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一世富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月初三,朝廷再次殿试,赐特奏名进士和诸科,都是同出身和试衔,纯粹收买人心给个安慰罢了。这是宋朝特有的规矩,举人多次参与过省试殿试都没有过,到了一定年龄便赐给一个出身,不管成绩好坏了。这规矩自太祖时候就有,后来越来越滥。特奏名制度反应了宋朝科举的最初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招揽人才,追求野无遗贤更是着好听,其实就是不让有能力的士人流落民间,成为引发动乱的不稳定因素。事实上太祖时候进士不但取人很少,授的官也很,完全不成为一股势力。直到太宗上台,由于种种原因,才刻意扶植这么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压制元老重臣,才开成以后的局面。
徐平自然不会关心这种事,只是与身边的葛闳、嵇颖和赵諴几个同年随口讨论了几句,便依然专心编《同年录》。
这三个都是本年进士里最爱读书的,葛闳字子实,与赵諴赵希平两个都是泉州进士,跟嵇颖一样都视书如命,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收集各种书籍。此时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比较发达,书籍之普及不是前世能比的。但雕版印刷刻版不易,众书籍还都是靠手抄传播,三个人常常因为买不到一些从书而遗憾。偶然到徐平这里,见他用一套活字编排《同年录》便眼睛发亮,从此就赖在徐平家里,赶也赶不走了。
徐平也并没有把新编《玉篇》上的字全部制完,只是一套常用字,加上一些重字也已经近万枚,价格不菲。就是再大方,徐平也不可能把这一套字送给三人,正好抓他们来做苦力,帮着自己排版。
这三个人是书痴,竟然合作分工,一人把《同年录》上用到的字挑出来,一人排版,再一个人用剩下的活字排他们找来的绝版书,日以继夜,废寝忘食,还天天都乐呵呵的,对徐平千恩万谢。
这种精神不由得徐平不感慨,托人让庄里的徐昌加紧赶制新活字,能让三人也能印几部绝版书出来。不过活字配方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不能完全达到热缩冷涨的要求,日后还要试验,徐平并没有把配方告诉他们。
好在这时的读书人对各种秘方还是比较尊重的,并没有追问徐平。
此时已入初夏,到了中午不免有些闷热,几个人便把工作场所搬到徐平的院里。秀秀一直在一边打下手,去煮了些清凉解渴的汤水来给几个喝。
还没喝完,保福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名刺,对徐平道:“官人,外面有人送了这张名刺进来,是本科的进士。”
名刺就是后世的名片,不过内容略有不同,虽然也有官职,便不会把一串乱七八糟的什么各种理事之类的虚名头弄成一坨。除了官职之外,还有籍贯和简单的家谱,文雅的还会写上自己得意的诗句,甚至画上特别符号。
徐平接过名刺,翻开看了一下,问身边的赵諴:“王素,我怎么不记得本科进士有这人?希平兄记得吗?”
赵諴与徐平同列本科头等,葛闳是二等甲科,嵇颖只是乙科,有事情自然而然地徐平便会与赵諴商量。
赵諴低头想了一会,猛然抬头:“不是与我们一同殿试的。云行,你仔细看看他祖上是谁?”
徐平满腹疑惑,又打开名刺看了一遍,自语道:“父亲是王旦?——这不是前朝宰相魏国公!”
赵諴头:“不错了!我们还是出门去迎接的好。”
王旦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那一榜人才济济,他只中乙科,可要知道排在他前面的冠准也是乙科,世称龙虎榜,名臣名相无数。王旦又是这一榜里地位最高之人,生前宰执天下,身后无限哀荣。天禧元年去世,赠魏国公,谥文正,前几年的乾兴元年特旨配享真宗庙庭。
王素是王旦幼子,把他迎进来,才知道他并不是正常中的进士。因为父荫,王素早已为官,但并没有出仕。身份关系,王素不好与正常的进士一起考试,而是单独试于学士院,赐进士出身。
北宋时候宰执大臣子弟一般不参与正常的省试殿试,正面的法是不与寒门子弟竞争,以免堵塞寒门上进之路。很多宰执也很知趣,子弟读书再好也只让他们循恩荫之路晋升。如果把这种门面话抛开,对于帝王来,却不无以这种理由防止大臣形成庞大势力的心思。所以这种单独考试并不容易,甚至比正常科举更难也是常事。
后来这种限制渐渐放开,只是留下了一项象征性的规定,宰执子弟和赵姓宗室如果中了状元,依例降一名,直到秦桧把这个规矩也打破。最著名的宗室状元则是宋徽宗第三子赵楷,以皇子身份中状元,例降一名为榜眼。
《同年录》上加一个王素,对徐平来却不是坏事,跟名相之子同年进士,以后不定还有什么好处呢。
四月初三,朝廷再次殿试,赐特奏名进士和诸科,都是同出身和试衔,纯粹收买人心给个安慰罢了。这是宋朝特有的规矩,举人多次参与过省试殿试都没有过,到了一定年龄便赐给一个出身,不管成绩好坏了。这规矩自太祖时候就有,后来越来越滥。特奏名制度反应了宋朝科举的最初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招揽人才,追求野无遗贤更是着好听,其实就是不让有能力的士人流落民间,成为引发动乱的不稳定因素。事实上太祖时候进士不但取人很少,授的官也很,完全不成为一股势力。直到太宗上台,由于种种原因,才刻意扶植这么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压制元老重臣,才开成以后的局面。
徐平自然不会关心这种事,只是与身边的葛闳、嵇颖和赵諴几个同年随口讨论了几句,便依然专心编《同年录》。
这三个都是本年进士里最爱读书的,葛闳字子实,与赵諴赵希平两个都是泉州进士,跟嵇颖一样都视书如命,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收集各种书籍。此时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比较发达,书籍之普及不是前世能比的。但雕版印刷刻版不易,众书籍还都是靠手抄传播,三个人常常因为买不到一些从书而遗憾。偶然到徐平这里,见他用一套活字编排《同年录》便眼睛发亮,从此就赖在徐平家里,赶也赶不走了。
徐平也并没有把新编《玉篇》上的字全部制完,只是一套常用字,加上一些重字也已经近万枚,价格不菲。就是再大方,徐平也不可能把这一套字送给三人,正好抓他们来做苦力,帮着自己排版。
这三个人是书痴,竟然合作分工,一人把《同年录》上用到的字挑出来,一人排版,再一个人用剩下的活字排他们找来的绝版书,日以继夜,废寝忘食,还天天都乐呵呵的,对徐平千恩万谢。
这种精神不由得徐平不感慨,托人让庄里的徐昌加紧赶制新活字,能让三人也能印几部绝版书出来。不过活字配方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不能完全达到热缩冷涨的要求,日后还要试验,徐平并没有把配方告诉他们。
好在这时的读书人对各种秘方还是比较尊重的,并没有追问徐平。
此时已入初夏,到了中午不免有些闷热,几个人便把工作场所搬到徐平的院里。秀秀一直在一边打下手,去煮了些清凉解渴的汤水来给几个喝。
还没喝完,保福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名刺,对徐平道:“官人,外面有人送了这张名刺进来,是本科的进士。”
名刺就是后世的名片,不过内容略有不同,虽然也有官职,便不会把一串乱七八糟的什么各种理事之类的虚名头弄成一坨。除了官职之外,还有籍贯和简单的家谱,文雅的还会写上自己得意的诗句,甚至画上特别符号。
徐平接过名刺,翻开看了一下,问身边的赵諴:“王素,我怎么不记得本科进士有这人?希平兄记得吗?”
赵諴与徐平同列本科头等,葛闳是二等甲科,嵇颖只是乙科,有事情自然而然地徐平便会与赵諴商量。
赵諴低头想了一会,猛然抬头:“不是与我们一同殿试的。云行,你仔细看看他祖上是谁?”
徐平满腹疑惑,又打开名刺看了一遍,自语道:“父亲是王旦?——这不是前朝宰相魏国公!”
赵諴头:“不错了!我们还是出门去迎接的好。”
王旦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那一榜人才济济,他只中乙科,可要知道排在他前面的冠准也是乙科,世称龙虎榜,名臣名相无数。王旦又是这一榜里地位最高之人,生前宰执天下,身后无限哀荣。天禧元年去世,赠魏国公,谥文正,前几年的乾兴元年特旨配享真宗庙庭。
王素是王旦幼子,把他迎进来,才知道他并不是正常中的进士。因为父荫,王素早已为官,但并没有出仕。身份关系,王素不好与正常的进士一起考试,而是单独试于学士院,赐进士出身。
北宋时候宰执大臣子弟一般不参与正常的省试殿试,正面的法是不与寒门子弟竞争,以免堵塞寒门上进之路。很多宰执也很知趣,子弟读书再好也只让他们循恩荫之路晋升。如果把这种门面话抛开,对于帝王来,却不无以这种理由防止大臣形成庞大势力的心思。所以这种单独考试并不容易,甚至比正常科举更难也是常事。
后来这种限制渐渐放开,只是留下了一项象征性的规定,宰执子弟和赵姓宗室如果中了状元,依例降一名,直到秦桧把这个规矩也打破。最著名的宗室状元则是宋徽宗第三子赵楷,以皇子身份中状元,例降一名为榜眼。
《同年录》上加一个王素,对徐平来却不是坏事,跟名相之子同年进士,以后不定还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