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三国之铁马山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不知道公孙瓒后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想着与袁绍争雄,却耗费大量的资源来建造易京,再加上囤积的海量粮食可称得上固若金汤。历史上要不是公孙瓒中了袁绍的埋伏,兵马损失惨重,再加上又不愿意救援诸将,使得人心涣散,袁绍想要拿下易京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如今没了中伏的事,又有袁绍的残兵败将做补充,易京驻守的兵马比历史上都多出许多来。粮草压力是大了些,但架不住囤的多呀,就算是黄忠也拿城中的袁绍和公孙瓒两人没有办法,只能暂且先围困着,时不时还要跟突然冲出来的兵马厮杀一番。好在有李儒帮忙,到没有中过什么计谋,但时间拖的久了,两人都有些不耐烦起来。
严绍给他们俩人的命令很简单,把袁绍和公孙瓒困住就可以,可困住些残兵败将算的上什么功劳?
黄河那边战事不断,他们却只能困在易京,偶尔应付一下偷袭的兵马,李儒还好一些,想着多立下些功劳的黄忠可就有些受不了了。
严绍留给黄忠的兵马并不算多,困住是足够了,想要攻破就纯粹是异想天开,每次光是看着易京周围的十道壕沟还有那高达五六丈的高台,黄忠就自行打消了念头。这段时间与李儒的接触也让他明白这个看上去很怪异的人,的确是个难得的大才,至少在出谋划策方面能甩他几条街的那种,于是就天天缠着李儒让他想个法子把易京攻下来。那劲头都快赶上当初看他儿子的时候了,让李儒实在是烦不胜烦。
但是没办法,他确实很有能耐,可是易京城内的田丰、沮授还有审配等人又有哪个是没能耐的?
寻常计谋根本难不倒他们,可能还没用出来就被对方给识破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用阳谋,也就是那种哪怕被识破也没办法应付的...
这就需要时机,更需要耐心等待...
好在经过了一年的等待,时机总算是来了...
某日的白天,数不清的箭矢被射入易京,这也没什么,往日里类似的事情也不少,对易京的守军而言也没什么影响。
上面裹着布卷?这也没什么特殊的,往日里劝降的书信也不少,冬季的时候有不少还被守军拿来烧火用。但在守军拆下布卷,打算像往日一样找个仓库放起来,等天冷了再拿来烧的时候,他们发现上面的字迹与往日似乎有些不同。
汉代的识字率是很高的,1930年内蒙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地区,在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简牍一万余支,后被称为‘居延汉简’,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居延烽燧遗址,始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废弃于东汉末年,历史上曾起到维护河西走廊畅通、保证汉与西域交通、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战略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烽燧。秦汉时期,中国北方疆域并不以明**为界,在明**之北还有新秦中等领土,所以汉代烽燧遗址才会出现在内蒙古。
按照汉朝烽燧制度,一般烽燧驻守戍卒不到十人,居延烽燧基宽2.5~2.8米、高3米,与寻常烽燧没什么区别,因此居延烽燧驻守人数大约不过十人。但不到十人的烽燧,却在两百余年中积累了一万多支汉简,后来又相继发现多个汉代烽燧遗址,比如花海汉代烽燧遗址、甲渠候官遗址、甲渠塞第四燧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等,出土数万枚汉简,其内容有诏书、簿籍、甲子表、书信、《仓颉篇》等。
较高的识字率让守军里有不少人都能读懂书信上的内容,比如说里面有不少是守军亲人写的书信,让他们快些回家来,再比如说某些守军将领投给青州军的投降书信,除了名讳被隐去之外,基本上原汁原味,里面甚至还有做内应的内容...
好歹也掌控了冀州和幽州这么久了,不敢说弄清楚了易京守军所有人的姓名和来历,弄清楚一部分也就可以了,光凭这一部分的书信已经足够让城中守军燃起思乡的情绪。至于那些城中将领的投诚信,哪怕袁绍等人再怎么驳斥是谣言,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些都是真的。
当年袁绍还没渡过黄河时,就有不少曹营中的人写投诚信给袁绍,甘为内应,何况如今袁绍他们被困守易京,而严绍已经掌握了河北之地?两人麾下可都有不少识时务的人,自然明白这个时候自己该做些什么...
袁绍甚至还让手下的谋士按照信中的内容找出内应来,但李儒又不傻,早就将能透露出自己身份的信件藏了起来,发出来的只是些没什么明显身份标识的,田丰等人计谋再高也没用...
写投诚信的当然不止是袁绍麾下的人,也包括了公孙瓒麾下的不少将领,跟袁绍相比,公孙瓒刚愎自用,惹得麾下不少将士都厌恶的很。如果说袁绍麾下还有不少的忠心耿耿的,那公孙瓒麾下除了少数几个,几乎全员跳反了。
袁绍的城府较深,暂时还没有轻举妄动,或者说动了但不是特别明显,毕竟有之前的教训摆在那里,公孙瓒就不同了,性情暴戾的他根本不能容许自己被人背叛的情况出现,再加上猜疑心重,一时间抓了不少人,弄的人心惶惶。
不过也不知道该说他运气好还是不好,抓的到全都是真的背叛了他的人,剩下的人也是人人自危,不甘束手就擒,爆发了一场叛乱。公孙瓒手下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绝大部分将领都背叛了他,反叛的声势极为浩大。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孙瓒只能对袁绍求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其实袁绍也在暗地里谋划着解决掉他。
两家仇怨由来已久,公孙瓒的性格又差的很,时常以袁绍的救命恩人自居,寄人篱下说的就是袁绍的处境了,要不是他手里还有不少的兵马使得公孙瓒还有些顾虑,怕是早就彻底成了附庸,这次难得有机会解决掉公孙瓒,袁绍怎么可能会放过?
也不知道公孙瓒后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想着与袁绍争雄,却耗费大量的资源来建造易京,再加上囤积的海量粮食可称得上固若金汤。历史上要不是公孙瓒中了袁绍的埋伏,兵马损失惨重,再加上又不愿意救援诸将,使得人心涣散,袁绍想要拿下易京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如今没了中伏的事,又有袁绍的残兵败将做补充,易京驻守的兵马比历史上都多出许多来。粮草压力是大了些,但架不住囤的多呀,就算是黄忠也拿城中的袁绍和公孙瓒两人没有办法,只能暂且先围困着,时不时还要跟突然冲出来的兵马厮杀一番。好在有李儒帮忙,到没有中过什么计谋,但时间拖的久了,两人都有些不耐烦起来。
严绍给他们俩人的命令很简单,把袁绍和公孙瓒困住就可以,可困住些残兵败将算的上什么功劳?
黄河那边战事不断,他们却只能困在易京,偶尔应付一下偷袭的兵马,李儒还好一些,想着多立下些功劳的黄忠可就有些受不了了。
严绍留给黄忠的兵马并不算多,困住是足够了,想要攻破就纯粹是异想天开,每次光是看着易京周围的十道壕沟还有那高达五六丈的高台,黄忠就自行打消了念头。这段时间与李儒的接触也让他明白这个看上去很怪异的人,的确是个难得的大才,至少在出谋划策方面能甩他几条街的那种,于是就天天缠着李儒让他想个法子把易京攻下来。那劲头都快赶上当初看他儿子的时候了,让李儒实在是烦不胜烦。
但是没办法,他确实很有能耐,可是易京城内的田丰、沮授还有审配等人又有哪个是没能耐的?
寻常计谋根本难不倒他们,可能还没用出来就被对方给识破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用阳谋,也就是那种哪怕被识破也没办法应付的...
这就需要时机,更需要耐心等待...
好在经过了一年的等待,时机总算是来了...
某日的白天,数不清的箭矢被射入易京,这也没什么,往日里类似的事情也不少,对易京的守军而言也没什么影响。
上面裹着布卷?这也没什么特殊的,往日里劝降的书信也不少,冬季的时候有不少还被守军拿来烧火用。但在守军拆下布卷,打算像往日一样找个仓库放起来,等天冷了再拿来烧的时候,他们发现上面的字迹与往日似乎有些不同。
汉代的识字率是很高的,1930年内蒙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地区,在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简牍一万余支,后被称为‘居延汉简’,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
居延烽燧遗址,始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废弃于东汉末年,历史上曾起到维护河西走廊畅通、保证汉与西域交通、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战略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烽燧。秦汉时期,中国北方疆域并不以明**为界,在明**之北还有新秦中等领土,所以汉代烽燧遗址才会出现在内蒙古。
按照汉朝烽燧制度,一般烽燧驻守戍卒不到十人,居延烽燧基宽2.5~2.8米、高3米,与寻常烽燧没什么区别,因此居延烽燧驻守人数大约不过十人。但不到十人的烽燧,却在两百余年中积累了一万多支汉简,后来又相继发现多个汉代烽燧遗址,比如花海汉代烽燧遗址、甲渠候官遗址、甲渠塞第四燧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等,出土数万枚汉简,其内容有诏书、簿籍、甲子表、书信、《仓颉篇》等。
较高的识字率让守军里有不少人都能读懂书信上的内容,比如说里面有不少是守军亲人写的书信,让他们快些回家来,再比如说某些守军将领投给青州军的投降书信,除了名讳被隐去之外,基本上原汁原味,里面甚至还有做内应的内容...
好歹也掌控了冀州和幽州这么久了,不敢说弄清楚了易京守军所有人的姓名和来历,弄清楚一部分也就可以了,光凭这一部分的书信已经足够让城中守军燃起思乡的情绪。至于那些城中将领的投诚信,哪怕袁绍等人再怎么驳斥是谣言,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些都是真的。
当年袁绍还没渡过黄河时,就有不少曹营中的人写投诚信给袁绍,甘为内应,何况如今袁绍他们被困守易京,而严绍已经掌握了河北之地?两人麾下可都有不少识时务的人,自然明白这个时候自己该做些什么...
袁绍甚至还让手下的谋士按照信中的内容找出内应来,但李儒又不傻,早就将能透露出自己身份的信件藏了起来,发出来的只是些没什么明显身份标识的,田丰等人计谋再高也没用...
写投诚信的当然不止是袁绍麾下的人,也包括了公孙瓒麾下的不少将领,跟袁绍相比,公孙瓒刚愎自用,惹得麾下不少将士都厌恶的很。如果说袁绍麾下还有不少的忠心耿耿的,那公孙瓒麾下除了少数几个,几乎全员跳反了。
袁绍的城府较深,暂时还没有轻举妄动,或者说动了但不是特别明显,毕竟有之前的教训摆在那里,公孙瓒就不同了,性情暴戾的他根本不能容许自己被人背叛的情况出现,再加上猜疑心重,一时间抓了不少人,弄的人心惶惶。
不过也不知道该说他运气好还是不好,抓的到全都是真的背叛了他的人,剩下的人也是人人自危,不甘束手就擒,爆发了一场叛乱。公孙瓒手下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绝大部分将领都背叛了他,反叛的声势极为浩大。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孙瓒只能对袁绍求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其实袁绍也在暗地里谋划着解决掉他。
两家仇怨由来已久,公孙瓒的性格又差的很,时常以袁绍的救命恩人自居,寄人篱下说的就是袁绍的处境了,要不是他手里还有不少的兵马使得公孙瓒还有些顾虑,怕是早就彻底成了附庸,这次难得有机会解决掉公孙瓒,袁绍怎么可能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