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德王千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心难测,事有多变,纵使李梨芳做足了准备亦不敢打保票南濯的秋试从此以后不会再出问题。所以,那次游湖后李梨芳一直都未松懈半分,只是少了应酬可以陪尚清玩玩了。好在与她所愿,这帮人还真没有给她惹大麻烦,只不过出了几个代考和夹带的,都不是什么大案子,将考生轰出考场了事。
秋试完毕,已经中秋,正是南濯桂花飘香的时候。南濯盛产桂花,又有桂花酒、桂花糕最负盛名,反正闲来无事,李梨芳领着尚清四处赏着桂花,喝喝桂花酒,吃吃桂花糕,若不是尚清老是惦记着京都的孩子倒也惬意得很。
经不住尚清一再地催促,李梨芳只得将回京都的事提上了日程。
中途皇帝又下了旨意,说是某处遭了夏灾,她很是挂念,让李梨芳回京都时顺路去看上一看。
其实那处哪里顺路来着,分明是皇帝想要多使唤李梨芳找的借口。但是,明知这样李梨芳还是得依言前行,乖乖地到那处看上一看了。
皇帝所指“安坊”是一个州府,并不属南濯,是南濯东一个叫东浚的道台管。
在皇帝的旨意中直指了东浚道台,李梨芳就知道那里的事情绝不简单。
所以,出了南濯李梨芳变换了小车,简了随从,一路悄然而去。到了地方一瞧,果真的是不简单。
什么叫做饿殍满地?李梨芳算是知道了。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的身影从自己面前晃过,使得李梨芳直打寒颤。
安坊遭了灾的邸报李梨芳是早看过了的,邸报上虽然也有死亡人数,田地、房屋损毁情况等记录,但是远没有李梨芳眼前看到的这么严重。
是安坊官员瞒报?还是东浚道台衙门瞒报?
不过在李梨芳看来,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最紧要的是怎么尽快控制住每天死亡的人数,怎么控制灾民流动。
李梨芳立即将人员撒下去,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摸灾情,先不管各地官绅种种罪行。
一得到确实的情况,李梨芳便写了折子以私信密折的方式递回了京都,交给了皇帝。
从拆子递上去来回也就十来天的时间,皇帝的旨意就下来了,只给了李梨芳两个字:严办。
又是一个严办。李梨芳望着尚清苦笑道:“这个‘严办’真是愁苦死你妻我了。”
“不急,不急,咱们慢慢地捋,总能捋顺的。”尚清抚着她的肩安慰道。
李梨芳既然早已经理清了轻重缓急,便不是干等着皇帝旨意,她早在请旨的折子递上去之前便做起了准备。现在皇帝的旨意下来了,她立即召来在悄悄进入东浚的卫队,一气呵成地连办了几地的官员,查处了几十个发国难财的商人。
真是大快人心!凡是安坊的普通百姓无一不拍手称快的!
不管在哪个年代,再穷也不会穷了官,再穷也不会穷了奸商。李梨芳查一个就抄一个,把抄来的钱粮立即用来赈灾。一时,解了燃眉之急。只是几十万的灾民,天天等着吃喝,岂是抄几十个官员,几十个奸商就能抹平的?
还有,且不论这些官员和奸商哪个不是狡兔三窘,李梨芳可不敢保证她把那些人的财产都抄没完了。
再说了,房田已毁,秋粮已经无误,就算是那田现在就能耕种也要等到明年夏粮出来才能有吃的。难道,难道就要李梨芳把这几十万的人喂到明年夏天才算了吗?
当然是不行的,李梨芳承认自己是有几个钱,但是也养不活这许多人啊。
况且现在已经有了灾民作乱的征兆了,如若不是这样,在东浚和安坊两级官府有意瞒报的情况下也不能透到皇帝那里去。皇帝之所以在李梨芳回京都的半道上给旨意,必定是得到了此处灾情已经快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好在李梨芳的动作够快,先是杀了几个令人神共愤的奸商,又抄了些天怒人怨的贪官,将民情暂时安定住。
该怎么做李梨芳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时她已经将计策写到了书信上。
已经月上中天,尚清来催李梨芳睡觉了,李梨芳正好将书信封好,见他进来,便笑道:“为妻已有妙计,你去叫刘先生过来。”
“好。”尚清一听心头一松,转身去请刘学敏了。
“殿下有什么妙计?”不一会儿刘学敏便奔了过来,老远就冲李梨芳喊。
“都在这信里呢!”李梨芳扬了扬手中的信,笑请刘学敏坐下,然后跟她把事情说了,再叮嘱道:“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办成喽。”
刘学敏打着保票道:“殿下就放心吧。南濯本就没有受灾,他们不仅白得了挖河的劳力,还落个好,南濯的官员哪个又是笨的了。”她实在是佩服她家殿下,居然想出此等妙计。
好难得拍马屁的机会,刘学敏这般有眼见的下官哪里会放过,自然是要将李梨芳的马屁拍上一拍,李梨芳听了不由得脸儿发红,心道:我又苏了一回啊!雍正爷,对不住了。
在李梨芳诸多属官中,就属刘学敏最为机变,所以把这差事交给她李梨... -->>
人心难测,事有多变,纵使李梨芳做足了准备亦不敢打保票南濯的秋试从此以后不会再出问题。所以,那次游湖后李梨芳一直都未松懈半分,只是少了应酬可以陪尚清玩玩了。好在与她所愿,这帮人还真没有给她惹大麻烦,只不过出了几个代考和夹带的,都不是什么大案子,将考生轰出考场了事。
秋试完毕,已经中秋,正是南濯桂花飘香的时候。南濯盛产桂花,又有桂花酒、桂花糕最负盛名,反正闲来无事,李梨芳领着尚清四处赏着桂花,喝喝桂花酒,吃吃桂花糕,若不是尚清老是惦记着京都的孩子倒也惬意得很。
经不住尚清一再地催促,李梨芳只得将回京都的事提上了日程。
中途皇帝又下了旨意,说是某处遭了夏灾,她很是挂念,让李梨芳回京都时顺路去看上一看。
其实那处哪里顺路来着,分明是皇帝想要多使唤李梨芳找的借口。但是,明知这样李梨芳还是得依言前行,乖乖地到那处看上一看了。
皇帝所指“安坊”是一个州府,并不属南濯,是南濯东一个叫东浚的道台管。
在皇帝的旨意中直指了东浚道台,李梨芳就知道那里的事情绝不简单。
所以,出了南濯李梨芳变换了小车,简了随从,一路悄然而去。到了地方一瞧,果真的是不简单。
什么叫做饿殍满地?李梨芳算是知道了。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的身影从自己面前晃过,使得李梨芳直打寒颤。
安坊遭了灾的邸报李梨芳是早看过了的,邸报上虽然也有死亡人数,田地、房屋损毁情况等记录,但是远没有李梨芳眼前看到的这么严重。
是安坊官员瞒报?还是东浚道台衙门瞒报?
不过在李梨芳看来,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最紧要的是怎么尽快控制住每天死亡的人数,怎么控制灾民流动。
李梨芳立即将人员撒下去,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摸灾情,先不管各地官绅种种罪行。
一得到确实的情况,李梨芳便写了折子以私信密折的方式递回了京都,交给了皇帝。
从拆子递上去来回也就十来天的时间,皇帝的旨意就下来了,只给了李梨芳两个字:严办。
又是一个严办。李梨芳望着尚清苦笑道:“这个‘严办’真是愁苦死你妻我了。”
“不急,不急,咱们慢慢地捋,总能捋顺的。”尚清抚着她的肩安慰道。
李梨芳既然早已经理清了轻重缓急,便不是干等着皇帝旨意,她早在请旨的折子递上去之前便做起了准备。现在皇帝的旨意下来了,她立即召来在悄悄进入东浚的卫队,一气呵成地连办了几地的官员,查处了几十个发国难财的商人。
真是大快人心!凡是安坊的普通百姓无一不拍手称快的!
不管在哪个年代,再穷也不会穷了官,再穷也不会穷了奸商。李梨芳查一个就抄一个,把抄来的钱粮立即用来赈灾。一时,解了燃眉之急。只是几十万的灾民,天天等着吃喝,岂是抄几十个官员,几十个奸商就能抹平的?
还有,且不论这些官员和奸商哪个不是狡兔三窘,李梨芳可不敢保证她把那些人的财产都抄没完了。
再说了,房田已毁,秋粮已经无误,就算是那田现在就能耕种也要等到明年夏粮出来才能有吃的。难道,难道就要李梨芳把这几十万的人喂到明年夏天才算了吗?
当然是不行的,李梨芳承认自己是有几个钱,但是也养不活这许多人啊。
况且现在已经有了灾民作乱的征兆了,如若不是这样,在东浚和安坊两级官府有意瞒报的情况下也不能透到皇帝那里去。皇帝之所以在李梨芳回京都的半道上给旨意,必定是得到了此处灾情已经快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好在李梨芳的动作够快,先是杀了几个令人神共愤的奸商,又抄了些天怒人怨的贪官,将民情暂时安定住。
该怎么做李梨芳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时她已经将计策写到了书信上。
已经月上中天,尚清来催李梨芳睡觉了,李梨芳正好将书信封好,见他进来,便笑道:“为妻已有妙计,你去叫刘先生过来。”
“好。”尚清一听心头一松,转身去请刘学敏了。
“殿下有什么妙计?”不一会儿刘学敏便奔了过来,老远就冲李梨芳喊。
“都在这信里呢!”李梨芳扬了扬手中的信,笑请刘学敏坐下,然后跟她把事情说了,再叮嘱道:“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办成喽。”
刘学敏打着保票道:“殿下就放心吧。南濯本就没有受灾,他们不仅白得了挖河的劳力,还落个好,南濯的官员哪个又是笨的了。”她实在是佩服她家殿下,居然想出此等妙计。
好难得拍马屁的机会,刘学敏这般有眼见的下官哪里会放过,自然是要将李梨芳的马屁拍上一拍,李梨芳听了不由得脸儿发红,心道:我又苏了一回啊!雍正爷,对不住了。
在李梨芳诸多属官中,就属刘学敏最为机变,所以把这差事交给她李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