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祐元年六月甲辰(十八)。
因太皇太后圣节将近,宰执奉诏依故事,推荐天下有为才俊,可堪馆阁之人入京赴阙,参与馆阁考试。
于是,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韩绛举荐奉议郎张舜民、通直郎孙准、河南府右军巡判官刘安世等。
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吕公著上书举朝奉郎孔平仲、奉议郎毕仲游、孙朴。
中书侍郎张璪举承议郎赵挺之、梅灏,宣义郎陆长愈。
知枢密院事李清臣举承议郎盛次仲、太学博士王柄。
门下侍郎李常举宣德郎陈察、太学正晁朴之等。
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举宣德郎杨国宝、承议郎毕仲游、黄陂县县令李吁等。
……
宰执们一口气,向朝廷推荐了二十多位天下才俊。
赵煦点点头,接过茶盏,拿着勺子吃起来。
好在,推荐上来的,也并非全是二代。
这里面还是有几個有真才实学的。
完美的诠释了那句话——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赵煦看着她的背影,微微抿了抿嘴唇,将冯景叫到近前,问道:“可知道文太师近来在忙些什么?”
比如说韩绛举荐的三个人里,就有两个是二代。
他忽然想和高家、向家联姻,要做什么?
赵煦的皇帝本能,开始发动。
所有人都是如此。
“听说是,太师家有两个孙子,好像是到了改定亲的年纪……所以,想和两位国亲结亲……”
比如张舜民,这位是大诗人、大画家,在现代都很有名的那种。
宰执推荐的二十多个依制推恩入京参加馆阁考试的‘才俊’。
孙准——孙爽的孙子,刘安世——刘航的儿子。
所以……
不得不说,文熏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合赵煦的胃口了。
“我想写点东西。”
“官家,吃些饮子,凉快一些……”文熏娘奉上煮好的紫苏饮,柔声道。
疑神疑鬼的自我脑补起来。
名单送到赵煦手里,赵煦于是让冯景带人去吏部的官告院里,查一下这些人的告身、脚色,对这些人做一下背调。
无论是新党宰执,还是旧党宰执。
虽然文彦博这个人素来是很灵活的。
很快,结果就报到了赵煦面前。
“应该是……”
也就是他心宽,看得开,知道大宋就是这个德行。
现在的文彦博,已经功成名就了。
赵煦眉毛一扬:“是吗?”
超过七成,都是官二代、官三代。
好在,这个时候,冯景在旁边说道:“大家,臣听说,太师除了议亲,似乎还在高、向两家,谈一些买卖……”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这就有些不寻常了。
还有孔仲平,三孔之一,在当代与二苏齐名。
他也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当年,他为了拜相,连温成张皇后家的臭脚也肯捧。
一盏冰爽的紫苏饮吃完,赵煦放下茶盏,看向在一旁低着头的文熏娘道:“熏娘替我磨墨吧。”
他也不需要再去捧外戚的臭脚了。
赵煦看完,就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内耗中。
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冯景低着头,答道:“奏知大家,臣在御厨听人说,太师这两日,请了高公绘、向宗良两位国亲过府。”
其他人也大抵如此。
“这不就是你贤我笑吗?”赵煦嘀咕着,靠在坐褥上。
也就是在现代,不算有名。
“诺。”文熏娘乖巧的领命去准备了。
为什么?
因为,根据冯景从吏部官告院那边的调查结果。
这要换朱元璋,赵煦感觉,如今都堂上的宰执都得去玩九族消消乐了。
“嗯哼?”赵煦看向冯景:“什么买卖?”
“还不知晓,但应该有这么个事情。”
赵煦哦了一声,对冯景嘱托:“打探一下,看看太师要做的是什么买卖?”
“诺。”
赵煦吩咐完就站起身来,走向东閤。
在东閤的书房中,文熏娘已经磨好了墨,还贴心的铺好了元书纸,并用镇纸压好了。
赵煦走上前去,站到那张为了他的身高而特制的案几前。
他想了想,就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首诗。
杜甫的千古名篇《同诸公登慈恩塔》。
文熏娘在旁边看着赵煦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那首诗。
等赵煦写完,她就适时的出来捧场了。
“官家的字,写的可真好,几有大家之风……”
“是吗?”赵煦微笑着,看向文熏娘问道:“熏娘以为,朕的这副字好在哪里?”
文熏娘低着头,大着胆子回答:“臣妾愚钝不懂书法,但妾观陛下之字,迅捷灵动,非是凡字,提按顿挫,落笔硬朗……”
赵煦听着,收起了笑容,认真的对文熏娘道:“熏娘是个懂书法的。”
他其实一直收着自己的书法,很少真正的炫技。
所以,他一直都是在用馆阁正楷在写字。
但实际上,赵煦的书法技术很高。
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的各种类型都略懂。
只是他很少显露,偶尔写一写,随即就会销毁,没有留下痕迹。
所以外人一直都以为,他只会馆阁楷书。
但真正懂书法的,却知道他的字,已经有自成一体的格局。
灵动迅捷,运转提顿,皆有痕迹可循,特征非常明显。
这是在现代直播时,留下的毛病。
总是不自觉的会用上瘦金体的技法——没办法,直播要红,就只能炫技。
“臣妾不敢当官家之赞。”文熏娘低着头说道:“只是跟着官家,不自觉的就会学到一些。”
赵煦笑了笑,他自知道,文熏娘入宫后,就一直跟着庆寿宫、保慈宫里的那些高品女官学习各种知识。
如今看来,她学的不错。
在艺术这方面算是入门了。
“这幅字,朕就赐给熏娘吧。”赵煦放下笔,柔声道。
“这……”
“熏娘收下吧!”赵煦用着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说话间,他看了看在这书房里侍立的那些女官、内臣。
“当然,朕也不是白赐……”
“熏娘给朕念一念这杜工部的诗吧。”
“朕想听着熏娘的念诵,小恬片刻……”
说着,他就坐到了书房的坐褥上,靠着清凉的椅背,看向文熏娘。
文熏娘入宫后,发育的很快。
特别是身高,如今已有差不多四尺五寸多(接近145CM左右)。
和身高在不断发育的赵煦相比,也高出了几厘米。
考虑到女孩在身高上,本就不如男孩。
这个时代,很多女子成年了可能也就四尺七寸多不到五尺。
十二岁多不到十三岁的文熏娘在她的这个年纪,能有这个身高,已是很不错了。
而她的容貌,也渐渐长开了。
一张小脸,艳若牡丹,琼鼻晶莹可爱,樱唇丰润动人。
只要不长残了,三五年后,足可颠倒众生。
赵煦靠着坐褥,文熏娘对着他盈盈一礼,开始了轻声朗诵。
声音婉转好... -->>
元祐元年六月甲辰(十八)。
因太皇太后圣节将近,宰执奉诏依故事,推荐天下有为才俊,可堪馆阁之人入京赴阙,参与馆阁考试。
于是,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韩绛举荐奉议郎张舜民、通直郎孙准、河南府右军巡判官刘安世等。
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吕公著上书举朝奉郎孔平仲、奉议郎毕仲游、孙朴。
中书侍郎张璪举承议郎赵挺之、梅灏,宣义郎陆长愈。
知枢密院事李清臣举承议郎盛次仲、太学博士王柄。
门下侍郎李常举宣德郎陈察、太学正晁朴之等。
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举宣德郎杨国宝、承议郎毕仲游、黄陂县县令李吁等。
……
宰执们一口气,向朝廷推荐了二十多位天下才俊。
赵煦点点头,接过茶盏,拿着勺子吃起来。
好在,推荐上来的,也并非全是二代。
这里面还是有几個有真才实学的。
完美的诠释了那句话——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赵煦看着她的背影,微微抿了抿嘴唇,将冯景叫到近前,问道:“可知道文太师近来在忙些什么?”
比如说韩绛举荐的三个人里,就有两个是二代。
他忽然想和高家、向家联姻,要做什么?
赵煦的皇帝本能,开始发动。
所有人都是如此。
“听说是,太师家有两个孙子,好像是到了改定亲的年纪……所以,想和两位国亲结亲……”
比如张舜民,这位是大诗人、大画家,在现代都很有名的那种。
宰执推荐的二十多个依制推恩入京参加馆阁考试的‘才俊’。
孙准——孙爽的孙子,刘安世——刘航的儿子。
所以……
不得不说,文熏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合赵煦的胃口了。
“我想写点东西。”
“官家,吃些饮子,凉快一些……”文熏娘奉上煮好的紫苏饮,柔声道。
疑神疑鬼的自我脑补起来。
名单送到赵煦手里,赵煦于是让冯景带人去吏部的官告院里,查一下这些人的告身、脚色,对这些人做一下背调。
无论是新党宰执,还是旧党宰执。
虽然文彦博这个人素来是很灵活的。
很快,结果就报到了赵煦面前。
“应该是……”
也就是他心宽,看得开,知道大宋就是这个德行。
现在的文彦博,已经功成名就了。
赵煦眉毛一扬:“是吗?”
超过七成,都是官二代、官三代。
好在,这个时候,冯景在旁边说道:“大家,臣听说,太师除了议亲,似乎还在高、向两家,谈一些买卖……”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这就有些不寻常了。
还有孔仲平,三孔之一,在当代与二苏齐名。
他也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当年,他为了拜相,连温成张皇后家的臭脚也肯捧。
一盏冰爽的紫苏饮吃完,赵煦放下茶盏,看向在一旁低着头的文熏娘道:“熏娘替我磨墨吧。”
他也不需要再去捧外戚的臭脚了。
赵煦看完,就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内耗中。
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冯景低着头,答道:“奏知大家,臣在御厨听人说,太师这两日,请了高公绘、向宗良两位国亲过府。”
其他人也大抵如此。
“这不就是你贤我笑吗?”赵煦嘀咕着,靠在坐褥上。
也就是在现代,不算有名。
“诺。”文熏娘乖巧的领命去准备了。
为什么?
因为,根据冯景从吏部官告院那边的调查结果。
这要换朱元璋,赵煦感觉,如今都堂上的宰执都得去玩九族消消乐了。
“嗯哼?”赵煦看向冯景:“什么买卖?”
“还不知晓,但应该有这么个事情。”
赵煦哦了一声,对冯景嘱托:“打探一下,看看太师要做的是什么买卖?”
“诺。”
赵煦吩咐完就站起身来,走向东閤。
在东閤的书房中,文熏娘已经磨好了墨,还贴心的铺好了元书纸,并用镇纸压好了。
赵煦走上前去,站到那张为了他的身高而特制的案几前。
他想了想,就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首诗。
杜甫的千古名篇《同诸公登慈恩塔》。
文熏娘在旁边看着赵煦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那首诗。
等赵煦写完,她就适时的出来捧场了。
“官家的字,写的可真好,几有大家之风……”
“是吗?”赵煦微笑着,看向文熏娘问道:“熏娘以为,朕的这副字好在哪里?”
文熏娘低着头,大着胆子回答:“臣妾愚钝不懂书法,但妾观陛下之字,迅捷灵动,非是凡字,提按顿挫,落笔硬朗……”
赵煦听着,收起了笑容,认真的对文熏娘道:“熏娘是个懂书法的。”
他其实一直收着自己的书法,很少真正的炫技。
所以,他一直都是在用馆阁正楷在写字。
但实际上,赵煦的书法技术很高。
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的各种类型都略懂。
只是他很少显露,偶尔写一写,随即就会销毁,没有留下痕迹。
所以外人一直都以为,他只会馆阁楷书。
但真正懂书法的,却知道他的字,已经有自成一体的格局。
灵动迅捷,运转提顿,皆有痕迹可循,特征非常明显。
这是在现代直播时,留下的毛病。
总是不自觉的会用上瘦金体的技法——没办法,直播要红,就只能炫技。
“臣妾不敢当官家之赞。”文熏娘低着头说道:“只是跟着官家,不自觉的就会学到一些。”
赵煦笑了笑,他自知道,文熏娘入宫后,就一直跟着庆寿宫、保慈宫里的那些高品女官学习各种知识。
如今看来,她学的不错。
在艺术这方面算是入门了。
“这幅字,朕就赐给熏娘吧。”赵煦放下笔,柔声道。
“这……”
“熏娘收下吧!”赵煦用着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说话间,他看了看在这书房里侍立的那些女官、内臣。
“当然,朕也不是白赐……”
“熏娘给朕念一念这杜工部的诗吧。”
“朕想听着熏娘的念诵,小恬片刻……”
说着,他就坐到了书房的坐褥上,靠着清凉的椅背,看向文熏娘。
文熏娘入宫后,发育的很快。
特别是身高,如今已有差不多四尺五寸多(接近145CM左右)。
和身高在不断发育的赵煦相比,也高出了几厘米。
考虑到女孩在身高上,本就不如男孩。
这个时代,很多女子成年了可能也就四尺七寸多不到五尺。
十二岁多不到十三岁的文熏娘在她的这个年纪,能有这个身高,已是很不错了。
而她的容貌,也渐渐长开了。
一张小脸,艳若牡丹,琼鼻晶莹可爱,樱唇丰润动人。
只要不长残了,三五年后,足可颠倒众生。
赵煦靠着坐褥,文熏娘对着他盈盈一礼,开始了轻声朗诵。
声音婉转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