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曹桂锋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节晚会过后,小品总是成为热门话题,关于小品能不能有教育意义也再次引起争论。
争论的焦点还是在这一次的春晚新人小沈阳和其师傅赵本山身上。有的人说看春晚就是图一个乐,能看得高兴就达到了目的,不要总想着怎么样寓教于乐,总想着要在小品中得到什么教育。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小沈阳的表演穿女装,女声女气,有些低俗。认为东北小品、赵本山的小品整体格调不高,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
先说一下小沈阳吧。在这次的春节晚会之前,我确实不知道小沈阳,当然更没有看过他的演出。在小沈阳在春节晚会上大放光彩之后,有人说虽然这一次春节晚会的表演小沈阳表现不错,但是他在以前的演出中确实是很低俗的。我在网上搜索了小沈阳以前的演出视频,看了以后感觉确实如此。其女装打扮,穿裙子、带发卡、背包,声音也是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矫揉造作。其在春节晚会上的一些包袱,像“人这一生跟睡觉是一样一样地”、“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英文名字叫小沈阳”、以及模仿秀等等,也都是以前表演过的。我看,小沈阳这一次在春晚中的表演,恐怕只有在“点菜”那一段是新东西,不过“点菜”这一段确实很精彩。不过,小沈阳在春节晚会上的表演确实比其平时的演出雅了一些。这一次的演出虽然风头盖过了赵本山,但是我认为,小沈阳要想能有大的发展,要想扛起小品的大旗,还需要提高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说小品的教育意义问题。对于有些人提出的不要总想着小品能有什么教育意义,只要看得高兴就可以了。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基本上是认同的。因为小品只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娱乐形式,时间短,人物少,又要把大家逗笑,能让大家高兴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要说小品没有一点教育意义,我也不能认同。因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虽然表演时间短,但是总还是要有一定的内容。既然有内容、有人物,就会表达一些东西,就会有创作者、表演者的世界观、人生观融进其中,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谁能说小品不差钱里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呢?比如拉关系送礼等等。只不过小品中的人物没有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没有高高在上地去批判别人,而是把自己也融进了其中而已。
我看,之所以有很多人对“寓教于乐”很反感,并不是真的认为“寓教于乐”不好,而是因为很多作品总想着去“教育”别人,而忽略了作品的“乐”很生硬地肢解一些教条,甚至在作品中塞进去大段的教条、理论的东西,让人不能接受,甚至反感。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绝对是能让人看了以后能悟出一些东西的,但是不是这样去生硬地说教别人,而是首先把作品做好。在创作一个作品时,出发点不能是要怎么样去教育别人,而是怎么样让自己的作品更好看,更吸引人。如果一个作品根本就不好看,连“乐”都做不到,再去说教别人,观众不反感才怪呢!
赵本山的小品就曾经走过这样的弯路。赵大叔刚出道时的作品是淳朴的,像相亲小九老乐等,但是格调确实有待提高。后来赵大叔为了能“寓教于乐”演出了三鞭子。这个小品里面有一些说教的东西,而且小品里的那个大叔一开始提起领导就义愤填膺,但是知道了领导就在眼前时吓得连忙下跪,又使其批判性大大降低。后来赵本山跳出了一味想要教育别人的套路,从卖拐开始,其小品开始娱乐化了,而且是纯娱乐,甚至模糊了好人坏人的界线。但是人们在看着大笑的同时,也不是一无所获的,还是能体会出一些人生的况味来。从卖拐开始,赵本山的小品前进了一大步。
所以,我认为,小品是可以有教育意义的。但是,要想“寓教于乐”必须要有高超的艺术手法。艺术上不高明,还想去教育别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春节晚会过后,小品总是成为热门话题,关于小品能不能有教育意义也再次引起争论。
争论的焦点还是在这一次的春晚新人小沈阳和其师傅赵本山身上。有的人说看春晚就是图一个乐,能看得高兴就达到了目的,不要总想着怎么样寓教于乐,总想着要在小品中得到什么教育。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小沈阳的表演穿女装,女声女气,有些低俗。认为东北小品、赵本山的小品整体格调不高,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
先说一下小沈阳吧。在这次的春节晚会之前,我确实不知道小沈阳,当然更没有看过他的演出。在小沈阳在春节晚会上大放光彩之后,有人说虽然这一次春节晚会的表演小沈阳表现不错,但是他在以前的演出中确实是很低俗的。我在网上搜索了小沈阳以前的演出视频,看了以后感觉确实如此。其女装打扮,穿裙子、带发卡、背包,声音也是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矫揉造作。其在春节晚会上的一些包袱,像“人这一生跟睡觉是一样一样地”、“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英文名字叫小沈阳”、以及模仿秀等等,也都是以前表演过的。我看,小沈阳这一次在春晚中的表演,恐怕只有在“点菜”那一段是新东西,不过“点菜”这一段确实很精彩。不过,小沈阳在春节晚会上的表演确实比其平时的演出雅了一些。这一次的演出虽然风头盖过了赵本山,但是我认为,小沈阳要想能有大的发展,要想扛起小品的大旗,还需要提高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说小品的教育意义问题。对于有些人提出的不要总想着小品能有什么教育意义,只要看得高兴就可以了。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基本上是认同的。因为小品只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娱乐形式,时间短,人物少,又要把大家逗笑,能让大家高兴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要说小品没有一点教育意义,我也不能认同。因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虽然表演时间短,但是总还是要有一定的内容。既然有内容、有人物,就会表达一些东西,就会有创作者、表演者的世界观、人生观融进其中,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谁能说小品不差钱里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呢?比如拉关系送礼等等。只不过小品中的人物没有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没有高高在上地去批判别人,而是把自己也融进了其中而已。
我看,之所以有很多人对“寓教于乐”很反感,并不是真的认为“寓教于乐”不好,而是因为很多作品总想着去“教育”别人,而忽略了作品的“乐”很生硬地肢解一些教条,甚至在作品中塞进去大段的教条、理论的东西,让人不能接受,甚至反感。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绝对是能让人看了以后能悟出一些东西的,但是不是这样去生硬地说教别人,而是首先把作品做好。在创作一个作品时,出发点不能是要怎么样去教育别人,而是怎么样让自己的作品更好看,更吸引人。如果一个作品根本就不好看,连“乐”都做不到,再去说教别人,观众不反感才怪呢!
赵本山的小品就曾经走过这样的弯路。赵大叔刚出道时的作品是淳朴的,像相亲小九老乐等,但是格调确实有待提高。后来赵大叔为了能“寓教于乐”演出了三鞭子。这个小品里面有一些说教的东西,而且小品里的那个大叔一开始提起领导就义愤填膺,但是知道了领导就在眼前时吓得连忙下跪,又使其批判性大大降低。后来赵本山跳出了一味想要教育别人的套路,从卖拐开始,其小品开始娱乐化了,而且是纯娱乐,甚至模糊了好人坏人的界线。但是人们在看着大笑的同时,也不是一无所获的,还是能体会出一些人生的况味来。从卖拐开始,赵本山的小品前进了一大步。
所以,我认为,小品是可以有教育意义的。但是,要想“寓教于乐”必须要有高超的艺术手法。艺术上不高明,还想去教育别人,肯定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