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吾妻真乃神人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竹笙,年纪小些的是兰鸢,小姑娘捂着嘴咯咯直笑:“爷这会儿回过味来了?怎么上午怼人时候那么爽快?”
虞锦默默咽下口中点心,认错:“是我过错。我那披风是银狐毛的,三十两银子一条,这东西精贵,还不能浆洗,一洗毛儿就耷拉了。叫那熊孩子印了个鞋印,我一下子就忍不得了。”
堂中人都哄然大笑,冯三恪听不明白,在她身边呆久了的却都清楚——她是心疼钱了。
虞锦一向节俭,只在两件事上舍得花钱祸祸,一是吃,二是住。旁的用度都远远及不上虞家该有的奢华。
在手下人前丢了面子,锦爷得自己找回来,于是她放下手里汤碗,义正辞严道:“我生平最烦两种人,一是懒人,二是蠢人。至于这种又懒又蠢又穷还觍着脸上门跟我打秋风的,我见一个就想掐死一个。”
众人逗趣似的捧场:“锦爷说得好!”
弥坚立马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拿了根炭笔把虞锦信口胡诌的名言记在上头。
“这是什么?”
冯三恪初来乍到,只与他一人相熟,此时就坐在旁边,征询之后拿过弥坚这小册子翻了一翻。他这册子已经用了大半本了,每页上的字迹有的潦草,有的工整,写得并不密,有的以小尖毛笔写的,有的是炭笔写的,明显不是一天写就的。
封皮上四个方方正正的楷字。弥坚读给他听:“这四个字是‘锦爷语录’。府里好些人都备着这么个册子,爷说了什么有意思的话,就通通记下来,闲来无事翻一翻,每回都有新体悟。”
他记完,又十分仔细地把册子揣回了怀里,外衫里侧缝着个内兜,装些贵重东西绝不会丢。
冯三恪又一次遗憾地想,可惜自己不识字。
*
是夜,冯三恪没有早早回屋,廊下挂了两盏灯笼,他与府里护卫趁着光将池子中的脏水舀干净了。
这本不是他的活计,至今也没人给他派活。冯三恪是为了认人去的,他初来乍到谁也不识得,对这虞府也知之甚少,满眼陌生,便总觉得心里没底。
与护卫们一起做做活,不光混了个脸熟,还听着了一些消息。
比如府里奴仆每月月银二两半,立功另有厚赏;比如京城的虞府很大,这间五进的宅子都算不了什么;比如门房常会收到许多信,有的是东鲁那边来的,生意上的事,有的是家书——府里许多孩子都是有爹娘的,得人记挂,常会收到信。
都是些琐碎小事,护卫们随口唠嗑,冯三恪在旁边仔细听着,听得越多,心里便能安稳些。
他做完活才像往常一样回了客院。刚走到屋前,察觉四下寂静,没一个屋亮着灯。冯三恪呆站了一会儿,回过味来了——今日搬了院子,换了新屋,他已经不在这儿住了,又沿着墙下回廊走去了最后一进院子。
他那屋还没熄灯,冯三恪在门前刮掉鞋上的积雪才进去。
与他同房的是个少年,已是深夜,他却还没睡,缩在被子里,撑着眼皮等着自己的新同伴。瞧见冯三恪推门进来,少年脸一垮,声音降了个调,丧气道:“啊,是你啊。我还想跟弥坚哥哥或者静思、笃行哥哥一屋呢。”
这府里统共四十多人,住的这几日,冯三恪每天用心记人,大多都已脸熟。知道面前的小少年叫博观,十二岁的年纪,他那名字出自一个大文豪,好像是什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是锦爷从古籍里边翻出来的。
弥坚给他仔细讲过,冯三恪勉强背下了这两句,什么意思却忘了个干净。
这会儿刚进门就被人嫌弃了,冯三恪也不窘迫,拿凉水抹了把脸,又坐到床头,将叠成块的床被铺开,问他:“为何想与弥坚他们一屋?”
博观挠挠头,苦恼这个问题该怎么答:“因为、因为,跟着他们能出息呀。他们是府里最快通窍的人,可聪明啦。”
“通窍?”
冯三恪知道她瞧出来了,不自在地扯了扯衣裳下摆,那阵滚烫的热意从他面颊一路蔓延到后颈,窘迫道:“我就借着穿这一天,明天就会还回去的。”
虞锦正站旁边看护卫装车,听着两人这话,漫不经心摆摆手:“不必还,送你了,掌柜是铺子的脸面,今儿又是开张,自然不能穿得难看了。你瞧那妮子穿得是什么?新衣裳都舍得拿出来穿,一看就不像是正经做活的。”
虞锦眼睛瞥向了这头。
只见兰鸢穿着一身漂亮的襦裙,脸颊粉嫩嫩的,是扑了点脂粉,小姑娘本又出落得好看,这么一打扮跟哪家小姐似的。
这衣裳是离京前她娘给带上的,老母亲知道俩闺女要在陈塘这穷乡僻壤过年,心疼得不行,一人给装了两件新衣裳,留着过年时候穿。兰鸢今儿就从包袱里翻出来穿上了。
小丫头搂着虞锦的胳膊,嘿嘿直笑:“我这不是头回开铺子么,主子您说掌柜的是铺子的脸面,我也是铺子的脸面呀!”
她还算留了个心眼,将襦衫原本宽松的袖口束得紧紧的,若不然肯定要挨通训。
再瞧弥高和谨言,穿的都跟过年似的,没一人瞧着像伙计。虞锦好气又好笑,招手催他们:“走吧走吧,都是爱洗衣裳的勤快人,沾一身油,回来洗得累死你们。”
从宅子正门出去,到街上茶馆没几步路,走半刻钟就到了。除了他们几个,府里还跟出去四五个爱凑热闹的。弥坚和另一个护卫慢腾腾地赶着车,缀在他们后面。
是竹笙,年纪小些的是兰鸢,小姑娘捂着嘴咯咯直笑:“爷这会儿回过味来了?怎么上午怼人时候那么爽快?”
虞锦默默咽下口中点心,认错:“是我过错。我那披风是银狐毛的,三十两银子一条,这东西精贵,还不能浆洗,一洗毛儿就耷拉了。叫那熊孩子印了个鞋印,我一下子就忍不得了。”
堂中人都哄然大笑,冯三恪听不明白,在她身边呆久了的却都清楚——她是心疼钱了。
虞锦一向节俭,只在两件事上舍得花钱祸祸,一是吃,二是住。旁的用度都远远及不上虞家该有的奢华。
在手下人前丢了面子,锦爷得自己找回来,于是她放下手里汤碗,义正辞严道:“我生平最烦两种人,一是懒人,二是蠢人。至于这种又懒又蠢又穷还觍着脸上门跟我打秋风的,我见一个就想掐死一个。”
众人逗趣似的捧场:“锦爷说得好!”
弥坚立马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拿了根炭笔把虞锦信口胡诌的名言记在上头。
“这是什么?”
冯三恪初来乍到,只与他一人相熟,此时就坐在旁边,征询之后拿过弥坚这小册子翻了一翻。他这册子已经用了大半本了,每页上的字迹有的潦草,有的工整,写得并不密,有的以小尖毛笔写的,有的是炭笔写的,明显不是一天写就的。
封皮上四个方方正正的楷字。弥坚读给他听:“这四个字是‘锦爷语录’。府里好些人都备着这么个册子,爷说了什么有意思的话,就通通记下来,闲来无事翻一翻,每回都有新体悟。”
他记完,又十分仔细地把册子揣回了怀里,外衫里侧缝着个内兜,装些贵重东西绝不会丢。
冯三恪又一次遗憾地想,可惜自己不识字。
*
是夜,冯三恪没有早早回屋,廊下挂了两盏灯笼,他与府里护卫趁着光将池子中的脏水舀干净了。
这本不是他的活计,至今也没人给他派活。冯三恪是为了认人去的,他初来乍到谁也不识得,对这虞府也知之甚少,满眼陌生,便总觉得心里没底。
与护卫们一起做做活,不光混了个脸熟,还听着了一些消息。
比如府里奴仆每月月银二两半,立功另有厚赏;比如京城的虞府很大,这间五进的宅子都算不了什么;比如门房常会收到许多信,有的是东鲁那边来的,生意上的事,有的是家书——府里许多孩子都是有爹娘的,得人记挂,常会收到信。
都是些琐碎小事,护卫们随口唠嗑,冯三恪在旁边仔细听着,听得越多,心里便能安稳些。
他做完活才像往常一样回了客院。刚走到屋前,察觉四下寂静,没一个屋亮着灯。冯三恪呆站了一会儿,回过味来了——今日搬了院子,换了新屋,他已经不在这儿住了,又沿着墙下回廊走去了最后一进院子。
他那屋还没熄灯,冯三恪在门前刮掉鞋上的积雪才进去。
与他同房的是个少年,已是深夜,他却还没睡,缩在被子里,撑着眼皮等着自己的新同伴。瞧见冯三恪推门进来,少年脸一垮,声音降了个调,丧气道:“啊,是你啊。我还想跟弥坚哥哥或者静思、笃行哥哥一屋呢。”
这府里统共四十多人,住的这几日,冯三恪每天用心记人,大多都已脸熟。知道面前的小少年叫博观,十二岁的年纪,他那名字出自一个大文豪,好像是什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是锦爷从古籍里边翻出来的。
弥坚给他仔细讲过,冯三恪勉强背下了这两句,什么意思却忘了个干净。
这会儿刚进门就被人嫌弃了,冯三恪也不窘迫,拿凉水抹了把脸,又坐到床头,将叠成块的床被铺开,问他:“为何想与弥坚他们一屋?”
博观挠挠头,苦恼这个问题该怎么答:“因为、因为,跟着他们能出息呀。他们是府里最快通窍的人,可聪明啦。”
“通窍?”
冯三恪知道她瞧出来了,不自在地扯了扯衣裳下摆,那阵滚烫的热意从他面颊一路蔓延到后颈,窘迫道:“我就借着穿这一天,明天就会还回去的。”
虞锦正站旁边看护卫装车,听着两人这话,漫不经心摆摆手:“不必还,送你了,掌柜是铺子的脸面,今儿又是开张,自然不能穿得难看了。你瞧那妮子穿得是什么?新衣裳都舍得拿出来穿,一看就不像是正经做活的。”
虞锦眼睛瞥向了这头。
只见兰鸢穿着一身漂亮的襦裙,脸颊粉嫩嫩的,是扑了点脂粉,小姑娘本又出落得好看,这么一打扮跟哪家小姐似的。
这衣裳是离京前她娘给带上的,老母亲知道俩闺女要在陈塘这穷乡僻壤过年,心疼得不行,一人给装了两件新衣裳,留着过年时候穿。兰鸢今儿就从包袱里翻出来穿上了。
小丫头搂着虞锦的胳膊,嘿嘿直笑:“我这不是头回开铺子么,主子您说掌柜的是铺子的脸面,我也是铺子的脸面呀!”
她还算留了个心眼,将襦衫原本宽松的袖口束得紧紧的,若不然肯定要挨通训。
再瞧弥高和谨言,穿的都跟过年似的,没一人瞧着像伙计。虞锦好气又好笑,招手催他们:“走吧走吧,都是爱洗衣裳的勤快人,沾一身油,回来洗得累死你们。”
从宅子正门出去,到街上茶馆没几步路,走半刻钟就到了。除了他们几个,府里还跟出去四五个爱凑热闹的。弥坚和另一个护卫慢腾腾地赶着车,缀在他们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