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诗意的情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夫少妻(奇特的婚姻之四)张宝同2016.5.1
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令人作呕的婚姻。实际上他们就不可能会有合法的登记手续。因为孩子的父亲就孩子母亲的亲舅舅。
那是1993年5月我刚来学校当书记不久,有一位操HN口音的女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学校门前要进来,可是门房不让他们进。我看这女人和孩子穿得很破旧,女人看样子还不到三十岁,肤色又褐又黑,非常地粗糙,一看就是生活很可怜的人。于是,我把他们叫到了我的办公室问情况。她就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把她的身世给我讲了一遍。她说她是HN南阳山里的农民,从小就没了亲妈,后妈对她特别狠毒,不让她吃饱饭,也不给她买衣服。她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穿旧了,不要了送给她的。而她父亲也不太管她,啥话都听后妈的,还动不动就打她。在她十六岁那年,舅舅跟继母嘀咕了大半天,后来,就让舅舅带她出外打工。
她就被自己的亲舅舅带上了火车,在火车上坐了一整夜来到了西安。就在西安郊外的田地里租了间破旧的小屋,而且,当天晚上,亲舅舅就把她给**了。为了防止她往外跑,舅舅还整天把她锁在屋子里,不让她出去。因为开始她都不知道她住的地方是啥地方,而且她也没上过几天学,也不敢随便往外跑,因为舅舅吓唬她说她要一出去,就会让别人把她给拐走了,骗卖了。后来,生了第一个孩子后,舅舅才对她有所放松,因为他知道她就是往外跑也舍不下孩子。她说她非常地痛恨舅舅,一直想着要摆脱舅舅,但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又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儿子。所以,她就更是不好逃跑了。现在,她要给她的七岁的女儿报名上学。听着她这种情况,我就知道她不可能有钱,可学校对每个学生要收取二千元的进校费。于是,我让她在办公室里等着,我去跟校长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免去她女儿的进校费。校长一听这话,只同意免半费,但不同意全免,担心全免会引起不好的反映。可是,她连一千元也拿不出来。因为他们在农民菜地里种菜,养着两个孩子,一年的收入几乎能刚刚糊口。没有办法,我只好给旁边不远的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打电话,因为他们只收六百元。后来他们也为她的孩子减去了一半的费用,只收了三百元。
为这事,她对我十分感激,还对我说她叫王凤妮。一次周日的下午,我骑车到她家去看看。她刚好在菜地里拔菜。她指着地中间那间残破的小屋说,那就是她住的地方。我想进到看看,可她说男人在那边,男人不允许她跟别的男人说话,否则就会用皮带抽打她。我就朝着小屋门前那个男人看着。那男人瘦瘦高高的,有五十五六岁,一脸的凶相。他刚好也在用十分警惕的目光在看着我,好象我要随时带着王凤妮跑了似地。我知道跟王凤妮说话太多不好,这样很容易引起男人的疑心,然后会对王凤妮进行殴打。王凤妮也对我说啥时有空就早上过来,因为男人早上要蹬三轮去市场卖菜。
过了两三个星期,我就早上过来了,给她孩子带了一些本子和学习用具,这是别的单位送给学校大队部的。但我还是没进到她的屋里,我怕万一让别人看到了不好,就在地边跟她聊了好一阵,她告诉我说她在二马路那边有个亲戚,对她挺好的。我问她以后打算咋办。她说她现在正在存钱,等钱存多了,就带孩子跑掉。我说他把钱卡得那么死,你怎么存钱?她说他每次给她钱买东西,她都要省上五角一元的,时间久了,就能积少成多。我说这样也太慢了。
过了两三年,老二孩子也面临着要上学了。她就对我说她要带孩子离开。我问她带孩子要去哪里?她说他的亲戚在三桥那边有些认识的人。大概又过了一个来月,当我骑车再次来到他们种菜的地方,只见那个老头一人孤零零在菜地里拔菜。我就朝其他人打听王凤妮。人家说王凤妮带着孩子早就离开了。至于去了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大概又过了三个来月,有个陌生人给我打电话,我一听是王凤妮,就问她现在在哪里。她说她在三桥后围寨租了房子。要我过去看看。于是,下午,我就买了一些水果乘车去了那里。她在车站把我接到她家,用她在麦地摘的荠荠菜给我包饺子。她告诉我她已经跟一位在当地铁路部门上班的人领过结婚证了,但那人不能生育,而且在跟她睡过觉之后,又要反悔了。我说你现在没有生活来源,孩子上学也需要钱,你必须要靠死他。她说可他家有房子,却不让他们搬过去住,也不给她钱,孩子上学交钱都没办法交。我说你要想些办法,不行就去跟他要。她说她不好意思跟别人要钱。我说你们领了结婚证就是夫妻了,你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了。傍晚时分我才离开的,离开之后,我把身上带的二百元钱给了她。
因为从北郊到三桥挺远,乘车也不太方便,所以,后来,我也再没去过那边。她也没再给我打过电话。但我去过他们种菜的地方,听别人说老汉到处找王凤妮没找到,就回HN老家去了。
之后,再没有与王凤妮联系过,我想她可能把我的电话号码弄丢了,要不,她不会这长时间不给我来电话。而我也没有再去过三桥那边,因为我知道她在那里也呆不久了,她已经两个月没给房东付房费了。我真希望那个跟她领结婚证的男人能好好地对待她和孩子,让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下来。但是,我想她即使已经摆脱了那场恶梦般的婚姻,就一定能慢慢地好起来。
老夫少妻(奇特的婚姻之四)张宝同2016.5.1
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令人作呕的婚姻。实际上他们就不可能会有合法的登记手续。因为孩子的父亲就孩子母亲的亲舅舅。
那是1993年5月我刚来学校当书记不久,有一位操HN口音的女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学校门前要进来,可是门房不让他们进。我看这女人和孩子穿得很破旧,女人看样子还不到三十岁,肤色又褐又黑,非常地粗糙,一看就是生活很可怜的人。于是,我把他们叫到了我的办公室问情况。她就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把她的身世给我讲了一遍。她说她是HN南阳山里的农民,从小就没了亲妈,后妈对她特别狠毒,不让她吃饱饭,也不给她买衣服。她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穿旧了,不要了送给她的。而她父亲也不太管她,啥话都听后妈的,还动不动就打她。在她十六岁那年,舅舅跟继母嘀咕了大半天,后来,就让舅舅带她出外打工。
她就被自己的亲舅舅带上了火车,在火车上坐了一整夜来到了西安。就在西安郊外的田地里租了间破旧的小屋,而且,当天晚上,亲舅舅就把她给**了。为了防止她往外跑,舅舅还整天把她锁在屋子里,不让她出去。因为开始她都不知道她住的地方是啥地方,而且她也没上过几天学,也不敢随便往外跑,因为舅舅吓唬她说她要一出去,就会让别人把她给拐走了,骗卖了。后来,生了第一个孩子后,舅舅才对她有所放松,因为他知道她就是往外跑也舍不下孩子。她说她非常地痛恨舅舅,一直想着要摆脱舅舅,但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又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儿子。所以,她就更是不好逃跑了。现在,她要给她的七岁的女儿报名上学。听着她这种情况,我就知道她不可能有钱,可学校对每个学生要收取二千元的进校费。于是,我让她在办公室里等着,我去跟校长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免去她女儿的进校费。校长一听这话,只同意免半费,但不同意全免,担心全免会引起不好的反映。可是,她连一千元也拿不出来。因为他们在农民菜地里种菜,养着两个孩子,一年的收入几乎能刚刚糊口。没有办法,我只好给旁边不远的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打电话,因为他们只收六百元。后来他们也为她的孩子减去了一半的费用,只收了三百元。
为这事,她对我十分感激,还对我说她叫王凤妮。一次周日的下午,我骑车到她家去看看。她刚好在菜地里拔菜。她指着地中间那间残破的小屋说,那就是她住的地方。我想进到看看,可她说男人在那边,男人不允许她跟别的男人说话,否则就会用皮带抽打她。我就朝着小屋门前那个男人看着。那男人瘦瘦高高的,有五十五六岁,一脸的凶相。他刚好也在用十分警惕的目光在看着我,好象我要随时带着王凤妮跑了似地。我知道跟王凤妮说话太多不好,这样很容易引起男人的疑心,然后会对王凤妮进行殴打。王凤妮也对我说啥时有空就早上过来,因为男人早上要蹬三轮去市场卖菜。
过了两三个星期,我就早上过来了,给她孩子带了一些本子和学习用具,这是别的单位送给学校大队部的。但我还是没进到她的屋里,我怕万一让别人看到了不好,就在地边跟她聊了好一阵,她告诉我说她在二马路那边有个亲戚,对她挺好的。我问她以后打算咋办。她说她现在正在存钱,等钱存多了,就带孩子跑掉。我说他把钱卡得那么死,你怎么存钱?她说他每次给她钱买东西,她都要省上五角一元的,时间久了,就能积少成多。我说这样也太慢了。
过了两三年,老二孩子也面临着要上学了。她就对我说她要带孩子离开。我问她带孩子要去哪里?她说他的亲戚在三桥那边有些认识的人。大概又过了一个来月,当我骑车再次来到他们种菜的地方,只见那个老头一人孤零零在菜地里拔菜。我就朝其他人打听王凤妮。人家说王凤妮带着孩子早就离开了。至于去了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大概又过了三个来月,有个陌生人给我打电话,我一听是王凤妮,就问她现在在哪里。她说她在三桥后围寨租了房子。要我过去看看。于是,下午,我就买了一些水果乘车去了那里。她在车站把我接到她家,用她在麦地摘的荠荠菜给我包饺子。她告诉我她已经跟一位在当地铁路部门上班的人领过结婚证了,但那人不能生育,而且在跟她睡过觉之后,又要反悔了。我说你现在没有生活来源,孩子上学也需要钱,你必须要靠死他。她说可他家有房子,却不让他们搬过去住,也不给她钱,孩子上学交钱都没办法交。我说你要想些办法,不行就去跟他要。她说她不好意思跟别人要钱。我说你们领了结婚证就是夫妻了,你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了。傍晚时分我才离开的,离开之后,我把身上带的二百元钱给了她。
因为从北郊到三桥挺远,乘车也不太方便,所以,后来,我也再没去过那边。她也没再给我打过电话。但我去过他们种菜的地方,听别人说老汉到处找王凤妮没找到,就回HN老家去了。
之后,再没有与王凤妮联系过,我想她可能把我的电话号码弄丢了,要不,她不会这长时间不给我来电话。而我也没有再去过三桥那边,因为我知道她在那里也呆不久了,她已经两个月没给房东付房费了。我真希望那个跟她领结婚证的男人能好好地对待她和孩子,让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下来。但是,我想她即使已经摆脱了那场恶梦般的婚姻,就一定能慢慢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