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重生之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在这年头官宦人家的庶女与小门小户的读书郎称得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当然前提是这个庶女得家里人看重。
庶女比不得嫡女,她们的母亲不是丫头就是从人牙子那里买来的,没有丰盛的嫁妆。结亲原本就是结两家之好,嫡女尊贵能够获得好亲事,但是庶女的日子则难熬得多。
遇上爹不疼,嫡母不喜的,可能会被塞进高门大户与人做妾,用来拉拢关系。要知道妾与正室往往是天壤之别,即使娘家的条件再好,也要一辈子受尽委屈。
以宁家这样的人家为例,宁巧昕可以高嫁到王府当世子妃,但是宁巧萍日后想要指给九小姓人家的旁支当正妻,都可能要花费一番周折。
宁家现在不需要巴结上司,自然不用将她嫁给宗室、高官等去做妾,这样一来将她嫁给有功名的读书人便是个很好的选择。
像宁云晋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会与科举死磕的人多半还是因为没有荫恩的门路,只有考取功名这一条青云路而已。
能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的人至少都是当地的地主阶级,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娶一个官宦世家的庶女在官场上便多了一份照拂与提携。
而庶女一来是低嫁,二来夫家还要依靠岳家,往往在家里能说得起话,做个能挺直腰板的当家太太,遇上丈夫是真有才华的,说不定日后还能赚个一品诰命,算是非常好的出路。
有宁家这样打算的人家不在少数,陈立言便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幸运儿。
他的正妻是詹事府少詹事沈吕功的庶女,虽然沈吕功的官位不显,但是沈家毕竟是九小姓的旁支,沈家庶女嫁给陈立言这江西小地主出生的三甲进士真正算是下嫁了。
根据宁云晋使人探听到的消息,陈立言当年为了这桩婚事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若不是他们那一科中进士的年轻人太少,这样的好事也轮不到他。
在得知沈家有意招婿之后,除了入赘陈立言做不到之外,居然还信誓旦旦的说出了今生不得纳妾这样的条件,将他老娘差点没气出病来。
那沈家庶女是沈吕功的老来女,又是最受宠的小妾生的,在府里养出了泼辣麻利的性子,虽然两人结婚近六年只给他生了三个女儿,却也硬是咬准了陈立言当初自己说出口的话,无视他的各种暗示,绝口不提给他纳妾的事。
为了岳父的提拔与关照,陈立言这样的伪君子自然不敢自作主张往房里收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口气。他的牺牲也很值得,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庶吉士爬到侍读学士的位置,不过翰林院的人也都知道这人一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没儿子。
宁云晋不相信在背后指使陈立言的人会是鸿明,毕竟这也太明显了,太子再蠢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但是就究竟是哪个出的手他还没查到。
要拉拢控制陈立言实在是简单,一个美人计让他以为逢场作戏的女人有了他的孩子,再加上事成之后高官厚禄的许诺就让他晕了头,答应帮人整治自己——也许他觉得帮人做这么小的事情就能获得那么多丰厚的回报实在是划算!
宁云晋查到那幕后之人赏下来的美人,陈立言暂时还不敢光明正大地带回家去,而是安置在什刹海边的一处二进宅子里当了外室,于是他好心的让人偷偷的告诉了他妻子。
虽然很想去围观那热闹场面,不过沈家庶女杀上外室门的那天陈立言给他安排的是白班,他只好十分遗憾地听冯成志给他转述。
听说沈家庶女想将那外室带回家去,被匆匆赶到的陈立言狠狠刮了一掌拒绝。
听说陈立言打算如果外室生了儿子就抬为贵妾,沈家庶女立刻哭天抢地的拿出他当年求亲时亲手写的文书,指责他忘恩负义。
听说恼羞成怒的陈立言想要以沈家庶女无子为由休妻,但是沈家庶女可是为公公守过三年孝的,也为他养育了两个女儿,本就属于“三不去”之列,更别提沈家也不会坐看这样丢脸的事情发生,真要有女儿被休会家,他家的女子就别想再嫁好人家了——虽然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
若是宁云晋挑选别的时机发动,大家最多也就八卦一下他家的这些破事,叨唠下沈家的女儿泼辣,陈立言背信弃义之类,这些小事对他当官的影响并不大,人们关注一阵子等风头过去谁还管他一个小官儿的家事。
可是今年却正好是京察之年,京官们都恨不得能夹着尾巴做人,以期获得个好评价,他家的事情闹大之后,先是有御史参他御家不严、失大臣体,得了个记过处分,接着在失去沈家照拂之后他的“四格”全部为平平,“八法”中不谨、才弱榜上有名,直接被定了个降两级调用。
虽然没有沾上处罚最严的“贪、酷、无为”,但是为官者不谨,日后他没有别的造化,官途也算是完了。
相反的是才当差三个月不到的宁云晋京察成绩极其优秀,直接被提拔为了侍读学士。虽然对他羡慕嫉妒恨的人不少,特别是同科进士,可是宁云晋的爵位摆在那里,让他当这个侍读学士还算低就了!
解决掉了烦人的上司,宁云晋将心思都用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他几乎每天都要找冯成志要一次与福建有关的消息。
宁云晋的举动坦坦荡荡,自然瞒不过非常关注他的长辈和文禛,很快他就被宁敬贤喊到了书房“谈心”。
他回府之后一听到父亲找自己,便直接赶到,身上还穿着厚厚的裘衣。那裘衣是御赐的黑狐皮料子,边上衮了一圈毛茸茸的白边,将宁云晋的小脸衬得格外高贵。
大夏对裘皮服饰有着明文规定,民公、候、伯、一至四等官不准穿黑狐皮,只有皇上特赐才允许穿。小二这些年越来越来受到皇上关注,这让宁敬贤心里实在是又喜又忧。
“爷爷,父亲。”宁云晋给两位长辈行完礼,见父亲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的裘衣,也有些苦恼。他自然知道这衣服太扎眼了,可是自己要是不穿的话文禛那眼神更渗人,宁云晋只有要去宫里面圣的时候才会穿上。
“坐吧!”宁陶煦不知道其中纠葛,见到那裘衣自然只有高兴的。自家孩子简在帝心,前途远大,作为长辈都会感觉格外开心。
他自己现在退居二线,因此特别关注两个孙子当差的情况,便直接开门见山地问,“小二可是觉得福建有什么不妥的事情要发生?”
宁云晋并不惊讶眼前两位的神通广大,实际上自己能打听到的事情,他们两人应该知道得更详细,于是解释说,“正是如此。您也知道我最近在关注仓储清查的事,我总觉得福建只怕要出乱子了!”
“仓储清查不是全国性的吗,怎么会独独只有福建会出事?”宁敬贤不解地问。借由兵部缺粮开始仓储清查是文禛与他定的计策,自然清楚里面的事情,但是他却不知道为什么儿子要格外关注福建。
与宁敬贤不同,宁陶煦是当过一省总督的人,自然对于民生问题更加关注。他眯着眼睛回忆了一下近期收到的那些关于福建的消息,突然大惊失色地道,“难道福建的粮价失控了?”
“正是如此。”宁云晋知道爷爷已经反应过来,便也不卖关子,“福建自古便是山多地少人稠,正常年份粮食都要从江西、广东潮州府以及台湾府进行粮食接济,偏偏去年遭了水灾,今年春夏又遇上多雨天气,导致粮食歉收。”
他提了个头,宁敬贤的思维也就发散开来了。
作为兵部尚书,以前又执掌过皇帝的眼线部门,他自然有自己的消息门道,“今年潮州府也欠收,台湾府又遭了风灾,粮食不能接济福建,而且粮商还到这边来采购粮食,又有奸商刻意囤积,据说福建各地粮价上涨的飞快。”
宁云晋点了点头,小脸格外严肃,“今儿冯成志传来的消息说福建一些地方的粮价已经到了一石米二两银子以上,有些地区甚至已经要价三两一石。”
宁陶煦惊道,“一石米超过一两银子,就有民乱的危机,应祥杰难道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应祥杰一个去年年末才刚上任的福建总督能有什么办法,他又是个迂腐保守的性子,半步不肯多行一步的。”宁敬贤知道当初皇上选这样一个清流去福建自然是有别的考量,但是遇到这样突发的事件以那人的性格必定放不开手脚行事。
他皱眉道,“常平仓十不存三,他手头没粮食能有什么用。听说应祥杰倒是有劝粮多的富户卖些粮食平抑粮价,不过反倒适得其反,让更多的人囤积粮食以待高价。”
宁陶煦望着宁云晋问,“这个消息皇上可是清楚?”
宁云晋点了点头,“自然知道,福建方面兜不住这个消息,若是任粮价再涨只怕就要饿死人了,那时罪名更大。前两天就递了折子到御前,皇上虽然大怒,但是还是下旨命令江西运米二十万石已解福建的十万火急。”
“既然如此那你还这么关心福建的事情干嘛?”宁敬贤奇道。
“父亲您也知道皇上要我递一份关于仓储制度的折子,这毕竟是儿子当差之后第一份正式的文书,自然想能一鸣惊人。”
bsp; 在这年头官宦人家的庶女与小门小户的读书郎称得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当然前提是这个庶女得家里人看重。
庶女比不得嫡女,她们的母亲不是丫头就是从人牙子那里买来的,没有丰盛的嫁妆。结亲原本就是结两家之好,嫡女尊贵能够获得好亲事,但是庶女的日子则难熬得多。
遇上爹不疼,嫡母不喜的,可能会被塞进高门大户与人做妾,用来拉拢关系。要知道妾与正室往往是天壤之别,即使娘家的条件再好,也要一辈子受尽委屈。
以宁家这样的人家为例,宁巧昕可以高嫁到王府当世子妃,但是宁巧萍日后想要指给九小姓人家的旁支当正妻,都可能要花费一番周折。
宁家现在不需要巴结上司,自然不用将她嫁给宗室、高官等去做妾,这样一来将她嫁给有功名的读书人便是个很好的选择。
像宁云晋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会与科举死磕的人多半还是因为没有荫恩的门路,只有考取功名这一条青云路而已。
能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的人至少都是当地的地主阶级,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娶一个官宦世家的庶女在官场上便多了一份照拂与提携。
而庶女一来是低嫁,二来夫家还要依靠岳家,往往在家里能说得起话,做个能挺直腰板的当家太太,遇上丈夫是真有才华的,说不定日后还能赚个一品诰命,算是非常好的出路。
有宁家这样打算的人家不在少数,陈立言便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幸运儿。
他的正妻是詹事府少詹事沈吕功的庶女,虽然沈吕功的官位不显,但是沈家毕竟是九小姓的旁支,沈家庶女嫁给陈立言这江西小地主出生的三甲进士真正算是下嫁了。
根据宁云晋使人探听到的消息,陈立言当年为了这桩婚事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若不是他们那一科中进士的年轻人太少,这样的好事也轮不到他。
在得知沈家有意招婿之后,除了入赘陈立言做不到之外,居然还信誓旦旦的说出了今生不得纳妾这样的条件,将他老娘差点没气出病来。
那沈家庶女是沈吕功的老来女,又是最受宠的小妾生的,在府里养出了泼辣麻利的性子,虽然两人结婚近六年只给他生了三个女儿,却也硬是咬准了陈立言当初自己说出口的话,无视他的各种暗示,绝口不提给他纳妾的事。
为了岳父的提拔与关照,陈立言这样的伪君子自然不敢自作主张往房里收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口气。他的牺牲也很值得,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庶吉士爬到侍读学士的位置,不过翰林院的人也都知道这人一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没儿子。
宁云晋不相信在背后指使陈立言的人会是鸿明,毕竟这也太明显了,太子再蠢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但是就究竟是哪个出的手他还没查到。
要拉拢控制陈立言实在是简单,一个美人计让他以为逢场作戏的女人有了他的孩子,再加上事成之后高官厚禄的许诺就让他晕了头,答应帮人整治自己——也许他觉得帮人做这么小的事情就能获得那么多丰厚的回报实在是划算!
宁云晋查到那幕后之人赏下来的美人,陈立言暂时还不敢光明正大地带回家去,而是安置在什刹海边的一处二进宅子里当了外室,于是他好心的让人偷偷的告诉了他妻子。
虽然很想去围观那热闹场面,不过沈家庶女杀上外室门的那天陈立言给他安排的是白班,他只好十分遗憾地听冯成志给他转述。
听说沈家庶女想将那外室带回家去,被匆匆赶到的陈立言狠狠刮了一掌拒绝。
听说陈立言打算如果外室生了儿子就抬为贵妾,沈家庶女立刻哭天抢地的拿出他当年求亲时亲手写的文书,指责他忘恩负义。
听说恼羞成怒的陈立言想要以沈家庶女无子为由休妻,但是沈家庶女可是为公公守过三年孝的,也为他养育了两个女儿,本就属于“三不去”之列,更别提沈家也不会坐看这样丢脸的事情发生,真要有女儿被休会家,他家的女子就别想再嫁好人家了——虽然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
若是宁云晋挑选别的时机发动,大家最多也就八卦一下他家的这些破事,叨唠下沈家的女儿泼辣,陈立言背信弃义之类,这些小事对他当官的影响并不大,人们关注一阵子等风头过去谁还管他一个小官儿的家事。
可是今年却正好是京察之年,京官们都恨不得能夹着尾巴做人,以期获得个好评价,他家的事情闹大之后,先是有御史参他御家不严、失大臣体,得了个记过处分,接着在失去沈家照拂之后他的“四格”全部为平平,“八法”中不谨、才弱榜上有名,直接被定了个降两级调用。
虽然没有沾上处罚最严的“贪、酷、无为”,但是为官者不谨,日后他没有别的造化,官途也算是完了。
相反的是才当差三个月不到的宁云晋京察成绩极其优秀,直接被提拔为了侍读学士。虽然对他羡慕嫉妒恨的人不少,特别是同科进士,可是宁云晋的爵位摆在那里,让他当这个侍读学士还算低就了!
解决掉了烦人的上司,宁云晋将心思都用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他几乎每天都要找冯成志要一次与福建有关的消息。
宁云晋的举动坦坦荡荡,自然瞒不过非常关注他的长辈和文禛,很快他就被宁敬贤喊到了书房“谈心”。
他回府之后一听到父亲找自己,便直接赶到,身上还穿着厚厚的裘衣。那裘衣是御赐的黑狐皮料子,边上衮了一圈毛茸茸的白边,将宁云晋的小脸衬得格外高贵。
大夏对裘皮服饰有着明文规定,民公、候、伯、一至四等官不准穿黑狐皮,只有皇上特赐才允许穿。小二这些年越来越来受到皇上关注,这让宁敬贤心里实在是又喜又忧。
“爷爷,父亲。”宁云晋给两位长辈行完礼,见父亲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的裘衣,也有些苦恼。他自然知道这衣服太扎眼了,可是自己要是不穿的话文禛那眼神更渗人,宁云晋只有要去宫里面圣的时候才会穿上。
“坐吧!”宁陶煦不知道其中纠葛,见到那裘衣自然只有高兴的。自家孩子简在帝心,前途远大,作为长辈都会感觉格外开心。
他自己现在退居二线,因此特别关注两个孙子当差的情况,便直接开门见山地问,“小二可是觉得福建有什么不妥的事情要发生?”
宁云晋并不惊讶眼前两位的神通广大,实际上自己能打听到的事情,他们两人应该知道得更详细,于是解释说,“正是如此。您也知道我最近在关注仓储清查的事,我总觉得福建只怕要出乱子了!”
“仓储清查不是全国性的吗,怎么会独独只有福建会出事?”宁敬贤不解地问。借由兵部缺粮开始仓储清查是文禛与他定的计策,自然清楚里面的事情,但是他却不知道为什么儿子要格外关注福建。
与宁敬贤不同,宁陶煦是当过一省总督的人,自然对于民生问题更加关注。他眯着眼睛回忆了一下近期收到的那些关于福建的消息,突然大惊失色地道,“难道福建的粮价失控了?”
“正是如此。”宁云晋知道爷爷已经反应过来,便也不卖关子,“福建自古便是山多地少人稠,正常年份粮食都要从江西、广东潮州府以及台湾府进行粮食接济,偏偏去年遭了水灾,今年春夏又遇上多雨天气,导致粮食歉收。”
他提了个头,宁敬贤的思维也就发散开来了。
作为兵部尚书,以前又执掌过皇帝的眼线部门,他自然有自己的消息门道,“今年潮州府也欠收,台湾府又遭了风灾,粮食不能接济福建,而且粮商还到这边来采购粮食,又有奸商刻意囤积,据说福建各地粮价上涨的飞快。”
宁云晋点了点头,小脸格外严肃,“今儿冯成志传来的消息说福建一些地方的粮价已经到了一石米二两银子以上,有些地区甚至已经要价三两一石。”
宁陶煦惊道,“一石米超过一两银子,就有民乱的危机,应祥杰难道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应祥杰一个去年年末才刚上任的福建总督能有什么办法,他又是个迂腐保守的性子,半步不肯多行一步的。”宁敬贤知道当初皇上选这样一个清流去福建自然是有别的考量,但是遇到这样突发的事件以那人的性格必定放不开手脚行事。
他皱眉道,“常平仓十不存三,他手头没粮食能有什么用。听说应祥杰倒是有劝粮多的富户卖些粮食平抑粮价,不过反倒适得其反,让更多的人囤积粮食以待高价。”
宁陶煦望着宁云晋问,“这个消息皇上可是清楚?”
宁云晋点了点头,“自然知道,福建方面兜不住这个消息,若是任粮价再涨只怕就要饿死人了,那时罪名更大。前两天就递了折子到御前,皇上虽然大怒,但是还是下旨命令江西运米二十万石已解福建的十万火急。”
“既然如此那你还这么关心福建的事情干嘛?”宁敬贤奇道。
“父亲您也知道皇上要我递一份关于仓储制度的折子,这毕竟是儿子当差之后第一份正式的文书,自然想能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