行便加快了速度,径直到京城十里外的一处破庙,庙前早有高骑在马背上的一名将军在等候,他身后,还带了数十名卒子,较之明苏的轻车简行,要气派得多。
远远见车驾到来,将军便立即下了马。
明苏掀开门帘,并未下车,而是与他说了一句:“刘将军久候。”
刘将军立即起身,拱了拱手:“只怕殿下不来。”
明苏一笑,下了车,换骑马,挥了下马鞭,道:“事不宜迟,走。”
刘将军原还有些忐忑,见她如此神色松快,好似胜券在握,也跟着笑了笑,翻身上马,紧跟在明苏身后。
抵达京防大营外,恰好夜幕降临,京防营中,无数火把点起,将大营照得灯火通明,营中纪律严明,不时便有盔甲加身的巡逻兵经过。
明苏在营前勒紧缰绳,下了马,刘将军戴上了兜帽,将面容掩在兜帽之下,紧跟在她身后。明苏环顾此处,见营门后守了约莫百余名士卒,两侧角楼上亦是人影憧憧,且每过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便会有全副武装的巡逻兵,巡经此处,防守极严。
她不见惊慌,反倒笑着说了句:“京防营军纪言明,士卒军容整肃,全赖将军治军有方。”
刘将军苦笑,恭敬道:“殿下过奖,臣愧不敢当。”又见她如此言辞,全然是将京防营视作了囊中之物,更添了几分信心。
明苏抬了抬下颔。
紧跟她身后的长史会意,走上前去,居高临下地看了看守门的士卒,傲慢道:“陛下密诏到了,还不开门迎接。”
守门之人一听,连忙拱手道:“不知是哪位贵人,容卑职先通禀将军。”
长史露出不满之色,好似恼怒区区一个守门的卒子竟敢将密诏拦在门外,身后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等等也无妨。”
守门之人闻声,朝那声音来源一看,见是名王孙装扮的公子,再一看,分明是女子。有这等气度的女子,普天之下,寻不出第二人来,他心下有了数,又想信国殿下不掩身份,想来是真有密诏到了。
但他也不敢擅自开门,躬身一礼:“劳诸位贵人稍候。”说罢,吩咐了身旁的士卒几句,飞奔入营通传去了。
过不多久,大营中立即奔出两名将军,为首的,是新上任的京防营总指挥使江舟,他身后跟着的,是顾入川。
因是密诏,故江舟并未宣扬,他站在营门后,先行了一礼,而后道:“密旨何在?臣请一观。”
明苏原本带笑的面容,听到这一句,便沉了下来,冷笑道:“卿是要孤隔着这营门,将密诏递给你?”
京中为官的,谁没听说过信国殿下的跋扈,江舟心下叫苦,想着陛下派谁不好,派了这祖宗来,口中则恭敬道:“臣赴任前,陛下曾有明诏,要臣不得擅放任何人入营,无诏亦不得领兵出营。臣不敢不遵,恳请殿下谅解,与密诏一观。”
“明诏是诏,密诏便不是诏了?江舟,你今日不将营门打开,将孤好好地迎进去,来日朝中,孤必不与你罢休!”明苏恼怒道。
江舟为难,他到任不过半月,营中还有许多事未收拾,且这回换任,还有不少将军未到任,营中乱糟糟的,若是信国殿下居心不轨,放她入营,无异于纵虎入羊群。
可若是当真有密诏,也不是他能耽搁得起的。
明苏与了他片刻计量轻重,但并未容他仔细思考,高声嚷道:“好啊,孤早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却没想到不过半月,江指挥使便已自大至此了。这密诏,不传了,横竖不过一通罢,孤怕什么!”
说罢,转身就要走,顾入川适时道:“殿下且慢。”
明苏已转过身,闻言回头睨了他一眼。顾入川压低了声,对江舟道:“指挥使何以与信国殿下过不去?她的性子,最好争个颜面,您……”又不是不知道。他说下去,又道:“卑职看过了,营外至多不过数十人,咱们大营中却有四十万精兵,怕什么?最要紧的是陛下的密诏,密诏若不能宣,耽搁了事,谁能吃罪得起?”
江舟一听,像是被鼓励了一通,心道,也是,数十人对数十万,怕什么。
可他还是隐隐觉得不对,信国殿下强横任性不假,可她却能与二位皇子相争而不落下风,这样的人,哪里是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的。
江舟不语,好似全然未理会顾入川的话。
明苏的脊背已被汗湿了,紧张不已,今次来,是身家性命都搭上了,若不能成,便只有一条死路。她克制着神色,未显露慌意,气急而笑般地点了点头:“今日之辱,孤记下了。”
说罢转身,朝马走去,踩上马镫,翻身上马,其余人等,皆与她一般,牵马的牵马,上马的上马,毫不留恋。
顾入川急道:“她是公主,她办不好差使,回京最多禁足上几日,耽搁的大事,罪名都是要指挥使来担的!”
江舟仍旧不语,盯紧着明苏,明苏回头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全然是矜贵惯了的公主出门受怠慢后的恼怒任性。她高高扬起马鞭,就要挥下了,江舟目光一暗,高声道:“开营门!”
顾入川在他身后,将高悬的心放下了。
明苏拉着缰绳,冷眼瞧着营门打开。江舟出门来迎,笑着赔罪,明苏不敢再耽搁,再耽搁下去,天都要亮了。她下了马,随江舟入营。
既是密诏,自然要密宣,入得主帐,将人都遣退了,江舟看了看明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