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目标瓦良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晚上,特里森履行诺言,请谢部长、朱部长还有龙镇海吃饭,外加一个翻译。
席间得知,特里森一定要比年龄的原因是,他认为年纪大的比较占有优势,看来论资排辈也不是东方文化的传统。不过俄罗斯人到了中年以后,这面相老得快,所以特里森觉得对面皮肤细腻,头发旺盛,一定比自己年轻,没想到栽了跟头。
“要不要我送您几瓶生发剂?中国有个章光101,听说效果还不错。”谢部长打趣说。
“真的?真的有?”特里森将信将疑。
谢部长说:“有,下次我给您带几瓶,都是中药做的,没什么副作用,您可以试试。”
特里森万分感谢。也是,就他那犹如戈壁荒山似的头顶,找个小蜜都困难,空有个总经理的头衔罢了。
不过饭桌归饭桌,谈判场上的特里森,依旧是犀利非常,经常跟谢部长争得面红耳赤。当然,面红的始终是他,谢部长的脸,万年不变。
经过2个月左右的来回谈判,双方的焦点落到几个具体问题上。
第一是还要不要再买一部分成品的苏-27。
“你们不能指望就买24架苏-27,我们就把生产线卖给你们,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好事!”特里森气鼓鼓的说。
在国际军机的贸易中,卖成品和卖生产线是两种主要方式。一般来说,卖生产线的,两国关系一般比较好,而且买家已经购买了一定数量的飞机。买家之所以要买生产线,一方面是自己生产的东西比较放心,万一出现战争等不测事件,东西在自己手里把稳些。当然印度阿三产的除外。
另一方面,生产线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本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尤其是加工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也是很多买家一定要引入生产线的原因。比如日本买了F-35的生产线,埃及买了中国K-8的生产线。前提是,买家必须要有一定的航空工业基础。所以,你不会听到越南,或者缅甸买飞机生产线的新闻。
“我们不会占贵国的便宜,在引进生产线之前,我们会购买第二批苏-27,前提是你们能及时供货。”谢部长很平静的说,“出国前,我已经得到授权。”
“噢?”特里森一听到这个就来了精神,“如果是这样,生产线的出口可以考虑。你们第二批准备买多少?”不光是他,俄方代表团其他人也都精神一振,纷纷直起身子。
谢部长说:“和第一批一样,24架,装备一个团。”
特里森一听就直摇头,“太少了,你们两批才48架,还不够一个航空兵师装备的呢。
“那你们想要多少?”谢部长问了一句。
这时候俄方的副代表说了一句,“至少再买一个师的,72架!”
特里森点点头,“对,你们两批一共买96架,我们才能考虑出售生产线。”
“那不可能,我们只会再买24架。”
双方就僵持在这里。
第二就是生产线要花几年时间建成。这是要写进协议的。时间越长,俄方的责任越轻。
特里森摇晃着圆圆的脑袋,几缕可以数得清数量的头发耷拉在眼前,他马上用手把它们拨弄上去。
“你们至少要6年花才能把生产线建起来。”
“不可能花那么久,”谢部长的语气斩钉截铁,“至多5年,生产线就要建成。”
特里森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一样,“5年?您在开玩笑吧?中国现在还在生产米格-21,你们难道认为生产苏-27和米格-21是一回事吗?”特里森说完,俄方代表团的其他人都笑了。
特里森说的米格-21,在中国就是歼-7。当时准备建设苏-27生产线的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是歼-7的双发放大版歼-8,当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歼-7主要在成都的132厂生产。当时歼-7的深度改型,采用双三角翼的歼-7E刚刚服役。至于俄罗斯,米格-21早在年就停产了。
这时候朱部长发话了。“中国航空工业有很好的基础,毕竟,从1956年开始,我们已经干了近40年。”朱部长话锋一转,“都说我们是前苏联的学生,如果学生没用,那是不是说师父水平也不怎么样?”
这话说得真有水平,俄方代表团鸦雀无声,没法反驳。
第三,就是用多少架苏-27的零部件打通生产线的问题。所谓打通生产线,意思是经过设备的调试、试运行,发现生产线在安装、生产中的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固化状态,实现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当然,打通生产线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零部件试生产,这也是生产线建设的成本。打通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俄罗斯卖的散件数量就越多,而中方得到的合格成品数量就越少。
谢部长坚持,打通生产线所需的飞机散件数量不能超过15架。超过这个数量,不仅成本难以接受,时间也耽搁不起。
“不行,我对你们的生产技术缺乏信心,我认为至少20架。”特里森又把头摇得跟... -->>
第二天晚上,特里森履行诺言,请谢部长、朱部长还有龙镇海吃饭,外加一个翻译。
席间得知,特里森一定要比年龄的原因是,他认为年纪大的比较占有优势,看来论资排辈也不是东方文化的传统。不过俄罗斯人到了中年以后,这面相老得快,所以特里森觉得对面皮肤细腻,头发旺盛,一定比自己年轻,没想到栽了跟头。
“要不要我送您几瓶生发剂?中国有个章光101,听说效果还不错。”谢部长打趣说。
“真的?真的有?”特里森将信将疑。
谢部长说:“有,下次我给您带几瓶,都是中药做的,没什么副作用,您可以试试。”
特里森万分感谢。也是,就他那犹如戈壁荒山似的头顶,找个小蜜都困难,空有个总经理的头衔罢了。
不过饭桌归饭桌,谈判场上的特里森,依旧是犀利非常,经常跟谢部长争得面红耳赤。当然,面红的始终是他,谢部长的脸,万年不变。
经过2个月左右的来回谈判,双方的焦点落到几个具体问题上。
第一是还要不要再买一部分成品的苏-27。
“你们不能指望就买24架苏-27,我们就把生产线卖给你们,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好事!”特里森气鼓鼓的说。
在国际军机的贸易中,卖成品和卖生产线是两种主要方式。一般来说,卖生产线的,两国关系一般比较好,而且买家已经购买了一定数量的飞机。买家之所以要买生产线,一方面是自己生产的东西比较放心,万一出现战争等不测事件,东西在自己手里把稳些。当然印度阿三产的除外。
另一方面,生产线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本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尤其是加工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也是很多买家一定要引入生产线的原因。比如日本买了F-35的生产线,埃及买了中国K-8的生产线。前提是,买家必须要有一定的航空工业基础。所以,你不会听到越南,或者缅甸买飞机生产线的新闻。
“我们不会占贵国的便宜,在引进生产线之前,我们会购买第二批苏-27,前提是你们能及时供货。”谢部长很平静的说,“出国前,我已经得到授权。”
“噢?”特里森一听到这个就来了精神,“如果是这样,生产线的出口可以考虑。你们第二批准备买多少?”不光是他,俄方代表团其他人也都精神一振,纷纷直起身子。
谢部长说:“和第一批一样,24架,装备一个团。”
特里森一听就直摇头,“太少了,你们两批才48架,还不够一个航空兵师装备的呢。
“那你们想要多少?”谢部长问了一句。
这时候俄方的副代表说了一句,“至少再买一个师的,72架!”
特里森点点头,“对,你们两批一共买96架,我们才能考虑出售生产线。”
“那不可能,我们只会再买24架。”
双方就僵持在这里。
第二就是生产线要花几年时间建成。这是要写进协议的。时间越长,俄方的责任越轻。
特里森摇晃着圆圆的脑袋,几缕可以数得清数量的头发耷拉在眼前,他马上用手把它们拨弄上去。
“你们至少要6年花才能把生产线建起来。”
“不可能花那么久,”谢部长的语气斩钉截铁,“至多5年,生产线就要建成。”
特里森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一样,“5年?您在开玩笑吧?中国现在还在生产米格-21,你们难道认为生产苏-27和米格-21是一回事吗?”特里森说完,俄方代表团的其他人都笑了。
特里森说的米格-21,在中国就是歼-7。当时准备建设苏-27生产线的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是歼-7的双发放大版歼-8,当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歼-7主要在成都的132厂生产。当时歼-7的深度改型,采用双三角翼的歼-7E刚刚服役。至于俄罗斯,米格-21早在年就停产了。
这时候朱部长发话了。“中国航空工业有很好的基础,毕竟,从1956年开始,我们已经干了近40年。”朱部长话锋一转,“都说我们是前苏联的学生,如果学生没用,那是不是说师父水平也不怎么样?”
这话说得真有水平,俄方代表团鸦雀无声,没法反驳。
第三,就是用多少架苏-27的零部件打通生产线的问题。所谓打通生产线,意思是经过设备的调试、试运行,发现生产线在安装、生产中的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固化状态,实现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当然,打通生产线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零部件试生产,这也是生产线建设的成本。打通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俄罗斯卖的散件数量就越多,而中方得到的合格成品数量就越少。
谢部长坚持,打通生产线所需的飞机散件数量不能超过15架。超过这个数量,不仅成本难以接受,时间也耽搁不起。
“不行,我对你们的生产技术缺乏信心,我认为至少20架。”特里森又把头摇得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