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安分守己当昏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她轻柔地将糖人插了回去。
然后擦了擦手,又拿过了另外几道还没有批复过奏疏。
“吏部年前就在呈报:自淮河以北,北地各路官员均多有缺如。许多职位都是以武臣充使,甚不合宜。”
就像现在这些抚民之事,按理说朝廷该派宣抚使过去,也要选出各官署的文官前去上任。
但现在基本都是各路将领暂代。
姜离:果然,烽火还在燃着,也不耽误有人盯上空出来的官位。
世上永远不缺想做官的人。
而北宋过去的官,其实是太多了。
那是历朝历代出了名的三冗:冗官、冗军、冗费。
冗军都不必再说:靖康之耻已经证明了一切,开封号称京畿地区有数十万禁军,宰相口中每年‘十之六七国用都在兵’的军伍,作战能力却是奇差无比。
只说冗官。
宋对于官员的任命,有个非常‘天才’而有创意的改革。
叫做“设官分职、分割事权”。
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本来一个官员就能决断料理。但是朝廷会把一件朝事的决定权分成好几份,交给不同官署的官员来负责。
美其名曰,多人复核比较稳妥。
实际上是:各个官署官员彼此牵制,彼此推诿,常常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对皇帝坐稳皇位来说是件好事:你们彼此牵制,决定不了的事儿,可不就得我来决定?
对官员来说(只要不急于用心办事的官),也是好事啊:一件朝事需要几个官员来办——朝廷设置的官位多,他们当官的机会多啊!何况好几个人一起负责同一件朝事,还方便推卸责任哩。只要我什么都不干,我就什么都不错。
所以……
姜离想:她也就是绑定了昏君系统,才会更倾向于明朝。
如果绑定的是什么臣子系统,当官还是得当宋朝的官:岗位多事少、责任少但钱多!
只是皇帝和官员倒是某种程度上双向奔赴了,但养着这么多官员的粮米银钱又是哪里来的?
官员们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当的是赵宋的官,吃的是皇帝的皇粮——这就像说‘饭是锅里来的’一样荒谬。
这层层重担,到底还是落在百姓身上。
赵寰去翻了翻她的分段父皇宣和年间的记录:在宋徽宗跑路前,朝廷上下官员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近5万人。
这还只是官,不包括数目更庞大的吏。
在官员数目这点上,宋真正做到了‘远迈汉唐’。
姜离:说的阴间一点。金国灭掉北宋,其实是物理上解决了大半北宋末年,矛盾已经尖锐到不行的冗兵冗官的问题。
*
哪怕痛饮了一场,说起正事时,易安居士还是清醒而分明。
“吏部这道奏疏再压压吧。如今还是北伐征战之时,以武臣充使文职,没什么不合适的!”倒是少派些拖后腿的过去,才是正理。
若再按照先帝年间的旧例,把那些七七八八的官都给安排上,才真是赶路人从地上捡起石头来往兜里塞,白给自己增加重担。
姜离从草垛子上选了个大凤凰的糖画,‘咔吧咔吧’吃了半个。
然后拿着半个糖人对两人道:既然原有的官场已经被打碎,尤其是淮河以北已经乾坤颠倒官序崩坏,都要重新塑过——那就往更有利于她们的方向来捏呗!
*
尤其赵寰,是乱时继位登基的皇帝。
她以帝姬女子身登临帝位,不可否认多有时势造就的缘故。
但仗,总有打完的一天。
那时候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外部压力消融后,内部估计免不了就要加压。
在此前,总要多建立些自己的体系和班底才是。
比如现在朝上的女官,就实在太少了,虽然易安居士和梁将军一文一武官职都很高,权柄都很重,但也不能光重质不重量。
如今这种百废待兴的官场,帝姬登基的朝堂,正是女官们批量入朝的好时机!
*
“只可惜……”赵寰边听,也边从草垛子拿了一串糖山楂。
“明年开科举,有些勉强。”
北地遭兵戈多年,先落入金人手中又落入伪齐手中,北地百姓国籍都不保,何况是科举出仕了。
如今故土归宋,新帝登基,科举当然要办起来。但也得各路各州先考,才能推送京城。
故而京城殿试都是三年才一回。
如今已经是正月里,想今年春天就开... -->>
*
她轻柔地将糖人插了回去。
然后擦了擦手,又拿过了另外几道还没有批复过奏疏。
“吏部年前就在呈报:自淮河以北,北地各路官员均多有缺如。许多职位都是以武臣充使,甚不合宜。”
就像现在这些抚民之事,按理说朝廷该派宣抚使过去,也要选出各官署的文官前去上任。
但现在基本都是各路将领暂代。
姜离:果然,烽火还在燃着,也不耽误有人盯上空出来的官位。
世上永远不缺想做官的人。
而北宋过去的官,其实是太多了。
那是历朝历代出了名的三冗:冗官、冗军、冗费。
冗军都不必再说:靖康之耻已经证明了一切,开封号称京畿地区有数十万禁军,宰相口中每年‘十之六七国用都在兵’的军伍,作战能力却是奇差无比。
只说冗官。
宋对于官员的任命,有个非常‘天才’而有创意的改革。
叫做“设官分职、分割事权”。
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本来一个官员就能决断料理。但是朝廷会把一件朝事的决定权分成好几份,交给不同官署的官员来负责。
美其名曰,多人复核比较稳妥。
实际上是:各个官署官员彼此牵制,彼此推诿,常常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对皇帝坐稳皇位来说是件好事:你们彼此牵制,决定不了的事儿,可不就得我来决定?
对官员来说(只要不急于用心办事的官),也是好事啊:一件朝事需要几个官员来办——朝廷设置的官位多,他们当官的机会多啊!何况好几个人一起负责同一件朝事,还方便推卸责任哩。只要我什么都不干,我就什么都不错。
所以……
姜离想:她也就是绑定了昏君系统,才会更倾向于明朝。
如果绑定的是什么臣子系统,当官还是得当宋朝的官:岗位多事少、责任少但钱多!
只是皇帝和官员倒是某种程度上双向奔赴了,但养着这么多官员的粮米银钱又是哪里来的?
官员们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当的是赵宋的官,吃的是皇帝的皇粮——这就像说‘饭是锅里来的’一样荒谬。
这层层重担,到底还是落在百姓身上。
赵寰去翻了翻她的分段父皇宣和年间的记录:在宋徽宗跑路前,朝廷上下官员数量已经达到惊人的近5万人。
这还只是官,不包括数目更庞大的吏。
在官员数目这点上,宋真正做到了‘远迈汉唐’。
姜离:说的阴间一点。金国灭掉北宋,其实是物理上解决了大半北宋末年,矛盾已经尖锐到不行的冗兵冗官的问题。
*
哪怕痛饮了一场,说起正事时,易安居士还是清醒而分明。
“吏部这道奏疏再压压吧。如今还是北伐征战之时,以武臣充使文职,没什么不合适的!”倒是少派些拖后腿的过去,才是正理。
若再按照先帝年间的旧例,把那些七七八八的官都给安排上,才真是赶路人从地上捡起石头来往兜里塞,白给自己增加重担。
姜离从草垛子上选了个大凤凰的糖画,‘咔吧咔吧’吃了半个。
然后拿着半个糖人对两人道:既然原有的官场已经被打碎,尤其是淮河以北已经乾坤颠倒官序崩坏,都要重新塑过——那就往更有利于她们的方向来捏呗!
*
尤其赵寰,是乱时继位登基的皇帝。
她以帝姬女子身登临帝位,不可否认多有时势造就的缘故。
但仗,总有打完的一天。
那时候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外部压力消融后,内部估计免不了就要加压。
在此前,总要多建立些自己的体系和班底才是。
比如现在朝上的女官,就实在太少了,虽然易安居士和梁将军一文一武官职都很高,权柄都很重,但也不能光重质不重量。
如今这种百废待兴的官场,帝姬登基的朝堂,正是女官们批量入朝的好时机!
*
“只可惜……”赵寰边听,也边从草垛子拿了一串糖山楂。
“明年开科举,有些勉强。”
北地遭兵戈多年,先落入金人手中又落入伪齐手中,北地百姓国籍都不保,何况是科举出仕了。
如今故土归宋,新帝登基,科举当然要办起来。但也得各路各州先考,才能推送京城。
故而京城殿试都是三年才一回。
如今已经是正月里,想今年春天就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