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中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沆枯黄的病容现出一丝微笑:“如此,天下幸甚……”一句话未完,便昏了过去。
次日,真宗于崇政殿素服恸哭,接见群臣,共商国事。
半月之后,宰相李沆病逝。真宗震惊之余,亲临吊奠,想起当日李沆抱病苦谏的情况,在灵堂上不禁泪下,追思不已,下旨追封为太尉中书令,赐谥号为文靖。
边关告急,却遇上这样的事,正是疾风正遇骤雨,真宗深感烦恼。
刘娥提醒他道:“官家,记不记得先皇临终之时交待后事,曾说过若遇大事可问寇准,此人能言人所不敢言之话,想人不敢想之事?”
真宗听了这话,精神为之一振,笑道:“卿言甚是,朕几乎忘记他了。”此时寇准正为开封知府之职。真宗想了一想道:“为相者须有四海之量,只为寇准此人目空一切,难以容物,因此朝中无人提起。”
刘娥记心甚好:“何以说无人提起,参知政事毕士安就曾经两度上表推举寇准,说他有宰相之才。天子有四海之量,用人当用其长。官家若是虑寇准难以独相,不如安个老成人同时为相,相互平衡?”
真宗点了点头道:“嗯,说得甚是。毕士安已是副相,又是三朝老臣。如今吕端李沆去世,吕蒙正又抱病在家,若依着资历,也确是可以起用毕士安为相。”
刘娥接口道:“可是毕士安年纪太大,其为人虽好,只可作治世之才,不及寇准胆大多智,擅长应变和有魄力,官家可是此意?”
真宗点头:“说得正是,治世用毕士安,乱世当用寇准!”
就此议定,真宗下旨,先进位毕士安为平章事。数日后,再升寇准为平章事,位列毕士安之下。
寇准初登相位,即上奏真宗,诏令河北全境,不管官兵军民,全力抵抗辽人入侵,能杀辽人者皆可领赏。
一旨既下,整个边境军民,群情激奋。辽兵有落单者,连路边农夫都敢拿着锄头偷袭。原来辽兵擅长小股游骑对宋兵以骚扰作战,现在小股游骑派出去,往往就回不来了。因此辽人只得调整战略,集中全部军事力量,成锥形向汴京推进。
战报雪片似地飞来,辽军已经攻破遂城、定城,越唐河兵临澶州城下,直逼京城。澶州离京城不过二百余里,于军事上可谓是近在咫尺,澶州一破,则辽军就可直抵汴京城下了。
真宗接报大惊,立刻召集寇准入宫议事。
寇准进入崇政殿西殿时,见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已经济济一堂了。
真宗看起来已经与众臣商议了一会儿了,一见寇准进来,劈头就问:“寇准,辽军兵临澶州城下,若是澶州守不住,该当如何?”
寇准不答,反问道:“但不知诸位大人方才议了些什么?”
真宗道:“兵家之道,未虑胜,先虑败,不能不考虑到宗庙的安全。因此方才有人建议一边在澶州加强守御,一边先迁了宗庙。有人说江南有长江天险,辽人善于马战不善水战,必然不攻自退,这也是当年晋元帝南渡之意。亦有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若效仿唐玄宗避道蜀中。此暂避锋芒,待得敌军撤退,再返回汴京,亦不失为一个良策!寇卿之意以为如何?”
众臣听了真宗的话,不禁嗔目结舌,因为刚才众臣虽然纷纷都有议迁都和谈之事,却并没有说到具体地点如此详细,但不知真宗江南蜀中之议,从何而来?
寇准目如冷电,扫瞄了殿中众臣一眼,目光停在参知政事副相王钦若和枢密院事陈尧叟的身上。心中暗暗冷笑,王钦若是江南人,迁都江南的建议必是他所提的;陈尧叟是蜀中人,迁都蜀中非他莫属。心中计较已定,他望了真宗一眼,很有默契地也故意不说出名字来:“谁敢在陛下跟前说这样丧师辱国的话来,其罪当斩。”
真宗看了王钦若与陈尧叟一眼,并未说话。他性子虽和,却并非懦弱之君,昨日王钦若与陈尧叟秘密求见,提出这等建议,令得他大为不快。但是听二人分析战况,言之凿凿,却是不可不虑至此。因此今日当着寇准的面,不顾陈王二人而故意提出昨日密议之事,亦是隐隐希望,群臣之中能够有人以... -->>
李沆枯黄的病容现出一丝微笑:“如此,天下幸甚……”一句话未完,便昏了过去。
次日,真宗于崇政殿素服恸哭,接见群臣,共商国事。
半月之后,宰相李沆病逝。真宗震惊之余,亲临吊奠,想起当日李沆抱病苦谏的情况,在灵堂上不禁泪下,追思不已,下旨追封为太尉中书令,赐谥号为文靖。
边关告急,却遇上这样的事,正是疾风正遇骤雨,真宗深感烦恼。
刘娥提醒他道:“官家,记不记得先皇临终之时交待后事,曾说过若遇大事可问寇准,此人能言人所不敢言之话,想人不敢想之事?”
真宗听了这话,精神为之一振,笑道:“卿言甚是,朕几乎忘记他了。”此时寇准正为开封知府之职。真宗想了一想道:“为相者须有四海之量,只为寇准此人目空一切,难以容物,因此朝中无人提起。”
刘娥记心甚好:“何以说无人提起,参知政事毕士安就曾经两度上表推举寇准,说他有宰相之才。天子有四海之量,用人当用其长。官家若是虑寇准难以独相,不如安个老成人同时为相,相互平衡?”
真宗点了点头道:“嗯,说得甚是。毕士安已是副相,又是三朝老臣。如今吕端李沆去世,吕蒙正又抱病在家,若依着资历,也确是可以起用毕士安为相。”
刘娥接口道:“可是毕士安年纪太大,其为人虽好,只可作治世之才,不及寇准胆大多智,擅长应变和有魄力,官家可是此意?”
真宗点头:“说得正是,治世用毕士安,乱世当用寇准!”
就此议定,真宗下旨,先进位毕士安为平章事。数日后,再升寇准为平章事,位列毕士安之下。
寇准初登相位,即上奏真宗,诏令河北全境,不管官兵军民,全力抵抗辽人入侵,能杀辽人者皆可领赏。
一旨既下,整个边境军民,群情激奋。辽兵有落单者,连路边农夫都敢拿着锄头偷袭。原来辽兵擅长小股游骑对宋兵以骚扰作战,现在小股游骑派出去,往往就回不来了。因此辽人只得调整战略,集中全部军事力量,成锥形向汴京推进。
战报雪片似地飞来,辽军已经攻破遂城、定城,越唐河兵临澶州城下,直逼京城。澶州离京城不过二百余里,于军事上可谓是近在咫尺,澶州一破,则辽军就可直抵汴京城下了。
真宗接报大惊,立刻召集寇准入宫议事。
寇准进入崇政殿西殿时,见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已经济济一堂了。
真宗看起来已经与众臣商议了一会儿了,一见寇准进来,劈头就问:“寇准,辽军兵临澶州城下,若是澶州守不住,该当如何?”
寇准不答,反问道:“但不知诸位大人方才议了些什么?”
真宗道:“兵家之道,未虑胜,先虑败,不能不考虑到宗庙的安全。因此方才有人建议一边在澶州加强守御,一边先迁了宗庙。有人说江南有长江天险,辽人善于马战不善水战,必然不攻自退,这也是当年晋元帝南渡之意。亦有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若效仿唐玄宗避道蜀中。此暂避锋芒,待得敌军撤退,再返回汴京,亦不失为一个良策!寇卿之意以为如何?”
众臣听了真宗的话,不禁嗔目结舌,因为刚才众臣虽然纷纷都有议迁都和谈之事,却并没有说到具体地点如此详细,但不知真宗江南蜀中之议,从何而来?
寇准目如冷电,扫瞄了殿中众臣一眼,目光停在参知政事副相王钦若和枢密院事陈尧叟的身上。心中暗暗冷笑,王钦若是江南人,迁都江南的建议必是他所提的;陈尧叟是蜀中人,迁都蜀中非他莫属。心中计较已定,他望了真宗一眼,很有默契地也故意不说出名字来:“谁敢在陛下跟前说这样丧师辱国的话来,其罪当斩。”
真宗看了王钦若与陈尧叟一眼,并未说话。他性子虽和,却并非懦弱之君,昨日王钦若与陈尧叟秘密求见,提出这等建议,令得他大为不快。但是听二人分析战况,言之凿凿,却是不可不虑至此。因此今日当着寇准的面,不顾陈王二人而故意提出昨日密议之事,亦是隐隐希望,群臣之中能够有人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