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汉祚高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葛洪听到这里,是真的被沈哲子的言论所震惊,一时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究竟是认同还是反对的态度,脑海中只是回荡着那句“天地万物自有力之所加”,久久难以平复。
其实类似的观点,沈哲子所言并非孤论,尤其近来葛洪有机会遍览故籍,多阅旧章,对于道法经义的体会也日渐深刻。但是能够如此宏大且准确的提出来,葛洪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已经不可称之观点,而是一种全新的且极有可能自成体系的视角!
其实葛洪近来也是多有困惑迷茫,他在江东虽然也是家学渊源且颇负盛名的小仙师,但在这么短时间内接受到来自中原的、如此大量的经典冲击,整个人的认知体系已经因突然壮大而产生裂痕,且不乏自相矛盾的痛苦。
虽然因此而广识,但原本的各种认知也都频频被动摇挑战。他之所以醉心于道典编撰,除了想要扼制住沈氏这种权门对天师道的侵蚀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借此对自己的学识认知进行一个梳理,也未必就没有想要集众家所长、开一派先河的野心。
毕竟仙道飘渺、难于求索,且修道虽然需要出世,但传道则必须入世。
但是他所接触这些玄道学说,那也是先人年久所传,不乏早已壮硕到根深叶茂、自成体系,想要揉合到一起,又谈何容易。此前他是打算借助于儒家纲常法礼作为中和,肯和沈哲子谈论这么长时间,也是希望能略得启发。
但是他却没想到,沈哲子给予他的,又何止是启发那么简单,简直就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啊!既然旧瓶勾兑这么困难,那么为什么不另起炉灶,再作新酿?
不过单凭这样一句话便完成一个理论体系的架设,还是稍显单薄,但葛洪就算学识渊博,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予以消化并且再作延伸。
葛洪对沈哲子虽然抱有成见,但也必须要承认其人颇具智慧,既然言之如此笃定,那么在这方面肯定也已经有了所得。
葛洪目下正是一个困惑迷茫的阶段,尤其又卡在这样一个似懂非懂的微妙时刻,也更加难以保持矜持,在情绪稍有平复之后便急不可耐道:“天地万物自有力之所加,此论宏大深远,不知大都督可否稍作试论。”
“我正是略有所得,所以才请先生试作参详,又怎么会有隐私。”
原本沈哲子是觉得在葛洪所擅长的化学领域,大概会更有探讨之处,可问题他对此真是所知浅薄,只能从自己还算熟悉的地方做出延伸:“万物始于混元之道,若无妙功施加,则必久存于混元之态……”
葛洪听到这话,先是微微一愣,沈哲子以为他没有听清楚,便又换一种表述方式:“我是以物态为混元,外力为妙功,即万物都要保持匀直而进或静止之态,直到外力施加为止。”
“为何不言有无,而言动静?外力辙动而混元不复?那是否就是说,若能摒尽外力,则混元便能复得?”
沈哲子原本还在思忖该要怎么表述才能更得理解,但是听到葛洪自己的解读和延伸,顿时便有大开眼界之感。难怪人家小仙师盛名流传千数年,果然是造诣深厚,万事万物都能纳入他自己体系中。但作为力学基石的牛顿第一定律被这么一反推解读,总感觉味道怪怪的。
对于沈哲子的感想,葛洪倒是无暇关注,或者说彼此思维与关注点根本就不存在默契。沈哲子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只是让他大感突兀,但是反应过来之后,又觉得这话似是颇有微言大义。
而且沈哲子这一句话与他过往所读经义又大有不同,言之过分直白并笃定,并没有什么玄虚谜绕,只需要能举反例便能轻易辩驳。所以他不太认可沈哲子那种浅直精准的表述,觉得不如有无这种玄道概念来得自然。
但他也知道沈哲子性情不乏狂妄,既然敢于如此表述,那么就是说,这句话是根本不可能被质疑的?摒弃外力,反璞于道,这倒也是一种并不新鲜的说法,那其真正的玄机意义所在,便在于这个摒弃外力的过程?
“静止便是枯槁之境,匀速直线我则将之称为逍遥之境,这便是两种人眼可观的道境姿态,当然这是寄道于物。至于寄道于人,则更有诸多非凡姿态,这就不是我能胜论,尚要先生等真正的道德之士才能详作深论。”
当葛洪开口做出解读的时候,沈哲子便察觉到节奏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中,小仙翁在玄理上的积累之深,真是已经达到了海纳百川、无物不容的程度。
说话间,他将一个杯子放在平铺在书案的纸面上,然后将纸蓦地抽出,又指着那留在原位的杯子笑语道:“这难道不是一种道性物存?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物尚惯性,贤尚惯性。我所言或是短... -->>
葛洪听到这里,是真的被沈哲子的言论所震惊,一时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究竟是认同还是反对的态度,脑海中只是回荡着那句“天地万物自有力之所加”,久久难以平复。
其实类似的观点,沈哲子所言并非孤论,尤其近来葛洪有机会遍览故籍,多阅旧章,对于道法经义的体会也日渐深刻。但是能够如此宏大且准确的提出来,葛洪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已经不可称之观点,而是一种全新的且极有可能自成体系的视角!
其实葛洪近来也是多有困惑迷茫,他在江东虽然也是家学渊源且颇负盛名的小仙师,但在这么短时间内接受到来自中原的、如此大量的经典冲击,整个人的认知体系已经因突然壮大而产生裂痕,且不乏自相矛盾的痛苦。
虽然因此而广识,但原本的各种认知也都频频被动摇挑战。他之所以醉心于道典编撰,除了想要扼制住沈氏这种权门对天师道的侵蚀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借此对自己的学识认知进行一个梳理,也未必就没有想要集众家所长、开一派先河的野心。
毕竟仙道飘渺、难于求索,且修道虽然需要出世,但传道则必须入世。
但是他所接触这些玄道学说,那也是先人年久所传,不乏早已壮硕到根深叶茂、自成体系,想要揉合到一起,又谈何容易。此前他是打算借助于儒家纲常法礼作为中和,肯和沈哲子谈论这么长时间,也是希望能略得启发。
但是他却没想到,沈哲子给予他的,又何止是启发那么简单,简直就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啊!既然旧瓶勾兑这么困难,那么为什么不另起炉灶,再作新酿?
不过单凭这样一句话便完成一个理论体系的架设,还是稍显单薄,但葛洪就算学识渊博,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予以消化并且再作延伸。
葛洪对沈哲子虽然抱有成见,但也必须要承认其人颇具智慧,既然言之如此笃定,那么在这方面肯定也已经有了所得。
葛洪目下正是一个困惑迷茫的阶段,尤其又卡在这样一个似懂非懂的微妙时刻,也更加难以保持矜持,在情绪稍有平复之后便急不可耐道:“天地万物自有力之所加,此论宏大深远,不知大都督可否稍作试论。”
“我正是略有所得,所以才请先生试作参详,又怎么会有隐私。”
原本沈哲子是觉得在葛洪所擅长的化学领域,大概会更有探讨之处,可问题他对此真是所知浅薄,只能从自己还算熟悉的地方做出延伸:“万物始于混元之道,若无妙功施加,则必久存于混元之态……”
葛洪听到这话,先是微微一愣,沈哲子以为他没有听清楚,便又换一种表述方式:“我是以物态为混元,外力为妙功,即万物都要保持匀直而进或静止之态,直到外力施加为止。”
“为何不言有无,而言动静?外力辙动而混元不复?那是否就是说,若能摒尽外力,则混元便能复得?”
沈哲子原本还在思忖该要怎么表述才能更得理解,但是听到葛洪自己的解读和延伸,顿时便有大开眼界之感。难怪人家小仙师盛名流传千数年,果然是造诣深厚,万事万物都能纳入他自己体系中。但作为力学基石的牛顿第一定律被这么一反推解读,总感觉味道怪怪的。
对于沈哲子的感想,葛洪倒是无暇关注,或者说彼此思维与关注点根本就不存在默契。沈哲子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只是让他大感突兀,但是反应过来之后,又觉得这话似是颇有微言大义。
而且沈哲子这一句话与他过往所读经义又大有不同,言之过分直白并笃定,并没有什么玄虚谜绕,只需要能举反例便能轻易辩驳。所以他不太认可沈哲子那种浅直精准的表述,觉得不如有无这种玄道概念来得自然。
但他也知道沈哲子性情不乏狂妄,既然敢于如此表述,那么就是说,这句话是根本不可能被质疑的?摒弃外力,反璞于道,这倒也是一种并不新鲜的说法,那其真正的玄机意义所在,便在于这个摒弃外力的过程?
“静止便是枯槁之境,匀速直线我则将之称为逍遥之境,这便是两种人眼可观的道境姿态,当然这是寄道于物。至于寄道于人,则更有诸多非凡姿态,这就不是我能胜论,尚要先生等真正的道德之士才能详作深论。”
当葛洪开口做出解读的时候,沈哲子便察觉到节奏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中,小仙翁在玄理上的积累之深,真是已经达到了海纳百川、无物不容的程度。
说话间,他将一个杯子放在平铺在书案的纸面上,然后将纸蓦地抽出,又指着那留在原位的杯子笑语道:“这难道不是一种道性物存?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物尚惯性,贤尚惯性。我所言或是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