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写给单身的你:如何通往自己想要的幸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红+黄 导演 周可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从小不是被“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所“毒害”,如果有人从小就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遇见一个王子或公主,而是遇见最好的自己”,或许很多人的价值观和幸福观都会发生改变。
和很多女孩不一样,我的生活没有童话,只有“残酷”的现实。小时候,我常看见父母吵架甚至动武,我逃到山上,期待他们的“战争”能早点结束。我甚至幻想,离家出走时,我坐的那辆大巴掉到了悬崖底下,一车人都死了,除了我,我活着,就是为了悄悄潜回家看看父母知道我“死”的消息之后,会不会内疚,会不会停止他们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我只是想知道他们是不是爱我和在乎我。
带着对婚姻的恶劣印象,我进了大学。正值青春期,旺盛的荷尔蒙支配了大脑,于是我陷入了一场场“恋爱游戏”。在恋爱关系中,为了获得对方的爱和肯定,我一次次地为对方改变自己,尝试委曲求全,我以为这就是“爱”。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几乎要认不出“她”来。那不是我想成为的自己,那不是一个最好的自己,那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被改造了的残缺不全的自己。我告诉镜中的“她”:我不要成为你,我要做我自己。
30岁那年,有一天,我坐在公园的草地上晒太阳。忽然,感觉到了喜悦和自由。我在想,即使是生命明天就走到了尽头,我也不会觉得恐惧。因为自从和镜中的“自己”谈判以后,我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没什么后悔和遗憾。那一刻起,我知道:我也许还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我已经成了我喜欢的自己。
我26岁的时候排过一个话剧叫《单身公寓》,那也是我真正做导演排的第一部话剧。这部话剧对我的意义还不仅如此,记得30岁的女主人公静佳在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感情后,趁着醉酒向“男闺密”庄大青提出“借精生子”当个单身妈妈。大青极力反对,静佳说出了下面这段台词:我现在嫁不出去,并不代表着我永远嫁不出去。可是我50岁的时候嫁出去,我50岁的时候就生不出孩子了。为什么要让你们男人来决定我们女人什么时候生孩子?你们男人说“我娶你”,女人就心甘情愿地去生孩子?这不公平。有的女人,结了婚,也有了孩子,可是她没有心情,不想要孩子,就可以去打掉。这都可以。我现在有这个心情,我想要一个孩子,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孩子,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33岁的时候,我决定像静佳一样,做个单身妈妈。如我所愿,我怀孕了!当朋友们知道我要做单身妈妈的消息后,纷纷请我吃饭。话题只有一个:不能这么任性。多数人担心的问题是:孩子长大了,怎么跟孩子讲父亲的事?会有爱的缺失,会心理不健康?还有,怎么报户口?父母知道会怎么想?别人会怎么想?如此等等。
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也相信世间存在着美好的爱情,两个人患难与共,相扶相依,让人好生羡慕。但多数的婚姻关系,不是相互征服和改造,就是相互欺骗和放弃;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但殊不知,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少不了对婚姻感到失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什么呢?是真正的“爱”。所谓爱的缺失,不是因为父母不全。哪怕是在父母双全的家庭中也常常会有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没有爱。国外的文艺作品不会过度渲染单亲家庭多么不幸,恰恰相反,他们会表现即使是在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的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仍会努力去寻找幸福。比如《我是山姆》《当幸福来敲门》《西雅图夜未眠》。
而我们首先会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情不自禁地给予同情的目光,还常常有人别有用心地拉着孩子偷偷打听:你知道你爸爸是谁吗?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你没有爸爸?原本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可禁不起周围人的挑逗和同情,于是这开始成为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孩子开始觉得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自己是可怜的。这些“好心人”的行为,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孩子要的很简单——坦诚的态度,美好而善意的指引。而父母呢?他们要的是什么呢?他们要自己的子女真正快乐幸福地生活。就像我的父亲,在知道我怀孕的消息后,我们站在广场上看焰火。我一直开心地看着天空,一回头发现父亲在乐呵呵地看着我。我说:“你笑什么?”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高兴!”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父亲是真正爱我的。因为他尊重了我的选择。
儿子三岁时,生过一场大病,在医院里做手术。手术前,医生把我叫到办公室,向我详细解释手术的结果。医生说,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吧。我镇定地对医生说:不用了,我们家就我说了算,给我5分钟的时间,我需要考虑一下。我走到一个角落,静静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能承受失去这个孩子的痛苦吗?泪水顺着眼角滑落,但思绪很清晰:是他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只是提供了一个通道,这是他的人生,他的命运。如果我们的缘分就是这么短短的三年,我应该感激和接受吧。其实能否活下去是他的选择,不是我。所以我擦干了眼泪,回到办公室,告诉医生:手术吧。
我渐渐明白,因为当初是我自己做的选择,所以,我承受这选择的一切结果。没有埋怨,没有愤怒。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我都会深深感激。怀着这样感恩的心,生活中的苦也变得充满了快乐。
作为单身妈妈,是不是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呢?答案是“不”。我遇见过一个全职妈妈,她女儿在剧组演出。有一天,她对我说:“我真羡慕你。”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你有自己的事业。有了孩子,也没放弃自己的工作。”我说:“你也可以啊!”她说:“不可能。我已经离开职场二十年了。”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她继续说:“其实孩子转眼就长大了。然后他们就不再需要你了。可是你发现你离开社会太长时间了,已经回不去了。”
所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既不属于父母,也不属于另一个异性,更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我儿子长大以后,也能明白这个道理: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且接受这个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我希望他不要为了我,放弃他的梦想。也不希望他一辈子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到离开地球的那一天,他后悔地说:“我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喜欢的事,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遇见一个什么人——似乎有个救世主,就会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彻底的改变。改变来自自身。我们只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才有机会遇见另一个完整的人。在有生之年,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是我认为此生最浪漫的一件事!
p;红+黄 导演 周可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从小不是被“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所“毒害”,如果有人从小就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遇见一个王子或公主,而是遇见最好的自己”,或许很多人的价值观和幸福观都会发生改变。
和很多女孩不一样,我的生活没有童话,只有“残酷”的现实。小时候,我常看见父母吵架甚至动武,我逃到山上,期待他们的“战争”能早点结束。我甚至幻想,离家出走时,我坐的那辆大巴掉到了悬崖底下,一车人都死了,除了我,我活着,就是为了悄悄潜回家看看父母知道我“死”的消息之后,会不会内疚,会不会停止他们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我只是想知道他们是不是爱我和在乎我。
带着对婚姻的恶劣印象,我进了大学。正值青春期,旺盛的荷尔蒙支配了大脑,于是我陷入了一场场“恋爱游戏”。在恋爱关系中,为了获得对方的爱和肯定,我一次次地为对方改变自己,尝试委曲求全,我以为这就是“爱”。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几乎要认不出“她”来。那不是我想成为的自己,那不是一个最好的自己,那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被改造了的残缺不全的自己。我告诉镜中的“她”:我不要成为你,我要做我自己。
30岁那年,有一天,我坐在公园的草地上晒太阳。忽然,感觉到了喜悦和自由。我在想,即使是生命明天就走到了尽头,我也不会觉得恐惧。因为自从和镜中的“自己”谈判以后,我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没什么后悔和遗憾。那一刻起,我知道:我也许还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我已经成了我喜欢的自己。
我26岁的时候排过一个话剧叫《单身公寓》,那也是我真正做导演排的第一部话剧。这部话剧对我的意义还不仅如此,记得30岁的女主人公静佳在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感情后,趁着醉酒向“男闺密”庄大青提出“借精生子”当个单身妈妈。大青极力反对,静佳说出了下面这段台词:我现在嫁不出去,并不代表着我永远嫁不出去。可是我50岁的时候嫁出去,我50岁的时候就生不出孩子了。为什么要让你们男人来决定我们女人什么时候生孩子?你们男人说“我娶你”,女人就心甘情愿地去生孩子?这不公平。有的女人,结了婚,也有了孩子,可是她没有心情,不想要孩子,就可以去打掉。这都可以。我现在有这个心情,我想要一个孩子,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孩子,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33岁的时候,我决定像静佳一样,做个单身妈妈。如我所愿,我怀孕了!当朋友们知道我要做单身妈妈的消息后,纷纷请我吃饭。话题只有一个:不能这么任性。多数人担心的问题是:孩子长大了,怎么跟孩子讲父亲的事?会有爱的缺失,会心理不健康?还有,怎么报户口?父母知道会怎么想?别人会怎么想?如此等等。
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也相信世间存在着美好的爱情,两个人患难与共,相扶相依,让人好生羡慕。但多数的婚姻关系,不是相互征服和改造,就是相互欺骗和放弃;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但殊不知,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少不了对婚姻感到失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什么呢?是真正的“爱”。所谓爱的缺失,不是因为父母不全。哪怕是在父母双全的家庭中也常常会有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没有爱。国外的文艺作品不会过度渲染单亲家庭多么不幸,恰恰相反,他们会表现即使是在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的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仍会努力去寻找幸福。比如《我是山姆》《当幸福来敲门》《西雅图夜未眠》。
而我们首先会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情不自禁地给予同情的目光,还常常有人别有用心地拉着孩子偷偷打听:你知道你爸爸是谁吗?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你没有爸爸?原本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可禁不起周围人的挑逗和同情,于是这开始成为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孩子开始觉得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自己是可怜的。这些“好心人”的行为,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孩子要的很简单——坦诚的态度,美好而善意的指引。而父母呢?他们要的是什么呢?他们要自己的子女真正快乐幸福地生活。就像我的父亲,在知道我怀孕的消息后,我们站在广场上看焰火。我一直开心地看着天空,一回头发现父亲在乐呵呵地看着我。我说:“你笑什么?”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只要你高兴!”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父亲是真正爱我的。因为他尊重了我的选择。
儿子三岁时,生过一场大病,在医院里做手术。手术前,医生把我叫到办公室,向我详细解释手术的结果。医生说,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吧。我镇定地对医生说:不用了,我们家就我说了算,给我5分钟的时间,我需要考虑一下。我走到一个角落,静静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能承受失去这个孩子的痛苦吗?泪水顺着眼角滑落,但思绪很清晰:是他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只是提供了一个通道,这是他的人生,他的命运。如果我们的缘分就是这么短短的三年,我应该感激和接受吧。其实能否活下去是他的选择,不是我。所以我擦干了眼泪,回到办公室,告诉医生:手术吧。
我渐渐明白,因为当初是我自己做的选择,所以,我承受这选择的一切结果。没有埋怨,没有愤怒。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我都会深深感激。怀着这样感恩的心,生活中的苦也变得充满了快乐。
作为单身妈妈,是不是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呢?答案是“不”。我遇见过一个全职妈妈,她女儿在剧组演出。有一天,她对我说:“我真羡慕你。”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你有自己的事业。有了孩子,也没放弃自己的工作。”我说:“你也可以啊!”她说:“不可能。我已经离开职场二十年了。”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她继续说:“其实孩子转眼就长大了。然后他们就不再需要你了。可是你发现你离开社会太长时间了,已经回不去了。”
所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既不属于父母,也不属于另一个异性,更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我儿子长大以后,也能明白这个道理: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且接受这个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我希望他不要为了我,放弃他的梦想。也不希望他一辈子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到离开地球的那一天,他后悔地说:“我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喜欢的事,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遇见一个什么人——似乎有个救世主,就会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彻底的改变。改变来自自身。我们只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才有机会遇见另一个完整的人。在有生之年,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是我认为此生最浪漫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