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汉祚高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往的寿春城,更多是单纯的作为一座军事堡垒来打造,虽然也多民众聚居,但是在民生方面实在没有倾注太多精力。
随着奴国大军彻底的崩溃,来自兵事方面的压力因此减缓,所以入冬以来寿春城的局面也是有所调整。虽然整座城池仍然是内外环套的格局,但也不再单单只是驻军所用,外城已经向普通民众彻底开放,而城池也因此变得更加繁荣起来。
早年的淮南因为境内频频攻伐战争,境内除了一些颇具实力的坞壁以外,乡野之间几乎没有多少村邑建筑。而且如今淮南内史府政务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物用储蓄方面也不支持大规模的帮助民众们重建桑梓。但是寒冬逼近,如果再任由民众逗留郊野,可以想见今冬必是哀嚎遍野,所祸尤甚兵灾。
所以,在正式的大战结束之后,沈哲子便削减了寿春城中的驻军,除了内城金城仍然留驻三千守军以外,其他的守军迁往周遭卫城戍堡驻守,以此腾出城池空间,用以安置民众。眼下的寿春城,集众多达三万余户,十数万人。
如果看从城池容量来看,就算是涌入了这么多的民户,其实也还未达到寿春城的极限。要知道寿春城在建造之初,虽然仅仅只是一座军事堡垒,但是却留出了足够的战术重心。尤其在早年祖氏坐镇于此的时候,几乎单单一座寿春城便聚居了镇中将近半数的民众。
如果是寻常时节,如此多民户的涌入,单单物用和秩序上面,便是一个极大的压力。可是如今淮南声势迅猛十足,即便是民众中隐藏着一些强人,也不敢不知死活的在寿春城内闹事,在管理方面压力反而不大。
如今淮南内史府在籍民户已经达到五万余户,三十余万人,单纯从所掌握的人丁上而言,已经完全不逊于江东大郡。要知道就连早年的会稽,在籍丁户不过三四万户左右。当然乡野之中还是有一些坞壁荫户存在,但较之沈哲子入镇之初,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些坞壁们也已经完全不再具备抗衡内史府的力量,随着来日对于镇中乡土统治更加系统化,归化民籍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眼下的淮南,民力真是充沛无比。相对而言,管理经营的压力也是倍增。单单要解决这些民户的生机问题,便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是正常的年景,这些民户直接充入屯垦,凭着淮南早年庞大的屯垦基础和耕地资源,是完全可以消化得掉。不过这样的民力使用率,还是让沈哲子感到有些低下。如果将民户尽付于屯田,诚然可以让淮南民生快速行上正轨,但是可期的回报率却是偏低。如此一来,淮南或可在两年之内达到自给自足,五年之后积蓄支持大规模北伐中原的粮食耗用。
这个周期对沈哲子来说还是偏长,要知道他是计划在明年夏日便大举出军豫南,将豫南几郡彻底收复,继而北望洛阳。毫无疑问,仍然需要大规模的外补,尤其是来自江东吴中的补助。所以,便需要加强淮南这个地方的吸引力,单单靠屯垦是远远不够的。
在民力投用方面,沈哲子计划投入的屯田规模是两万户,在入冬之后,已经有万余户民众安排入住屯田区域,并且播种了一批能够越冬的作物,比如小麦之类。来年开春之后,剩下的屯户也都会陆续安排投入生产。当然,随着淮南的处境好转,屯垦规模也会进一步提升。沈哲子是计划,当他在中原成功立足之后,将会把淮南作为取代吴中的粮食供应基地之一。
屯田产出,仅仅只能满足民生而已。至于需求更加庞大的军队,则就需要向外采购。所以剩下的民力,沈哲子是要用在回报更加庞大的手工业方面,生产价值更大的商品用以交易。
比如早年安置在他封国乌江的冶铸基地,沈哲子是打算来年逐步转移到淮南镇中洛涧附近,并且还要扩大这一最重要的军功产业,除了原本的规模以外,还要再追加万户人力的投入,上不封顶,到时候视情况而定。
洛涧较之乌江更加地近淮南,依托于淮水,不独可以连接江北各镇,甚至可以直通中原。所生产出来的军器械用,除了满足淮南本部所需以外,还可以拿出一部分来与徐州、荆州进行交易,换取物资。
除了单纯的军工以外,民事方面也是一个可供挖掘的利润点。丝麻纺织、陶瓷器用、工农器具、炊饮加工、禽畜养殖之类,一旦形成足够规模,所得较之单纯的屯垦都要丰厚得多。
沈哲子之所以敢于暂缓最重要的屯垦,一方面是因为眼下还有江东一个稳定的粮食输出地。如今的江东,尤其是吴中,粮食产能是相当过剩的,类似此前都中米贵,那纯粹是因为举国大战的缘故,而且即便是那样,民生方面也没有酿生出巨大的恐慌动荡。
虽然眼下江东粮食输出受限于节令,但是随着淮阴收复,整个淮水贯通,眼下也在尝试... -->>
以往的寿春城,更多是单纯的作为一座军事堡垒来打造,虽然也多民众聚居,但是在民生方面实在没有倾注太多精力。
随着奴国大军彻底的崩溃,来自兵事方面的压力因此减缓,所以入冬以来寿春城的局面也是有所调整。虽然整座城池仍然是内外环套的格局,但也不再单单只是驻军所用,外城已经向普通民众彻底开放,而城池也因此变得更加繁荣起来。
早年的淮南因为境内频频攻伐战争,境内除了一些颇具实力的坞壁以外,乡野之间几乎没有多少村邑建筑。而且如今淮南内史府政务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物用储蓄方面也不支持大规模的帮助民众们重建桑梓。但是寒冬逼近,如果再任由民众逗留郊野,可以想见今冬必是哀嚎遍野,所祸尤甚兵灾。
所以,在正式的大战结束之后,沈哲子便削减了寿春城中的驻军,除了内城金城仍然留驻三千守军以外,其他的守军迁往周遭卫城戍堡驻守,以此腾出城池空间,用以安置民众。眼下的寿春城,集众多达三万余户,十数万人。
如果看从城池容量来看,就算是涌入了这么多的民户,其实也还未达到寿春城的极限。要知道寿春城在建造之初,虽然仅仅只是一座军事堡垒,但是却留出了足够的战术重心。尤其在早年祖氏坐镇于此的时候,几乎单单一座寿春城便聚居了镇中将近半数的民众。
如果是寻常时节,如此多民户的涌入,单单物用和秩序上面,便是一个极大的压力。可是如今淮南声势迅猛十足,即便是民众中隐藏着一些强人,也不敢不知死活的在寿春城内闹事,在管理方面压力反而不大。
如今淮南内史府在籍民户已经达到五万余户,三十余万人,单纯从所掌握的人丁上而言,已经完全不逊于江东大郡。要知道就连早年的会稽,在籍丁户不过三四万户左右。当然乡野之中还是有一些坞壁荫户存在,但较之沈哲子入镇之初,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些坞壁们也已经完全不再具备抗衡内史府的力量,随着来日对于镇中乡土统治更加系统化,归化民籍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眼下的淮南,民力真是充沛无比。相对而言,管理经营的压力也是倍增。单单要解决这些民户的生机问题,便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是正常的年景,这些民户直接充入屯垦,凭着淮南早年庞大的屯垦基础和耕地资源,是完全可以消化得掉。不过这样的民力使用率,还是让沈哲子感到有些低下。如果将民户尽付于屯田,诚然可以让淮南民生快速行上正轨,但是可期的回报率却是偏低。如此一来,淮南或可在两年之内达到自给自足,五年之后积蓄支持大规模北伐中原的粮食耗用。
这个周期对沈哲子来说还是偏长,要知道他是计划在明年夏日便大举出军豫南,将豫南几郡彻底收复,继而北望洛阳。毫无疑问,仍然需要大规模的外补,尤其是来自江东吴中的补助。所以,便需要加强淮南这个地方的吸引力,单单靠屯垦是远远不够的。
在民力投用方面,沈哲子计划投入的屯田规模是两万户,在入冬之后,已经有万余户民众安排入住屯田区域,并且播种了一批能够越冬的作物,比如小麦之类。来年开春之后,剩下的屯户也都会陆续安排投入生产。当然,随着淮南的处境好转,屯垦规模也会进一步提升。沈哲子是计划,当他在中原成功立足之后,将会把淮南作为取代吴中的粮食供应基地之一。
屯田产出,仅仅只能满足民生而已。至于需求更加庞大的军队,则就需要向外采购。所以剩下的民力,沈哲子是要用在回报更加庞大的手工业方面,生产价值更大的商品用以交易。
比如早年安置在他封国乌江的冶铸基地,沈哲子是打算来年逐步转移到淮南镇中洛涧附近,并且还要扩大这一最重要的军功产业,除了原本的规模以外,还要再追加万户人力的投入,上不封顶,到时候视情况而定。
洛涧较之乌江更加地近淮南,依托于淮水,不独可以连接江北各镇,甚至可以直通中原。所生产出来的军器械用,除了满足淮南本部所需以外,还可以拿出一部分来与徐州、荆州进行交易,换取物资。
除了单纯的军工以外,民事方面也是一个可供挖掘的利润点。丝麻纺织、陶瓷器用、工农器具、炊饮加工、禽畜养殖之类,一旦形成足够规模,所得较之单纯的屯垦都要丰厚得多。
沈哲子之所以敢于暂缓最重要的屯垦,一方面是因为眼下还有江东一个稳定的粮食输出地。如今的江东,尤其是吴中,粮食产能是相当过剩的,类似此前都中米贵,那纯粹是因为举国大战的缘故,而且即便是那样,民生方面也没有酿生出巨大的恐慌动荡。
虽然眼下江东粮食输出受限于节令,但是随着淮阴收复,整个淮水贯通,眼下也在尝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