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五代刀锋(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将心里清楚,高平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胜得实在凶险,河东军队的战力不可小觑。虽然太原已陷入包围,但北汉军家底仍在,辽军也随时可能再度南下,形势远非稳超胜券。而刚刚经历了惨烈大战的后周军,更急需补充休整。到底是什么,让柴荣如此急迫地要毕其功于一役?
12为何而战
柴荣从来都没有忘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刚者易折,欲速不达。凡事不可过于急躁……”但当他走上皇位,用新的目光重新注视这个天下,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梦想如此浓烈,而现实如此残酷,他又怎么可能不急?
登基伊始,柴荣曾问心腹大臣王朴:“你算算,朕当得了几年天子?”时人都说王朴善术数,柴荣故有此问。虽然他并不相信宿命,也不相信什么术数,但一时性起,随口问之。王朴磨蹭了半天,终于答道:“臣算了算,至少三十年。三十年之后的事,非臣所知也。”柴荣哈哈大笑道:“若真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后来的日子里,亲耳听到这句话的王朴,每每在人前念及此事,总忍不住泪流满面。
只有经历过长久黑暗的人们,才知道光明的可贵,才会为奋不顾身去点亮那抹光明的勇气而感动。
三十年,在浩瀚历史中不过惊鸿一瞥。而三十年,也足以开始一个全新的时代。拓天下,养百姓,致太平。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志,但这数十年来,不管出现了多少所谓的枭雄与王者,却从未有人敢说出这样的话。王朴心里清楚,在人们已经习惯了阴谋、杀戮、争斗的这个时代,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担当。朱温、李存勖、石敬塘……一个又一个强人都曾经站到了柴荣现在的位置上,他们都有过时代给予的机会,但最后,他们却没能改变任何东西,反而成为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殉葬品。
就后周而言,北有虎视眈眈的契丹人,有对中原怀有切齿之恨的北汉,南方尚有后蜀、荆南、南唐、吴越、南汉等各个割据政权。这个天下没有一天停止过杀戮,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拓天下,养百姓,致太平,谈何容易。从大治到大乱也许只是一瞬,而从大乱到大治,却遥远得恍若星辰。
至少在王朴看来,柴荣脱口而出的朴素梦想看起来是如此遥不可及,虚无飘渺。
但柴荣心里清楚,天下还是数十年前的那个天下,而他,却早已不是当年的自己。从他登基的那一天起,他的想法已和当年邢州清风楼上,站在父亲身后的那个年轻人迥然不同。
那时的他把光复燕云十六州作为毕生之志,但现在他发现,如果那曾是自己最美丽的梦想,也不过是宏大志向里最美丽的那一块拼图而已。他要做的,不仅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活下去,也不仅仅是洗刷曾经的屈辱,他要做的,是彻底改变这个时代。
但真正成为中原的主人,柴荣才真切地体会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远远不是三十年这么简单。整军、治吏、抚民、强国,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他又怎能不心急如焚?
高平一战,重创北汉,惊走辽军,刘崇已成惊弓之鸟,此时不收河东,更待何时?河东的老百姓,见到后周军如久旱见甘霖,他们已经在痛苦中挣扎了太久,不能再让他们煎熬下去了。
春日点亮了广阔的原野,鲜红的战甲与翠绿的草木交相辉映,全副武装的军队正迤逦向北。更远的地方,无数匹快马正向不同的方向飞驰。他们的背后都插着代表信使的小旗。这些使者们正把后周皇帝的诏令传到四面八方。而在他们身后的远山深处,成千上万的民伕正扶车挑担,把军队急需的粮食草料运向远方。
整个中原都在行动。从太行以南到崤山以东,不计其数的军队和民伕滚滚向北,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太原。
这么多年,中原与河东之间的战争一场接着一场。但这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也许是一副完全不同的画面。柴荣的诏书已经明白无误地透露出了他和其他皇帝的不同:在募集军粮的同时,他不吝言辞地强调,募集军粮,严禁抢掠,禁止横征暴敛,并且只准征收今年的租税。而一个更有力的注解是,在河东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州县向后周军队投降,老百姓们纷纷出钱出粮,急切盼望着中原的军队前来解救他们。
如果数十年前,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那场漫长争斗更像是个人的恩怨与仇杀,这次后周与北汉之战,更多了几分救赎的意味。对普通的后周士兵而言,他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兴奋。看着把他们视作救星的那些欣喜若狂的老百姓,一直折磨他们的疑问正在慢慢地消散。为何而战?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异乡赌上自己的性命?也许,是这里的人们需要他们的救赎。
新的时代大幕正在缓缓开启,不管那时的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月,柴荣抵达太原城下。侥幸逃回老巢的刘崇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除了收拾残兵,严防死守,他只能再次向契丹人求救。
柴荣决定先发制人。他派符彦卿领兵北进,阻止辽军南下。他相信,符彦卿的能力足以挡住辽军。符彦卿是后唐时期著名将领符存审(即李存审,为李克用养子,赐姓李)的儿子,二十五岁便以军功升到了刺史高位。后汉时,符彦卿与郭威过从甚密,兄弟相称,几年前在澶州,柴荣还娶了符彦卿的女儿为妻。不管是能力、威望还是忠诚,符彦卿都足以让柴荣放心。
符彦卿领兵迅速北上,很快进驻太原以北的重镇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此时,准备南下救援的辽军前锋刚刚到达忻州以北,听说符彦卿大军到来,急忙后撤,退守忻口。代州(今山西省代县)守将郑处谦闻风而动,杀掉辽军将领,宣布投降后周。代州位于忻口以北,郑处谦的突然反叛让驻守忻口的辽军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太原以北的战局变得对后周极为有利。
柴荣气定神闲,他决定收网了。他下令太原城外的后周军队发起进攻,同时派李筠、张永德领兵三千赶赴忻州,会同符彦卿对忻口一带的辽军发动围剿。但这一次,柴荣显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他还低估了辽军的决心与战斗力。高平之战,北汉军主力虽然遭到重创,但辽军却毫发无损。而所谓腹背受敌,对这支擅长机动作战的军队来说更是见怪不怪。柴荣在太原以北的防御体系并未完善的情况下,强行在双线同时发动进攻,这是一次风险巨大的赌博。
辽军主力虽然已撤至忻口一带,但行踪诡秘,还不断派出游骑兵出没于忻州城外,符彦卿虽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搞不准契丹人到底要耍什么把戏。既然要围剿,摸清楚辽军主力的动向是必须的。符彦卿考虑再三,派遣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带领二十骑北进搜索,又命李筠领骑兵在后支援,自己则率步兵在忻州城下等候消息。符彦卿的如意算盘是,用史彦超和李筠的骑兵缠住辽军主力,再以优势步兵将其包围,聚而歼之。
史彦超手提长枪,带着二十亲骑,一路纵马北进。日当正午,平原上野花遍地,一片绚烂。史彦超抬眼四望,远方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几个黑点,很快,黑点变成了风暴,一大片契丹骑兵正卷地而来!史彦超以手一指,一名亲兵当即会意,拨转马头,向南疾奔而去。如果他的感觉没错,契丹军主力很快就会围杀过来,他要把这生死攸关的讯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跟在后面的李筠。刚刚还沉寂在春光中的原野上爆发出马蹄的轰鸣与猛烈的喊杀声。战斗猝然爆发。
史彦超是云州人,对燕云十六州之耻有切肤之痛,对屡犯中原的契丹人更是恨之入骨。晋州之战,史彦超曾率部固守抵御,屡败敌军。高平一战,史彦超更是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只可惜这两战,都没能和契丹人面对面厮杀,现在,他终于有机会用契丹人的鲜血来洗刷自己的铁枪。
史彦超匹马突入辽军骑兵群中,左冲右突,勇不可当。长枪起处,契丹人纷纷落马。被敌将的挑衅激怒的契丹人哇哇大叫着冲了上来。辽军越聚越多,不多时,已有数千骑兵把史彦超团团围住。
喊杀声从西南方骤然而起。铁骑滚滚而来,接到消息的李筠带着骑兵大队及时赶到。队形松散的辽军遭到了后周骑兵方队的猛烈冲击。一个时辰之后,原野上已是尸横遍地。在后周骑兵的围杀中,近两千契丹人倒在了草原上。遭受重创的辽军再次溃散,分成无数小队,很快消失在地平线上。
李筠慢慢把长刀还入鞘内,心满意足地看着部下打扫着战果颇丰的战场。这是中原骑兵与契丹骑兵一次罕见的正面对决。一向在马上耀武扬威的契丹人竟然在平原上惨败于自己之手,这让李筠极为得意。这时,一个亲兵急急忙忙跑了过来。“李将军!史将军不见了!”李筠心头一震。史彦超是柴荣的爱将,如果不测,如何向皇帝交代?“马上找!把这里翻个遍也要把史彦超给我找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又一将飞马而至。“将军,有人见到史将军单枪匹马往东北方向而去!”原来史彦超杀得性起,竟然一个人追逐辽军去了!李筠翻身上马,手搭凉棚,向远处望去。暮色渐至,地平线上更加模糊,什么也看不清。
寒风从北方席卷而来,掠过李筠的面门,一股杀气陡然而生。“传令,停止打扫战场,全军马上集中!”李筠厉声喊道。契丹骑兵作战,从来飘忽不定,看似已败,但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史彦超至今未归,这更让李筠隐隐感到不妙。
话音未落,北方犹如闷雷滚过,隆隆之声突然响彻原野。密密麻麻的契丹骑兵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如鸦群般布满了整片原野。李筠猝不及防,惊得几乎从马上跌落。
杀戮转瞬即至,刀光凌厉而纷乱,后周士兵人仰马翻,鲜血飞溅。李筠的脸变得苍白。他的军队正散布在原野上,毫无防备,在契丹骑兵凶悍的突袭之下,现在都成了待宰的羔羊。
“史将军!史将军……”亲兵指着远处,惊恐地吼叫起来,就像看见了恶魔一般恐惧。李筠抬眼望去,一员辽将正洋洋得意地举着长矛,矛尖上挑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毫无疑问,那正是失踪的史彦超。后周将士们的斗志彻底崩溃。在辽军骑兵如狂风暴雨般的袭击中,他们要么身首异处,要么落荒而逃。
夕阳染红了忻州城外的原野,一直严阵以待的符彦卿、张永德终于见到了他们苦苦等待的骑兵部队。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衣甲破烂,全身浴血的士兵,个个垂头丧气,惊魂未定。一望而知,他们刚刚遭到了可怕的袭击。张永德心急如焚,他纵马挥鞭,扑到李筠面前,厉声喝问:“战况如何?辽军到了何处?”
李筠的脸白得像一张纸。他直勾勾地盯着张永德,喃喃道:“全师几乎覆没,史彦超……史彦超战死……”说完,他终于再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起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队瞬间从大胜到大败,那是何等的沮丧与痛苦。
众人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前方又是一阵骚动。地平线上,竟然已经出现了辽军的黑色大旗,在夕阳下分外恐怖。而从东到西,竟已处处是契丹骑兵诡异的身影。符彦卿仰天长叹。骑兵部队丧失殆尽,他已经失去了和辽军正面对决的能力。现在不仅围剿辽军成了泡影,还得提防自己被契丹人包围。
萧萧晚风,血色残阳,这支孤立无援的后周军队,在忻州城外的身影竟如此落寞。
13崛起的序曲
骑兵军团被歼,使符彦卿彻底失去了在广阔平原上与辽军对决的资本。面对步步进逼的辽军骑兵,符彦卿被迫退守忻州。契丹人充分发挥了擅长机动作战的优势,在被动局势下一举诱歼了后周骑兵,把主动权重新控制在自己的马蹄之下。辽军一战得势,立即呼啸而来,控制了从忻州到代州之间的广阔原野。忻州城外,辽军游骑四出,马蹄和唿哨声此起彼伏,摆出一副大军压境的态势。符彦卿军心大乱,只能龟缩在忻州孤城之中,动弹不得。
北线失利的消息传到太原城下,柴荣心如刀绞。损失几千骑兵倒不是什么要命的事,但猛将史彦超的战死实在令他难以接受。高平之战,他一口气斩杀樊爱能、何徽等大小将领七十多人,为的就是提拔自己看中的将领,重整军队。史彦超忠勇坚定,又擅骑兵作战,是自己极为喜欢的将领,没想到正值用人之际,却痛失良将。
也许是老天感应,噩耗传来之时,太原一带忽然天降大雨,整日不绝。连绵的大雨严重影响了后周军队的部署,攻城只好暂停。整整三天,柴荣呆在军帐内,茶饭不思。
帐外的雨声越来越大,柴荣挑开帐帘,呆呆地看着迷蒙的雨幕。自随同郭威从军以来,他还从未有过如此沮丧失意之时。即使是四年前,他的全家在开封惨遭汉隐帝刘承祐杀戮,他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失落。那时的他,骤闻噩耗,更多的是悲愤,是对时局的忧虑,是复仇的急切。而现在,他却觉得自己被放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荒野中,头顶没有一丝星光,周围没有一点声音,孤独而无助。他知道,绝不仅仅是因为史彦超的战死,也不仅仅是因为符彦卿的兵败。他曾经无比接近一个华丽的梦想,但伸手才发现,那不过是自己的幻觉,那个梦,其实离自己渺若星辰。
出征之前,冯道冷嘲热讽,他对自己的决策却从未动摇。高平大战,过程虽然凶险,但取得了辉煌的大胜。而反攻北汉之际,当地老百姓的欢呼雀跃更令他激情澎湃。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萌发了要一举荡平北汉,将契丹人彻底逐出河东的想法。
但没想到,围攻太原以来,先后投入兵力十余万,调动从河中到关东的各地民伕更达数十万之众,半个月下来,攻城屡屡受挫,毫无进展。符彦卿部又在占据主动的情况下惨遭翻盘,兵败忻州,战事变得岌岌可危。现在雨季又到,补给将更加困难,如果辽军大举南下,全军危矣。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是什么让自己在大获全胜之后又陷入到如此困境?柴荣在头脑里一遍又一遍回放着自出征以来的每一件事,试图从中找到解读疑问的钥匙。
出征前以冯道为代表的朝臣们的态度;高平之战中突然崩溃的右翼;行军路上泪流满面,箪食壶浆相迎的老百姓;忻州城外全军覆没的后周骑兵;大雨中艰难跋涉,运送补给的民伕……这一切如拼图般在柴荣头脑中萦绕,盘旋,渐渐聚合成了一副巨大的图景。柴荣叹了口气。一切的偶然背后都有必然。从主动到被动,从大胜到受挫,都有更深的原因。现在的后周王朝,还远远没有实力一口吃掉北汉,击败契丹。强大的军队,强盛的国力,得力的人才,振奋的人心,这一切远远不是杀几个临阵逃脱的大将就可以改变的。他需要的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
“陛下!”柴荣猛然从沉思中惊醒,他抬起头,看见了全身湿透的马全义。“赵将军领兵猛攻太原,以火焚烧城门,战况炽烈!”马全义也算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如此激动,看来所言非虚。柴荣当即起身,翻身上马,带着亲随卫队,直奔城下。
太原南门外,浓烟滚滚,杀声震天。城墙上,不断有攻城的士兵惨叫着坠落,更多的士兵正冒着倾泻而下的箭雨和檑木冲向城墙。柴荣一眼便看见了端坐马上,手举长刀指挥攻城的赵匡胤。
“赵将军听闻史将军战死,悲愤万分,今晨便誓言夺下太原。是以火烧城门,亲自领兵攻城……”马全义忙不迭地解释。“不好……”柴荣打断马全义的喋喋不休,高声叫道。马全义抬眼望去,赵匡胤左臂中箭,似摇摇欲坠。二人正大惊时,只见赵匡胤以刀驻地,竟又强行立起,继续指挥攻城。“真勇将也!”柴荣叹道:“若为区区一太原,又失大将,岂不可惜。传我军令,停止攻城,收兵回营!”
&nb... -->>
众将心里清楚,高平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胜得实在凶险,河东军队的战力不可小觑。虽然太原已陷入包围,但北汉军家底仍在,辽军也随时可能再度南下,形势远非稳超胜券。而刚刚经历了惨烈大战的后周军,更急需补充休整。到底是什么,让柴荣如此急迫地要毕其功于一役?
12为何而战
柴荣从来都没有忘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刚者易折,欲速不达。凡事不可过于急躁……”但当他走上皇位,用新的目光重新注视这个天下,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梦想如此浓烈,而现实如此残酷,他又怎么可能不急?
登基伊始,柴荣曾问心腹大臣王朴:“你算算,朕当得了几年天子?”时人都说王朴善术数,柴荣故有此问。虽然他并不相信宿命,也不相信什么术数,但一时性起,随口问之。王朴磨蹭了半天,终于答道:“臣算了算,至少三十年。三十年之后的事,非臣所知也。”柴荣哈哈大笑道:“若真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后来的日子里,亲耳听到这句话的王朴,每每在人前念及此事,总忍不住泪流满面。
只有经历过长久黑暗的人们,才知道光明的可贵,才会为奋不顾身去点亮那抹光明的勇气而感动。
三十年,在浩瀚历史中不过惊鸿一瞥。而三十年,也足以开始一个全新的时代。拓天下,养百姓,致太平。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志,但这数十年来,不管出现了多少所谓的枭雄与王者,却从未有人敢说出这样的话。王朴心里清楚,在人们已经习惯了阴谋、杀戮、争斗的这个时代,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担当。朱温、李存勖、石敬塘……一个又一个强人都曾经站到了柴荣现在的位置上,他们都有过时代给予的机会,但最后,他们却没能改变任何东西,反而成为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殉葬品。
就后周而言,北有虎视眈眈的契丹人,有对中原怀有切齿之恨的北汉,南方尚有后蜀、荆南、南唐、吴越、南汉等各个割据政权。这个天下没有一天停止过杀戮,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拓天下,养百姓,致太平,谈何容易。从大治到大乱也许只是一瞬,而从大乱到大治,却遥远得恍若星辰。
至少在王朴看来,柴荣脱口而出的朴素梦想看起来是如此遥不可及,虚无飘渺。
但柴荣心里清楚,天下还是数十年前的那个天下,而他,却早已不是当年的自己。从他登基的那一天起,他的想法已和当年邢州清风楼上,站在父亲身后的那个年轻人迥然不同。
那时的他把光复燕云十六州作为毕生之志,但现在他发现,如果那曾是自己最美丽的梦想,也不过是宏大志向里最美丽的那一块拼图而已。他要做的,不仅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活下去,也不仅仅是洗刷曾经的屈辱,他要做的,是彻底改变这个时代。
但真正成为中原的主人,柴荣才真切地体会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远远不是三十年这么简单。整军、治吏、抚民、强国,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他又怎能不心急如焚?
高平一战,重创北汉,惊走辽军,刘崇已成惊弓之鸟,此时不收河东,更待何时?河东的老百姓,见到后周军如久旱见甘霖,他们已经在痛苦中挣扎了太久,不能再让他们煎熬下去了。
春日点亮了广阔的原野,鲜红的战甲与翠绿的草木交相辉映,全副武装的军队正迤逦向北。更远的地方,无数匹快马正向不同的方向飞驰。他们的背后都插着代表信使的小旗。这些使者们正把后周皇帝的诏令传到四面八方。而在他们身后的远山深处,成千上万的民伕正扶车挑担,把军队急需的粮食草料运向远方。
整个中原都在行动。从太行以南到崤山以东,不计其数的军队和民伕滚滚向北,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太原。
这么多年,中原与河东之间的战争一场接着一场。但这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也许是一副完全不同的画面。柴荣的诏书已经明白无误地透露出了他和其他皇帝的不同:在募集军粮的同时,他不吝言辞地强调,募集军粮,严禁抢掠,禁止横征暴敛,并且只准征收今年的租税。而一个更有力的注解是,在河东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州县向后周军队投降,老百姓们纷纷出钱出粮,急切盼望着中原的军队前来解救他们。
如果数十年前,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那场漫长争斗更像是个人的恩怨与仇杀,这次后周与北汉之战,更多了几分救赎的意味。对普通的后周士兵而言,他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兴奋。看着把他们视作救星的那些欣喜若狂的老百姓,一直折磨他们的疑问正在慢慢地消散。为何而战?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异乡赌上自己的性命?也许,是这里的人们需要他们的救赎。
新的时代大幕正在缓缓开启,不管那时的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月,柴荣抵达太原城下。侥幸逃回老巢的刘崇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除了收拾残兵,严防死守,他只能再次向契丹人求救。
柴荣决定先发制人。他派符彦卿领兵北进,阻止辽军南下。他相信,符彦卿的能力足以挡住辽军。符彦卿是后唐时期著名将领符存审(即李存审,为李克用养子,赐姓李)的儿子,二十五岁便以军功升到了刺史高位。后汉时,符彦卿与郭威过从甚密,兄弟相称,几年前在澶州,柴荣还娶了符彦卿的女儿为妻。不管是能力、威望还是忠诚,符彦卿都足以让柴荣放心。
符彦卿领兵迅速北上,很快进驻太原以北的重镇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此时,准备南下救援的辽军前锋刚刚到达忻州以北,听说符彦卿大军到来,急忙后撤,退守忻口。代州(今山西省代县)守将郑处谦闻风而动,杀掉辽军将领,宣布投降后周。代州位于忻口以北,郑处谦的突然反叛让驻守忻口的辽军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太原以北的战局变得对后周极为有利。
柴荣气定神闲,他决定收网了。他下令太原城外的后周军队发起进攻,同时派李筠、张永德领兵三千赶赴忻州,会同符彦卿对忻口一带的辽军发动围剿。但这一次,柴荣显然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他还低估了辽军的决心与战斗力。高平之战,北汉军主力虽然遭到重创,但辽军却毫发无损。而所谓腹背受敌,对这支擅长机动作战的军队来说更是见怪不怪。柴荣在太原以北的防御体系并未完善的情况下,强行在双线同时发动进攻,这是一次风险巨大的赌博。
辽军主力虽然已撤至忻口一带,但行踪诡秘,还不断派出游骑兵出没于忻州城外,符彦卿虽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搞不准契丹人到底要耍什么把戏。既然要围剿,摸清楚辽军主力的动向是必须的。符彦卿考虑再三,派遣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带领二十骑北进搜索,又命李筠领骑兵在后支援,自己则率步兵在忻州城下等候消息。符彦卿的如意算盘是,用史彦超和李筠的骑兵缠住辽军主力,再以优势步兵将其包围,聚而歼之。
史彦超手提长枪,带着二十亲骑,一路纵马北进。日当正午,平原上野花遍地,一片绚烂。史彦超抬眼四望,远方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几个黑点,很快,黑点变成了风暴,一大片契丹骑兵正卷地而来!史彦超以手一指,一名亲兵当即会意,拨转马头,向南疾奔而去。如果他的感觉没错,契丹军主力很快就会围杀过来,他要把这生死攸关的讯息第一时间传递给跟在后面的李筠。刚刚还沉寂在春光中的原野上爆发出马蹄的轰鸣与猛烈的喊杀声。战斗猝然爆发。
史彦超是云州人,对燕云十六州之耻有切肤之痛,对屡犯中原的契丹人更是恨之入骨。晋州之战,史彦超曾率部固守抵御,屡败敌军。高平一战,史彦超更是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只可惜这两战,都没能和契丹人面对面厮杀,现在,他终于有机会用契丹人的鲜血来洗刷自己的铁枪。
史彦超匹马突入辽军骑兵群中,左冲右突,勇不可当。长枪起处,契丹人纷纷落马。被敌将的挑衅激怒的契丹人哇哇大叫着冲了上来。辽军越聚越多,不多时,已有数千骑兵把史彦超团团围住。
喊杀声从西南方骤然而起。铁骑滚滚而来,接到消息的李筠带着骑兵大队及时赶到。队形松散的辽军遭到了后周骑兵方队的猛烈冲击。一个时辰之后,原野上已是尸横遍地。在后周骑兵的围杀中,近两千契丹人倒在了草原上。遭受重创的辽军再次溃散,分成无数小队,很快消失在地平线上。
李筠慢慢把长刀还入鞘内,心满意足地看着部下打扫着战果颇丰的战场。这是中原骑兵与契丹骑兵一次罕见的正面对决。一向在马上耀武扬威的契丹人竟然在平原上惨败于自己之手,这让李筠极为得意。这时,一个亲兵急急忙忙跑了过来。“李将军!史将军不见了!”李筠心头一震。史彦超是柴荣的爱将,如果不测,如何向皇帝交代?“马上找!把这里翻个遍也要把史彦超给我找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又一将飞马而至。“将军,有人见到史将军单枪匹马往东北方向而去!”原来史彦超杀得性起,竟然一个人追逐辽军去了!李筠翻身上马,手搭凉棚,向远处望去。暮色渐至,地平线上更加模糊,什么也看不清。
寒风从北方席卷而来,掠过李筠的面门,一股杀气陡然而生。“传令,停止打扫战场,全军马上集中!”李筠厉声喊道。契丹骑兵作战,从来飘忽不定,看似已败,但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史彦超至今未归,这更让李筠隐隐感到不妙。
话音未落,北方犹如闷雷滚过,隆隆之声突然响彻原野。密密麻麻的契丹骑兵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如鸦群般布满了整片原野。李筠猝不及防,惊得几乎从马上跌落。
杀戮转瞬即至,刀光凌厉而纷乱,后周士兵人仰马翻,鲜血飞溅。李筠的脸变得苍白。他的军队正散布在原野上,毫无防备,在契丹骑兵凶悍的突袭之下,现在都成了待宰的羔羊。
“史将军!史将军……”亲兵指着远处,惊恐地吼叫起来,就像看见了恶魔一般恐惧。李筠抬眼望去,一员辽将正洋洋得意地举着长矛,矛尖上挑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毫无疑问,那正是失踪的史彦超。后周将士们的斗志彻底崩溃。在辽军骑兵如狂风暴雨般的袭击中,他们要么身首异处,要么落荒而逃。
夕阳染红了忻州城外的原野,一直严阵以待的符彦卿、张永德终于见到了他们苦苦等待的骑兵部队。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衣甲破烂,全身浴血的士兵,个个垂头丧气,惊魂未定。一望而知,他们刚刚遭到了可怕的袭击。张永德心急如焚,他纵马挥鞭,扑到李筠面前,厉声喝问:“战况如何?辽军到了何处?”
李筠的脸白得像一张纸。他直勾勾地盯着张永德,喃喃道:“全师几乎覆没,史彦超……史彦超战死……”说完,他终于再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起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队瞬间从大胜到大败,那是何等的沮丧与痛苦。
众人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前方又是一阵骚动。地平线上,竟然已经出现了辽军的黑色大旗,在夕阳下分外恐怖。而从东到西,竟已处处是契丹骑兵诡异的身影。符彦卿仰天长叹。骑兵部队丧失殆尽,他已经失去了和辽军正面对决的能力。现在不仅围剿辽军成了泡影,还得提防自己被契丹人包围。
萧萧晚风,血色残阳,这支孤立无援的后周军队,在忻州城外的身影竟如此落寞。
13崛起的序曲
骑兵军团被歼,使符彦卿彻底失去了在广阔平原上与辽军对决的资本。面对步步进逼的辽军骑兵,符彦卿被迫退守忻州。契丹人充分发挥了擅长机动作战的优势,在被动局势下一举诱歼了后周骑兵,把主动权重新控制在自己的马蹄之下。辽军一战得势,立即呼啸而来,控制了从忻州到代州之间的广阔原野。忻州城外,辽军游骑四出,马蹄和唿哨声此起彼伏,摆出一副大军压境的态势。符彦卿军心大乱,只能龟缩在忻州孤城之中,动弹不得。
北线失利的消息传到太原城下,柴荣心如刀绞。损失几千骑兵倒不是什么要命的事,但猛将史彦超的战死实在令他难以接受。高平之战,他一口气斩杀樊爱能、何徽等大小将领七十多人,为的就是提拔自己看中的将领,重整军队。史彦超忠勇坚定,又擅骑兵作战,是自己极为喜欢的将领,没想到正值用人之际,却痛失良将。
也许是老天感应,噩耗传来之时,太原一带忽然天降大雨,整日不绝。连绵的大雨严重影响了后周军队的部署,攻城只好暂停。整整三天,柴荣呆在军帐内,茶饭不思。
帐外的雨声越来越大,柴荣挑开帐帘,呆呆地看着迷蒙的雨幕。自随同郭威从军以来,他还从未有过如此沮丧失意之时。即使是四年前,他的全家在开封惨遭汉隐帝刘承祐杀戮,他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失落。那时的他,骤闻噩耗,更多的是悲愤,是对时局的忧虑,是复仇的急切。而现在,他却觉得自己被放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荒野中,头顶没有一丝星光,周围没有一点声音,孤独而无助。他知道,绝不仅仅是因为史彦超的战死,也不仅仅是因为符彦卿的兵败。他曾经无比接近一个华丽的梦想,但伸手才发现,那不过是自己的幻觉,那个梦,其实离自己渺若星辰。
出征之前,冯道冷嘲热讽,他对自己的决策却从未动摇。高平大战,过程虽然凶险,但取得了辉煌的大胜。而反攻北汉之际,当地老百姓的欢呼雀跃更令他激情澎湃。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萌发了要一举荡平北汉,将契丹人彻底逐出河东的想法。
但没想到,围攻太原以来,先后投入兵力十余万,调动从河中到关东的各地民伕更达数十万之众,半个月下来,攻城屡屡受挫,毫无进展。符彦卿部又在占据主动的情况下惨遭翻盘,兵败忻州,战事变得岌岌可危。现在雨季又到,补给将更加困难,如果辽军大举南下,全军危矣。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是什么让自己在大获全胜之后又陷入到如此困境?柴荣在头脑里一遍又一遍回放着自出征以来的每一件事,试图从中找到解读疑问的钥匙。
出征前以冯道为代表的朝臣们的态度;高平之战中突然崩溃的右翼;行军路上泪流满面,箪食壶浆相迎的老百姓;忻州城外全军覆没的后周骑兵;大雨中艰难跋涉,运送补给的民伕……这一切如拼图般在柴荣头脑中萦绕,盘旋,渐渐聚合成了一副巨大的图景。柴荣叹了口气。一切的偶然背后都有必然。从主动到被动,从大胜到受挫,都有更深的原因。现在的后周王朝,还远远没有实力一口吃掉北汉,击败契丹。强大的军队,强盛的国力,得力的人才,振奋的人心,这一切远远不是杀几个临阵逃脱的大将就可以改变的。他需要的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
“陛下!”柴荣猛然从沉思中惊醒,他抬起头,看见了全身湿透的马全义。“赵将军领兵猛攻太原,以火焚烧城门,战况炽烈!”马全义也算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如此激动,看来所言非虚。柴荣当即起身,翻身上马,带着亲随卫队,直奔城下。
太原南门外,浓烟滚滚,杀声震天。城墙上,不断有攻城的士兵惨叫着坠落,更多的士兵正冒着倾泻而下的箭雨和檑木冲向城墙。柴荣一眼便看见了端坐马上,手举长刀指挥攻城的赵匡胤。
“赵将军听闻史将军战死,悲愤万分,今晨便誓言夺下太原。是以火烧城门,亲自领兵攻城……”马全义忙不迭地解释。“不好……”柴荣打断马全义的喋喋不休,高声叫道。马全义抬眼望去,赵匡胤左臂中箭,似摇摇欲坠。二人正大惊时,只见赵匡胤以刀驻地,竟又强行立起,继续指挥攻城。“真勇将也!”柴荣叹道:“若为区区一太原,又失大将,岂不可惜。传我军令,停止攻城,收兵回营!”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