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盛世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现在通过科举,通过层层考试,他们不仅看得到青云路,甚至还能踏上去。
虽然科举之路十分艰辛,虽然十年寒窗,成功之人寥寥无几。但至少有路,而不是之前那样,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看不见希望。
而且,就算考不上进士,考上秀才,就可以去给人当先生,去县衙当小吏,好歹有口饭吃。考上举人,就能补缺,当个小官了。
便只是一小小县令,对于大多数贫寒学子而言,何尝不算“青云路”?
这次春试之后,各地科举兴盛不少,或许世族还在观望,但庶族寒门学子,几乎都蜂拥而至,将科举当做人生第一重要事。若是落第之后,才会向以前那样,想着依附世族去当幕僚。
或许这种情况以后会改变,但现在,大家都认为科举是公平的,是皇帝的恩赐,是读书人的福音。而世族在无知无觉中,就被皇帝挖了人才的墙角。
可看不上这些庶族寒门的世族们,顶多只是担忧一下庶族寒门的官员多了,会挤占他们的官场名额,却没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皇帝挖了他们的墙角,就是断了他们的根。仅凭世族自己那点人,他们又能做什么事?
乡试和春试三年一次,但童试是每年都有的。青州作为自古读书人聚集的地方,今年童试的声势也很是浩大,有不少有名之人参与。
这些名士,有中的,也有落榜。毕竟吟诗作画可以,但论起科举考的那些,就不一定成了。于是专门钻研科举应试之人也逐渐兴起,各种习题之类也开始畅销。
宿谊觉得这算是财路之一,便搞起了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咳咳,现在还没有五年科举,那就一年科举一年模拟吧。
宿谊为了帮墨家人保存典籍,折腾出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这次他的印刷术才真正显示出威力来,各种模拟题和经书飞快的从工坊运出,其上好的质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让读书人们爱不释手。
宿谊见这书本生意挺好做,便做起了全城的生意。他让印刷工坊,可以接全城书坊的单子,什么诗歌集,什么经义集,什么文章集,只要给钱,都给印,给多少钱印多少。
宿谊还张罗了些话本,印了不少话本。那话本比什么诗歌文章还更好卖一些。
宿谊赚到钱之后,就亏本印了不少技术类的书籍,比如怎么纺织,怎么种地,怎么盖房子,怎么改进农具之类,将其刊印出来。
科举兴起之后,每家只要稍稍有点钱,都会让子孙读书习字,即使是农家。因此很快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至少,每个村子肯定会有一个识字之人。这些书本,总会派上用场的。虽然现在可能卖不出去,但将来一定会有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他们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东西可不能就这么放在那里不管不顾了,刊印出来,总会流传下去。即使以后遇上战争什么的,文化断代。只要有书籍流传下去,这些生产技术总会恢复。
就算真的遇上恢复不了的,当后世子孙考古挖到这些书籍的时候,好歹会感叹一声,咱祖宗好聪明,原来科技发展到了这一步啊。
宿谊在赚够钱,和慕晏商量之后,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以及纸张和墨的改良的方法也刊印出去。虽然在许多人眼中,这种事实在是太傻了,但看到作者是宿天师的时候,就没人说傻了。
这是宿天师教化民众呢。
新的纸张、雕版和活字印刷,这将让书籍变得更加便宜,让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是读书人的盛事。
宿谊虽然之前在民间声望已经够高了,但此刻才在一些读书人心中地位高起来。
一些读书人,眼睛有问题,脑袋也有问题,不觉得民生是大事,认为那是俗事,俗不可耐。而宿谊现在,做的才是雅事,才是读书人的事。
宿谊对此只是呵呵,谁告诉你我是读书人了?我是道士啊,我是天师啊,别拿你的标准衡量我。
宿谊的确是有意推广文化知识,让书籍变得更加普遍,让更多人读上书。若将来有机会,他还想做更多扫盲的事,只是现在他没想到怎么做。
但这不是什么雅事,和推广玉米土豆红薯棉花等一样,都是应做之事罢了。
第129章
又近年关,上个年关出了北疆战事,朝中上下都没心思过年。
边疆将士经过一年浴血奋战,北疆战事已经稳定,朝中以为今年终于可以过个好年。
青州棉花种植出来之后,宿谊与慕晏商议,庄园中收获棉花并未贩卖,又从民众手中收购棉花,制成棉衣,运往北疆。
此事自然得了皇帝允许,也是皇帝名义,官方采购。
慕晏和宿谊并非想要什么功劳,不过是有了御寒之物,就想着北疆将士用得着而已。
皇帝在得到棉花制品,肯定其作用之后,已经下令,明年开春,北疆军屯,就要将麻全部换成棉花。北疆种植的大麦小麦等,也大部分换成土豆玉米之类。边疆将士最主要的是先吃饱,其次再说口感。而且土豆玉米的口感也是不错的,至少比粗制的面粉口感好。
别说普通士兵,哪怕是将领,正在驻守期间,也不可能顿顿细粮。
如今边疆驻守的将士是真苦。要说腐化堕落,大概要等着好几代皇帝之后。
有了御寒的衣物,北疆将士也能过个好年。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军备得准备充分。
不过或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过年当天,辽东出现战事。
高句丽趁着昱朝过大年,戒备松懈之际,连下辽东几城。
其实非要说这是辽东守备的锅,倒是冤枉了。
之前说到,汉末时候,辽东当地豪族占地为王。慕晏正在跟其死磕着,得皇帝要登基,急召回京。所以现在辽东有一块地是被当地豪强割据的。
这些地方待昱朝内部平稳了,国力提高了,肯定得收回来。
谁知道这还没收回来,先被外人给占了。
不管自家怎么打,都是自家的事,被外人占了,这口气昱朝怎么也不可能咽下去。但这要什么时候处理,便成了难题。
北疆虽然战事稳定,但胡人仍旧虎视眈眈;西南土族也有些不稳,刚镇压过一批。现在大军主力都在北边,这也是为何辽东几城被高句丽占了之后,昱朝才反应过来的原因,并非单单因为过年。
朝中分了两派意见,一派是这虽然被当地豪强割据,但仍旧是原本华夏的土地,怎么也不能被人拿了,一定得出兵要回来;另一派则是以北方战事为重,以休养生息为重,且那几城本就不属于昱朝,被占了就算了,不过是些边陲蛮荒之地罢了。
就在这时,高句丽又派人来求和,愿为昱朝属臣。后一派的声势就更大了些。
>
现在通过科举,通过层层考试,他们不仅看得到青云路,甚至还能踏上去。
虽然科举之路十分艰辛,虽然十年寒窗,成功之人寥寥无几。但至少有路,而不是之前那样,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看不见希望。
而且,就算考不上进士,考上秀才,就可以去给人当先生,去县衙当小吏,好歹有口饭吃。考上举人,就能补缺,当个小官了。
便只是一小小县令,对于大多数贫寒学子而言,何尝不算“青云路”?
这次春试之后,各地科举兴盛不少,或许世族还在观望,但庶族寒门学子,几乎都蜂拥而至,将科举当做人生第一重要事。若是落第之后,才会向以前那样,想着依附世族去当幕僚。
或许这种情况以后会改变,但现在,大家都认为科举是公平的,是皇帝的恩赐,是读书人的福音。而世族在无知无觉中,就被皇帝挖了人才的墙角。
可看不上这些庶族寒门的世族们,顶多只是担忧一下庶族寒门的官员多了,会挤占他们的官场名额,却没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皇帝挖了他们的墙角,就是断了他们的根。仅凭世族自己那点人,他们又能做什么事?
乡试和春试三年一次,但童试是每年都有的。青州作为自古读书人聚集的地方,今年童试的声势也很是浩大,有不少有名之人参与。
这些名士,有中的,也有落榜。毕竟吟诗作画可以,但论起科举考的那些,就不一定成了。于是专门钻研科举应试之人也逐渐兴起,各种习题之类也开始畅销。
宿谊觉得这算是财路之一,便搞起了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咳咳,现在还没有五年科举,那就一年科举一年模拟吧。
宿谊为了帮墨家人保存典籍,折腾出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这次他的印刷术才真正显示出威力来,各种模拟题和经书飞快的从工坊运出,其上好的质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让读书人们爱不释手。
宿谊见这书本生意挺好做,便做起了全城的生意。他让印刷工坊,可以接全城书坊的单子,什么诗歌集,什么经义集,什么文章集,只要给钱,都给印,给多少钱印多少。
宿谊还张罗了些话本,印了不少话本。那话本比什么诗歌文章还更好卖一些。
宿谊赚到钱之后,就亏本印了不少技术类的书籍,比如怎么纺织,怎么种地,怎么盖房子,怎么改进农具之类,将其刊印出来。
科举兴起之后,每家只要稍稍有点钱,都会让子孙读书习字,即使是农家。因此很快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至少,每个村子肯定会有一个识字之人。这些书本,总会派上用场的。虽然现在可能卖不出去,但将来一定会有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他们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东西可不能就这么放在那里不管不顾了,刊印出来,总会流传下去。即使以后遇上战争什么的,文化断代。只要有书籍流传下去,这些生产技术总会恢复。
就算真的遇上恢复不了的,当后世子孙考古挖到这些书籍的时候,好歹会感叹一声,咱祖宗好聪明,原来科技发展到了这一步啊。
宿谊在赚够钱,和慕晏商量之后,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以及纸张和墨的改良的方法也刊印出去。虽然在许多人眼中,这种事实在是太傻了,但看到作者是宿天师的时候,就没人说傻了。
这是宿天师教化民众呢。
新的纸张、雕版和活字印刷,这将让书籍变得更加便宜,让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是读书人的盛事。
宿谊虽然之前在民间声望已经够高了,但此刻才在一些读书人心中地位高起来。
一些读书人,眼睛有问题,脑袋也有问题,不觉得民生是大事,认为那是俗事,俗不可耐。而宿谊现在,做的才是雅事,才是读书人的事。
宿谊对此只是呵呵,谁告诉你我是读书人了?我是道士啊,我是天师啊,别拿你的标准衡量我。
宿谊的确是有意推广文化知识,让书籍变得更加普遍,让更多人读上书。若将来有机会,他还想做更多扫盲的事,只是现在他没想到怎么做。
但这不是什么雅事,和推广玉米土豆红薯棉花等一样,都是应做之事罢了。
第129章
又近年关,上个年关出了北疆战事,朝中上下都没心思过年。
边疆将士经过一年浴血奋战,北疆战事已经稳定,朝中以为今年终于可以过个好年。
青州棉花种植出来之后,宿谊与慕晏商议,庄园中收获棉花并未贩卖,又从民众手中收购棉花,制成棉衣,运往北疆。
此事自然得了皇帝允许,也是皇帝名义,官方采购。
慕晏和宿谊并非想要什么功劳,不过是有了御寒之物,就想着北疆将士用得着而已。
皇帝在得到棉花制品,肯定其作用之后,已经下令,明年开春,北疆军屯,就要将麻全部换成棉花。北疆种植的大麦小麦等,也大部分换成土豆玉米之类。边疆将士最主要的是先吃饱,其次再说口感。而且土豆玉米的口感也是不错的,至少比粗制的面粉口感好。
别说普通士兵,哪怕是将领,正在驻守期间,也不可能顿顿细粮。
如今边疆驻守的将士是真苦。要说腐化堕落,大概要等着好几代皇帝之后。
有了御寒的衣物,北疆将士也能过个好年。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军备得准备充分。
不过或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过年当天,辽东出现战事。
高句丽趁着昱朝过大年,戒备松懈之际,连下辽东几城。
其实非要说这是辽东守备的锅,倒是冤枉了。
之前说到,汉末时候,辽东当地豪族占地为王。慕晏正在跟其死磕着,得皇帝要登基,急召回京。所以现在辽东有一块地是被当地豪强割据的。
这些地方待昱朝内部平稳了,国力提高了,肯定得收回来。
谁知道这还没收回来,先被外人给占了。
不管自家怎么打,都是自家的事,被外人占了,这口气昱朝怎么也不可能咽下去。但这要什么时候处理,便成了难题。
北疆虽然战事稳定,但胡人仍旧虎视眈眈;西南土族也有些不稳,刚镇压过一批。现在大军主力都在北边,这也是为何辽东几城被高句丽占了之后,昱朝才反应过来的原因,并非单单因为过年。
朝中分了两派意见,一派是这虽然被当地豪强割据,但仍旧是原本华夏的土地,怎么也不能被人拿了,一定得出兵要回来;另一派则是以北方战事为重,以休养生息为重,且那几城本就不属于昱朝,被占了就算了,不过是些边陲蛮荒之地罢了。
就在这时,高句丽又派人来求和,愿为昱朝属臣。后一派的声势就更大了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