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大海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况且还是依循着父亲的教导,彻底放松身心,严格按照功法的要求修炼,至于能练出什么来,修炼到什么境界,什么程度,全然不去理会,这就是况家功法的宗旨。
三天后,瓦剌族和兀良哈族的送礼大军风尘仆仆赶到了,瓦剌族的代表是铁木玉花公主,兀良哈则派出了于都王子,此人乃是兀良哈可汗的第三子。
瓦剌和兀良哈的王虽然自称可汗,但只限于族群内部,对外依然称王,因为大草原上公认的唯一的可汗就是俺答王,别人如果对外称汗,那就是表明与俺答王公然对抗,那样的话,雌雄难辨,也只有兵戎相见,一分高下了。
可汗跟内地的帝位一样,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草原上同样是这个规矩。这是成吉思汗当年在斡难河与万族聚会时定下的规矩:草原上只有一个可汗,只有一个共主。
大草原上的这次聚会,跟刘邦灭掉异姓王与诸侯的大会一样,制订了大汉民族的统治方略:非刘氏不王,非军功不得封侯。
刘邦制订的这项政策,从西汉开始执行,影响了汉族一千多年,成为王朝延续最重要的政策。一直到明朝,这个政策依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这次乌蒙和迭木儿花都学乖了,接到各自可汗的信后,在出发前分别给况且发来通报,言明他们可汗派出王子、公主前往,目的是给大明钦差殿下送国礼,别无他意。
他们真是怕了,唯恐大明钦差再找什么借口碰瓷,那样的话,不知还得花多少钱免灾,面子上也挂不住。
况且接到通报后,也是一怔,他本来只想拖延些时日,并无无意找瓦剌、兀良哈的麻烦,没想到这两族还当真了,派出王子、公主专程给他送礼。
再看到礼单,况且更是震惊,书画都是晋唐的名家真迹,居然还有一幅梁武帝的书法作品。
况且不仅兴奋,甚至都有点慌乱了,站起身连连疾走了几步。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梁武帝一生佞佛,后来也因此亡国,不过不可否认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之主,只是在信佛上过于执着,数次自己卖身给佛寺,然后由丞相大臣们聚敛天价的金银来把他赎回来。
这种天方夜谭式的闹剧梁武帝不止干了一次,过几年就来一回,无心治理朝政,钱财都被那些大寺院聚敛在手中,结果把自己的天下闹的民不聊生。
梁武帝后来亡国实质上跟信佛不信佛无关,而是自己犯了太大的过错。
况且读史时仔细研究过梁武帝的事迹,得出了自己的读史心得,大明朝廷跟梁武帝犯了同样的过错。
什么过错?就是过于重视优待士大夫和豪绅,过于残暴虐使小民。不过梁武帝的错误时是出于他的个人之意,而明朝则是由文官集团操控造成的。
一码归一码,梁武帝的书法作品可是一绝,得到了王羲之的真传,王羲之能够坐上书圣的交椅,与梁武帝的高调传承直接有关,后来的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就是从他的话引申出来的。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王羲之能最后奠定在书法史上第一人的地位,李世民算是接了梁武帝的接力棒。
当然,王羲之的确无愧于书圣的桂冠,不仅两大帝王吹捧他,书法界对他也是众口一词,后世一千多年巍然屹立。这充分说明,只有真正的艺术价值才能获得千百年的公认。
其实,李世民所学并非王羲之,而是学的梁武帝的书法。
这桩公案,破有深意。
后世皆知,李世民虽然得到了王羲之的绝品《兰亭集序》,也是朝夕不倦地反复临摹,却没有得到王家笔法真传,只能临摹个四不像。最后从梁武帝的书法入手,却也取得不错的成就。
奥妙就在这里:王羲之的书法必须得到王家笔法真传,才能练到最高境界,至今依然如此。
况且为什么兴奋不已?又不是得到了王羲之的真迹。
关键在于,王羲之的作品传世的还有几件,梁武帝的作品后世未有一件流传,所以况且看到礼单上居然标有梁武帝的一件书法作品,眼睛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没看到真品时,自然无法确定是不是真迹,其实就算是看到,他也鉴定不了。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梁武帝既然没有真迹传世,也就没法鉴定这幅作品的真伪。
尽管如此,况且仍然在全力压住心里的震惊和喜悦,不管真伪,只要是两晋南北朝的作品,哪怕是当时人临摹的梁武帝的作品,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接下来,他又一次震惊了,他居然在两份礼单中看到不少宋版书,最让他惊喜的是两份礼单提供的礼品中的宋版书,居然可以凑齐一套史书。
分别是: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新旧唐书。
况且服气了,这两族看来真是有不可小觑的底蕴... -->>
况且还是依循着父亲的教导,彻底放松身心,严格按照功法的要求修炼,至于能练出什么来,修炼到什么境界,什么程度,全然不去理会,这就是况家功法的宗旨。
三天后,瓦剌族和兀良哈族的送礼大军风尘仆仆赶到了,瓦剌族的代表是铁木玉花公主,兀良哈则派出了于都王子,此人乃是兀良哈可汗的第三子。
瓦剌和兀良哈的王虽然自称可汗,但只限于族群内部,对外依然称王,因为大草原上公认的唯一的可汗就是俺答王,别人如果对外称汗,那就是表明与俺答王公然对抗,那样的话,雌雄难辨,也只有兵戎相见,一分高下了。
可汗跟内地的帝位一样,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草原上同样是这个规矩。这是成吉思汗当年在斡难河与万族聚会时定下的规矩:草原上只有一个可汗,只有一个共主。
大草原上的这次聚会,跟刘邦灭掉异姓王与诸侯的大会一样,制订了大汉民族的统治方略:非刘氏不王,非军功不得封侯。
刘邦制订的这项政策,从西汉开始执行,影响了汉族一千多年,成为王朝延续最重要的政策。一直到明朝,这个政策依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这次乌蒙和迭木儿花都学乖了,接到各自可汗的信后,在出发前分别给况且发来通报,言明他们可汗派出王子、公主前往,目的是给大明钦差殿下送国礼,别无他意。
他们真是怕了,唯恐大明钦差再找什么借口碰瓷,那样的话,不知还得花多少钱免灾,面子上也挂不住。
况且接到通报后,也是一怔,他本来只想拖延些时日,并无无意找瓦剌、兀良哈的麻烦,没想到这两族还当真了,派出王子、公主专程给他送礼。
再看到礼单,况且更是震惊,书画都是晋唐的名家真迹,居然还有一幅梁武帝的书法作品。
况且不仅兴奋,甚至都有点慌乱了,站起身连连疾走了几步。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梁武帝一生佞佛,后来也因此亡国,不过不可否认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之主,只是在信佛上过于执着,数次自己卖身给佛寺,然后由丞相大臣们聚敛天价的金银来把他赎回来。
这种天方夜谭式的闹剧梁武帝不止干了一次,过几年就来一回,无心治理朝政,钱财都被那些大寺院聚敛在手中,结果把自己的天下闹的民不聊生。
梁武帝后来亡国实质上跟信佛不信佛无关,而是自己犯了太大的过错。
况且读史时仔细研究过梁武帝的事迹,得出了自己的读史心得,大明朝廷跟梁武帝犯了同样的过错。
什么过错?就是过于重视优待士大夫和豪绅,过于残暴虐使小民。不过梁武帝的错误时是出于他的个人之意,而明朝则是由文官集团操控造成的。
一码归一码,梁武帝的书法作品可是一绝,得到了王羲之的真传,王羲之能够坐上书圣的交椅,与梁武帝的高调传承直接有关,后来的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就是从他的话引申出来的。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王羲之能最后奠定在书法史上第一人的地位,李世民算是接了梁武帝的接力棒。
当然,王羲之的确无愧于书圣的桂冠,不仅两大帝王吹捧他,书法界对他也是众口一词,后世一千多年巍然屹立。这充分说明,只有真正的艺术价值才能获得千百年的公认。
其实,李世民所学并非王羲之,而是学的梁武帝的书法。
这桩公案,破有深意。
后世皆知,李世民虽然得到了王羲之的绝品《兰亭集序》,也是朝夕不倦地反复临摹,却没有得到王家笔法真传,只能临摹个四不像。最后从梁武帝的书法入手,却也取得不错的成就。
奥妙就在这里:王羲之的书法必须得到王家笔法真传,才能练到最高境界,至今依然如此。
况且为什么兴奋不已?又不是得到了王羲之的真迹。
关键在于,王羲之的作品传世的还有几件,梁武帝的作品后世未有一件流传,所以况且看到礼单上居然标有梁武帝的一件书法作品,眼睛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没看到真品时,自然无法确定是不是真迹,其实就算是看到,他也鉴定不了。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梁武帝既然没有真迹传世,也就没法鉴定这幅作品的真伪。
尽管如此,况且仍然在全力压住心里的震惊和喜悦,不管真伪,只要是两晋南北朝的作品,哪怕是当时人临摹的梁武帝的作品,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接下来,他又一次震惊了,他居然在两份礼单中看到不少宋版书,最让他惊喜的是两份礼单提供的礼品中的宋版书,居然可以凑齐一套史书。
分别是: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新旧唐书。
况且服气了,这两族看来真是有不可小觑的底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