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遵义章 (2/2)
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素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业就建议在陈家谷设伏,潘美、
王诜为援军,他自己带兵出击。潘美、王诜嫉妒杨业的名声
和本事,就表面答应,但在杨业出兵之后,却把部队撤到了
代州。杨业孤军作战,没有后援,儿子延玉战死,杨业被迫自杀,全军覆没。于是边境震动,宋朝连失三州。
宋朝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以后,赵构在临安即位,就是高宗。开始的时候,李纲、宗泽主战,黄潜善、汪伯彦主和。后来秦桧做了宰相,力主议和。但岳飞和韩世忠屡败金兵,他们打算直捣黄龙,以迎回二帝,但高宗并不想这样,因为二帝一回来,他就做不成皇帝了。所以,他暗里支持秦桧陷害岳飞,罢免韩世忠。这样,宋朝终于无力北伐,只能
偏安江南。
原典
既用不任者疏。
注释
注曰:用贤不任,则失士心。此管仲所谓:“害霸也。”
王氏曰:“用人辅国行政,必与赏罚、威权;有职无权,不能立功、行政。用而不任,难以掌法、施行;事不能行,言不能进,自然上下相疏。”
解释
对于有才能、有本事的人,如果只是羡慕他的才学,给
了官位却不放权,他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不能建功立业。
被任命的人便会寒心,对上司也将敬而远之,使得上下疏离。
管仲所说的于霸业有害的策略,就是这个意思。
举例
汉朝末年,刘备去投靠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待以上宾之礼,给了他不少兵马,让他驻扎在新野。当时正赶上曹操派兵进攻新野,刘备打败了曹兵,声誉日隆,四方豪杰归附刘备的很多。这样一来,刘表开始怀疑刘备有野心,悄悄地防备他了。不久,曹操出兵讨伐北方的乌丸,刘备劝刘表乘机袭击许昌,但刘表拒绝了。在曹操打败了乌丸之后,挥军就灭了刘表。
汉末时的公孙瓒打仗英勇,有名声。他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赵云带着部属和家丁来投奔他。公孙瓒表面上很高兴,但却不敢委以重任,赵云很失望,就趁给哥哥奔丧的机会告辞回去了。后来,赵云投靠刘备,刘备放手用他,终成蜀汉
的名将。
原典
行赏吝色者沮。
注释
注曰: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项羽之刓印是也。
王氏曰:“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
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
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
解释
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有人辅助。但当人家有了功劳、取得成绩的时候,就必须慷慨兑现用人时许下的诺言,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留住人心。
否则,用人时大方承诺,一到论功行赏,却一毛不拔、翻脸不认账、概不兑现,手下的功臣必然感到沮丧。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他的将领屡建战功,可是他把刻好的印拿在手里转来转去,磨得棱角都没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后来他手下的人才全伤心地跑到刘邦那里去了,自己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或者,迫不得已、碍于面子把奖赏给了人家,但心里不高兴,对人没有好脸色、嘴上没好话,这种小肚鸡肠的人最后也会离心离德。
《韩非子》说:奖赏很微薄,下属就不愿意做事;反过来,
奖赏很优厚,也信任他,他就会为你付出生命。
举例
春秋时鲁国人公仪休做宰相,他很喜欢吃鱼,于是很多人都买鱼送给他,他一概不接受。他弟弟问他为什么爱吃鱼
却不要人家送的鱼?他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接
受人家送的鱼。如果我接受了,就得听人家的,给人办事,
违反法律;违反了法律,就当不了宰相了。到了那个时候,虽然我爱吃鱼,谁还来送呢?所以,我不接受人家的鱼,也不会当不成宰相,我还能经常吃到自己的鱼。”
唐朝的郭子仪每次见客人的时候,让侍妾都到客厅里来。有一次,他听说卢杞来了,就把侍妾都打发到后面去了。很多人都不理解这是什么缘故,郭子仪说:“卢杞相貌丑陋,妇
女见了,可能会笑的,哪天卢杞发迹了,我就惨了。”
原典
多许少与者怨。
注释
注曰:失其本望。
王氏曰:“心不诚实,人无敬信之意;言语虚诈,必招怪恨之怨。欢喜其间,多许人之财物,后悔悭吝;却行少与,返招怪恨;再后言语,人不听信。”
解释
在关键或者紧急时刻,答应了人家好处,但事成之后又不给那么多了,或者干脆一点都不给了,就会招来怨恨。这是说做人、做领导一定要讲诚信,言出必践,有诺必现,否
则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举例
春秋时,晋献公死了,几个公子争王位。公子夷吾对外答应给秦国五座城,邀为外援,对内答应给里克汾阳一带一百万亩田,给丕郑父负葵一带七十万亩田招其做内应,并写了契约封好,让他们帮助自己。这样,夷吾得到了王位,就是晋惠公。但他上台之后,既没给秦国城池,也没给里克和郑父土地,使得内外都怨恨他。
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去讨伐江南,并对他许愿说:“等你打败了李煜,我就让你做宰相。”潘美听说了,就祝贺曹彬,曹彬笑着说:“还有太原没打下来呢!”不久,曹彬果然俘虏了李煜,回到汴梁,太祖却变卦了,说:“本来打算让
你做宰相的,可惜刘继元不乐意,你还是做少侍吧。”
原典
既迎而拒者乖。
注释
注曰:刘璋迎刘备而反拒之,是也。
解释
很多做领导的都喜欢说自己赏识人才,但招揽到人才又
不用,就像请来客人却又拒之门外一样,只能招致怨恨,旧
情丢了不说,还结上了新怨,这是最愚蠢不过的举动。
举例
战国时,庞涓和孙膑一起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先到了魏国,很受魏惠王的赏识,魏王把兵权交给了他。庞涓得志后,把孙膑也推荐给魏惠王。等到孙膑来了,庞涓又嫉妒孙膑的能力,就污蔑他,残酷地折磨他,挖去了他的膝盖骨。孙膑只能装疯卖傻,终于脱身,跑到了齐国。不久,庞涓带兵去攻打韩国,齐王起用孙膑,率兵袭击魏国的都城。庞涓半路回师,遭到孙膑设下的埋伏,兵败身亡。
汉朝末年,刘璋镇守益州。建安十六年,张鲁来犯。刘璋听从法正的计谋,迎接刘备入川,讨伐张鲁。但刘备入川之后,刘璋又起了疑心,拒绝了刘备。刘备大怒,进攻刘璋,
把他包围在成都,刘璋投降,刘备兼并了益州。
原典
薄施厚望者不报。
注释
注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
姓为刍狗。覆之、载之,含之、育之,岂责其报也。王氏曰:“恩未结于人心,财利不散于众。虽有所
赐,微少、轻薄,不能厚恩、深惠,人无报效之心。”
解释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的少就不能奢望回报的多。这个道理既适用于个人的努力与收获,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人提倡施恩不望报。老子说:“施恩不要心里老想着让人报答,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却要时时记在心上,这样才会少烦恼、少恩怨。”就是说把施舍当作自己的义务才会体会到快乐,没有回报也不要怨恨烦恼。如果给人家的少又希望回报的多,就更错了,这不符合多数人的人性。
文子说:施予的多回报就丰厚,得罪人多仇恨就大;施予的少而回报多,积怨深但没有后患的几乎没有。
《史记》记载,宾客对信陵君说:有的东西不可忘,而有的东西不可不忘。人家对你有恩,你不可忘记,而你对人家
有恩,就希望你忘了它吧。
举例
战国时,齐威王八年,楚国大举发兵进攻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求援,让他带上百金、十套车马作为礼物。淳于髡仰天大笑,把帽子上的红缨都扯断了。齐王说:“先生是认为礼物少吗?”淳于髡说:“岂敢。”齐王说:“那你为什么笑呢?”淳于髡说:“今天早晨,我从东边过来,看见路边有
个种田的,他拿着个猪蹄子和一杯酒,正在祈祷:‘五谷丰登
啊,丰衣足食!’我看他献给神的礼物那么少,却希望得到
那么多,所以笑他啊。”齐威王明白了,又增加了十倍的礼物,还有白璧十双。淳于髡带着这些东西到了赵国,赵王给了他精兵十万、甲车千辆,楚国听说了,当天夜里就撤兵了。
周贞定王十六年,韩、赵、魏三个诸侯灭了智伯,瓜分了晋国。智伯的家臣豫让在身上涂了黑漆,吞了木炭,改变了声音和面貌,发誓为智伯报仇。他三次行刺赵襄子都没有成功,赵襄子下令杀他,豫让呼天抢地,哭得眼睛里都流了血。行刑的人说:“你是怕死吗?”豫让说:“我不怕死,伤心的是我死了以后就没有给智伯报仇的人了。”赵襄子说:“你以前侍奉范氏,智伯灭了范氏,你忍辱偷生,不但不给范氏报仇,反而又去侍奉智伯,现在智伯死了,你却报仇之心如此强烈,为什么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的时候,他拿我当一般人看待,我当然也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他。后来侍奉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我当然也要用国士的方式报答他,
这怎么能一样呢?”
原典
贵而忘贱者不久。
注释
注曰:道足于己者,贵贱不足以为荣辱;贵亦固
有,贱亦固有。惟小人骤而处贵,则忘其贱,此所以
不久也。
王氏曰:“身居富贵之地,恣逞骄傲狂心;忘其贫贱之时,专享目前之贵。心生骄奢,忘于艰难,岂能长久?”
解释
真正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把功名利禄、贵贱荣辱看得很淡薄。不论富贵贫贱,都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才是孟子所谓的真君子、大丈夫。只有修养不够的小人,在突然富贵或者发迹的时候,才得意忘形,不但忘记了过去的贫贱和艰难,也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自我膨胀,当然不可能长久。
《管子》说:贵而不讲礼的人会恢复卑贱,富而飞扬跋扈
的人会恢复贫困。
举例
汉昭帝死后,没有儿子,就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刚一接到诏书,就手舞足蹈,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做了皇帝之后,居丧期间一点也不悲伤,依然荒淫游荡,使得帝王之礼荡然无存。所以,他上台刚二十七天,大臣霍光等就启奏太后,废了他。
清朝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洪秀全在广西起义,于咸丰三年四月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自号天王。
当时,洪秀全拥兵百万,中外震动。但他不思进取,贪图逸
乐,荒淫无道,渐渐丧失了民心;杨秀清、韦昌辉等又争权夺
利、自相残杀,石达开出走,不久,太平天国被曾国藩消灭。
原典
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
注释
注曰:切齿于睚眦之怨,眷眷于一饭之恩者,匹夫
之量也。有志于天下者,虽仇必用,以其才也;虽怨必录,以其功也。汉高祖侯雍齿,录功也;唐太宗相魏征,用才也。
王氏曰:“赏功行政,虽雠必用;罚罪施刑,虽亲不赦。如齐桓公用管仲,弃旧雠,而重其才;唐太宗相魏征,舍前恨,而用其能;旧有小过,新立大功。因恨不录者凶。”
解释
对人家过去的失误和小缺点念念不忘,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新的功劳,睚眦必报,气量狭小,这样的人做不了大事,也很危险。
汉高祖不计较与雍齿有私仇,仍然封他为什邡侯;唐太宗不在意魏征曾是李建成的老师,仍然任命他为宰相。这都
是成大事者的气量和风度。
举例
战国时,齐国打败了燕国,燕昭王上台后,励精图治,以报仇雪耻为志向,礼贤下士,使得四方豪杰都来归附。周赧王三十一年,燕昭王用乐毅为上将,进攻齐国,六个月,攻下了七十多个城池,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攻下来。乐毅就撤了包围,退兵九里,想使莒和即墨感恩归附。太子乐资对此很不满意,去昭王那里说乐毅的坏话,昭王大怒,打了他二十板子。不久,昭王死了,太子乐资即位,就是燕惠王,他对被父亲打板子的事怀恨在心,就撤了乐毅,让骑劫代替他。乐毅害怕被杀,家都不要了,跑到了赵国。随后,齐将田单打败了燕国的军队,杀了骑劫,光复了所有的城池。
宋朝宣和二年,方腊造反,攻陷了六州五十二县,势力震动朝野。这时,张叔夜招降了梁山好汉宋江,让熙河前军统领辛兴宗领导他。辛兴宗给了他一千人,让他攻打杭州,但杭州的贼首方七佛有七万之众,宋江设计攻破,擒了方七佛,他的老部下一百多人也伤亡过半。上司要为宋江等请功,辛兴宗说:“宋江等人原来是江洋大盗,虽然破城有功,不过是抵消了以前的罪过而已。”统制王禀不敢再争执,宋江等
当天就告辞。
原典
用人不得天者殆。
注释
王氏曰:“官选贤能之士,竭力治国安民;重委奸邪,
不能奉公行政。中正者,无官其邦;昏乱、谗佞者当权,其国危亡。”
解释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选人和用人,尤其是对重要的、关键的职位更慎重,会选择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为人公正的人来担当。在这些重要的岗位上,如果用人不当,
那就危险了。
举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宠爱李夫人,让她的弟弟李广利做将军,征讨大宛。李广利本不是将才,只是因为他姐姐的缘故才做了大官。他劳师十几万,费时四年,才打败了大宛这个小国。到李广利回来的时候,还剩了不到两万人,俘获了几十匹好马。尽管这样,汉武帝也很高兴,封他为海西侯。汉朝中平三年,中郎将董卓因为讨贼无功,朝廷派司空张温做车骑将军,节制董卓。张温以宣读诏书为名,召见董
卓。董卓表现得傲慢无礼,应对疏忽。参军孙坚请斩董卓,他说:“董卓轻上无礼,一罪;贼寇猖獗跋扈,董卓不去讨伐,
军心松懈疑虑,二罪;董卓出兵讨贼,没有功劳,接诏书时
还很傲慢自大,三罪。”但张温不听,留下了董卓一条命,
后来造成天下大乱。
原典
强用人者不畜。
注释
注曰:曹操强用关羽,而终归刘备,此不畜也。
王氏曰:“贤能不遇其时,岂就虚名?虽领其职位,不谋其政。如曹操爱关公之能,官封寿亭侯,赏以重禄;终心不服,后归先主。”
解释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强求得来的也不会长久,即使用尽
心机逼人就范,也会像三国时的关羽那样,人在曹营心在汉。
举例
三国时,曹操把刘备包围在徐州。刘备向袁绍求援,被拒绝,大败而逃。其时刘备派关羽守下邳,看护他的家眷,关羽无法突围,只能投降曹操。曹操一直仰慕关羽的才气和义气,千方百计地给他好处,想结交他,但关羽不为所动。
不久,袁绍进攻曹操。关羽跟随曹操迎敌,击破袁绍,立了
战功,就又回到了刘备那里。
曹操破了袁绍,抓住了袁绍的监军沮授,他本来是曹操的旧相识,曹操也爱惜他的才气,就亲自为他松绑。但沮授大喊:“我坚决不投降,希望早点死。”曹操还是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留在帐下。沮授却偷了马,打算回到袁绍那里,被曹操抓住斩了。
原典
为人择官者乱。
注释
王氏曰:“能清廉立纪纲者,不在官之大小,处事
必行公道。如光武之任董宣为洛县令,湖阳公主家奴,杀人不顾性命,苦谏君主,好名至今传说。若是不问贤愚,专择官大小,何以治乱、民安?”
解释
安排官职最忌讳因人设事,也就是说,本来不需要这样一个职位,但为了安排自己的亲戚或者冗员,不得不巧立名目,设立新的职位。这样做,不但导致官员的滥竽充数,而且多了鱼肉百姓的官吏。他们必然巧取豪夺,加重百姓负担,最后导致祸乱。
为人择官的另一层含义是,把那些重要的职位给了自己
人,虽然他没有本事,只是因为其上头有人,所以,给他好
的职位。但其结果只能是尸位素餐,坑害了国家和百姓。
举例
宋徽宗赵佶任用蔡京为宰相,童贯为太傅。蔡京、童贯企图攻打辽国,就派武义大夫马政出使金国,想和金国夹攻辽。大臣安尧臣等劝谏也不听。后来,辽衰落了,但金乘机发展起来,对宋的侵略更加严重,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汉桓帝刘志在位的时候,宠信宦官和外戚,朝政日益堕落,贿赂公开进行。宦官侯览献上五千匹锦缎,被封为关内侯。白马令李云给皇帝上书说:“所谓帝就是真谛。现在官位错乱,小人谄媚得志,贿赂公行,政治越来越腐败,你一纸诏书就可以任用干部,也不经过有关的组织部门。这样一来,帝不就丧失了真谛了吗?”汉桓帝昏庸愚昧,根本就不觉悟,
杀了李云。
原典
失其所强者弱。
注释
注曰:有以德强者,有以人强者,有以势强者,有
以兵强者。尧舜有德而强,桀纣无德而弱;汤武得人而
强,幽厉失人而弱。周得诸侯之势而强,失诸侯之势
而弱;唐得府兵而强,失府兵而弱。其于人也,善为强,恶为弱;其于身也,性为强,
情为弱。
王氏曰:“轻欺贤人,必无重用之心;傲慢忠良,人岂尽其才智?汉王得张良、陈平者强,霸王失良平者弱。”
解释
有的人靠道德而强盛,有的人靠人才、势力、军队而强盛。但强和弱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因时而易,因势而易,
也因怎样利用而易。可见,是强是弱,关键看怎样运用。
举例
战国时,齐威王和田忌赛马赌博,但田忌的马不好,经常失败输钱。孙膑对田忌说:“齐国的好马都是国王的,你和他一个一个地比,胜不了。如果用你最次的马和他最好的比,用你最好的和他中等的比,用你中等的和他最次的比,那么你虽然失败一次,但一定胜两次。”田忌听了孙膑的计策,果然赢了。
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韩信背水设阵,杀了陈余,俘获赵军二十万。韩信的部下原先都认为背水设阵乃兵法上的大
忌,就很吃惊,也很怀疑,问韩信:“兵法上说,布阵应该在
山林之前,河水之后。现在韩将军背水而胜,为什么呢?”
韩信说:“你们虽然读了不少兵书,但没有学到兵法的精髓,没听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原典
决策于不仁者险。
注释
注曰:不仁之人,幸灾乐祸。
王氏曰:“不仁之人,智无远见;高明若与共谋,必有危亡之险。如唐明皇不用张九龄为相,命杨国忠、李林甫当国。有贤良好人,不肯举荐,恐搀了他权位;用奸谗歹人为心腹耳目,内外成党,闭塞上下,以致禄山作乱,明皇失国,奔于西蜀,国忠死于马嵬坡下。此是决策不仁者,必有凶险之祸。”
解释
这里的所谓不仁者,是指没有远见、心地不良的小人。如果把决策的大权交给这样的人,就很危险。这里说的,仍然是用人不当带来的后果。比如唐明皇不用张九龄为宰相,而把国家的大权交给了杨国忠、李林甫这样的奸臣,最后导
致国家大乱。
举例
清朝光绪皇帝载湉,在上台之初,就图谋变法强国。但因为受制于西太后,不能如愿,就暗中结交袁世凯,想对慈禧太后实行兵谏。但袁世凯叛变告密,致使光绪被囚禁、变法六君子被杀。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再次起用袁世凯,但他手握重兵,待机观望,以谋求私利,终于导致清朝的灭亡。
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王振独揽兵权。他擅自做主出兵麓川,劳师数十万,耗费军饷几乎为半个天下,且用了十年的时间,得不偿失。东南刚刚安定,他就请英宗亲自征讨也先。兵部尚书邝禁、侍郎于禁、尚书王直等劝谏,英宗不听,一意孤行。结果,大军刚到土木堡,就打了败仗,英宗成了
也先的俘虏。
原典
阴计外泄者败。
注释
王氏曰:“机若不密,其祸先发;谋事不成,后生凶
患。机密之事,不可教一切人知;恐走透消息,反受灾殃,必有败亡之患。”
解释
所谓阴计,就是暗中进行的计策或者计划,目的是要出
其不意、攻其不备。其计既泄,故人即可知己知彼,明暗易
形,强弱易势,所以没有不失败的。
《韩非子》说:事情秘密才能成功,因为泄露机密才失败。
《鬼谷子》说:圣人所拥有的智慧普通人也有,但普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不善于运用罢了。谋划没有比保密更难的了,意见没有比全听进去更难的了,事情没有比一定办成更难的了,以上三者俱备,就什么都可以做成了,所以,谋划一定要保密。
举例
春秋时,秦穆公派大将孟明偷袭郑国。部队到了延津,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假装是郑国的使者,带着很多酒迎接秦军,说:“我们的君主听说将军的部队要来我们的国家,特意派我到很远的地方来犒劳你们。”孟明就把部队驻扎下来,不再前进。将领们都不理解为什么不前进,孟明说:“我们千里远征,只能出其不意,才能胜利,现在计划已经泄露了,他们肯定也有了准备了。进攻的话防守严密难以攻克,包围的话兵力又不足。”于是,他们在袭击了小国滑之后就返回了秦国。
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之后,长子李建成封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感到李世民功盖天下,很不放心,就联合李元吉谋害他。但阴谋泄露,李世民先发制人,伏兵玄武门,在早朝的时候杀了李
建成和李元吉,即位为唐太宗。
原典
厚敛薄施者凋。
注释
注曰:凋者,削也。文中子曰:“多敛之国,其财
必削。”王氏曰:“秋租、夏税,自有定例;费用浩大,常是
不足。多敛民财,重征赋税,必损于民。民为国之根本,本若坚固,其国安宁;百姓失其种养,必有雕残之祸。”
解释
厚敛则民穷,民穷则国凋。所以古语云:“穷天下者,天
下仇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
举例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修长城,筑阿房宫,横征暴敛,穷尽了天下的财力,失去了民心。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一呼百应,刘邦、项羽也相继造反,三年就灭了秦朝,正如杜牧所说:“亡秦者,秦也。”
明朝和清朝的末年,朝廷用人不当,官吏厚敛于民、骄奢淫逸,使得民穷财尽。于是,内出盗贼,外有侵犯,终于
使秦失去了天下。
原典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
注释
注曰:游士鼓其颊舌,惟幸烟尘之会;战士奋其死
力,专捍疆场之虞。富彼贫此,兵势衰矣!王氏曰:“游说之士,以喉舌而进其身,官高禄重,
必富于家;征战之人,舍性命而立其功,名微俸薄,禄难赡其亲。若不存恤战士,重赏三军,军势必衰,后无死战勇敢之士。”
解释
中国历史上的游士说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国王,往往朝为布衣、暮即卿相,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富贵发达。而那些战场上的普通士兵,不但捐躯流血,还都很
贫寒。这样的时代肯定是混乱衰落的时代。
举例
战国时期的二百年间,诸侯之间连年战争,相互攻伐。游士说客揣摩君主的心态,不讲仁义,而以利益劝说君主,一旦成功,就封侯拜相,而各国的战士终年征战,苦不堪言。
所以,秦国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谋取天下取得成功的原因
之一,也是六国的百姓厌倦了战争,希望生活安定。
原典
货赂公行者昧。
注释
注曰:私昧公,曲昧直也。
王氏曰:“恩惠无施,仗威权侵吞民利;善政不行,倚势力私事公为。欺诈百姓,变是为非;强取民财,返恶为善。若用贪饕掌国事,必然昏昧法度,废乱纪纲。”
解释
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进行,那么,谄媚奸邪的小人就得志了,政治必然腐败,统治者必然
失败。
举例
周安王二十三年,田因齐即位为齐国君主,就是齐威王,用邹忌为宰相。当时朝廷里的大臣都说阿这个地方的大夫很贤德,而贬低即墨的大夫,邹忌把这些告诉了威王。威王问他的随从,他们也这么说。威王就悄悄地派人去两地观察治理的情况,并召两个大夫入朝。大臣们也都来了,认为阿大
夫必有重赏,而即墨大夫就危险了。威王先召见即墨大夫,
说:“自从你到即墨做官以后,毁谤你的话就来了。我派人视
察了,你那里开荒种地,人民富裕,官吏也都勤快。你专心治理,不肯谄媚我的左右,所以才遭到毁谤啊,你真是好的地方官。”于是,重赏了他。接着召见阿大夫,说:“自从你到了阿这个地方,好话就来了。我也派人去视察,你那里田地荒芜,人民挨冻受饿,但你贿赂我的左右,结交朝廷的大臣,让他们说你的好话。地方官不好的,没有超过你的了。”就把他放到鼎里烹了,又招来他的左右亲信十多个,都是毁谤即墨大夫的,也都烹了。这样一来,齐国没有人敢行贿了,国家很快就兴盛起来。
清朝后期,政府机构膨胀,官员骄奢淫逸,滥竽充数的人很多。满族官员大部分都不学无术,昏庸无能。咸丰以来,西方列强屡屡侵犯,到光绪年间,有两个满族官员上书言事,其中一个御史奏请起用檀道济为将领,其实,檀道济是南朝宋人,已经死了一千多年了。另一名官员则在上书里说,在日本的东北,有缅甸和越南,日本很害怕他们,请求派人和缅甸、越南联合,夹攻日本。这些荒唐的呈辞一时成为官场
上的笑话。
原典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注释
注曰:暴则生怨。
王氏曰:“闻有贤善好人,略时间欢喜;若见忠正才能,暂时敬爱;其有受贤之虚名,而无用人之诚实。施谋善策,不肯依随;忠直良言,不肯听从。然有才能,如无一般;不用善人,必不能为善。齐之以德,广施恩惠;能安其人,行之以政。心量宽大,必容于众;少有过失,常记于心;逞一时之怒性,重责于人,必生怨恨之心。”
解释
正确的意见很快就忘了,相反,别人的错误却抓住不放,这不会有好结果。这里讲的是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不能人家说过了就忘。而对于别人的过错,也要宽容,要善于利用
他的长处。
举例
曹操讨伐南阳的张绣,张绣投降了。但曹操和张绣的婶娘私通,张绣气愤地进攻曹操。曹操受了伤,长子和侄子也都遇害。后来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说:“有霸王之志的人应该不计私怨,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张绣听了他的话,再次投降了曹操,曹操也不计前仇,对他
很宽厚,张绣立了很多战功,被封为侯。
汉献帝的时候,董卓嚣张跋扈,王允联合吕布杀了董卓。
在策划这件事情的时候,名士蔡邕在座,他非常吃惊,并很感慨。王允斥责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奸臣,几乎亡了汉室。你是君主的臣子,不同仇敌忾,却怀念他对你的好处,还很伤感,这不是和他一样的叛逆吗?”就把蔡邕抓了起来。蔡邕马上表示自己错了,愿意脸上刺字,砍去双脚,写成汉史,很多士大夫都想救他,都不行。太尉马日磾对王允说:“蔡邕旷世奇才,对汉代的史实很熟悉,如果写成历史,肯定是一代大典。他的过错不大,杀了他,不是让人失望吗?”但王允还是杀了蔡邕,马日磾说:“王公大概没有后代了吧!”
原典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注释
注曰:浊,溷也。
王氏曰:“疑而见用怀其惧,而失其善;用而不信竭其力,而尽其诚。既疑休用,既用休疑;疑而重用,必怀忧惧,事不能行。用而不疑,秉公从政,立事成功。”
解释
这里讲的依然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任用了人
家但又不相信他,对他不放心,或者反过来,虽然信任他,
但却不敢放手使用他,都是错误的。
“所任不可信”,是指只看他的才干而不了解或者怀疑他的内心,比如刘邦怀疑韩信但还是用他,最后韩信谋反。“所信不可任”,也指根本不了解他的真实才干却相信他、任用他,比如赵国使用赵括。
举例
苏秦在燕国为官的时候,有人到燕王那里说他的坏话,说他反复无常,不值得信赖。苏秦对燕王说:“如果我像尾生那么讲信用,像伯夷那么廉洁,像曾参那么孝顺,再来侍奉您怎么样?”燕王说:“那当然很好啊。”苏秦说:“如果真的那样,我就不能侍奉您了。像曾参那么孝顺,就离不开父母了;像伯夷那么廉洁,就既不做武王的臣子,也不做孤竹国的君主;像尾生那么讲信用,怎么可能到秦国那里夸大燕国和齐
国的威风,而取得成功呢?这样的话,你又怎么会用我呢?”
原典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注释
注曰:刑者,原于道德之意,而恕在其中;是以先
王以刑辅德,而非专用刑者也。故曰:“救人以德则集,绳之以刑则散也。”
王氏曰:“教以德义,能安于众;齐以刑罚,必散其
民。若将礼、义、廉、耻,化以孝、悌、忠、信,使民自然归集。官无公正之心,吏行贪饕;侥幸户役,频繁聚敛百姓;不行仁道,专以严刑,必然逃散。”
解释
以德服人,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人真心归附;相反,只靠严厉的规章和高压的手段,去压服和束缚人,最后只能导致离心离德,人心涣散。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
营管理单位、企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举例
秦朝末年,齐地的王叫田荣,素来没有德行,不得民心。他被项羽打败后,率领残兵败将逃跑了,又接着对百姓敲诈勒索,百姓们忍无可忍,集合起来杀了他。田荣的弟弟田横和他相反,品德高尚,很得民心,当时项羽立田假为齐王,但百姓起来驱逐了田假,拥戴田横为王。后来高祖统一了天下,田横率领五百人跑到海岛上隐居。高祖派使者去征召他,田横既感到高祖的势力无法拒绝,又不甘心做他的臣下,在走到距离洛阳三十里的时候,就自杀了,让使者拿他的头去复命。高祖又派人到海岛上,征召他的部下到洛阳来。大家到了洛阳,听说田横已经死了,都到他的墓上去哭,然后就都自杀了,五百余
人无一生还。
汉顺帝汉安元年,派光禄大夫张纲等八人到州郡巡视,以
便发现人才、检举贪官污吏,对于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他们有权处置。张纲离开首都不到一里地,叹息说:“豺狼当道,还管狐狸有什么用呢?”当天就毁了车子,回到首都,上书弹劾外戚大将军梁翼十五条大罪。梁翼害怕了,恰好广陵一带的土匪张婴杀了太守,聚众数万,他就推荐张纲做广陵太守。张纲单车赴任,直接到了张婴的军营,晓以大义,让张婴投降、遣散了随众。张纲治理广陵,以身作则,以德服众,人民安居乐业。过了几年,张纲病故,全城的人为他戴孝痛哭。
原典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
必生。
注释
王氏曰:“功量大小,赏分轻重;事明理顺,人无不
伏。盖功德乃人臣之善恶;赏罚,是国家之纪纲。若小功不赐赏,无人肯立大功。
志高量广,以礼宽恕于人;德尊仁厚,仗义施恩于众人。有小怨不能忍,舍专欲报恨,返招其祸。如张飞心急性燥,人有小过,必以重罚,后被帐下所刺,便是小怨不舍,则大怨必生之患。”
解释
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被重视,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应该受到鼓励,这样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对别人的小错误应该宽恕、原谅,不该紧紧抓住不放,否则,会招
来更大的怨恨。
举例
刘敬劝谏高祖刘邦不要去打白登,刘邦不听,还囚禁了他。后来,高祖果然被困在白登。刘邦脱险之后,马上释放了刘敬,向他道歉,还重赏了他。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自出征高丽。在攻打安市的战斗中,太宗看见一个身穿白袍的小将,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就招来询问,原来是小将薛仁贵。太宗当即给予嘉奖,提升为游击将军,赐给金帛骏马。薛仁贵很感动,以后立了很多
大功。
原典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
无罪者酷。
注释
注曰:人心不服则叛之也。非所宜加者,酷也。
王氏曰:“施恩以劝善人,设刑以禁恶党。私赏无
功,多人不忿;刑罚无罪,众士离心,此乃不共之怨也。
赏轻生恨,罚重不共。有功之人,升官不高,赏则轻微,人必生怨。罪轻之人,加以重刑,人必不服。赏罚不明,国之大病;人离必叛,后必灭亡。”
解释
赏和罚必须分明、公平。无功而赏不能服人,无罪而罚
人不甘心,都会使人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严重的后果。
举例
春秋时,楚平王相信谗言,杀了功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发誓报复。十九年之后,伍子胥率兵大败楚国。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挖出他的尸体,鞭尸复仇。
明武宗朱厚照性情放荡,宠信小人。钱宁、江彬等人没有尺寸之功,但善于谄媚,带皇帝微服出游,都封了很高的官位。而武宗对朝廷大臣任意侮辱,或罚他们当庭下跪,或当庭杖击,被打死的有十多人,还把忠臣王守仁贬到贵州。于是,没人敢再进谏,使得言路断绝、国事日非、盗贼群起,
几个诸侯先后叛乱。
原典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注释
王氏曰:“君子忠而不佞,小人佞而不忠。听谗言
如美味,怒忠正如仇雠,不亡国者,鲜矣!”
解释
当领导的最容易犯的过失有三:一是好谀,二是好货,三是好色。英明的领导人可以避免珍宝美色的诱惑,但最难避免的是阿谀奉承。有的领导听到好话和吹捧就高兴,而听到批评和逆耳的箴言就不高兴,甚至记恨人家,这就是失败
和灭亡的征兆。
举例
商纣王贪恋酒色,荒淫无道。箕子劝谏而被囚禁,比干劝谏而被杀害,忠良都知难而退,使得奸佞满朝。终于武王起兵反对他,诸侯响应,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了。
汉哀帝刘欣,荒淫混乱。尚书仆射郑崇,正直敢言,每次见皇上都穿皮鞋,发出有力的声音,所以,哀帝听到声音就知道郑崇来了,心里特别讨厌他。尚书令赵昌,擅长谄媚,就污蔑郑崇勾结宗族,有阴谋。哀帝就召见郑崇说:“我的门口如同市场,你为什么不许我去市场上逛逛呢?”郑崇说:“我的门口也和市场一样,但我的心和水一样平静。”哀帝痛
恨郑崇出言不逊,囚禁了他。最后,郑崇死在了监狱里。
原典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注释
注曰:有吾之有,则心逸而身安。
王氏曰:“若能谨守,必无疏失之患;巧计狂徒,后有败坏之殃。如智伯不仁,内起贪饕、夺地之志生,奸绞侮韩魏之君,却被韩魏与赵襄子暗合,返攻杀智伯,各分其地。此是贪人之有,返招败亡之祸。”
解释
很多人都不能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别人的东西更好。这是人的本性中贪婪的一面使然。但很多时候,那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只有在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后,才感到它的可贵,但为时已晚。要记住,珍惜自己所有的,才会一生平安;贪求别人所有的,会反过来伤害自己。
《淮南子》说:圣人珍惜自己的所有,而不奢求自己没有的东西;只追求自己没有的,也会失去已经有的,而完善自己已经拥有的,想要的也会到来。又说:幸福莫过于没有祸患,利益莫过于不丧失。事物都在变化:不损失就是增加,不成功
就是有所毁弃,没有得到就是有所伤害,都是很危险的。
举例
汉文帝刘恒,一生俭朴,连陵墓都用普通的瓦器修造。所以,历代战乱,汉代的陵墓多被挖掘,唯独汉文帝的陵墓很安全,因为,盗墓者也知道,里面没有值钱的东西。
宋太祖派大将曹彬讨伐蜀国,其国王孟昶投降,太祖把他羁押在汴梁。孟昶死后,他的家产收归朝廷,士兵发现他的尿具用七种宝石制作,异常精致,也收到了宫中。太祖见了说:“连尿具都用七种珠宝制作,那他用什么吃饭呢?奢侈
到了这个地步,不灭亡才怪!”就命人把那个尿具砸碎了。
,杨业就建议在陈家谷设伏,潘美、
王诜为援军,他自己带兵出击。潘美、王诜嫉妒杨业的名声
和本事,就表面答应,但在杨业出兵之后,却把部队撤到了
代州。杨业孤军作战,没有后援,儿子延玉战死,杨业被迫自杀,全军覆没。于是边境震动,宋朝连失三州。
宋朝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以后,赵构在临安即位,就是高宗。开始的时候,李纲、宗泽主战,黄潜善、汪伯彦主和。后来秦桧做了宰相,力主议和。但岳飞和韩世忠屡败金兵,他们打算直捣黄龙,以迎回二帝,但高宗并不想这样,因为二帝一回来,他就做不成皇帝了。所以,他暗里支持秦桧陷害岳飞,罢免韩世忠。这样,宋朝终于无力北伐,只能
偏安江南。
原典
既用不任者疏。
注释
注曰:用贤不任,则失士心。此管仲所谓:“害霸也。”
王氏曰:“用人辅国行政,必与赏罚、威权;有职无权,不能立功、行政。用而不任,难以掌法、施行;事不能行,言不能进,自然上下相疏。”
解释
对于有才能、有本事的人,如果只是羡慕他的才学,给
了官位却不放权,他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不能建功立业。
被任命的人便会寒心,对上司也将敬而远之,使得上下疏离。
管仲所说的于霸业有害的策略,就是这个意思。
举例
汉朝末年,刘备去投靠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待以上宾之礼,给了他不少兵马,让他驻扎在新野。当时正赶上曹操派兵进攻新野,刘备打败了曹兵,声誉日隆,四方豪杰归附刘备的很多。这样一来,刘表开始怀疑刘备有野心,悄悄地防备他了。不久,曹操出兵讨伐北方的乌丸,刘备劝刘表乘机袭击许昌,但刘表拒绝了。在曹操打败了乌丸之后,挥军就灭了刘表。
汉末时的公孙瓒打仗英勇,有名声。他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赵云带着部属和家丁来投奔他。公孙瓒表面上很高兴,但却不敢委以重任,赵云很失望,就趁给哥哥奔丧的机会告辞回去了。后来,赵云投靠刘备,刘备放手用他,终成蜀汉
的名将。
原典
行赏吝色者沮。
注释
注曰: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项羽之刓印是也。
王氏曰:“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
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
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
解释
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有人辅助。但当人家有了功劳、取得成绩的时候,就必须慷慨兑现用人时许下的诺言,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留住人心。
否则,用人时大方承诺,一到论功行赏,却一毛不拔、翻脸不认账、概不兑现,手下的功臣必然感到沮丧。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他的将领屡建战功,可是他把刻好的印拿在手里转来转去,磨得棱角都没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后来他手下的人才全伤心地跑到刘邦那里去了,自己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或者,迫不得已、碍于面子把奖赏给了人家,但心里不高兴,对人没有好脸色、嘴上没好话,这种小肚鸡肠的人最后也会离心离德。
《韩非子》说:奖赏很微薄,下属就不愿意做事;反过来,
奖赏很优厚,也信任他,他就会为你付出生命。
举例
春秋时鲁国人公仪休做宰相,他很喜欢吃鱼,于是很多人都买鱼送给他,他一概不接受。他弟弟问他为什么爱吃鱼
却不要人家送的鱼?他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能接
受人家送的鱼。如果我接受了,就得听人家的,给人办事,
违反法律;违反了法律,就当不了宰相了。到了那个时候,虽然我爱吃鱼,谁还来送呢?所以,我不接受人家的鱼,也不会当不成宰相,我还能经常吃到自己的鱼。”
唐朝的郭子仪每次见客人的时候,让侍妾都到客厅里来。有一次,他听说卢杞来了,就把侍妾都打发到后面去了。很多人都不理解这是什么缘故,郭子仪说:“卢杞相貌丑陋,妇
女见了,可能会笑的,哪天卢杞发迹了,我就惨了。”
原典
多许少与者怨。
注释
注曰:失其本望。
王氏曰:“心不诚实,人无敬信之意;言语虚诈,必招怪恨之怨。欢喜其间,多许人之财物,后悔悭吝;却行少与,返招怪恨;再后言语,人不听信。”
解释
在关键或者紧急时刻,答应了人家好处,但事成之后又不给那么多了,或者干脆一点都不给了,就会招来怨恨。这是说做人、做领导一定要讲诚信,言出必践,有诺必现,否
则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举例
春秋时,晋献公死了,几个公子争王位。公子夷吾对外答应给秦国五座城,邀为外援,对内答应给里克汾阳一带一百万亩田,给丕郑父负葵一带七十万亩田招其做内应,并写了契约封好,让他们帮助自己。这样,夷吾得到了王位,就是晋惠公。但他上台之后,既没给秦国城池,也没给里克和郑父土地,使得内外都怨恨他。
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去讨伐江南,并对他许愿说:“等你打败了李煜,我就让你做宰相。”潘美听说了,就祝贺曹彬,曹彬笑着说:“还有太原没打下来呢!”不久,曹彬果然俘虏了李煜,回到汴梁,太祖却变卦了,说:“本来打算让
你做宰相的,可惜刘继元不乐意,你还是做少侍吧。”
原典
既迎而拒者乖。
注释
注曰:刘璋迎刘备而反拒之,是也。
解释
很多做领导的都喜欢说自己赏识人才,但招揽到人才又
不用,就像请来客人却又拒之门外一样,只能招致怨恨,旧
情丢了不说,还结上了新怨,这是最愚蠢不过的举动。
举例
战国时,庞涓和孙膑一起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先到了魏国,很受魏惠王的赏识,魏王把兵权交给了他。庞涓得志后,把孙膑也推荐给魏惠王。等到孙膑来了,庞涓又嫉妒孙膑的能力,就污蔑他,残酷地折磨他,挖去了他的膝盖骨。孙膑只能装疯卖傻,终于脱身,跑到了齐国。不久,庞涓带兵去攻打韩国,齐王起用孙膑,率兵袭击魏国的都城。庞涓半路回师,遭到孙膑设下的埋伏,兵败身亡。
汉朝末年,刘璋镇守益州。建安十六年,张鲁来犯。刘璋听从法正的计谋,迎接刘备入川,讨伐张鲁。但刘备入川之后,刘璋又起了疑心,拒绝了刘备。刘备大怒,进攻刘璋,
把他包围在成都,刘璋投降,刘备兼并了益州。
原典
薄施厚望者不报。
注释
注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
姓为刍狗。覆之、载之,含之、育之,岂责其报也。王氏曰:“恩未结于人心,财利不散于众。虽有所
赐,微少、轻薄,不能厚恩、深惠,人无报效之心。”
解释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的少就不能奢望回报的多。这个道理既适用于个人的努力与收获,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人提倡施恩不望报。老子说:“施恩不要心里老想着让人报答,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却要时时记在心上,这样才会少烦恼、少恩怨。”就是说把施舍当作自己的义务才会体会到快乐,没有回报也不要怨恨烦恼。如果给人家的少又希望回报的多,就更错了,这不符合多数人的人性。
文子说:施予的多回报就丰厚,得罪人多仇恨就大;施予的少而回报多,积怨深但没有后患的几乎没有。
《史记》记载,宾客对信陵君说:有的东西不可忘,而有的东西不可不忘。人家对你有恩,你不可忘记,而你对人家
有恩,就希望你忘了它吧。
举例
战国时,齐威王八年,楚国大举发兵进攻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求援,让他带上百金、十套车马作为礼物。淳于髡仰天大笑,把帽子上的红缨都扯断了。齐王说:“先生是认为礼物少吗?”淳于髡说:“岂敢。”齐王说:“那你为什么笑呢?”淳于髡说:“今天早晨,我从东边过来,看见路边有
个种田的,他拿着个猪蹄子和一杯酒,正在祈祷:‘五谷丰登
啊,丰衣足食!’我看他献给神的礼物那么少,却希望得到
那么多,所以笑他啊。”齐威王明白了,又增加了十倍的礼物,还有白璧十双。淳于髡带着这些东西到了赵国,赵王给了他精兵十万、甲车千辆,楚国听说了,当天夜里就撤兵了。
周贞定王十六年,韩、赵、魏三个诸侯灭了智伯,瓜分了晋国。智伯的家臣豫让在身上涂了黑漆,吞了木炭,改变了声音和面貌,发誓为智伯报仇。他三次行刺赵襄子都没有成功,赵襄子下令杀他,豫让呼天抢地,哭得眼睛里都流了血。行刑的人说:“你是怕死吗?”豫让说:“我不怕死,伤心的是我死了以后就没有给智伯报仇的人了。”赵襄子说:“你以前侍奉范氏,智伯灭了范氏,你忍辱偷生,不但不给范氏报仇,反而又去侍奉智伯,现在智伯死了,你却报仇之心如此强烈,为什么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的时候,他拿我当一般人看待,我当然也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他。后来侍奉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我当然也要用国士的方式报答他,
这怎么能一样呢?”
原典
贵而忘贱者不久。
注释
注曰:道足于己者,贵贱不足以为荣辱;贵亦固
有,贱亦固有。惟小人骤而处贵,则忘其贱,此所以
不久也。
王氏曰:“身居富贵之地,恣逞骄傲狂心;忘其贫贱之时,专享目前之贵。心生骄奢,忘于艰难,岂能长久?”
解释
真正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把功名利禄、贵贱荣辱看得很淡薄。不论富贵贫贱,都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才是孟子所谓的真君子、大丈夫。只有修养不够的小人,在突然富贵或者发迹的时候,才得意忘形,不但忘记了过去的贫贱和艰难,也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自我膨胀,当然不可能长久。
《管子》说:贵而不讲礼的人会恢复卑贱,富而飞扬跋扈
的人会恢复贫困。
举例
汉昭帝死后,没有儿子,就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刚一接到诏书,就手舞足蹈,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做了皇帝之后,居丧期间一点也不悲伤,依然荒淫游荡,使得帝王之礼荡然无存。所以,他上台刚二十七天,大臣霍光等就启奏太后,废了他。
清朝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洪秀全在广西起义,于咸丰三年四月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自号天王。
当时,洪秀全拥兵百万,中外震动。但他不思进取,贪图逸
乐,荒淫无道,渐渐丧失了民心;杨秀清、韦昌辉等又争权夺
利、自相残杀,石达开出走,不久,太平天国被曾国藩消灭。
原典
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
注释
注曰:切齿于睚眦之怨,眷眷于一饭之恩者,匹夫
之量也。有志于天下者,虽仇必用,以其才也;虽怨必录,以其功也。汉高祖侯雍齿,录功也;唐太宗相魏征,用才也。
王氏曰:“赏功行政,虽雠必用;罚罪施刑,虽亲不赦。如齐桓公用管仲,弃旧雠,而重其才;唐太宗相魏征,舍前恨,而用其能;旧有小过,新立大功。因恨不录者凶。”
解释
对人家过去的失误和小缺点念念不忘,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新的功劳,睚眦必报,气量狭小,这样的人做不了大事,也很危险。
汉高祖不计较与雍齿有私仇,仍然封他为什邡侯;唐太宗不在意魏征曾是李建成的老师,仍然任命他为宰相。这都
是成大事者的气量和风度。
举例
战国时,齐国打败了燕国,燕昭王上台后,励精图治,以报仇雪耻为志向,礼贤下士,使得四方豪杰都来归附。周赧王三十一年,燕昭王用乐毅为上将,进攻齐国,六个月,攻下了七十多个城池,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攻下来。乐毅就撤了包围,退兵九里,想使莒和即墨感恩归附。太子乐资对此很不满意,去昭王那里说乐毅的坏话,昭王大怒,打了他二十板子。不久,昭王死了,太子乐资即位,就是燕惠王,他对被父亲打板子的事怀恨在心,就撤了乐毅,让骑劫代替他。乐毅害怕被杀,家都不要了,跑到了赵国。随后,齐将田单打败了燕国的军队,杀了骑劫,光复了所有的城池。
宋朝宣和二年,方腊造反,攻陷了六州五十二县,势力震动朝野。这时,张叔夜招降了梁山好汉宋江,让熙河前军统领辛兴宗领导他。辛兴宗给了他一千人,让他攻打杭州,但杭州的贼首方七佛有七万之众,宋江设计攻破,擒了方七佛,他的老部下一百多人也伤亡过半。上司要为宋江等请功,辛兴宗说:“宋江等人原来是江洋大盗,虽然破城有功,不过是抵消了以前的罪过而已。”统制王禀不敢再争执,宋江等
当天就告辞。
原典
用人不得天者殆。
注释
王氏曰:“官选贤能之士,竭力治国安民;重委奸邪,
不能奉公行政。中正者,无官其邦;昏乱、谗佞者当权,其国危亡。”
解释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选人和用人,尤其是对重要的、关键的职位更慎重,会选择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为人公正的人来担当。在这些重要的岗位上,如果用人不当,
那就危险了。
举例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宠爱李夫人,让她的弟弟李广利做将军,征讨大宛。李广利本不是将才,只是因为他姐姐的缘故才做了大官。他劳师十几万,费时四年,才打败了大宛这个小国。到李广利回来的时候,还剩了不到两万人,俘获了几十匹好马。尽管这样,汉武帝也很高兴,封他为海西侯。汉朝中平三年,中郎将董卓因为讨贼无功,朝廷派司空张温做车骑将军,节制董卓。张温以宣读诏书为名,召见董
卓。董卓表现得傲慢无礼,应对疏忽。参军孙坚请斩董卓,他说:“董卓轻上无礼,一罪;贼寇猖獗跋扈,董卓不去讨伐,
军心松懈疑虑,二罪;董卓出兵讨贼,没有功劳,接诏书时
还很傲慢自大,三罪。”但张温不听,留下了董卓一条命,
后来造成天下大乱。
原典
强用人者不畜。
注释
注曰:曹操强用关羽,而终归刘备,此不畜也。
王氏曰:“贤能不遇其时,岂就虚名?虽领其职位,不谋其政。如曹操爱关公之能,官封寿亭侯,赏以重禄;终心不服,后归先主。”
解释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强求得来的也不会长久,即使用尽
心机逼人就范,也会像三国时的关羽那样,人在曹营心在汉。
举例
三国时,曹操把刘备包围在徐州。刘备向袁绍求援,被拒绝,大败而逃。其时刘备派关羽守下邳,看护他的家眷,关羽无法突围,只能投降曹操。曹操一直仰慕关羽的才气和义气,千方百计地给他好处,想结交他,但关羽不为所动。
不久,袁绍进攻曹操。关羽跟随曹操迎敌,击破袁绍,立了
战功,就又回到了刘备那里。
曹操破了袁绍,抓住了袁绍的监军沮授,他本来是曹操的旧相识,曹操也爱惜他的才气,就亲自为他松绑。但沮授大喊:“我坚决不投降,希望早点死。”曹操还是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留在帐下。沮授却偷了马,打算回到袁绍那里,被曹操抓住斩了。
原典
为人择官者乱。
注释
王氏曰:“能清廉立纪纲者,不在官之大小,处事
必行公道。如光武之任董宣为洛县令,湖阳公主家奴,杀人不顾性命,苦谏君主,好名至今传说。若是不问贤愚,专择官大小,何以治乱、民安?”
解释
安排官职最忌讳因人设事,也就是说,本来不需要这样一个职位,但为了安排自己的亲戚或者冗员,不得不巧立名目,设立新的职位。这样做,不但导致官员的滥竽充数,而且多了鱼肉百姓的官吏。他们必然巧取豪夺,加重百姓负担,最后导致祸乱。
为人择官的另一层含义是,把那些重要的职位给了自己
人,虽然他没有本事,只是因为其上头有人,所以,给他好
的职位。但其结果只能是尸位素餐,坑害了国家和百姓。
举例
宋徽宗赵佶任用蔡京为宰相,童贯为太傅。蔡京、童贯企图攻打辽国,就派武义大夫马政出使金国,想和金国夹攻辽。大臣安尧臣等劝谏也不听。后来,辽衰落了,但金乘机发展起来,对宋的侵略更加严重,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汉桓帝刘志在位的时候,宠信宦官和外戚,朝政日益堕落,贿赂公开进行。宦官侯览献上五千匹锦缎,被封为关内侯。白马令李云给皇帝上书说:“所谓帝就是真谛。现在官位错乱,小人谄媚得志,贿赂公行,政治越来越腐败,你一纸诏书就可以任用干部,也不经过有关的组织部门。这样一来,帝不就丧失了真谛了吗?”汉桓帝昏庸愚昧,根本就不觉悟,
杀了李云。
原典
失其所强者弱。
注释
注曰:有以德强者,有以人强者,有以势强者,有
以兵强者。尧舜有德而强,桀纣无德而弱;汤武得人而
强,幽厉失人而弱。周得诸侯之势而强,失诸侯之势
而弱;唐得府兵而强,失府兵而弱。其于人也,善为强,恶为弱;其于身也,性为强,
情为弱。
王氏曰:“轻欺贤人,必无重用之心;傲慢忠良,人岂尽其才智?汉王得张良、陈平者强,霸王失良平者弱。”
解释
有的人靠道德而强盛,有的人靠人才、势力、军队而强盛。但强和弱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因时而易,因势而易,
也因怎样利用而易。可见,是强是弱,关键看怎样运用。
举例
战国时,齐威王和田忌赛马赌博,但田忌的马不好,经常失败输钱。孙膑对田忌说:“齐国的好马都是国王的,你和他一个一个地比,胜不了。如果用你最次的马和他最好的比,用你最好的和他中等的比,用你中等的和他最次的比,那么你虽然失败一次,但一定胜两次。”田忌听了孙膑的计策,果然赢了。
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韩信背水设阵,杀了陈余,俘获赵军二十万。韩信的部下原先都认为背水设阵乃兵法上的大
忌,就很吃惊,也很怀疑,问韩信:“兵法上说,布阵应该在
山林之前,河水之后。现在韩将军背水而胜,为什么呢?”
韩信说:“你们虽然读了不少兵书,但没有学到兵法的精髓,没听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原典
决策于不仁者险。
注释
注曰:不仁之人,幸灾乐祸。
王氏曰:“不仁之人,智无远见;高明若与共谋,必有危亡之险。如唐明皇不用张九龄为相,命杨国忠、李林甫当国。有贤良好人,不肯举荐,恐搀了他权位;用奸谗歹人为心腹耳目,内外成党,闭塞上下,以致禄山作乱,明皇失国,奔于西蜀,国忠死于马嵬坡下。此是决策不仁者,必有凶险之祸。”
解释
这里的所谓不仁者,是指没有远见、心地不良的小人。如果把决策的大权交给这样的人,就很危险。这里说的,仍然是用人不当带来的后果。比如唐明皇不用张九龄为宰相,而把国家的大权交给了杨国忠、李林甫这样的奸臣,最后导
致国家大乱。
举例
清朝光绪皇帝载湉,在上台之初,就图谋变法强国。但因为受制于西太后,不能如愿,就暗中结交袁世凯,想对慈禧太后实行兵谏。但袁世凯叛变告密,致使光绪被囚禁、变法六君子被杀。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再次起用袁世凯,但他手握重兵,待机观望,以谋求私利,终于导致清朝的灭亡。
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王振独揽兵权。他擅自做主出兵麓川,劳师数十万,耗费军饷几乎为半个天下,且用了十年的时间,得不偿失。东南刚刚安定,他就请英宗亲自征讨也先。兵部尚书邝禁、侍郎于禁、尚书王直等劝谏,英宗不听,一意孤行。结果,大军刚到土木堡,就打了败仗,英宗成了
也先的俘虏。
原典
阴计外泄者败。
注释
王氏曰:“机若不密,其祸先发;谋事不成,后生凶
患。机密之事,不可教一切人知;恐走透消息,反受灾殃,必有败亡之患。”
解释
所谓阴计,就是暗中进行的计策或者计划,目的是要出
其不意、攻其不备。其计既泄,故人即可知己知彼,明暗易
形,强弱易势,所以没有不失败的。
《韩非子》说:事情秘密才能成功,因为泄露机密才失败。
《鬼谷子》说:圣人所拥有的智慧普通人也有,但普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不善于运用罢了。谋划没有比保密更难的了,意见没有比全听进去更难的了,事情没有比一定办成更难的了,以上三者俱备,就什么都可以做成了,所以,谋划一定要保密。
举例
春秋时,秦穆公派大将孟明偷袭郑国。部队到了延津,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假装是郑国的使者,带着很多酒迎接秦军,说:“我们的君主听说将军的部队要来我们的国家,特意派我到很远的地方来犒劳你们。”孟明就把部队驻扎下来,不再前进。将领们都不理解为什么不前进,孟明说:“我们千里远征,只能出其不意,才能胜利,现在计划已经泄露了,他们肯定也有了准备了。进攻的话防守严密难以攻克,包围的话兵力又不足。”于是,他们在袭击了小国滑之后就返回了秦国。
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之后,长子李建成封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感到李世民功盖天下,很不放心,就联合李元吉谋害他。但阴谋泄露,李世民先发制人,伏兵玄武门,在早朝的时候杀了李
建成和李元吉,即位为唐太宗。
原典
厚敛薄施者凋。
注释
注曰:凋者,削也。文中子曰:“多敛之国,其财
必削。”王氏曰:“秋租、夏税,自有定例;费用浩大,常是
不足。多敛民财,重征赋税,必损于民。民为国之根本,本若坚固,其国安宁;百姓失其种养,必有雕残之祸。”
解释
厚敛则民穷,民穷则国凋。所以古语云:“穷天下者,天
下仇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
举例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修长城,筑阿房宫,横征暴敛,穷尽了天下的财力,失去了民心。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一呼百应,刘邦、项羽也相继造反,三年就灭了秦朝,正如杜牧所说:“亡秦者,秦也。”
明朝和清朝的末年,朝廷用人不当,官吏厚敛于民、骄奢淫逸,使得民穷财尽。于是,内出盗贼,外有侵犯,终于
使秦失去了天下。
原典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
注释
注曰:游士鼓其颊舌,惟幸烟尘之会;战士奋其死
力,专捍疆场之虞。富彼贫此,兵势衰矣!王氏曰:“游说之士,以喉舌而进其身,官高禄重,
必富于家;征战之人,舍性命而立其功,名微俸薄,禄难赡其亲。若不存恤战士,重赏三军,军势必衰,后无死战勇敢之士。”
解释
中国历史上的游士说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国王,往往朝为布衣、暮即卿相,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富贵发达。而那些战场上的普通士兵,不但捐躯流血,还都很
贫寒。这样的时代肯定是混乱衰落的时代。
举例
战国时期的二百年间,诸侯之间连年战争,相互攻伐。游士说客揣摩君主的心态,不讲仁义,而以利益劝说君主,一旦成功,就封侯拜相,而各国的战士终年征战,苦不堪言。
所以,秦国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谋取天下取得成功的原因
之一,也是六国的百姓厌倦了战争,希望生活安定。
原典
货赂公行者昧。
注释
注曰:私昧公,曲昧直也。
王氏曰:“恩惠无施,仗威权侵吞民利;善政不行,倚势力私事公为。欺诈百姓,变是为非;强取民财,返恶为善。若用贪饕掌国事,必然昏昧法度,废乱纪纲。”
解释
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进行,那么,谄媚奸邪的小人就得志了,政治必然腐败,统治者必然
失败。
举例
周安王二十三年,田因齐即位为齐国君主,就是齐威王,用邹忌为宰相。当时朝廷里的大臣都说阿这个地方的大夫很贤德,而贬低即墨的大夫,邹忌把这些告诉了威王。威王问他的随从,他们也这么说。威王就悄悄地派人去两地观察治理的情况,并召两个大夫入朝。大臣们也都来了,认为阿大
夫必有重赏,而即墨大夫就危险了。威王先召见即墨大夫,
说:“自从你到即墨做官以后,毁谤你的话就来了。我派人视
察了,你那里开荒种地,人民富裕,官吏也都勤快。你专心治理,不肯谄媚我的左右,所以才遭到毁谤啊,你真是好的地方官。”于是,重赏了他。接着召见阿大夫,说:“自从你到了阿这个地方,好话就来了。我也派人去视察,你那里田地荒芜,人民挨冻受饿,但你贿赂我的左右,结交朝廷的大臣,让他们说你的好话。地方官不好的,没有超过你的了。”就把他放到鼎里烹了,又招来他的左右亲信十多个,都是毁谤即墨大夫的,也都烹了。这样一来,齐国没有人敢行贿了,国家很快就兴盛起来。
清朝后期,政府机构膨胀,官员骄奢淫逸,滥竽充数的人很多。满族官员大部分都不学无术,昏庸无能。咸丰以来,西方列强屡屡侵犯,到光绪年间,有两个满族官员上书言事,其中一个御史奏请起用檀道济为将领,其实,檀道济是南朝宋人,已经死了一千多年了。另一名官员则在上书里说,在日本的东北,有缅甸和越南,日本很害怕他们,请求派人和缅甸、越南联合,夹攻日本。这些荒唐的呈辞一时成为官场
上的笑话。
原典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
注释
注曰:暴则生怨。
王氏曰:“闻有贤善好人,略时间欢喜;若见忠正才能,暂时敬爱;其有受贤之虚名,而无用人之诚实。施谋善策,不肯依随;忠直良言,不肯听从。然有才能,如无一般;不用善人,必不能为善。齐之以德,广施恩惠;能安其人,行之以政。心量宽大,必容于众;少有过失,常记于心;逞一时之怒性,重责于人,必生怨恨之心。”
解释
正确的意见很快就忘了,相反,别人的错误却抓住不放,这不会有好结果。这里讲的是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不能人家说过了就忘。而对于别人的过错,也要宽容,要善于利用
他的长处。
举例
曹操讨伐南阳的张绣,张绣投降了。但曹操和张绣的婶娘私通,张绣气愤地进攻曹操。曹操受了伤,长子和侄子也都遇害。后来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说:“有霸王之志的人应该不计私怨,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张绣听了他的话,再次投降了曹操,曹操也不计前仇,对他
很宽厚,张绣立了很多战功,被封为侯。
汉献帝的时候,董卓嚣张跋扈,王允联合吕布杀了董卓。
在策划这件事情的时候,名士蔡邕在座,他非常吃惊,并很感慨。王允斥责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奸臣,几乎亡了汉室。你是君主的臣子,不同仇敌忾,却怀念他对你的好处,还很伤感,这不是和他一样的叛逆吗?”就把蔡邕抓了起来。蔡邕马上表示自己错了,愿意脸上刺字,砍去双脚,写成汉史,很多士大夫都想救他,都不行。太尉马日磾对王允说:“蔡邕旷世奇才,对汉代的史实很熟悉,如果写成历史,肯定是一代大典。他的过错不大,杀了他,不是让人失望吗?”但王允还是杀了蔡邕,马日磾说:“王公大概没有后代了吧!”
原典
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注释
注曰:浊,溷也。
王氏曰:“疑而见用怀其惧,而失其善;用而不信竭其力,而尽其诚。既疑休用,既用休疑;疑而重用,必怀忧惧,事不能行。用而不疑,秉公从政,立事成功。”
解释
这里讲的依然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任用了人
家但又不相信他,对他不放心,或者反过来,虽然信任他,
但却不敢放手使用他,都是错误的。
“所任不可信”,是指只看他的才干而不了解或者怀疑他的内心,比如刘邦怀疑韩信但还是用他,最后韩信谋反。“所信不可任”,也指根本不了解他的真实才干却相信他、任用他,比如赵国使用赵括。
举例
苏秦在燕国为官的时候,有人到燕王那里说他的坏话,说他反复无常,不值得信赖。苏秦对燕王说:“如果我像尾生那么讲信用,像伯夷那么廉洁,像曾参那么孝顺,再来侍奉您怎么样?”燕王说:“那当然很好啊。”苏秦说:“如果真的那样,我就不能侍奉您了。像曾参那么孝顺,就离不开父母了;像伯夷那么廉洁,就既不做武王的臣子,也不做孤竹国的君主;像尾生那么讲信用,怎么可能到秦国那里夸大燕国和齐
国的威风,而取得成功呢?这样的话,你又怎么会用我呢?”
原典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注释
注曰:刑者,原于道德之意,而恕在其中;是以先
王以刑辅德,而非专用刑者也。故曰:“救人以德则集,绳之以刑则散也。”
王氏曰:“教以德义,能安于众;齐以刑罚,必散其
民。若将礼、义、廉、耻,化以孝、悌、忠、信,使民自然归集。官无公正之心,吏行贪饕;侥幸户役,频繁聚敛百姓;不行仁道,专以严刑,必然逃散。”
解释
以德服人,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人真心归附;相反,只靠严厉的规章和高压的手段,去压服和束缚人,最后只能导致离心离德,人心涣散。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
营管理单位、企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举例
秦朝末年,齐地的王叫田荣,素来没有德行,不得民心。他被项羽打败后,率领残兵败将逃跑了,又接着对百姓敲诈勒索,百姓们忍无可忍,集合起来杀了他。田荣的弟弟田横和他相反,品德高尚,很得民心,当时项羽立田假为齐王,但百姓起来驱逐了田假,拥戴田横为王。后来高祖统一了天下,田横率领五百人跑到海岛上隐居。高祖派使者去征召他,田横既感到高祖的势力无法拒绝,又不甘心做他的臣下,在走到距离洛阳三十里的时候,就自杀了,让使者拿他的头去复命。高祖又派人到海岛上,征召他的部下到洛阳来。大家到了洛阳,听说田横已经死了,都到他的墓上去哭,然后就都自杀了,五百余
人无一生还。
汉顺帝汉安元年,派光禄大夫张纲等八人到州郡巡视,以
便发现人才、检举贪官污吏,对于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他们有权处置。张纲离开首都不到一里地,叹息说:“豺狼当道,还管狐狸有什么用呢?”当天就毁了车子,回到首都,上书弹劾外戚大将军梁翼十五条大罪。梁翼害怕了,恰好广陵一带的土匪张婴杀了太守,聚众数万,他就推荐张纲做广陵太守。张纲单车赴任,直接到了张婴的军营,晓以大义,让张婴投降、遣散了随众。张纲治理广陵,以身作则,以德服众,人民安居乐业。过了几年,张纲病故,全城的人为他戴孝痛哭。
原典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
必生。
注释
王氏曰:“功量大小,赏分轻重;事明理顺,人无不
伏。盖功德乃人臣之善恶;赏罚,是国家之纪纲。若小功不赐赏,无人肯立大功。
志高量广,以礼宽恕于人;德尊仁厚,仗义施恩于众人。有小怨不能忍,舍专欲报恨,返招其祸。如张飞心急性燥,人有小过,必以重罚,后被帐下所刺,便是小怨不舍,则大怨必生之患。”
解释
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被重视,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应该受到鼓励,这样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对别人的小错误应该宽恕、原谅,不该紧紧抓住不放,否则,会招
来更大的怨恨。
举例
刘敬劝谏高祖刘邦不要去打白登,刘邦不听,还囚禁了他。后来,高祖果然被困在白登。刘邦脱险之后,马上释放了刘敬,向他道歉,还重赏了他。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自出征高丽。在攻打安市的战斗中,太宗看见一个身穿白袍的小将,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就招来询问,原来是小将薛仁贵。太宗当即给予嘉奖,提升为游击将军,赐给金帛骏马。薛仁贵很感动,以后立了很多
大功。
原典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
无罪者酷。
注释
注曰:人心不服则叛之也。非所宜加者,酷也。
王氏曰:“施恩以劝善人,设刑以禁恶党。私赏无
功,多人不忿;刑罚无罪,众士离心,此乃不共之怨也。
赏轻生恨,罚重不共。有功之人,升官不高,赏则轻微,人必生怨。罪轻之人,加以重刑,人必不服。赏罚不明,国之大病;人离必叛,后必灭亡。”
解释
赏和罚必须分明、公平。无功而赏不能服人,无罪而罚
人不甘心,都会使人产生逆反的心理,导致严重的后果。
举例
春秋时,楚平王相信谗言,杀了功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发誓报复。十九年之后,伍子胥率兵大败楚国。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挖出他的尸体,鞭尸复仇。
明武宗朱厚照性情放荡,宠信小人。钱宁、江彬等人没有尺寸之功,但善于谄媚,带皇帝微服出游,都封了很高的官位。而武宗对朝廷大臣任意侮辱,或罚他们当庭下跪,或当庭杖击,被打死的有十多人,还把忠臣王守仁贬到贵州。于是,没人敢再进谏,使得言路断绝、国事日非、盗贼群起,
几个诸侯先后叛乱。
原典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注释
王氏曰:“君子忠而不佞,小人佞而不忠。听谗言
如美味,怒忠正如仇雠,不亡国者,鲜矣!”
解释
当领导的最容易犯的过失有三:一是好谀,二是好货,三是好色。英明的领导人可以避免珍宝美色的诱惑,但最难避免的是阿谀奉承。有的领导听到好话和吹捧就高兴,而听到批评和逆耳的箴言就不高兴,甚至记恨人家,这就是失败
和灭亡的征兆。
举例
商纣王贪恋酒色,荒淫无道。箕子劝谏而被囚禁,比干劝谏而被杀害,忠良都知难而退,使得奸佞满朝。终于武王起兵反对他,诸侯响应,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了。
汉哀帝刘欣,荒淫混乱。尚书仆射郑崇,正直敢言,每次见皇上都穿皮鞋,发出有力的声音,所以,哀帝听到声音就知道郑崇来了,心里特别讨厌他。尚书令赵昌,擅长谄媚,就污蔑郑崇勾结宗族,有阴谋。哀帝就召见郑崇说:“我的门口如同市场,你为什么不许我去市场上逛逛呢?”郑崇说:“我的门口也和市场一样,但我的心和水一样平静。”哀帝痛
恨郑崇出言不逊,囚禁了他。最后,郑崇死在了监狱里。
原典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注释
注曰:有吾之有,则心逸而身安。
王氏曰:“若能谨守,必无疏失之患;巧计狂徒,后有败坏之殃。如智伯不仁,内起贪饕、夺地之志生,奸绞侮韩魏之君,却被韩魏与赵襄子暗合,返攻杀智伯,各分其地。此是贪人之有,返招败亡之祸。”
解释
很多人都不能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别人的东西更好。这是人的本性中贪婪的一面使然。但很多时候,那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只有在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东西之后,才感到它的可贵,但为时已晚。要记住,珍惜自己所有的,才会一生平安;贪求别人所有的,会反过来伤害自己。
《淮南子》说:圣人珍惜自己的所有,而不奢求自己没有的东西;只追求自己没有的,也会失去已经有的,而完善自己已经拥有的,想要的也会到来。又说:幸福莫过于没有祸患,利益莫过于不丧失。事物都在变化:不损失就是增加,不成功
就是有所毁弃,没有得到就是有所伤害,都是很危险的。
举例
汉文帝刘恒,一生俭朴,连陵墓都用普通的瓦器修造。所以,历代战乱,汉代的陵墓多被挖掘,唯独汉文帝的陵墓很安全,因为,盗墓者也知道,里面没有值钱的东西。
宋太祖派大将曹彬讨伐蜀国,其国王孟昶投降,太祖把他羁押在汴梁。孟昶死后,他的家产收归朝廷,士兵发现他的尿具用七种宝石制作,异常精致,也收到了宫中。太祖见了说:“连尿具都用七种珠宝制作,那他用什么吃饭呢?奢侈
到了这个地步,不灭亡才怪!”就命人把那个尿具砸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