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乱世宏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章 求索 (三)
“你……”饶是预先已经猜到一二,潘美依旧被郑子明的想法给吓了一哆嗦。愣愣半晌,才咬着牙补充道:“你早晚会死无葬身之地!”
“怕了?”郑子明眉头一挑,冲着他微微冷笑。
潘美比郑子明还小两岁,岂能受得了如此被人鄙视。立刻撇了撇嘴,满脸傲然地回应道:“怕?怕个球!大不了老子把这条命赔进去。好歹也是人死留名!”
说罢,他又迅速意识到了自己中计。于是乎,又撇了撇嘴,大声补充,“你也不用跟我使什么激将法!潘某既然答应辅佐你,就不会半途而废。有那功夫,你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应付眼前这道难关。”
“让范长史发个文告,张榜募贤。不求学富五车,能读书写字就行!”郑子明笑了笑,迅速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异想天开,真正的贤才,怎么可能理睬你的榜文?”潘美又是微微一愣,瞪圆了眼睛问道。
“不需要贤才,只需要能写会算,并且肯认真做事的就行。巴掌大块地盘,要那么多贤才做甚?”郑子明摇摇头,笑着反问。
“你,你,你这是要以治兵之道治理地方?”潘美的眼睛瞬间又瞪大了一倍,两只乌溜溜的黑眼珠差一点就跳出眼眶之外。“这,这怎么可能成事?”
“不试试怎么知道。反正即便不成,结果也不会比眼下更差!”郑子明用力在桌案上拍了一下,回答得斩钉截铁。
对啊,已经差到如此地步了,还有什么可畏惧的?潘美的眼神瞬间大亮,随即,脸上涌起了一团骄傲的笑容。
作为郑子明的军师和好友,他于最近这些天里,也在苦心孤诣替沧州军谋划着未来。但是,无论他如何辗转反侧,都始终看不到太多的光明。
而今天郑子明的话,无疑令人眼前瞬间一亮。虽然依旧看不见未来在哪儿,但至少,潘美知道了该从哪里着手。
既然得不到士绅豪强们的支持,就不要他们的支持也罢。反正过去那些得到士绅豪强支持者,也没能挡住契丹人的铁蹄。
前人已经走不通的路,后人就没必要再去重蹈覆辙。换个走法,也许海阔天空。
眼下沧州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当世大贤,也不是什么儒林名宿。而是踏踏实实肯干活的人。能够将各项政令,不折不扣执行到底的人。只有将内耗降到最小,将空谈声降到最低,大家伙儿才能以最快速度积聚起力量,才有资格去图谋将来。
否则,哪怕郑子明本人的名声再好,手底下再‘群贤毕致’,到最后,也不过是水月镜花一场。
少年人脑子里,比老一辈少了许多经验世故,同时,也少了许多条条框框。而眼下的沧州刺史衙门,所有核心人物的年龄平均起来还不到二十岁。所以,当郑子明和潘美商议决定了新的治政方略之后,几乎没遇到任何阻力,就被推行了下去。
最开始,自然磕磕绊绊,甚至让郑子明在士林中刚才好转的了一点儿的风评,又迅速变得漆黑如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衙门的办事效率,却一点比一天高了起来。老百姓对官府的观感,也一天天持续变好。
特别在夏粮入库之后,因为不必被乡绅从中间再剥一层皮,百姓们落在手里的粮食比往年明显增多。而府库里头收到的粮食,也比往年上涨了一大截。这令士绅们的话语,变得愈发没有说服力。而临近的其他几家弱小诸侯,通过细作的眼睛看到了沧州的变化之后,也开始对治下的豪强们跃跃欲试。
“这时候,你就该出去多转一转了。让底下人看看新上任的刺史大人长啥样?到底是不是每天都要吃活人心肝下酒!”潘美是个非常... -->>
第五章 求索 (三)
“你……”饶是预先已经猜到一二,潘美依旧被郑子明的想法给吓了一哆嗦。愣愣半晌,才咬着牙补充道:“你早晚会死无葬身之地!”
“怕了?”郑子明眉头一挑,冲着他微微冷笑。
潘美比郑子明还小两岁,岂能受得了如此被人鄙视。立刻撇了撇嘴,满脸傲然地回应道:“怕?怕个球!大不了老子把这条命赔进去。好歹也是人死留名!”
说罢,他又迅速意识到了自己中计。于是乎,又撇了撇嘴,大声补充,“你也不用跟我使什么激将法!潘某既然答应辅佐你,就不会半途而废。有那功夫,你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应付眼前这道难关。”
“让范长史发个文告,张榜募贤。不求学富五车,能读书写字就行!”郑子明笑了笑,迅速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异想天开,真正的贤才,怎么可能理睬你的榜文?”潘美又是微微一愣,瞪圆了眼睛问道。
“不需要贤才,只需要能写会算,并且肯认真做事的就行。巴掌大块地盘,要那么多贤才做甚?”郑子明摇摇头,笑着反问。
“你,你,你这是要以治兵之道治理地方?”潘美的眼睛瞬间又瞪大了一倍,两只乌溜溜的黑眼珠差一点就跳出眼眶之外。“这,这怎么可能成事?”
“不试试怎么知道。反正即便不成,结果也不会比眼下更差!”郑子明用力在桌案上拍了一下,回答得斩钉截铁。
对啊,已经差到如此地步了,还有什么可畏惧的?潘美的眼神瞬间大亮,随即,脸上涌起了一团骄傲的笑容。
作为郑子明的军师和好友,他于最近这些天里,也在苦心孤诣替沧州军谋划着未来。但是,无论他如何辗转反侧,都始终看不到太多的光明。
而今天郑子明的话,无疑令人眼前瞬间一亮。虽然依旧看不见未来在哪儿,但至少,潘美知道了该从哪里着手。
既然得不到士绅豪强们的支持,就不要他们的支持也罢。反正过去那些得到士绅豪强支持者,也没能挡住契丹人的铁蹄。
前人已经走不通的路,后人就没必要再去重蹈覆辙。换个走法,也许海阔天空。
眼下沧州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当世大贤,也不是什么儒林名宿。而是踏踏实实肯干活的人。能够将各项政令,不折不扣执行到底的人。只有将内耗降到最小,将空谈声降到最低,大家伙儿才能以最快速度积聚起力量,才有资格去图谋将来。
否则,哪怕郑子明本人的名声再好,手底下再‘群贤毕致’,到最后,也不过是水月镜花一场。
少年人脑子里,比老一辈少了许多经验世故,同时,也少了许多条条框框。而眼下的沧州刺史衙门,所有核心人物的年龄平均起来还不到二十岁。所以,当郑子明和潘美商议决定了新的治政方略之后,几乎没遇到任何阻力,就被推行了下去。
最开始,自然磕磕绊绊,甚至让郑子明在士林中刚才好转的了一点儿的风评,又迅速变得漆黑如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衙门的办事效率,却一点比一天高了起来。老百姓对官府的观感,也一天天持续变好。
特别在夏粮入库之后,因为不必被乡绅从中间再剥一层皮,百姓们落在手里的粮食比往年明显增多。而府库里头收到的粮食,也比往年上涨了一大截。这令士绅们的话语,变得愈发没有说服力。而临近的其他几家弱小诸侯,通过细作的眼睛看到了沧州的变化之后,也开始对治下的豪强们跃跃欲试。
“这时候,你就该出去多转一转了。让底下人看看新上任的刺史大人长啥样?到底是不是每天都要吃活人心肝下酒!”潘美是个非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