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炼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流逝,转眼自当日朝会已过去两月有余。这两个月里自HNJS等地时时传来消息,黄河改道一事虽事起仓促,但也起到了应有之责,并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现如今黄河水道已基本定型,黄泛区也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南北交通早就恢复,运河也开了水。总之各处的奏报都是喜讯。
而截留奏本一事,锦衣卫却陷入泥沼,虽也抓出几个人物,但始终不见背后之人。所有人等都将责任推于向智生身上,而向智生自进了锦衣卫监所,便一言不发,显然要将这事全揽在自己身上。自此这事便悬在这里不上不下的了。锦衣卫指挥使顾赫为此非常愤怒,但却束手无策,好在皇帝韩绌并没有因此事责怪,也并未给顾赫限期,并且还替顾赫顶住了一些来自御史寺的责难。
还好三公案一事,在封晓的运筹下,开展的非常顺利。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三公后人赎买出了四十多人,而后一个月,又赎买出七人。算上虹裳等四人,前前后后一共有五十六人被赎买出来了。最近十天,已经被翻了几遍的户部档案里再也找不出任何与三公案有关的记录了。而三公案与户部官奴监舍失火案的证据收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管是学院里还是官场上,都流动着一波暗流,由学生和底层官员击起的一丝丝涟漪,渐渐汇聚成波浪,这道波浪现在已经有向巨浪发展的趋势了。
但是进了九月封晓等人却只能将三公案先放一放了,因为此时的封家一片忙碌。其实何止封家,几乎整个京城勋贵都在忙碌,甚至皇家也在忙碌。而大家忙碌的对象却不在京城,而在南方金陵,封家的老祖宗今年七十九了!按照古人做九不做满的习俗,七十九即是八十大寿。
皇帝早在中秋之时,就颁布帝命,封家老祖宗彭靖大寿之期为国庆日,举国为老太君贺。除此之外,皇帝还在帝命中告知天下,到时候皇帝要亲赴金陵,为老太君贺寿。其实官场上诸位都心知肚明,皇帝贺寿倒是真的,但还有个目的是考察黄河改道之情。
敬老之意古便有之,更何况彭靖还是先齐天无双大公爵封建明的夫人,当今皇帝的外祖母,传国公薛程的岳母,唐国公彭庆龙的姑姑。先皇还在世时,上朝都无需多礼,先皇反而要给她老人家行礼。在官场民间的声望更是盛隆,被称为大明第一老人也不为过。
九月二十二便是她老人家的生辰,不说那些和封家交好的勋贵,便是那些封建明、封文胜以前的政敌,这时候也忙着准备给老太太贺寿之事。
本来封家因为是自己家老祖宗过寿,理应提前动身的,但是因为黄河改道的事,大家都觉得今年肯定赶不上回南京给老祖宗祝寿了。可是没想到皇帝居然颁布帝命说要亲赴金陵,大家的心思都活分了。虽然皇权被限制了,但皇帝开了口,难道还能是吹牛的不成?那毕竟也是皇帝金口啊。偏偏皇帝还卖起了关子,提前一点口风都没有,更是派出皇城卫将京城至通州一路守的严严实实,凭怕走漏消息。而且皇帝要去,这事儿就麻烦了,因为封晓、顾赫,封晓的表哥薛崇、薛岩、刘元信,姐夫周冲、曹栋不是锦衣卫就是御林军,甚或是掌管车马随驾的车架司官员,而这几个部门都是必须跟随皇帝同行的。因此江南公主封雪清等人八月底陪太后先一步启程,而封晓他们就要等到九月初七才能随皇帝一起动身了。
其实封晓一直无法搞明白,从京城到金陵要走多久,只是觉得如果按照自己往日骑马的速度来说,最少也要一个来月,但人多了一起行动,他就真没有什么概念了。
江南公主和封雪清等第一批先行的人被太后带人接走了。封晓只好看着同样也疑惑的老妈等人坐上了太后的车辇,直奔城东而去。但随行的居然没有封晓的三姑父大明文化博物学院掌院使刘继轩,这就让封晓抓到了一点点线索。
这一日,正是九月初七,整个京城内外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处门市彩旗飘扬,碎花漫天。自皇城至崇文门再至通惠河码头(注1),一路封路戒严,等待皇帝车架通行。
封晓天没亮就起来了,带着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自家车队,汇入到皇家车队之中,而他则带着鲍同来到皇帝行在附近。顾赫早早的就立于行在一旁等候,见封晓到了,便招手将他叫了过去,也不说话,只是让他在一旁等候。不一刻,锦衣卫指挥副使张学俺、右提督薛岩、中提督周冲也分别到来,几人会合一处,都静静站立等待。封晓并未如其他四个锦衣卫大佬一般,低头顺目,而是四处张望,只见各处都是以衙门为单位,一小堆一小堆的人员凑出来的小圈子。
随着一声尖锐的报号,封晓渐渐飘远的思绪被拉了回来。一身盛装的皇帝在一众近臣的陪同下自行在出来,登上銮舆,抬头挺胸,对着前方一个跪倒在地的小太监一摆手,转身坐入车厢,整了整袍服,便静待起驾。
小太监领了命,躬身向后退了九步,才转身飞奔起来,只听得一声高耸入云的喝声传来:“起驾……”,整个仪仗才开始缓缓前行。
封晓等人待銮舆起行,才转身走到自己的马匹旁边纷纷上马,跟随仪仗向城外移动。
封晓在马上也没闲着,四处打量着随行队伍,不一会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学院派出身的文职官员,都是骑在马上,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銮舆左近,而其他不管是书院派还是传统派,绝大部分都是坐车的,而且由于各家情况不同,车架也不相同,有四马的,有两马的,当然也有一马的,甚至还有用骡子、老牛拉车的。这些形色各异的马车自然不可能速度统一,更别提排出齐整的队形了,稀稀拉拉的拉了老长,前面銮舆都出了皇城,后面还有大半的车辆没有起步呢。
其实这一次皇帝出行,是大明建国以来头一遭,大家都没经验,随行的人员也是杂七杂八的,没个统一调度,混乱难堪自然是应有之景了。
被身后的鲍同在马上扯了扯衣袖,回过神来的封晓一抬... -->>
时间流逝,转眼自当日朝会已过去两月有余。这两个月里自HNJS等地时时传来消息,黄河改道一事虽事起仓促,但也起到了应有之责,并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现如今黄河水道已基本定型,黄泛区也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南北交通早就恢复,运河也开了水。总之各处的奏报都是喜讯。
而截留奏本一事,锦衣卫却陷入泥沼,虽也抓出几个人物,但始终不见背后之人。所有人等都将责任推于向智生身上,而向智生自进了锦衣卫监所,便一言不发,显然要将这事全揽在自己身上。自此这事便悬在这里不上不下的了。锦衣卫指挥使顾赫为此非常愤怒,但却束手无策,好在皇帝韩绌并没有因此事责怪,也并未给顾赫限期,并且还替顾赫顶住了一些来自御史寺的责难。
还好三公案一事,在封晓的运筹下,开展的非常顺利。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三公后人赎买出了四十多人,而后一个月,又赎买出七人。算上虹裳等四人,前前后后一共有五十六人被赎买出来了。最近十天,已经被翻了几遍的户部档案里再也找不出任何与三公案有关的记录了。而三公案与户部官奴监舍失火案的证据收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管是学院里还是官场上,都流动着一波暗流,由学生和底层官员击起的一丝丝涟漪,渐渐汇聚成波浪,这道波浪现在已经有向巨浪发展的趋势了。
但是进了九月封晓等人却只能将三公案先放一放了,因为此时的封家一片忙碌。其实何止封家,几乎整个京城勋贵都在忙碌,甚至皇家也在忙碌。而大家忙碌的对象却不在京城,而在南方金陵,封家的老祖宗今年七十九了!按照古人做九不做满的习俗,七十九即是八十大寿。
皇帝早在中秋之时,就颁布帝命,封家老祖宗彭靖大寿之期为国庆日,举国为老太君贺。除此之外,皇帝还在帝命中告知天下,到时候皇帝要亲赴金陵,为老太君贺寿。其实官场上诸位都心知肚明,皇帝贺寿倒是真的,但还有个目的是考察黄河改道之情。
敬老之意古便有之,更何况彭靖还是先齐天无双大公爵封建明的夫人,当今皇帝的外祖母,传国公薛程的岳母,唐国公彭庆龙的姑姑。先皇还在世时,上朝都无需多礼,先皇反而要给她老人家行礼。在官场民间的声望更是盛隆,被称为大明第一老人也不为过。
九月二十二便是她老人家的生辰,不说那些和封家交好的勋贵,便是那些封建明、封文胜以前的政敌,这时候也忙着准备给老太太贺寿之事。
本来封家因为是自己家老祖宗过寿,理应提前动身的,但是因为黄河改道的事,大家都觉得今年肯定赶不上回南京给老祖宗祝寿了。可是没想到皇帝居然颁布帝命说要亲赴金陵,大家的心思都活分了。虽然皇权被限制了,但皇帝开了口,难道还能是吹牛的不成?那毕竟也是皇帝金口啊。偏偏皇帝还卖起了关子,提前一点口风都没有,更是派出皇城卫将京城至通州一路守的严严实实,凭怕走漏消息。而且皇帝要去,这事儿就麻烦了,因为封晓、顾赫,封晓的表哥薛崇、薛岩、刘元信,姐夫周冲、曹栋不是锦衣卫就是御林军,甚或是掌管车马随驾的车架司官员,而这几个部门都是必须跟随皇帝同行的。因此江南公主封雪清等人八月底陪太后先一步启程,而封晓他们就要等到九月初七才能随皇帝一起动身了。
其实封晓一直无法搞明白,从京城到金陵要走多久,只是觉得如果按照自己往日骑马的速度来说,最少也要一个来月,但人多了一起行动,他就真没有什么概念了。
江南公主和封雪清等第一批先行的人被太后带人接走了。封晓只好看着同样也疑惑的老妈等人坐上了太后的车辇,直奔城东而去。但随行的居然没有封晓的三姑父大明文化博物学院掌院使刘继轩,这就让封晓抓到了一点点线索。
这一日,正是九月初七,整个京城内外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处门市彩旗飘扬,碎花漫天。自皇城至崇文门再至通惠河码头(注1),一路封路戒严,等待皇帝车架通行。
封晓天没亮就起来了,带着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自家车队,汇入到皇家车队之中,而他则带着鲍同来到皇帝行在附近。顾赫早早的就立于行在一旁等候,见封晓到了,便招手将他叫了过去,也不说话,只是让他在一旁等候。不一刻,锦衣卫指挥副使张学俺、右提督薛岩、中提督周冲也分别到来,几人会合一处,都静静站立等待。封晓并未如其他四个锦衣卫大佬一般,低头顺目,而是四处张望,只见各处都是以衙门为单位,一小堆一小堆的人员凑出来的小圈子。
随着一声尖锐的报号,封晓渐渐飘远的思绪被拉了回来。一身盛装的皇帝在一众近臣的陪同下自行在出来,登上銮舆,抬头挺胸,对着前方一个跪倒在地的小太监一摆手,转身坐入车厢,整了整袍服,便静待起驾。
小太监领了命,躬身向后退了九步,才转身飞奔起来,只听得一声高耸入云的喝声传来:“起驾……”,整个仪仗才开始缓缓前行。
封晓等人待銮舆起行,才转身走到自己的马匹旁边纷纷上马,跟随仪仗向城外移动。
封晓在马上也没闲着,四处打量着随行队伍,不一会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学院派出身的文职官员,都是骑在马上,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銮舆左近,而其他不管是书院派还是传统派,绝大部分都是坐车的,而且由于各家情况不同,车架也不相同,有四马的,有两马的,当然也有一马的,甚至还有用骡子、老牛拉车的。这些形色各异的马车自然不可能速度统一,更别提排出齐整的队形了,稀稀拉拉的拉了老长,前面銮舆都出了皇城,后面还有大半的车辆没有起步呢。
其实这一次皇帝出行,是大明建国以来头一遭,大家都没经验,随行的人员也是杂七杂八的,没个统一调度,混乱难堪自然是应有之景了。
被身后的鲍同在马上扯了扯衣袖,回过神来的封晓一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