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为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皇登基的头一年,按照大楚的惯例,是不能进行奉先殿大朝会的。若有要事,则在宣室召见群臣。
林轩上了一道奏折:“蓝田王无德无能,靠着打压忠诚得以升迁,完全不符合大家的心意,我建议罢免其职,收缴大司马的印信。”
群臣恍然大悟,高声附和,随之纷纷上奏折。
皇位上年轻的天子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你们觉得谁能担当大司马一职?”
大司马这个职位原本属于三公之一,由太尉一职演变而来,卫霁当朝之时很有实权,之后由蓝田王继任,权利更是三公之首,能够统领天下兵马。朝臣原本以为新帝基于对前面两任的厌恶,必然会削减这个职位不设,谁知道楚昭不但没有裁撤,还让群臣举荐大司马人选。这里面的意思,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不管论资历论能力还是论声望论靠山,这位子不是韩起的,就是王若谷的,而现在韩起代天子抚北夷,自然不能做大司马。正巧最开始一波的封赏唯独漏了王若谷,群臣中,大部分人都看透了这场戏。于是便一致推选王若谷。
接下来,楚昭便接连发布命令,封崔阶为大司空,因崔阶以年迈请辞,便转封其子崔彧,卢三顾为大司农,王若谷为大司马。
许世家老臣以高官厚禄的同时,剥夺他们的实权,是楚昭的既定国策。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样子却迷惑了世家——楚昭十分尊重世家老臣,即位之初对他们称呼“先生”、“卿”而不名,并且动不动就施恩赏赐,“恩逾常格”。
封赏的消息一传出来,世家的心便放在了肚子里。皇帝陛下十分厚道,只用那些下等人做事,真正的高官厚禄还是留给了自己人。可见家族的钟鸣鼎食,富贵绵长,似乎都是可以期待的了。
与之相比,之后楚昭又升陈参为尚书右仆射的命令,便显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崔景深从宣室出来便一直很沉默,琢磨着这一系列人事任免背后隐藏的意图。
一路回到家中,便见一个叫王殊的人鲜衣怒马前呼后拥从门前经过,崔景深不由摇了摇头。
此人原本是琅琊王氏留在封地的族人,却在动乱中卖了祖田,之后又响应陛下的施恩诏,阖家搬来都城。
世家大族只有在地方才能算大族。如今这些人看着煊赫,实际却是舍本逐末,死到临头犹不自知。
紫金光禄大夫崔荀走了过来,笑着恭喜崔景深。崔景深一贯亲近这位族叔,叹了口气,道:“我倒宁愿陛下不要这般宠爱纵然世家。”
崔荀诧异道:“世家在新政权中有更高的位置,这是好事,阿深何出此言?”
崔景深动了一下嘴唇,终究只是笑了笑:“也对,不过新帝是有大志向之人,我不过是担心这些混账不知收敛,惹来祸事罢了。”
崔荀继续道:“陛下虽然忌恨与自己争夺大位的蓝田王等人,甚至恨及其兄弟,但毕竟世家与他有血缘关系,而且也是大楚政权的有力柱石。你们几个更是与他从小玩大的好伙伴。新政权才建立,立即打压世家,难免朝政动荡,而且于新帝名声也不好。陛下并不想疏远斜桥世家,所以阿深你大可不必担心。”
崔景深在心头叹息一声,终究不置一词,转头和崔荀说起自己新得的一幅画。转头就派人去清河祖籍修缮了在这次战争中荒败了的老宅,花钱买了被卖出去的几百亩良田。
因为本身对家族的认同感不强,并没有那种盲目的信心,所以崔景深反而看得很清楚:此时“三公”都已经只是尊荣的闲职,国家真正的权力在尚书台。尚书台自来就是大楚军政事务的核心处理机构,有“天下枢要,皆在尚书”的说法。尚书台的首脑叫做“尚书令”,副职长官叫做“尚书仆射”。
陛下将尚书令的职位虽然给了自己,然而却将掌细务的尚书仆射一职空缺了下来。让王若谷担任大司马,却将玄武营给了罗致。由此可见,陛下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他在用官僚逐步替代贵族,然而世家却犹在梦中。
崔景深握紧了拳头,他终究是做不到王若谷那样,将自己的一切都奉到皇帝面前。那样忠诚的近乎卑微,他崔景深不屑为之,与其退让,不如前行,让小皇帝离不开他。
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跪在崔景深面前,递上一道情报。崔景深一看,脸色先是一暗,继而一喜,最后竟是十分的复杂。
尽管天色已晚,崔景深依旧拿起披风和楚昭给他的腰牌,连夜进宫求见。
***
楚昭病了。
他这次生病,前段时间健康值下降是一点,他自己作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不知道为什么,小皇帝这几日总爱登上宫里最高的摘星阁独自北望。
太阳落山之后,建业城的喧嚣早已平定下来。可能犹有人家歌舞着未歇——这个城市是一向不知什么国家兴亡,只要还能尽欢就要尽欢。
遥望远方,空空的街上,有一点点烛烟的气息,伴着晚来风静的清凉吹拂到这寂廖的宫城之中。坐在城墙上,背后是一轮圆月,楚昭闻到一点重浊的气味。那样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却又叫人心生一点莫名的怅惘。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独自走下高高的宫墙,楚昭突然觉得有点凉,他拢了拢衣服,心里空落落的,总觉身边少了点什么。随即万千生民,万户哀乐,件件涌上心头。
这一霎那,楚昭的眼眸作色极黑,仿佛这建业城中的千家万户,九重宫阙全都在他的心间,那是人间各种色彩一层层交覆... -->>
新皇登基的头一年,按照大楚的惯例,是不能进行奉先殿大朝会的。若有要事,则在宣室召见群臣。
林轩上了一道奏折:“蓝田王无德无能,靠着打压忠诚得以升迁,完全不符合大家的心意,我建议罢免其职,收缴大司马的印信。”
群臣恍然大悟,高声附和,随之纷纷上奏折。
皇位上年轻的天子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你们觉得谁能担当大司马一职?”
大司马这个职位原本属于三公之一,由太尉一职演变而来,卫霁当朝之时很有实权,之后由蓝田王继任,权利更是三公之首,能够统领天下兵马。朝臣原本以为新帝基于对前面两任的厌恶,必然会削减这个职位不设,谁知道楚昭不但没有裁撤,还让群臣举荐大司马人选。这里面的意思,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不管论资历论能力还是论声望论靠山,这位子不是韩起的,就是王若谷的,而现在韩起代天子抚北夷,自然不能做大司马。正巧最开始一波的封赏唯独漏了王若谷,群臣中,大部分人都看透了这场戏。于是便一致推选王若谷。
接下来,楚昭便接连发布命令,封崔阶为大司空,因崔阶以年迈请辞,便转封其子崔彧,卢三顾为大司农,王若谷为大司马。
许世家老臣以高官厚禄的同时,剥夺他们的实权,是楚昭的既定国策。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样子却迷惑了世家——楚昭十分尊重世家老臣,即位之初对他们称呼“先生”、“卿”而不名,并且动不动就施恩赏赐,“恩逾常格”。
封赏的消息一传出来,世家的心便放在了肚子里。皇帝陛下十分厚道,只用那些下等人做事,真正的高官厚禄还是留给了自己人。可见家族的钟鸣鼎食,富贵绵长,似乎都是可以期待的了。
与之相比,之后楚昭又升陈参为尚书右仆射的命令,便显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崔景深从宣室出来便一直很沉默,琢磨着这一系列人事任免背后隐藏的意图。
一路回到家中,便见一个叫王殊的人鲜衣怒马前呼后拥从门前经过,崔景深不由摇了摇头。
此人原本是琅琊王氏留在封地的族人,却在动乱中卖了祖田,之后又响应陛下的施恩诏,阖家搬来都城。
世家大族只有在地方才能算大族。如今这些人看着煊赫,实际却是舍本逐末,死到临头犹不自知。
紫金光禄大夫崔荀走了过来,笑着恭喜崔景深。崔景深一贯亲近这位族叔,叹了口气,道:“我倒宁愿陛下不要这般宠爱纵然世家。”
崔荀诧异道:“世家在新政权中有更高的位置,这是好事,阿深何出此言?”
崔景深动了一下嘴唇,终究只是笑了笑:“也对,不过新帝是有大志向之人,我不过是担心这些混账不知收敛,惹来祸事罢了。”
崔荀继续道:“陛下虽然忌恨与自己争夺大位的蓝田王等人,甚至恨及其兄弟,但毕竟世家与他有血缘关系,而且也是大楚政权的有力柱石。你们几个更是与他从小玩大的好伙伴。新政权才建立,立即打压世家,难免朝政动荡,而且于新帝名声也不好。陛下并不想疏远斜桥世家,所以阿深你大可不必担心。”
崔景深在心头叹息一声,终究不置一词,转头和崔荀说起自己新得的一幅画。转头就派人去清河祖籍修缮了在这次战争中荒败了的老宅,花钱买了被卖出去的几百亩良田。
因为本身对家族的认同感不强,并没有那种盲目的信心,所以崔景深反而看得很清楚:此时“三公”都已经只是尊荣的闲职,国家真正的权力在尚书台。尚书台自来就是大楚军政事务的核心处理机构,有“天下枢要,皆在尚书”的说法。尚书台的首脑叫做“尚书令”,副职长官叫做“尚书仆射”。
陛下将尚书令的职位虽然给了自己,然而却将掌细务的尚书仆射一职空缺了下来。让王若谷担任大司马,却将玄武营给了罗致。由此可见,陛下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他在用官僚逐步替代贵族,然而世家却犹在梦中。
崔景深握紧了拳头,他终究是做不到王若谷那样,将自己的一切都奉到皇帝面前。那样忠诚的近乎卑微,他崔景深不屑为之,与其退让,不如前行,让小皇帝离不开他。
就在这时,一个黑衣人跪在崔景深面前,递上一道情报。崔景深一看,脸色先是一暗,继而一喜,最后竟是十分的复杂。
尽管天色已晚,崔景深依旧拿起披风和楚昭给他的腰牌,连夜进宫求见。
***
楚昭病了。
他这次生病,前段时间健康值下降是一点,他自己作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不知道为什么,小皇帝这几日总爱登上宫里最高的摘星阁独自北望。
太阳落山之后,建业城的喧嚣早已平定下来。可能犹有人家歌舞着未歇——这个城市是一向不知什么国家兴亡,只要还能尽欢就要尽欢。
遥望远方,空空的街上,有一点点烛烟的气息,伴着晚来风静的清凉吹拂到这寂廖的宫城之中。坐在城墙上,背后是一轮圆月,楚昭闻到一点重浊的气味。那样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却又叫人心生一点莫名的怅惘。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独自走下高高的宫墙,楚昭突然觉得有点凉,他拢了拢衣服,心里空落落的,总觉身边少了点什么。随即万千生民,万户哀乐,件件涌上心头。
这一霎那,楚昭的眼眸作色极黑,仿佛这建业城中的千家万户,九重宫阙全都在他的心间,那是人间各种色彩一层层交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