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家养小首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二十四章==
当然,光有族学, 没有先生也不行。
薛庭儴亲自上门去请了何、乔两位秀才, 除了每年有不低于其他学馆开出的月俸,但凡能入族学教书的先生, 都可以得到他本人的指点。
仅凭这点就足够吸引许多穷秀才来了, 一个解元的指点, 那是花了银子都买不来的。
到了族学揭匾那日,徐县令亲自到场, 甚至清远学馆也来了人。
场面极为宏大, 一般村民们哪里见过这般阵势。别说那些衣衫得体的读书人, 光是县太爷的仪仗, 都足够他们看花眼了。
今日乃是阖族大事,自然不用还拘礼守孝,薛庭儴也亲自到场了, 只是衣着十分朴素。
鞭炮声喧天之中, 由徐县令和薛庭儴一同揭下挂在匾额上的那块红绸。
‘余庆社学’几个大字显露出来,虽不是金光闪闪,但古朴庄重。
之所以不叫薛氏族学,而是叫余庆社学,乃是薛庭儴和薛族长共同商议而来。到底这村塾的建立乃是基于惠及乡里, 两人都不是只做事不图名的朴实性子, 叫族学只是针对薛氏一族, 可若是社学, 将会扩大薛氏一族在当地的影响力。
但凡这社学由薛氏一族把持一日, 就由不得旁人不高看薛氏一眼。
尤其如今余庆社学风头正盛,创办者是举人,教书的先生是秀才,县太爷亲临现场,连县里有名望的清远学馆都来了这么多人。
哪怕是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也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意思,薛氏一族到底是翻身了,俨然一副湖阳乡第一宗族的架势。
这一场揭匾仪式,既足了薛家的面子,也让徐县令摆足了官威。想必之后,在民间关于县太爷爱护治下老百姓的风评上又会多添上一笔。
热闹散去,一切都回归平静,不过余庆村到底是不一样了。
在修社学的同时,薛族长又号召村民们一同出力把从族学到村口的大路修了一番,土都夯实了,如今这条路既宽敞又平展,俨然与其他村那崎岖的土路不一般。
每天清晨的时候,就有上学的孩子或是几个结伴,或是由大人带着,行走在这条路上。
老远看去,是一副很美好的画面。
之后便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一派兴兴向荣的景象。
薛庭儴闲暇之余,也会来社学里巡视一番,这些小学童们都不认识他,见他面容年轻,衣着普通,还以为是哪个慕名而来想求学的学子。
如今想来余庆社学里念书的人可不少,可因为地方有限,只能拒之门外。隔几日就会有人亲自找上门来,这些学童们都习惯了。
得意的同时,不禁更是努力读书,生怕学业拉下了,被先生让家人领回家。
这是薛举人的义举,家里的长辈都是这么跟他们说的。若不是薛举人,他们肯定不会有书可读,只能在家里放牛割猪草,每日游荡于山野之间。哪能像现在这样坐在窗明几净的讲堂里,读书明理,每日社学里还一餐午饭可供补贴。
薛举人是个大好人,你们以后读书出来了,可要好好报答他。
所以这些小学童们哪里想得到,眼前这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少年,就是他们心目中高大威严的薛举人。
正值休息的时间,学童们好不容易能休息会儿了,都在讲堂的门前玩乐。
一群平均年纪在七八岁的小童,一面说着话,不禁就议论起薛举人了。有人猜他年纪一定很长了,能叫老爷的肯定不年轻;有人猜薛举人头上肯定长两只角,若不然会这么厉害,在小孩子们心里能长角的人都厉害;还有人说着说着,就扮演起来了,也是为了让大家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就见一个小童半驼着背,手里装作抚着胡须,咳了两声道:“你们都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老夫的期望。”
旁边的人俱都笑了起来,与他疯闹说薛举人肯定不是这样的,不过更多的人则是说像,薛举人肯定是这样的。
这时,从一旁斋舍里走出来三人,正是何秀才和薛庭儴,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名两鬓微微有些泛白的青年。
薛庭儴面容有些尴尬地走在前面,何秀才则陪在一旁。
不用何秀才说话,这些学童们就吓得赶紧噤了声,个个蔫头耷脑地立在那里。
见此,何秀才也说不出什么谴责的话,只是道:“以后不准拿薛举人玩笑,快回讲堂。”
“是,先生。”
恭恭敬敬地鞠了躬,这群毛孩子好奇地看了一眼薛庭儴,便散去了。
“前辈,还望不要见怪,这些孩子都野惯了,再教一段时间,就能懂规矩。”何秀才毕恭毕敬对薛庭儴道,话里有解释之意,看得出来这何秀才日里虽是拘谨严肃了些,但对这些学童们的爱护却是一分不少。
“无妨。”
薛庭儴站了站,便对何秀才道:“方才我与你说的那些你需谨记,八股文最重要的就是破题。我与你写的那两道题,你先做着,过几日拿来与我就是。”
“谢前辈的指点。”
薛庭儴点点头,制止了何秀才再送,便绕去后门离开了。那个离他们有些距离站着的青年踯躅了一下,随后跟了上。
目送薛庭儴缓缓离开,何秀才一时有些感叹。谁能想到当日还不过是...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当然,光有族学, 没有先生也不行。
薛庭儴亲自上门去请了何、乔两位秀才, 除了每年有不低于其他学馆开出的月俸,但凡能入族学教书的先生, 都可以得到他本人的指点。
仅凭这点就足够吸引许多穷秀才来了, 一个解元的指点, 那是花了银子都买不来的。
到了族学揭匾那日,徐县令亲自到场, 甚至清远学馆也来了人。
场面极为宏大, 一般村民们哪里见过这般阵势。别说那些衣衫得体的读书人, 光是县太爷的仪仗, 都足够他们看花眼了。
今日乃是阖族大事,自然不用还拘礼守孝,薛庭儴也亲自到场了, 只是衣着十分朴素。
鞭炮声喧天之中, 由徐县令和薛庭儴一同揭下挂在匾额上的那块红绸。
‘余庆社学’几个大字显露出来,虽不是金光闪闪,但古朴庄重。
之所以不叫薛氏族学,而是叫余庆社学,乃是薛庭儴和薛族长共同商议而来。到底这村塾的建立乃是基于惠及乡里, 两人都不是只做事不图名的朴实性子, 叫族学只是针对薛氏一族, 可若是社学, 将会扩大薛氏一族在当地的影响力。
但凡这社学由薛氏一族把持一日, 就由不得旁人不高看薛氏一眼。
尤其如今余庆社学风头正盛,创办者是举人,教书的先生是秀才,县太爷亲临现场,连县里有名望的清远学馆都来了这么多人。
哪怕是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也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意思,薛氏一族到底是翻身了,俨然一副湖阳乡第一宗族的架势。
这一场揭匾仪式,既足了薛家的面子,也让徐县令摆足了官威。想必之后,在民间关于县太爷爱护治下老百姓的风评上又会多添上一笔。
热闹散去,一切都回归平静,不过余庆村到底是不一样了。
在修社学的同时,薛族长又号召村民们一同出力把从族学到村口的大路修了一番,土都夯实了,如今这条路既宽敞又平展,俨然与其他村那崎岖的土路不一般。
每天清晨的时候,就有上学的孩子或是几个结伴,或是由大人带着,行走在这条路上。
老远看去,是一副很美好的画面。
之后便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从弟子规到三字经,一派兴兴向荣的景象。
薛庭儴闲暇之余,也会来社学里巡视一番,这些小学童们都不认识他,见他面容年轻,衣着普通,还以为是哪个慕名而来想求学的学子。
如今想来余庆社学里念书的人可不少,可因为地方有限,只能拒之门外。隔几日就会有人亲自找上门来,这些学童们都习惯了。
得意的同时,不禁更是努力读书,生怕学业拉下了,被先生让家人领回家。
这是薛举人的义举,家里的长辈都是这么跟他们说的。若不是薛举人,他们肯定不会有书可读,只能在家里放牛割猪草,每日游荡于山野之间。哪能像现在这样坐在窗明几净的讲堂里,读书明理,每日社学里还一餐午饭可供补贴。
薛举人是个大好人,你们以后读书出来了,可要好好报答他。
所以这些小学童们哪里想得到,眼前这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少年,就是他们心目中高大威严的薛举人。
正值休息的时间,学童们好不容易能休息会儿了,都在讲堂的门前玩乐。
一群平均年纪在七八岁的小童,一面说着话,不禁就议论起薛举人了。有人猜他年纪一定很长了,能叫老爷的肯定不年轻;有人猜薛举人头上肯定长两只角,若不然会这么厉害,在小孩子们心里能长角的人都厉害;还有人说着说着,就扮演起来了,也是为了让大家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就见一个小童半驼着背,手里装作抚着胡须,咳了两声道:“你们都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老夫的期望。”
旁边的人俱都笑了起来,与他疯闹说薛举人肯定不是这样的,不过更多的人则是说像,薛举人肯定是这样的。
这时,从一旁斋舍里走出来三人,正是何秀才和薛庭儴,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名两鬓微微有些泛白的青年。
薛庭儴面容有些尴尬地走在前面,何秀才则陪在一旁。
不用何秀才说话,这些学童们就吓得赶紧噤了声,个个蔫头耷脑地立在那里。
见此,何秀才也说不出什么谴责的话,只是道:“以后不准拿薛举人玩笑,快回讲堂。”
“是,先生。”
恭恭敬敬地鞠了躬,这群毛孩子好奇地看了一眼薛庭儴,便散去了。
“前辈,还望不要见怪,这些孩子都野惯了,再教一段时间,就能懂规矩。”何秀才毕恭毕敬对薛庭儴道,话里有解释之意,看得出来这何秀才日里虽是拘谨严肃了些,但对这些学童们的爱护却是一分不少。
“无妨。”
薛庭儴站了站,便对何秀才道:“方才我与你说的那些你需谨记,八股文最重要的就是破题。我与你写的那两道题,你先做着,过几日拿来与我就是。”
“谢前辈的指点。”
薛庭儴点点头,制止了何秀才再送,便绕去后门离开了。那个离他们有些距离站着的青年踯躅了一下,随后跟了上。
目送薛庭儴缓缓离开,何秀才一时有些感叹。谁能想到当日还不过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