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歌鹿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
英国公张辅,是靖难名将荣国公张玉的长子。
在靖难之役中,张辅便跟随父亲战斗。张玉在东昌战死后,张辅继承父职,在之后的夹河,藁城,灵璧等战役中均立下赫赫战功。永乐帝登基大赏功臣,被封为新城侯。
前面说过,永乐四年九月,永乐帝发兵安南攻打篡位的胡朝,大将是谁呢?征夷将军乃是靖难第一名将成国公朱能,左副将军为常驻云南的西平侯沐晟,右副将军就是张辅。十月,朱能病逝行军途中,永乐帝便敕令张辅为帅。张辅当时只有三十二岁,临危受命,然而很多人担心他是否能指挥这场大战。
张辅率领号称八十万大军自凭祥出发,广发檄文先占领舆论优势。怎么发的呢?张辅命人制作了很多竹牌,用油漆写了胡朝的二十大罪状在上,如何杀戮陈朝王室,如何伏兵害死了陈天平等等。竹牌投入大大小小的河流之中,顺水而下,霎时安南全国哗然,民心转向明军,即刻不少乡民主动归附。
张辅一路过关斩将,过四江经水战,克多邦城,甚至战大象。匪夷所思地七个月便破了安南全境,共四十八个府州!一百八十个县!户三百一十二万! 永乐五年,胡朝篡位的国王太子诸王将相大臣全都押回京师应天府,永乐帝龙颜大悦。
找不到陈朝王室后人,永乐帝便将安南国改为了交趾布政使司,诏告天下:“交趾自唐之亡,沦于蛮服者四百余年,至是复入版图,同沾圣化。”
不错,在当时大明所有人的心中,交趾本是荒蛮之地,大明将之收回版图,是教化当地臣民,发展其经济文化。
张辅在平定战乱之后,建设郡县。然而迫于人手不足,只有几个大城市用了朝廷派遣的官员,其他大量地方官或自云南广西招募,或采用贬谪官员。这成为日后吏治腐败,交趾叛乱的祸根,但张辅本意是好的。
其他措施如设置驿站,文书信息流传和物品流通都大大便利;更大力扶持当地经济,屯户种田开矿采珠,将大明的农业纺织等技术广为传播。短短几年,交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易草莽为桑麻,变雕题为华夏,蔼然礼义之俗,俨然富庶之乡”。
张辅永乐六年整军回到京师,因此战功被封为英国公。
永乐七年,陈朝旧臣简定叛乱,弄了个姓陈的叫陈季扩的冒充陈朝王室后人,立为王,自居为太上皇。张辅再次南征交趾,大胜后刚回;再乱,永乐九年再征。如此反复三次,一直到永乐十四年冬天,才算平定,张辅回到了京师应天府。
没想到,这前脚刚回,又有越族人作乱。还好这次是小规模的造反。张辅再请南征,永乐帝却坚决不肯了。为什么呢?
永乐帝自做燕王时便常征蒙古,做了皇帝之后仍然觉得北疆蒙古边防是头等大事,为此不惜亲自上战场,御驾亲征。然而永乐帝到底是皇帝了,也想找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代替自己对付蒙古人。张辅此时是大明第一战将,便想将张辅派在宣府练兵,以镇守北疆。在永乐帝心中,交趾不过是大明最南端不起眼的补丁之地,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北疆蒙古。
另外一个原因,张辅是张玉的长子,永乐帝始终记得张玉为了救自己惨遭乱箭射死命丧东昌。交趾蛮夷之地,常有瘴厉,而作战的打法稀奇古怪,除了大象这种猛兽之外,还有很多野蛮落后匪夷所思的招数。张辅四次南征回来,永乐帝仔细问了作战经过,暗暗心惊。这种与无知野蛮的较量,是拿性命在赌,万一有失,如何对得起张玉?
永乐帝是个重情念旧的人,对靖难功臣尤其爱护,张玉的女儿娶在宫中做了皇妃,也就是张辅的妹妹。这位张皇妃有没有起到阻止张辅再次南征的作用,不得而知,但是永乐帝显然是不希望张辅再冒险,特别是在交趾这样无足轻重的地盘上。
而西平侯沐晟,本来就在云南。对付的也是汉人之外的各个少数民族。交趾的人口中最多的是越族人,乃是雒(音luo)越人的后裔,西平侯打交趾,专业对口,而且不用朝廷再万里迢迢地派兵。
所以永乐帝接了战报,问了问张辅的建议,便下旨西平侯沐晟出兵平叛。永乐十五年的这次潘僚和郑公证叛乱,很快就平息了。
皇太孙出了宫城,兴冲冲地过五龙桥,走在御道上。四月的江南已是春夏之交,花红柳绿树林荫翳。远处的紫金山如龙蟠碧空,参差如画。
朱瞻基心情极好,上个月汉王终于离开京城,就藩去了山东乐安。压在东宫多年的一块大石头落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太子去给汉王送行,回来后眼睛红红的。朱瞻基知道父亲是手足情深,可是汉王这些年对东宫的排挤打压甚至迫害,实在太凶了。杨溥黄淮这些东宫大臣至今还在诏狱呢,父亲居然也不着急去把人救出来。也是,皇祖父太强势,又多疑,父亲如此小心谨慎还差点被汉王陷害了,真亏了瑈璇。
瑈璇,朱瞻基想到这结义兄弟,忍不住从心底笑出来。他到底干了什么,居然促使皇祖父下决心送汉王就藩?所有人都不明就里,直到母亲好奇地询问,父亲才含含糊糊地说他是自己大婚那天和皇祖父喝醉了。
喝醉了!和皇帝喝醉了!朱瞻基想起他在恩荣宴上酒醉的模样,又是滑稽又是倔强,也许,还有些可爱。
是的,瑈璇外表柔弱,实际倔得很。婚姻这么大的事,也竟然被他如愿以偿,娶到了白烟玉。皇祖父成全他二人,多少是因为内疚吧?南北榜案这么明显的冤案,只因为是太祖定案,就不能翻案。朱瞻基想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瑈璇和白烟玉两人七夕同仇敌忾共誓翻案的画面,仿佛仍在眼前,然而自己,却帮不了他们。
翰林院很近,走不几步便到了。门口的护卫见是皇太孙,急忙行礼,朱瞻基摆摆手示意不必作声,自行走到了瑈璇所在的编修苑。
房中传来瑈璇清脆的声音:“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所以为人臣者,时刻牢记法大于言,如戴胄所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这个意思明白吧?”
然后是一个略微僵硬的口音:“陈状元这一说,晚生明白了。那么‘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这中间的信,也不仅是言行之信了。”
瑈璇赞道:“不错。关键还是法令,制度之信。倘若朝令夕改,有何信可言?‘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这中间的欺,不仅是武力欺负,更重要的是维持法令和政策的一贯性。”
朱瞻基听了一会儿,不禁面上含笑,推门而进,果然是阮光耀,正捧着书本向瑈璇讨教。这两个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阮光耀从当初那个鼻孔朝天的浅薄青年,蜕变得如此谦逊有礼厚重沉稳,瑈璇功不可没。
二人见了朱瞻基都有些意外,阮光耀急忙行礼拜见,瑈璇照例嘻嘻笑着问道:“今儿早?没事啦?”
朱瞻基顾不上寒暄,笑道:“就是来和你商量”,看了看阮光耀。阮光耀现在也识趣得多,连忙起身告退。
瑈璇见朱瞻基神神秘秘,有些奇怪:“怎么了?”
朱瞻基笑眯眯地:“想不想去看看西洋?”
瑈璇睁大了眼睛:“西洋?你是说,你是说……”望着朱瞻基说不出话来。
西洋,当时的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分为东洋和西洋。“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也就是说,以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为界,东边的太平洋为“东洋”,西边的印度洋就是“西洋”,包括马六甲海峡以东的南洋地区。
朱瞻基拍拍他,笑道:“就知道你会高兴。郑和下个月第五次下西洋,我和皇祖父申请了,一起跟着去见识见识。我们可以去各个番国,来回玩儿个一两年呐。”
“我们?你带我去?”瑈璇不由拍手,兴奋地有些难以置信。
“当然啦!你做随行记室。” 朱瞻基不由有些得意。二十多岁了,这还是第一次皇祖父同意自己单独出门。哈哈,可以自由自在出宫出京城,下西洋,还和好兄弟一起!
大明初建之时,明太祖面对海陆两面危险:即北方的蒙古,东南地区方国珍张士诚残余势力逃入沿海岛屿,以及倭寇的威胁。朱元璋采取了守势,西北重兵守边,几个能打的儿子驻边疆;东南除了沿海设置卫所建立海防部队之外,严禁百姓下海,即所谓的“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虽然对海外公共诏告欢迎继续来朝贡,精明的明太祖看出这些朝贡对大明并无多少经济利益,所以严格规定了每次朝贡的时间间隔,人员数量等。简单地说,明太祖主要致力于已有国土上的安宁和富强。
所以当永乐帝即位的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向暹罗爪哇苏门达腊吕宋等周边的海外国家遣使颁了“即位诏”,宣布了大明的对外政策,要求各国朝贡贸易时,前来朝贡的国家并不多。朝鲜,日本,琉球几个而已。永乐大帝,不免有些怏怏不乐。
待得永乐帝下马治国几年,洪武时期的初步繁荣发展为鼎盛。“是时宇内富庶,赴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书百万石外,府县仓廪储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永乐盛世的全国人口征粮和税收都是大明276年中的最高纪录,经济繁荣到顶峰。
永乐帝马上征战多年,疆土意识浓厚,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五次御驾亲征大漠的皇帝?永乐大帝朱棣一人而已。而海洋对于他来说,是更辽阔的疆土。
而古都金陵,其特有的包容开放的人文地理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进一步激发了永乐... -->>
“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
英国公张辅,是靖难名将荣国公张玉的长子。
在靖难之役中,张辅便跟随父亲战斗。张玉在东昌战死后,张辅继承父职,在之后的夹河,藁城,灵璧等战役中均立下赫赫战功。永乐帝登基大赏功臣,被封为新城侯。
前面说过,永乐四年九月,永乐帝发兵安南攻打篡位的胡朝,大将是谁呢?征夷将军乃是靖难第一名将成国公朱能,左副将军为常驻云南的西平侯沐晟,右副将军就是张辅。十月,朱能病逝行军途中,永乐帝便敕令张辅为帅。张辅当时只有三十二岁,临危受命,然而很多人担心他是否能指挥这场大战。
张辅率领号称八十万大军自凭祥出发,广发檄文先占领舆论优势。怎么发的呢?张辅命人制作了很多竹牌,用油漆写了胡朝的二十大罪状在上,如何杀戮陈朝王室,如何伏兵害死了陈天平等等。竹牌投入大大小小的河流之中,顺水而下,霎时安南全国哗然,民心转向明军,即刻不少乡民主动归附。
张辅一路过关斩将,过四江经水战,克多邦城,甚至战大象。匪夷所思地七个月便破了安南全境,共四十八个府州!一百八十个县!户三百一十二万! 永乐五年,胡朝篡位的国王太子诸王将相大臣全都押回京师应天府,永乐帝龙颜大悦。
找不到陈朝王室后人,永乐帝便将安南国改为了交趾布政使司,诏告天下:“交趾自唐之亡,沦于蛮服者四百余年,至是复入版图,同沾圣化。”
不错,在当时大明所有人的心中,交趾本是荒蛮之地,大明将之收回版图,是教化当地臣民,发展其经济文化。
张辅在平定战乱之后,建设郡县。然而迫于人手不足,只有几个大城市用了朝廷派遣的官员,其他大量地方官或自云南广西招募,或采用贬谪官员。这成为日后吏治腐败,交趾叛乱的祸根,但张辅本意是好的。
其他措施如设置驿站,文书信息流传和物品流通都大大便利;更大力扶持当地经济,屯户种田开矿采珠,将大明的农业纺织等技术广为传播。短短几年,交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易草莽为桑麻,变雕题为华夏,蔼然礼义之俗,俨然富庶之乡”。
张辅永乐六年整军回到京师,因此战功被封为英国公。
永乐七年,陈朝旧臣简定叛乱,弄了个姓陈的叫陈季扩的冒充陈朝王室后人,立为王,自居为太上皇。张辅再次南征交趾,大胜后刚回;再乱,永乐九年再征。如此反复三次,一直到永乐十四年冬天,才算平定,张辅回到了京师应天府。
没想到,这前脚刚回,又有越族人作乱。还好这次是小规模的造反。张辅再请南征,永乐帝却坚决不肯了。为什么呢?
永乐帝自做燕王时便常征蒙古,做了皇帝之后仍然觉得北疆蒙古边防是头等大事,为此不惜亲自上战场,御驾亲征。然而永乐帝到底是皇帝了,也想找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代替自己对付蒙古人。张辅此时是大明第一战将,便想将张辅派在宣府练兵,以镇守北疆。在永乐帝心中,交趾不过是大明最南端不起眼的补丁之地,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北疆蒙古。
另外一个原因,张辅是张玉的长子,永乐帝始终记得张玉为了救自己惨遭乱箭射死命丧东昌。交趾蛮夷之地,常有瘴厉,而作战的打法稀奇古怪,除了大象这种猛兽之外,还有很多野蛮落后匪夷所思的招数。张辅四次南征回来,永乐帝仔细问了作战经过,暗暗心惊。这种与无知野蛮的较量,是拿性命在赌,万一有失,如何对得起张玉?
永乐帝是个重情念旧的人,对靖难功臣尤其爱护,张玉的女儿娶在宫中做了皇妃,也就是张辅的妹妹。这位张皇妃有没有起到阻止张辅再次南征的作用,不得而知,但是永乐帝显然是不希望张辅再冒险,特别是在交趾这样无足轻重的地盘上。
而西平侯沐晟,本来就在云南。对付的也是汉人之外的各个少数民族。交趾的人口中最多的是越族人,乃是雒(音luo)越人的后裔,西平侯打交趾,专业对口,而且不用朝廷再万里迢迢地派兵。
所以永乐帝接了战报,问了问张辅的建议,便下旨西平侯沐晟出兵平叛。永乐十五年的这次潘僚和郑公证叛乱,很快就平息了。
皇太孙出了宫城,兴冲冲地过五龙桥,走在御道上。四月的江南已是春夏之交,花红柳绿树林荫翳。远处的紫金山如龙蟠碧空,参差如画。
朱瞻基心情极好,上个月汉王终于离开京城,就藩去了山东乐安。压在东宫多年的一块大石头落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太子去给汉王送行,回来后眼睛红红的。朱瞻基知道父亲是手足情深,可是汉王这些年对东宫的排挤打压甚至迫害,实在太凶了。杨溥黄淮这些东宫大臣至今还在诏狱呢,父亲居然也不着急去把人救出来。也是,皇祖父太强势,又多疑,父亲如此小心谨慎还差点被汉王陷害了,真亏了瑈璇。
瑈璇,朱瞻基想到这结义兄弟,忍不住从心底笑出来。他到底干了什么,居然促使皇祖父下决心送汉王就藩?所有人都不明就里,直到母亲好奇地询问,父亲才含含糊糊地说他是自己大婚那天和皇祖父喝醉了。
喝醉了!和皇帝喝醉了!朱瞻基想起他在恩荣宴上酒醉的模样,又是滑稽又是倔强,也许,还有些可爱。
是的,瑈璇外表柔弱,实际倔得很。婚姻这么大的事,也竟然被他如愿以偿,娶到了白烟玉。皇祖父成全他二人,多少是因为内疚吧?南北榜案这么明显的冤案,只因为是太祖定案,就不能翻案。朱瞻基想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瑈璇和白烟玉两人七夕同仇敌忾共誓翻案的画面,仿佛仍在眼前,然而自己,却帮不了他们。
翰林院很近,走不几步便到了。门口的护卫见是皇太孙,急忙行礼,朱瞻基摆摆手示意不必作声,自行走到了瑈璇所在的编修苑。
房中传来瑈璇清脆的声音:“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所以为人臣者,时刻牢记法大于言,如戴胄所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这个意思明白吧?”
然后是一个略微僵硬的口音:“陈状元这一说,晚生明白了。那么‘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这中间的信,也不仅是言行之信了。”
瑈璇赞道:“不错。关键还是法令,制度之信。倘若朝令夕改,有何信可言?‘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这中间的欺,不仅是武力欺负,更重要的是维持法令和政策的一贯性。”
朱瞻基听了一会儿,不禁面上含笑,推门而进,果然是阮光耀,正捧着书本向瑈璇讨教。这两个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阮光耀从当初那个鼻孔朝天的浅薄青年,蜕变得如此谦逊有礼厚重沉稳,瑈璇功不可没。
二人见了朱瞻基都有些意外,阮光耀急忙行礼拜见,瑈璇照例嘻嘻笑着问道:“今儿早?没事啦?”
朱瞻基顾不上寒暄,笑道:“就是来和你商量”,看了看阮光耀。阮光耀现在也识趣得多,连忙起身告退。
瑈璇见朱瞻基神神秘秘,有些奇怪:“怎么了?”
朱瞻基笑眯眯地:“想不想去看看西洋?”
瑈璇睁大了眼睛:“西洋?你是说,你是说……”望着朱瞻基说不出话来。
西洋,当时的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分为东洋和西洋。“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也就是说,以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文莱为界,东边的太平洋为“东洋”,西边的印度洋就是“西洋”,包括马六甲海峡以东的南洋地区。
朱瞻基拍拍他,笑道:“就知道你会高兴。郑和下个月第五次下西洋,我和皇祖父申请了,一起跟着去见识见识。我们可以去各个番国,来回玩儿个一两年呐。”
“我们?你带我去?”瑈璇不由拍手,兴奋地有些难以置信。
“当然啦!你做随行记室。” 朱瞻基不由有些得意。二十多岁了,这还是第一次皇祖父同意自己单独出门。哈哈,可以自由自在出宫出京城,下西洋,还和好兄弟一起!
大明初建之时,明太祖面对海陆两面危险:即北方的蒙古,东南地区方国珍张士诚残余势力逃入沿海岛屿,以及倭寇的威胁。朱元璋采取了守势,西北重兵守边,几个能打的儿子驻边疆;东南除了沿海设置卫所建立海防部队之外,严禁百姓下海,即所谓的“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虽然对海外公共诏告欢迎继续来朝贡,精明的明太祖看出这些朝贡对大明并无多少经济利益,所以严格规定了每次朝贡的时间间隔,人员数量等。简单地说,明太祖主要致力于已有国土上的安宁和富强。
所以当永乐帝即位的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向暹罗爪哇苏门达腊吕宋等周边的海外国家遣使颁了“即位诏”,宣布了大明的对外政策,要求各国朝贡贸易时,前来朝贡的国家并不多。朝鲜,日本,琉球几个而已。永乐大帝,不免有些怏怏不乐。
待得永乐帝下马治国几年,洪武时期的初步繁荣发展为鼎盛。“是时宇内富庶,赴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书百万石外,府县仓廪储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永乐盛世的全国人口征粮和税收都是大明276年中的最高纪录,经济繁荣到顶峰。
永乐帝马上征战多年,疆土意识浓厚,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五次御驾亲征大漠的皇帝?永乐大帝朱棣一人而已。而海洋对于他来说,是更辽阔的疆土。
而古都金陵,其特有的包容开放的人文地理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进一步激发了永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