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明灯医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法:吐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其高者,因而越之”, 指病所在上部(高),如咽喉、胃脘等病症,可用升散或涌吐(越)的方法治疗。
张从正在他的《儒门事亲》中就说: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串雅》记载“顶、串、截”为走医三......。所谓药上行者皆曰顶;下行者皆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截者,使其病截然而止。顶、串之法很类似于吐、下之法,至于截法,凡是能迅速终止疾病发展进程,迅速取效的方法都可以称为截法。
吐法是通过药物以及外界刺激,使人体产生呕吐,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病邪侵入人体内部,如果所在的部位较高(胃脘以上),那我们就可以采用发越、涌吐的办法来进行治疗。
这句话也大致指出了吐法的适应症,那就是当致病物质 (如毒物、宿食等)或病理产物(如痰涎等)停留在人体胃脘以上部位而形成的各种病症,我们就可以使用吐法,使这些致病物质或病理产物从口腔排出体外,从而减少或消除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进一步伤害,并恢复人体原有的内在平衡。
任何一种治法的选择,实际上都是中医“因势利导”观念的具体体现。
但由于吐法在使用过程中会给病人带来某些不适,不易为病人所接受,还有些病人对吐法存在恐惧心理,所以目前很少有医生在临床上使用这个吐法了。事实上,吐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效果。
比如说饮食积滞在上脘,引起胸膈饱胀、胀闷不适、嗳腐吞酸、饮食不思等病症,时日较短者,如果用吐法使积滞在上脘的食物得以吐出,那患者立刻会感到明显舒适和轻松感,这种效果是消食药远远比不上的。
再比如,误食了某种毒物,如果立刻使用吐法,将毒物吐出,则可以把毒物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等等。
本人曾治愈一例小儿咳喘的患者,因患儿不会吐痰,痰液均被吞入胃中,咳喘半月余,近几天不进食,切脉时右关郁浮而滑,后采用压舌根促其呕吐,竟然吐出棉花絮样白痰一摊,患儿当儿即开始进食,咳嗽吐后减轻大半,随后调理脾胃而愈。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痰饮方后,备有点天突、捏喉结法,来刺激咽喉部,起到涌吐,此上两法,不需用药,起效甚捷,唯医者需自身体验,感受其妙处,加深印象。如此则危急之时,仓促之间,可以随手取效,本人切身实验过,疗效确切,不可小视此法,附如下:
1、治痰点天突穴法:
点天突穴以治痰厥,善针灸者,大抵知之。而愚临证体验,尤曲尽点法之妙。穴在结喉(颈间高骨)下宛宛中。点时屈手大指(指甲长须剪之)以指甲贴喉,指端着穴,直向下用力(勿斜向裡),其气即通。指端,当一起一点,令痰活动,兼频频挠动其指端,令喉痒作嗽,其痰即出。
一妇人,年二十许。数日之前,觉胸中不舒,一日忽然昏昏似睡,半日不醒。适愚自他处归,过其村。病家见愚喜甚,急求延医。其脉沉迟,兼有闭塞之象,唇动。凡唇动者,为有痰之征。脉象,当系寒痰壅滞上焦过甚。遂令人扶之坐,以大指点其天突穴,俾其喉痒作嗽。约点半点钟,咳嗽十余次,吐出凉痰一碗,始能言语,又用干姜六钱,煎汤饮下而愈。
岁在甲寅,客居大名之金滩镇。时当孟春,天寒,雨且雪,一兵士衣装尽湿,因冻甚,不能行步,其伙舁之至镇,昏不知人。呼之不应,用火烘之,且置於温暖之处,经宿未醒。闻愚在镇,曾用点天突穴法,治愈一人,求為延医。见其僵卧不动,呼吸全无。按其脉,仿佛若动。以手掩其口鼻,每至呼吸之顷,微觉有热,知犹可救。遂令人扶起俾坐,冶以点天突穴之法,兼捏其结喉。约两点鐘,咳嗽二十余次,共吐凉痰碗半,始能呻吟。亦饮以干姜而愈。
2、捏结喉法:
得之沧州友人张××,其令人喉痒作嗽之力尤速。欲习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结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则得其法矣。然当气塞不通时。以手点其天突穴,其气即通。捏结喉,必痒嗽吐痰后,其气乃通。故二法宜相辅并用也。
第三法:下法
下法,顾名思义就是攻下。提到攻下,大家立即会想到大黄!
其实下法的目的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借此以逐邪外出的治疗方法,运用除了药物还有其他途径,比如推拿也可以起到攻下的作用。
下法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邪在肠胃,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水结、停痰留饮等实邪证候。由于里实证病情有寒热的不同,患者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在立法上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类型。因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又有峻下与缓下的区别。
本人运用下法治疗最多疾病是小儿停食的患者,经常下午和晚上发热,患者不思饮食,大便不畅,医院运用西药,可以短时间控制体温,药力过后,体温又升高,病之根源在于胃肠道的宿食,此类患儿经常碰到,通过下法,攻下体内宿食,患儿就能很快康复。举个例子:
患儿 男 3岁 ,午后发热伴胃胀三天。患儿三天前,端午节吃粽子后,消化不良,出现午后发热,服健胃消食片无效,第二天下午发热,遂到三甲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方案不知,患儿用药后热退,至夜半又发热,体温38度,情急中服退烧药后缓解。第三日下午前来就诊,就诊时面颊潮红,精神较差,腹胀如鼓,大便3日未行,体温38.5度。诊断:小儿停食。治疗:攻下积食。处方:牵牛子粉5克 伴白砂糖加少许开水调后嚼服。疗效:患儿服药后2小时,解大便一次,腹胀减轻,热退;3小时候解大便2两次,腹胀消失。当晚吃稀饭一碗。病愈。此法治疗小儿停食,真妙法也。
附:牵牛子粉用法及用量:取牵牛子1公斤,小火炒焦后,研成细粉,1公斤只取600克左右初粉,剩余400克尾粉不... -->>
第二法:吐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其高者,因而越之”, 指病所在上部(高),如咽喉、胃脘等病症,可用升散或涌吐(越)的方法治疗。
张从正在他的《儒门事亲》中就说: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串雅》记载“顶、串、截”为走医三......。所谓药上行者皆曰顶;下行者皆曰串;故顶药多吐,串药多泻;截者,使其病截然而止。顶、串之法很类似于吐、下之法,至于截法,凡是能迅速终止疾病发展进程,迅速取效的方法都可以称为截法。
吐法是通过药物以及外界刺激,使人体产生呕吐,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病邪侵入人体内部,如果所在的部位较高(胃脘以上),那我们就可以采用发越、涌吐的办法来进行治疗。
这句话也大致指出了吐法的适应症,那就是当致病物质 (如毒物、宿食等)或病理产物(如痰涎等)停留在人体胃脘以上部位而形成的各种病症,我们就可以使用吐法,使这些致病物质或病理产物从口腔排出体外,从而减少或消除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进一步伤害,并恢复人体原有的内在平衡。
任何一种治法的选择,实际上都是中医“因势利导”观念的具体体现。
但由于吐法在使用过程中会给病人带来某些不适,不易为病人所接受,还有些病人对吐法存在恐惧心理,所以目前很少有医生在临床上使用这个吐法了。事实上,吐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效果。
比如说饮食积滞在上脘,引起胸膈饱胀、胀闷不适、嗳腐吞酸、饮食不思等病症,时日较短者,如果用吐法使积滞在上脘的食物得以吐出,那患者立刻会感到明显舒适和轻松感,这种效果是消食药远远比不上的。
再比如,误食了某种毒物,如果立刻使用吐法,将毒物吐出,则可以把毒物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等等。
本人曾治愈一例小儿咳喘的患者,因患儿不会吐痰,痰液均被吞入胃中,咳喘半月余,近几天不进食,切脉时右关郁浮而滑,后采用压舌根促其呕吐,竟然吐出棉花絮样白痰一摊,患儿当儿即开始进食,咳嗽吐后减轻大半,随后调理脾胃而愈。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痰饮方后,备有点天突、捏喉结法,来刺激咽喉部,起到涌吐,此上两法,不需用药,起效甚捷,唯医者需自身体验,感受其妙处,加深印象。如此则危急之时,仓促之间,可以随手取效,本人切身实验过,疗效确切,不可小视此法,附如下:
1、治痰点天突穴法:
点天突穴以治痰厥,善针灸者,大抵知之。而愚临证体验,尤曲尽点法之妙。穴在结喉(颈间高骨)下宛宛中。点时屈手大指(指甲长须剪之)以指甲贴喉,指端着穴,直向下用力(勿斜向裡),其气即通。指端,当一起一点,令痰活动,兼频频挠动其指端,令喉痒作嗽,其痰即出。
一妇人,年二十许。数日之前,觉胸中不舒,一日忽然昏昏似睡,半日不醒。适愚自他处归,过其村。病家见愚喜甚,急求延医。其脉沉迟,兼有闭塞之象,唇动。凡唇动者,为有痰之征。脉象,当系寒痰壅滞上焦过甚。遂令人扶之坐,以大指点其天突穴,俾其喉痒作嗽。约点半点钟,咳嗽十余次,吐出凉痰一碗,始能言语,又用干姜六钱,煎汤饮下而愈。
岁在甲寅,客居大名之金滩镇。时当孟春,天寒,雨且雪,一兵士衣装尽湿,因冻甚,不能行步,其伙舁之至镇,昏不知人。呼之不应,用火烘之,且置於温暖之处,经宿未醒。闻愚在镇,曾用点天突穴法,治愈一人,求為延医。见其僵卧不动,呼吸全无。按其脉,仿佛若动。以手掩其口鼻,每至呼吸之顷,微觉有热,知犹可救。遂令人扶起俾坐,冶以点天突穴之法,兼捏其结喉。约两点鐘,咳嗽二十余次,共吐凉痰碗半,始能呻吟。亦饮以干姜而愈。
2、捏结喉法:
得之沧州友人张××,其令人喉痒作嗽之力尤速。欲习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结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则得其法矣。然当气塞不通时。以手点其天突穴,其气即通。捏结喉,必痒嗽吐痰后,其气乃通。故二法宜相辅并用也。
第三法:下法
下法,顾名思义就是攻下。提到攻下,大家立即会想到大黄!
其实下法的目的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借此以逐邪外出的治疗方法,运用除了药物还有其他途径,比如推拿也可以起到攻下的作用。
下法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邪在肠胃,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水结、停痰留饮等实邪证候。由于里实证病情有寒热的不同,患者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在立法上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类型。因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又有峻下与缓下的区别。
本人运用下法治疗最多疾病是小儿停食的患者,经常下午和晚上发热,患者不思饮食,大便不畅,医院运用西药,可以短时间控制体温,药力过后,体温又升高,病之根源在于胃肠道的宿食,此类患儿经常碰到,通过下法,攻下体内宿食,患儿就能很快康复。举个例子:
患儿 男 3岁 ,午后发热伴胃胀三天。患儿三天前,端午节吃粽子后,消化不良,出现午后发热,服健胃消食片无效,第二天下午发热,遂到三甲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方案不知,患儿用药后热退,至夜半又发热,体温38度,情急中服退烧药后缓解。第三日下午前来就诊,就诊时面颊潮红,精神较差,腹胀如鼓,大便3日未行,体温38.5度。诊断:小儿停食。治疗:攻下积食。处方:牵牛子粉5克 伴白砂糖加少许开水调后嚼服。疗效:患儿服药后2小时,解大便一次,腹胀减轻,热退;3小时候解大便2两次,腹胀消失。当晚吃稀饭一碗。病愈。此法治疗小儿停食,真妙法也。
附:牵牛子粉用法及用量:取牵牛子1公斤,小火炒焦后,研成细粉,1公斤只取600克左右初粉,剩余400克尾粉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