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节、隐忍而不发 (2/2)
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炮火支援,更是对中国迅速崛起的火炮工业垂涎不已,也让他们明白了这块大陆不同于其他土著王国,绝不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能挑衅的对手。如果只是铸造的快也还罢了,关键是懂行的传教士发现中国的火炮并没有完全使用沉重的青铜,越到后来各种轻便的钢炮就越多,对于中国人能将钢铁进行精密铸造,并且还能承受住发射药的膛压,他们可是百思而不得其解。
至于日本人想法就简单多了,在那贫瘠的岛上,哪个大名要是能拉出十几门大筒,也就是火炮,那就足以称得上是当世豪强,像中国人这般仅仅一场阅兵就拖出各种型号的火炮几十门,就算是得了将军称号的德川家也未必能做到,更何况这其中有些火炮的口径与身管长度看得平三一阵眩晕,仅仅是拉着这样一门巨炮就要至少四匹蒙古马,那车上展示的炮弹好像比自己脑袋小不了多少,就是将军家的城堡恐怕都挡不住这样的炮弹吧……
总之这场不算是多隆重的阅兵,算是圆满结束了,看完整场表演的姜田也很纳闷,要说这是亮肌肉震慑一下宵小他倒是能理解,可是从展示出的军力来看,此刻的北方草原已经没有能阻挡张韬的军队了,无论是元气未伤的蒙古人,还是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的满清溃兵,在面对这样一支军队的时候都只有被屠杀的份,怎么张韬就不想毕全功于一役,赶紧北伐奠定今后和平发展的时间呢?
“你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骑在马上的张韬看上去意气风发,虽然没穿着龙袍可那气度还是很自然的就流露出来,周围的人哪怕是冀王都小心翼翼的侍立在侧不敢大声喧哗。
可唯独姜田对这王霸之气免疫,他只是好奇的提出了问题,虽然他骑马的动作比不上张韬,但也只有他敢于凑到跟前腆着脸问问题:“就算没有炮兵,仅靠火枪方阵与那种彪悍的骑兵,草原上……哪怕这周边诸国,还有谁能阻挡陛下的铁蹄?”
张韬摇了摇头没说话,他是来观看演习的,顺便组织了一场秋季狩猎,也就是满清常玩的秋狩。因为是非正式场合,所以身边都是些勋戚重臣,刘家老头作为侍卫同时也是公爵,这种事情怎么能少了他,看皇帝的意思是觉得这个问题太幼稚,所以他就站出来解答到:“姜大人有所不知,这草原上的蒙古人可不会傻乎乎的和咱们硬碰硬,他们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你大军刚刚出发,他们就跑得无影无踪了,除了草场守着咱们的那些部落之外,大多数蒙古部族并不怕咱们北伐,大不了搬得再远点,你还能追到北海去不成?”
姜田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中原文明一直没能解除游牧民族对自己的骚扰,正是因为对方的这种流动性。现在可不是后世那种国界清晰的时代,他们也没有什么祖宗的土地不可失守的观念,反正打不过你跑还不行吗?可千日防贼的结果就是早晚有一天他们还会回来。
一直都很低调的冀王似乎也想阐明一下立场,便开口补充道:“现在朝廷的当务之急乃是平定那些流寇,虽说张献忠已经降了,可西北还有些闯贼余孽,据说已经有一部流窜至嘉峪关外,这也是不得不防的。”
要说李自成也如历史上一样被满清赶出了华北,但是后来的发展就出了岔子,先是因为长江大战让满清没有余力剿灭他们,接着被打得伤筋动骨的关宁军拒绝和南兵拼命,不经调遣就追着李自成而去,理由说的也是冠冕堂皇,他吴三桂要找李自成算算国仇家恨……其实谁不知道他这是打着报仇的旗号溜了,可满清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追剿他,便由着这两支汉人的部队在陕西一带对峙,再后来北京沦陷,天下大势瞬间逆转,南兵几乎是撵着溃逃的清兵一路向北而来,吴三桂知道自己没有再次投降的可能性,便带着残兵随着逃跑的蒙古人进了大漠当马贼去了,不过他的手下对于背井离乡跑到草原上啃羊排不太满意,后来一场兵变他被自己人砍下首级送回关内请降。至此曾经叱咤风云的关宁军便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之中。但是李自成的命运就诡异的多了,他打不过满清,同样也打不过张韬的新军,节节败退之下却拒绝了投降的最后通牒,仅仅带着不足千人的心腹远走关外,剩下的例如牛金星之类都成了阶下之囚,当时还在位的明顺帝一怒之下将这些乱臣贼子凌迟处死,西北军也至此烟消云散。
要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一统的王朝再次降临,大明中兴有望,然后只要不放弃对李自成之流的追剿,他们最多也就是客死异乡的命运了。可偏偏东林的那帮子儒生脑袋进水了,觉得国家复兴了看着军人就不顺眼了,于是轰轰烈烈的内斗再次开始。虽然最后还是毫无悬念的由张韬改朝换代,可原先的军事部署也被打乱了,新朝廷又要先理顺国内的民生,这就放任了他们在境外慢慢做大,据西域来的胡商所报,李自成出了河西走廊之后,先是屠了一个小号的蒙古部落,获得给养之后一路向西,现在已经在天山附近渐渐形成了气候,周边大小部落无论是蒙古人还是畏兀儿人都对这个嗜血残暴的马贼恨之入骨。
听到冀王的解释姜田的疑问反而更多了,要知道明朝一直没能再次控制天山,那里已经和中原割裂了很长时间,他闯王跑那边去祸祸当地土人,就和明初不少败军出海占岛为王类似,要是害怕将来有一天闯贼做大反攻中原,大可现在就出兵剿杀,估计早就被仇恨激起血性的当地人还会举双手欢迎。就算现在没工夫管他,这家伙现在也无法攻破新军据守的城池,不太可能因为要防备他而不敢北伐吧?再说当地的叶尔羌也不会放着这批马贼不管,早晚会灭了他们。难道说其实张韬并不担心李自成卷土重来,而是担心灭掉了叶尔羌的准格尔会如同历史上那样给自己找麻烦?也难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这时候的准格尔可是打退了俄罗斯的进攻之后才崛起的。张韬是在等着准格尔如同历史上那样搅乱整个西域与蒙古草原,然后再一举击败准格尔好拓地千里?
看到姜田还在胡思乱想,张韬觉得还是别再这个问题上纠缠比较好:“听说你那研究院里造出了不少的好东西,不知你可有什么值得推荐的?”
姜田一听赶紧收回了心神,他之所以会陪王伴驾的参与打猎,其实是要借此机会来展示一下新的火枪研制成果,这也是张韬的命令,用来堵住那些抱怨研究院耗费太大官员们的嘴。于是连忙招了招手让缀在队伍后面的宋懿与刘宝铠赶紧过来。
这俩人既没有爵位也没有官职,能参与这种档次的狩猎还是沾了研究火器的光,所以这俩人赶紧压抑住兴奋的心情,带着几个随从赶紧打马凑上前去,然后小心翼翼的从马鞍旁的枪套中抽出一支步枪递给了姜田。
炮火支援,更是对中国迅速崛起的火炮工业垂涎不已,也让他们明白了这块大陆不同于其他土著王国,绝不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能挑衅的对手。如果只是铸造的快也还罢了,关键是懂行的传教士发现中国的火炮并没有完全使用沉重的青铜,越到后来各种轻便的钢炮就越多,对于中国人能将钢铁进行精密铸造,并且还能承受住发射药的膛压,他们可是百思而不得其解。
至于日本人想法就简单多了,在那贫瘠的岛上,哪个大名要是能拉出十几门大筒,也就是火炮,那就足以称得上是当世豪强,像中国人这般仅仅一场阅兵就拖出各种型号的火炮几十门,就算是得了将军称号的德川家也未必能做到,更何况这其中有些火炮的口径与身管长度看得平三一阵眩晕,仅仅是拉着这样一门巨炮就要至少四匹蒙古马,那车上展示的炮弹好像比自己脑袋小不了多少,就是将军家的城堡恐怕都挡不住这样的炮弹吧……
总之这场不算是多隆重的阅兵,算是圆满结束了,看完整场表演的姜田也很纳闷,要说这是亮肌肉震慑一下宵小他倒是能理解,可是从展示出的军力来看,此刻的北方草原已经没有能阻挡张韬的军队了,无论是元气未伤的蒙古人,还是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的满清溃兵,在面对这样一支军队的时候都只有被屠杀的份,怎么张韬就不想毕全功于一役,赶紧北伐奠定今后和平发展的时间呢?
“你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骑在马上的张韬看上去意气风发,虽然没穿着龙袍可那气度还是很自然的就流露出来,周围的人哪怕是冀王都小心翼翼的侍立在侧不敢大声喧哗。
可唯独姜田对这王霸之气免疫,他只是好奇的提出了问题,虽然他骑马的动作比不上张韬,但也只有他敢于凑到跟前腆着脸问问题:“就算没有炮兵,仅靠火枪方阵与那种彪悍的骑兵,草原上……哪怕这周边诸国,还有谁能阻挡陛下的铁蹄?”
张韬摇了摇头没说话,他是来观看演习的,顺便组织了一场秋季狩猎,也就是满清常玩的秋狩。因为是非正式场合,所以身边都是些勋戚重臣,刘家老头作为侍卫同时也是公爵,这种事情怎么能少了他,看皇帝的意思是觉得这个问题太幼稚,所以他就站出来解答到:“姜大人有所不知,这草原上的蒙古人可不会傻乎乎的和咱们硬碰硬,他们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你大军刚刚出发,他们就跑得无影无踪了,除了草场守着咱们的那些部落之外,大多数蒙古部族并不怕咱们北伐,大不了搬得再远点,你还能追到北海去不成?”
姜田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中原文明一直没能解除游牧民族对自己的骚扰,正是因为对方的这种流动性。现在可不是后世那种国界清晰的时代,他们也没有什么祖宗的土地不可失守的观念,反正打不过你跑还不行吗?可千日防贼的结果就是早晚有一天他们还会回来。
一直都很低调的冀王似乎也想阐明一下立场,便开口补充道:“现在朝廷的当务之急乃是平定那些流寇,虽说张献忠已经降了,可西北还有些闯贼余孽,据说已经有一部流窜至嘉峪关外,这也是不得不防的。”
要说李自成也如历史上一样被满清赶出了华北,但是后来的发展就出了岔子,先是因为长江大战让满清没有余力剿灭他们,接着被打得伤筋动骨的关宁军拒绝和南兵拼命,不经调遣就追着李自成而去,理由说的也是冠冕堂皇,他吴三桂要找李自成算算国仇家恨……其实谁不知道他这是打着报仇的旗号溜了,可满清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追剿他,便由着这两支汉人的部队在陕西一带对峙,再后来北京沦陷,天下大势瞬间逆转,南兵几乎是撵着溃逃的清兵一路向北而来,吴三桂知道自己没有再次投降的可能性,便带着残兵随着逃跑的蒙古人进了大漠当马贼去了,不过他的手下对于背井离乡跑到草原上啃羊排不太满意,后来一场兵变他被自己人砍下首级送回关内请降。至此曾经叱咤风云的关宁军便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之中。但是李自成的命运就诡异的多了,他打不过满清,同样也打不过张韬的新军,节节败退之下却拒绝了投降的最后通牒,仅仅带着不足千人的心腹远走关外,剩下的例如牛金星之类都成了阶下之囚,当时还在位的明顺帝一怒之下将这些乱臣贼子凌迟处死,西北军也至此烟消云散。
要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一统的王朝再次降临,大明中兴有望,然后只要不放弃对李自成之流的追剿,他们最多也就是客死异乡的命运了。可偏偏东林的那帮子儒生脑袋进水了,觉得国家复兴了看着军人就不顺眼了,于是轰轰烈烈的内斗再次开始。虽然最后还是毫无悬念的由张韬改朝换代,可原先的军事部署也被打乱了,新朝廷又要先理顺国内的民生,这就放任了他们在境外慢慢做大,据西域来的胡商所报,李自成出了河西走廊之后,先是屠了一个小号的蒙古部落,获得给养之后一路向西,现在已经在天山附近渐渐形成了气候,周边大小部落无论是蒙古人还是畏兀儿人都对这个嗜血残暴的马贼恨之入骨。
听到冀王的解释姜田的疑问反而更多了,要知道明朝一直没能再次控制天山,那里已经和中原割裂了很长时间,他闯王跑那边去祸祸当地土人,就和明初不少败军出海占岛为王类似,要是害怕将来有一天闯贼做大反攻中原,大可现在就出兵剿杀,估计早就被仇恨激起血性的当地人还会举双手欢迎。就算现在没工夫管他,这家伙现在也无法攻破新军据守的城池,不太可能因为要防备他而不敢北伐吧?再说当地的叶尔羌也不会放着这批马贼不管,早晚会灭了他们。难道说其实张韬并不担心李自成卷土重来,而是担心灭掉了叶尔羌的准格尔会如同历史上那样给自己找麻烦?也难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这时候的准格尔可是打退了俄罗斯的进攻之后才崛起的。张韬是在等着准格尔如同历史上那样搅乱整个西域与蒙古草原,然后再一举击败准格尔好拓地千里?
看到姜田还在胡思乱想,张韬觉得还是别再这个问题上纠缠比较好:“听说你那研究院里造出了不少的好东西,不知你可有什么值得推荐的?”
姜田一听赶紧收回了心神,他之所以会陪王伴驾的参与打猎,其实是要借此机会来展示一下新的火枪研制成果,这也是张韬的命令,用来堵住那些抱怨研究院耗费太大官员们的嘴。于是连忙招了招手让缀在队伍后面的宋懿与刘宝铠赶紧过来。
这俩人既没有爵位也没有官职,能参与这种档次的狩猎还是沾了研究火器的光,所以这俩人赶紧压抑住兴奋的心情,带着几个随从赶紧打马凑上前去,然后小心翼翼的从马鞍旁的枪套中抽出一支步枪递给了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