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帝国吃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经与我们讲过荀子的著作,《王制》、《臣道》、《礼论》、《富国》、《法行》等诸多篇目皆都非是谈法而是谈理,真想不通李斯为何学成了这样,竟然提出如此恶毒的奏书!”一个学生明显喝多了,脸红脖子粗的鼓胀大声说。
“或许……他是有他的难处吧!”陈旭想了一下摇头,“大秦重法日久,从卫鞅至今已经上百年,以前诸侯争霸,百家门徒可以游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荀子在齐国不受齐王重用,于是来秦,然后发现秦国的氛围他不喜欢,于是又去了赵国。其他有心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者皆都如此,一家不行就换一家,终究可能会找到一个欣赏和重用自己的君王,但眼下不行,大秦独霸天下,只有一个君王,而百家门徒治国理念差异巨大,但一个国家却只会容忍一种主流方式,大秦用法而强,皇帝自然认为法术就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墨儒名杂等门派只能被压制,这是大势,在皇帝没有看到一个能够比法术更加适合大秦的治国策略之前,这种局面是无法改变的!但就像鱼粱公方才所言,独法而尊非是治国之道,因此本侯就在报纸上登载寻找新的治国理念的方法,而且就是以荀子的著作为引子,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体会荀子的治国之道,从而融汇百家找到一个好的治国方法,让天下百姓皆都居有其所衣食无忧,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诸位师从鱼粱公,也皆都算是荀子门徒,本侯希望诸位能够将荀子的理念发扬光大,方不负一身所学……”
陈旭一番话直说几个醉意微醺的学子血脉贲张,其中一个站起来激动的说:“清河侯放心,我等虽然学问浅薄但必然也不甘人后,师尊这些日子每天都在给我们讲解荀子的文章,方才所读的报纸上登载有儒家门徒孙叔通的一篇策论,老师正在与我等比较儒家学派与荀子在治国上的不同,让我等获益匪浅,因此我等也想写一些文章刊登到报纸之上……”
“子召,莫要胡言乱语!报纸上登载的皆都是当今名士的言论,你焉敢不识高低耶?”安鱼粱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己这几个喝了几口酒便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徒弟,因此只能呵斥一声。
“呵呵,鱼粱公莫怪,年轻人就该有雄心壮志,如朝阳一般浩然生辉,报纸上登载的文章并无分老幼名宿,只要报馆的编辑觉得写的好,自然就会选出来登载,只不过一期报纸篇幅有限,百家策论只能登载一篇两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最近也听闻许多名士谈论此事,认为百家言论篇登载的太少,难以让百家理念面面俱到,因此我思来想去,准备另外办一份期刊,专门用来登载百家言论,以此和报纸这种通俗大众的传媒区别开来。”
陈旭虽然年幼,但说话却略有些老气横秋的模样,把一群比自己要大上许多的年轻学子直呼为年轻人,但所有人都没觉得怪异,因为陈旭是侯爷,是如今大秦如日中天的仙家弟子,他的身份可以忽略年龄和阶层存在。
“敢问清河侯,期刊是何物?”安鱼粱疑惑的问。
“期刊其实和报纸差不多,按照一个月或者固定时间多少天刊印一册,而内容主要是专注于相同和近似的内容,专门汇集数十篇在一期上刊登出来通行天下,这样每一期就可以登载许多人的文章,这种方式会让有志于治国方略的名士更加感兴趣!”
“清河侯这个方法果然更好,老朽倒是很期待这本期刊出现,想象一下,一册上登载数十位不同名士的不同方略,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讨论!”安鱼粱连连点头。
“方法是好,但因为期刊上登载的内容比较宽泛,而且各家理论冲突巨大,因此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贤出面担任主编才能镇压住如今沸沸扬扬的百家门徒!”陈旭微笑着看些安鱼粱。
安鱼粱沉默许久之后苦笑着说:“老朽又入清河侯彀中也,今日酒食果然不能白吃!”
“鱼粱公乃是当世大贤,东有鲋甲,西有鱼粱,您的名声早已名扬天下,孔子八世孙孔鲋居于鲁地,您居于京师,您二位大贤一东一西犹如两面大旗,是百家门徒的榜样,孔鲋不愿事秦,因此不愿出仕,您因为和皇帝理念不合,也不愿出仕,但如今大秦初定乱象横生,一旦百家门徒如此喧嚣闹嚷引起皇帝不满,某一天真的发出焚书之令,您又该如何退让和自处?如若百家门派连自己的典籍都无法保存,又何来勇气夸夸其谈治国方略,因此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关系到百家存亡的战争,我不希望看到传承数千年的先贤典籍被付之一炬,至此传承断绝成为华夏之殇,因此需要有人帮我,这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战斗,这应该是百家门徒的战斗,为大秦计,为百姓计,为华夏传承计,这场战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必须把百家门徒的目光汇聚到一起,让他们知道并非终日吵吵嚷嚷躲在曲园杂舍夸夸其谈就能治国,而是必须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大秦繁荣昌盛的方法,把一身学问用到实用处,脚踏实地沉下心去研究学问,去为农人,为匠工,为役夫,为商贾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治国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站在朝堂之上服侍君王指点江山,而是要学有所用做出一番惠及天下的实事来……”
陈旭洋洋洒洒一通长篇大论,只听的几个学子目瞪口呆,就连安鱼粱都动容,银白的须发不停的轻轻抖动,沉默许久之后脸色严肃的站起来恭恭敬敬的给陈旭弯腰行礼说:“老朽非是好名重利之人,但侯爷从还未来咸阳之前,一言一行我都在关注,特别是大秦都市报出来之后,老朽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侯爷今日诚心相请,老朽这把老骨头也就交给侯爷了,只希望日后侯爷不会失望!”
“哈哈!”陈旭畅快的站起来对着安鱼粱拱手作揖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有鱼粱公相助,这份期刊必然会成为天下士子心目中的治国圣典!”
曾经与我们讲过荀子的著作,《王制》、《臣道》、《礼论》、《富国》、《法行》等诸多篇目皆都非是谈法而是谈理,真想不通李斯为何学成了这样,竟然提出如此恶毒的奏书!”一个学生明显喝多了,脸红脖子粗的鼓胀大声说。
“或许……他是有他的难处吧!”陈旭想了一下摇头,“大秦重法日久,从卫鞅至今已经上百年,以前诸侯争霸,百家门徒可以游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荀子在齐国不受齐王重用,于是来秦,然后发现秦国的氛围他不喜欢,于是又去了赵国。其他有心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者皆都如此,一家不行就换一家,终究可能会找到一个欣赏和重用自己的君王,但眼下不行,大秦独霸天下,只有一个君王,而百家门徒治国理念差异巨大,但一个国家却只会容忍一种主流方式,大秦用法而强,皇帝自然认为法术就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墨儒名杂等门派只能被压制,这是大势,在皇帝没有看到一个能够比法术更加适合大秦的治国策略之前,这种局面是无法改变的!但就像鱼粱公方才所言,独法而尊非是治国之道,因此本侯就在报纸上登载寻找新的治国理念的方法,而且就是以荀子的著作为引子,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体会荀子的治国之道,从而融汇百家找到一个好的治国方法,让天下百姓皆都居有其所衣食无忧,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诸位师从鱼粱公,也皆都算是荀子门徒,本侯希望诸位能够将荀子的理念发扬光大,方不负一身所学……”
陈旭一番话直说几个醉意微醺的学子血脉贲张,其中一个站起来激动的说:“清河侯放心,我等虽然学问浅薄但必然也不甘人后,师尊这些日子每天都在给我们讲解荀子的文章,方才所读的报纸上登载有儒家门徒孙叔通的一篇策论,老师正在与我等比较儒家学派与荀子在治国上的不同,让我等获益匪浅,因此我等也想写一些文章刊登到报纸之上……”
“子召,莫要胡言乱语!报纸上登载的皆都是当今名士的言论,你焉敢不识高低耶?”安鱼粱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己这几个喝了几口酒便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徒弟,因此只能呵斥一声。
“呵呵,鱼粱公莫怪,年轻人就该有雄心壮志,如朝阳一般浩然生辉,报纸上登载的文章并无分老幼名宿,只要报馆的编辑觉得写的好,自然就会选出来登载,只不过一期报纸篇幅有限,百家策论只能登载一篇两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最近也听闻许多名士谈论此事,认为百家言论篇登载的太少,难以让百家理念面面俱到,因此我思来想去,准备另外办一份期刊,专门用来登载百家言论,以此和报纸这种通俗大众的传媒区别开来。”
陈旭虽然年幼,但说话却略有些老气横秋的模样,把一群比自己要大上许多的年轻学子直呼为年轻人,但所有人都没觉得怪异,因为陈旭是侯爷,是如今大秦如日中天的仙家弟子,他的身份可以忽略年龄和阶层存在。
“敢问清河侯,期刊是何物?”安鱼粱疑惑的问。
“期刊其实和报纸差不多,按照一个月或者固定时间多少天刊印一册,而内容主要是专注于相同和近似的内容,专门汇集数十篇在一期上刊登出来通行天下,这样每一期就可以登载许多人的文章,这种方式会让有志于治国方略的名士更加感兴趣!”
“清河侯这个方法果然更好,老朽倒是很期待这本期刊出现,想象一下,一册上登载数十位不同名士的不同方略,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讨论!”安鱼粱连连点头。
“方法是好,但因为期刊上登载的内容比较宽泛,而且各家理论冲突巨大,因此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贤出面担任主编才能镇压住如今沸沸扬扬的百家门徒!”陈旭微笑着看些安鱼粱。
安鱼粱沉默许久之后苦笑着说:“老朽又入清河侯彀中也,今日酒食果然不能白吃!”
“鱼粱公乃是当世大贤,东有鲋甲,西有鱼粱,您的名声早已名扬天下,孔子八世孙孔鲋居于鲁地,您居于京师,您二位大贤一东一西犹如两面大旗,是百家门徒的榜样,孔鲋不愿事秦,因此不愿出仕,您因为和皇帝理念不合,也不愿出仕,但如今大秦初定乱象横生,一旦百家门徒如此喧嚣闹嚷引起皇帝不满,某一天真的发出焚书之令,您又该如何退让和自处?如若百家门派连自己的典籍都无法保存,又何来勇气夸夸其谈治国方略,因此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关系到百家存亡的战争,我不希望看到传承数千年的先贤典籍被付之一炬,至此传承断绝成为华夏之殇,因此需要有人帮我,这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战斗,这应该是百家门徒的战斗,为大秦计,为百姓计,为华夏传承计,这场战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必须把百家门徒的目光汇聚到一起,让他们知道并非终日吵吵嚷嚷躲在曲园杂舍夸夸其谈就能治国,而是必须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大秦繁荣昌盛的方法,把一身学问用到实用处,脚踏实地沉下心去研究学问,去为农人,为匠工,为役夫,为商贾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治国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站在朝堂之上服侍君王指点江山,而是要学有所用做出一番惠及天下的实事来……”
陈旭洋洋洒洒一通长篇大论,只听的几个学子目瞪口呆,就连安鱼粱都动容,银白的须发不停的轻轻抖动,沉默许久之后脸色严肃的站起来恭恭敬敬的给陈旭弯腰行礼说:“老朽非是好名重利之人,但侯爷从还未来咸阳之前,一言一行我都在关注,特别是大秦都市报出来之后,老朽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侯爷今日诚心相请,老朽这把老骨头也就交给侯爷了,只希望日后侯爷不会失望!”
“哈哈!”陈旭畅快的站起来对着安鱼粱拱手作揖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有鱼粱公相助,这份期刊必然会成为天下士子心目中的治国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