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重生七零年代(重生女的全新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的时候,冬梅知道后,还劝过兰欣,让她要多考虑,怎么说吴志远也是外乡人,靠不住,不如找个本地的,知道底细,出了事有娘家给撑着,要是兰欣嫁远了,受了欺负谁给她出气……
反正因为吴志远的事,两人之间有点小摩擦,兰欣知道冬梅是为她好,可她就是一头扎进吴志远编织的情网,再也拔不出腿来。后来她经常想冬梅劝过她的话,那时她才幡然醒悟,冬梅虽然比她上学少,可在婚姻大事这方面,确实是看着很准,有眼光,虽然都是老辈子的经验长谈,可想法确实是为她好,她当初怎么就那么傻呢。
幸亏上天能让她重新选择一次,她会珍惜好朋友的情谊,更会好好把握自己的未来。
☆、18走亲戚
作者有话要说:</br>唉,jj大抽,时间不确定了。<hrsize=1/>大年初一不能在别人家吃饭,这是老一辈的说法了,所以家里就是再穷,也没有在别人家吃饭的。冬梅快到中午的时候回家了,和兰欣约好有时间再一起玩。
下午,沈家的男人去上祖坟,兰欣在家里和沈妈包晚上吃的水饺。她俩一边聊天,一边包,天一擦黑正好包完,不耽误吃饭。兰欣记得,自从她学会了擀皮包水饺,每年过年的水饺都是她和她妈两人包的。
过年时,不管家里多穷,大人都会想办法给孩子们弄上几顿像样的过年饭吃,比如肉馅饺子、白面馒头就是很好的饭食。家家户户喜洋洋过年,期盼来年能过上好日子。
从年初二到十五,各家各户开始走亲戚,一般顺序都是先亲后疏,先近后远;有时候顺路一天走好几家亲戚,七大姑八大姨家都得去坐坐。走亲戚时,一般都提着两包点心,转来转去,到最后,自家还是落下两包点心。
初二这天,是回娘家的日子,全家人都去姥姥家。沈妈给兰欣的姥姥家拿去一只活的老母鸡、两斤猪肉、还有点心和糖果。
兰欣姥姥家姓陈,住在离镇子约有一里路的陈家洼。姥姥家离兰欣家不远,两个村子都倚在南山脚下,总共不到二里路,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沈大哥提着点心和猪肉,沈二哥提着老母鸡,老母鸡时不时咯咯哒叫一阵子。兰欣看二哥提着老母鸡样子挺滑稽的,看的她一直笑眯眯地。一家人在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陈家洼。寒风吹在脸上虽然冷,兰欣心里却暖洋洋的。
兰欣姥姥快七十岁了,精神头十足,走路干活还挺麻利。她是个很有能力的老太太,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连兰欣的姥爷都听她的话,更不用说家里的孩子了。姥姥养育了五个孩子,所以,兰欣有三个舅舅,一个大姨,沈妈排行是老四。兰欣的三个舅舅结婚以后,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分家后,二舅三舅都搬出去住了。
姥姥和姥爷跟大舅住。大舅妈个子很高,有力气,能干活,性格比较直爽,还会办事。她对姥姥姥爷还算过得去,至少表面工作做得很好,一家人一直和和气气的。二舅妈是个比较奸猾的人,爱贪便宜,管得二舅很严。三舅妈比较老实,个子不高,但长得不错,还挺会干活,就是小舅的性子比较散漫,干活不着调,兰欣一直觉得小舅妈嫁给小舅有点亏了。
姥姥家人口多,劳力也多,家里的日子还算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玉玲来了啊,快进来歇会儿,咱妈刚才还念叨你们一家什么时候来呢。”大舅妈热情地迎兰欣一家进门。
玉玲是沈妈的小名,沈妈全名是陈玉玲。
“大嫂,这不吃完饭就过来了,三姐来了没?”沈妈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大舅妈,
“还没来,她家远点,估计一会儿就来了,哪年都是你们先来。”大舅妈笑着回答了沈妈的话。
大舅妈是在她娘家是老大,她的父母都已经故去,所以今天不用回娘家,等着明天去兄弟姐妹家走走亲戚就行。
姥姥家阳盛阴衰,大舅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二舅家也是俩儿子,三舅家一儿一女,大姨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所以兰欣的表哥表弟佷多,只有两个表姐,一个表妹。
兰欣记得,这一天姥姥家来的人有大姨一家、自己家、还有大舅家的大表姐一家人,连上大舅和大舅妈,还有姥姥和姥爷,有一二十口子,也是一大家子人呢。大舅家两个表哥都带着媳妇孩子走丈母娘家去了。
大舅妈看到走在后面的兰欣说:“兰欣,几天不见,又长漂亮了,都成大姑娘了,记得小时候……”
大舅妈又聊了几句兰欣小时候住姥姥家的趣事来,兰欣乖乖站在一旁听着。
最后大舅妈还说:“兰欣,你姥姥想你了,咱两家住得不远,你放假还不来玩,看你姥姥不念叨你,赶快进去给你姥姥拜个年。一会你姐也该来了,你们姐俩好好说会话。”
兰欣进屋给姥姥姥爷拜年,“姥爷,姥姥,过年好!”
她先给姥姥姥爷磕头拜年。小辈们都这么做,每年实实在在给家里年长的磕个头,领点压岁钱。不像后世,孩子们都被家人娇惯着,过年领着成百上千的压岁钱,磕头的习俗却被赦免了。
姥爷说:“兰欣,快起来!”
“来,这是姥姥给你的压岁钱,拿着。”姥姥把兰欣拉到身边,给了她一个红包。
兰欣也不客气,随手接过来就装了衣兜里。兰欣知道,姥姥特别稀罕闺女,当然,不是她妈和她大姨,而是两个孙女和两个外甥女;尤其是兰欣,比较文静,还上学,最得姥姥的欢心。
姥姥拉过兰欣的手就问:“兰欣,今年放假怎么没来姥姥家住几天?”
说起来,姥姥最心疼这个外孙女,每次她来,都偷偷给她留点点心啥的。兰欣每次想起姥姥的举动,都感觉很窝心。
“姥姥,我这不是来了吗,年前我在家里看书来着。要不,我今天不回去了,在您这里住几天。”兰欣有点耍赖皮说道。
“还是咱家兰欣好,又会读书,长得又好,也不知道将来便宜哪个臭小子。”姥姥一听兰欣说念书,就不怪她了。
“姥姥,我今天才十七。”
兰欣想,现在她才十七,就整天有人提找对象的事了,这个年龄搁以后,不是早恋那是啥。可农村就这样,不上学的姑娘十七八就定下亲,而且很快就结婚。找晚了的姑娘,一般都找不到好主了,不是被别人挑剩下的,就是挑别人挑剩下的。总之,一到年龄,大人都着急孩子的婚事。
“不小了,你的生日大,是二月份的,再过俩月就整十七岁,咱隔壁那个春兰,比你大仨月,年前刚订了亲,说是今年年底就结婚。”姥姥年龄大,可记忆力好,一点都不糊涂。
兰欣说不过姥姥,干脆不提这茬,和姥姥说起别的事情来。姥姥喜欢和兰欣讲原来老辈子的事,兰欣还特别喜欢听。所以,兰欣每次来,娘俩聊的都很高兴。
沈妈看到自己妈和自家姑娘又开始“叙旧”,摇摇头,去厨房帮嫂子做午饭。
没一会儿,兰欣大姨一家也来了,同来的还有表哥程俊超。程俊超和沈玉浩一般大,表兄弟之间感情很好,他来了以后,和姥姥姥爷拜了年,磕了头,就和沈玉浩、沈玉成去玩了。
接着,表姐陈香玉和表姐夫也来了,还有他们的女儿芳芳。这下子,基本人员都到齐了,屋子里更热闹了,男的一伙、女的一伙开始聊天、嗑瓜子。
忽然,从南山的方向传来一阵枪声,屋里的男孩子们顿时就不说话了,专心听着外面的枪声。
“姥爷,怎么回事,过年还打枪?”表姐夫代表所有弟妹问出心中的疑问。
“那啥,姜家在部队当兵的小子放假回来了,他爷爷让他给民兵连进行打靶训练培训,民兵连的人可能在南山上训练着。”兰欣的姥爷回答了大家的疑问。
每个村都有自发组织的民兵连,晚上分班给村里巡夜,庄稼快成熟的时候,就驻守庄稼地,免得招贼偷。这个年头穷啊,青黄不接的时候,有的是家里吃不饱的,就去地里摘还不成熟的玉米、挖地瓜吃,真要是被民兵连逮着,那就麻烦了。
表姐陈香玉想了想说:“是那个叫姜什么来着,姜学兵吧,他回来了?”
姥爷磕了磕他的烟袋说:“是啊,听他爷爷说回来探亲,住几天就走。”
大舅妈回屋拿东西,听到这里也插话说:“那孩子不小了吧,都二十好几了还不结婚,姜大爷不着急啊?”
姥爷装上烟丝,点着火,吸了一口烟,接着吐了一口烟雾,继续说道:“不着急,怎么可能?姜老头说了,这次让孙子回来的目的,一是过团圆年,而是让孙子赶紧相亲,找个人定下来。”
姥姥听见这话就说:“学兵那孩子挺不错的,就是当兵给耽误了婚事,他得有二十五六了吧。”
“可不是,姜老头不着急才怪,这不,一封电报把孙子给招家里来了。”
好的时候,冬梅知道后,还劝过兰欣,让她要多考虑,怎么说吴志远也是外乡人,靠不住,不如找个本地的,知道底细,出了事有娘家给撑着,要是兰欣嫁远了,受了欺负谁给她出气……
反正因为吴志远的事,两人之间有点小摩擦,兰欣知道冬梅是为她好,可她就是一头扎进吴志远编织的情网,再也拔不出腿来。后来她经常想冬梅劝过她的话,那时她才幡然醒悟,冬梅虽然比她上学少,可在婚姻大事这方面,确实是看着很准,有眼光,虽然都是老辈子的经验长谈,可想法确实是为她好,她当初怎么就那么傻呢。
幸亏上天能让她重新选择一次,她会珍惜好朋友的情谊,更会好好把握自己的未来。
☆、18走亲戚
作者有话要说:</br>唉,jj大抽,时间不确定了。<hrsize=1/>大年初一不能在别人家吃饭,这是老一辈的说法了,所以家里就是再穷,也没有在别人家吃饭的。冬梅快到中午的时候回家了,和兰欣约好有时间再一起玩。
下午,沈家的男人去上祖坟,兰欣在家里和沈妈包晚上吃的水饺。她俩一边聊天,一边包,天一擦黑正好包完,不耽误吃饭。兰欣记得,自从她学会了擀皮包水饺,每年过年的水饺都是她和她妈两人包的。
过年时,不管家里多穷,大人都会想办法给孩子们弄上几顿像样的过年饭吃,比如肉馅饺子、白面馒头就是很好的饭食。家家户户喜洋洋过年,期盼来年能过上好日子。
从年初二到十五,各家各户开始走亲戚,一般顺序都是先亲后疏,先近后远;有时候顺路一天走好几家亲戚,七大姑八大姨家都得去坐坐。走亲戚时,一般都提着两包点心,转来转去,到最后,自家还是落下两包点心。
初二这天,是回娘家的日子,全家人都去姥姥家。沈妈给兰欣的姥姥家拿去一只活的老母鸡、两斤猪肉、还有点心和糖果。
兰欣姥姥家姓陈,住在离镇子约有一里路的陈家洼。姥姥家离兰欣家不远,两个村子都倚在南山脚下,总共不到二里路,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沈大哥提着点心和猪肉,沈二哥提着老母鸡,老母鸡时不时咯咯哒叫一阵子。兰欣看二哥提着老母鸡样子挺滑稽的,看的她一直笑眯眯地。一家人在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陈家洼。寒风吹在脸上虽然冷,兰欣心里却暖洋洋的。
兰欣姥姥快七十岁了,精神头十足,走路干活还挺麻利。她是个很有能力的老太太,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连兰欣的姥爷都听她的话,更不用说家里的孩子了。姥姥养育了五个孩子,所以,兰欣有三个舅舅,一个大姨,沈妈排行是老四。兰欣的三个舅舅结婚以后,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分家后,二舅三舅都搬出去住了。
姥姥和姥爷跟大舅住。大舅妈个子很高,有力气,能干活,性格比较直爽,还会办事。她对姥姥姥爷还算过得去,至少表面工作做得很好,一家人一直和和气气的。二舅妈是个比较奸猾的人,爱贪便宜,管得二舅很严。三舅妈比较老实,个子不高,但长得不错,还挺会干活,就是小舅的性子比较散漫,干活不着调,兰欣一直觉得小舅妈嫁给小舅有点亏了。
姥姥家人口多,劳力也多,家里的日子还算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玉玲来了啊,快进来歇会儿,咱妈刚才还念叨你们一家什么时候来呢。”大舅妈热情地迎兰欣一家进门。
玉玲是沈妈的小名,沈妈全名是陈玉玲。
“大嫂,这不吃完饭就过来了,三姐来了没?”沈妈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大舅妈,
“还没来,她家远点,估计一会儿就来了,哪年都是你们先来。”大舅妈笑着回答了沈妈的话。
大舅妈是在她娘家是老大,她的父母都已经故去,所以今天不用回娘家,等着明天去兄弟姐妹家走走亲戚就行。
姥姥家阳盛阴衰,大舅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二舅家也是俩儿子,三舅家一儿一女,大姨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所以兰欣的表哥表弟佷多,只有两个表姐,一个表妹。
兰欣记得,这一天姥姥家来的人有大姨一家、自己家、还有大舅家的大表姐一家人,连上大舅和大舅妈,还有姥姥和姥爷,有一二十口子,也是一大家子人呢。大舅家两个表哥都带着媳妇孩子走丈母娘家去了。
大舅妈看到走在后面的兰欣说:“兰欣,几天不见,又长漂亮了,都成大姑娘了,记得小时候……”
大舅妈又聊了几句兰欣小时候住姥姥家的趣事来,兰欣乖乖站在一旁听着。
最后大舅妈还说:“兰欣,你姥姥想你了,咱两家住得不远,你放假还不来玩,看你姥姥不念叨你,赶快进去给你姥姥拜个年。一会你姐也该来了,你们姐俩好好说会话。”
兰欣进屋给姥姥姥爷拜年,“姥爷,姥姥,过年好!”
她先给姥姥姥爷磕头拜年。小辈们都这么做,每年实实在在给家里年长的磕个头,领点压岁钱。不像后世,孩子们都被家人娇惯着,过年领着成百上千的压岁钱,磕头的习俗却被赦免了。
姥爷说:“兰欣,快起来!”
“来,这是姥姥给你的压岁钱,拿着。”姥姥把兰欣拉到身边,给了她一个红包。
兰欣也不客气,随手接过来就装了衣兜里。兰欣知道,姥姥特别稀罕闺女,当然,不是她妈和她大姨,而是两个孙女和两个外甥女;尤其是兰欣,比较文静,还上学,最得姥姥的欢心。
姥姥拉过兰欣的手就问:“兰欣,今年放假怎么没来姥姥家住几天?”
说起来,姥姥最心疼这个外孙女,每次她来,都偷偷给她留点点心啥的。兰欣每次想起姥姥的举动,都感觉很窝心。
“姥姥,我这不是来了吗,年前我在家里看书来着。要不,我今天不回去了,在您这里住几天。”兰欣有点耍赖皮说道。
“还是咱家兰欣好,又会读书,长得又好,也不知道将来便宜哪个臭小子。”姥姥一听兰欣说念书,就不怪她了。
“姥姥,我今天才十七。”
兰欣想,现在她才十七,就整天有人提找对象的事了,这个年龄搁以后,不是早恋那是啥。可农村就这样,不上学的姑娘十七八就定下亲,而且很快就结婚。找晚了的姑娘,一般都找不到好主了,不是被别人挑剩下的,就是挑别人挑剩下的。总之,一到年龄,大人都着急孩子的婚事。
“不小了,你的生日大,是二月份的,再过俩月就整十七岁,咱隔壁那个春兰,比你大仨月,年前刚订了亲,说是今年年底就结婚。”姥姥年龄大,可记忆力好,一点都不糊涂。
兰欣说不过姥姥,干脆不提这茬,和姥姥说起别的事情来。姥姥喜欢和兰欣讲原来老辈子的事,兰欣还特别喜欢听。所以,兰欣每次来,娘俩聊的都很高兴。
沈妈看到自己妈和自家姑娘又开始“叙旧”,摇摇头,去厨房帮嫂子做午饭。
没一会儿,兰欣大姨一家也来了,同来的还有表哥程俊超。程俊超和沈玉浩一般大,表兄弟之间感情很好,他来了以后,和姥姥姥爷拜了年,磕了头,就和沈玉浩、沈玉成去玩了。
接着,表姐陈香玉和表姐夫也来了,还有他们的女儿芳芳。这下子,基本人员都到齐了,屋子里更热闹了,男的一伙、女的一伙开始聊天、嗑瓜子。
忽然,从南山的方向传来一阵枪声,屋里的男孩子们顿时就不说话了,专心听着外面的枪声。
“姥爷,怎么回事,过年还打枪?”表姐夫代表所有弟妹问出心中的疑问。
“那啥,姜家在部队当兵的小子放假回来了,他爷爷让他给民兵连进行打靶训练培训,民兵连的人可能在南山上训练着。”兰欣的姥爷回答了大家的疑问。
每个村都有自发组织的民兵连,晚上分班给村里巡夜,庄稼快成熟的时候,就驻守庄稼地,免得招贼偷。这个年头穷啊,青黄不接的时候,有的是家里吃不饱的,就去地里摘还不成熟的玉米、挖地瓜吃,真要是被民兵连逮着,那就麻烦了。
表姐陈香玉想了想说:“是那个叫姜什么来着,姜学兵吧,他回来了?”
姥爷磕了磕他的烟袋说:“是啊,听他爷爷说回来探亲,住几天就走。”
大舅妈回屋拿东西,听到这里也插话说:“那孩子不小了吧,都二十好几了还不结婚,姜大爷不着急啊?”
姥爷装上烟丝,点着火,吸了一口烟,接着吐了一口烟雾,继续说道:“不着急,怎么可能?姜老头说了,这次让孙子回来的目的,一是过团圆年,而是让孙子赶紧相亲,找个人定下来。”
姥姥听见这话就说:“学兵那孩子挺不错的,就是当兵给耽误了婚事,他得有二十五六了吧。”
“可不是,姜老头不着急才怪,这不,一封电报把孙子给招家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