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突然出现了大队明军,而且看起来,这帮人已经等了很久。
逃出包围已然是筋疲力尽,要再拼一次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明军刚刚发起进攻,脱逃叛军便土崩瓦解,死的死,降的降。
由始至终,一切都在李如松的掌握之中。
他水攻城池,就料定敌军必然会出城求援,而城外叛军的方向他也早已探明,在敌军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但仍有一件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叛军援军还是来了。
其实来也不奇怪,围城都围了那么久,天天枪打炮轰,保密是谈不上了,但这个时候叛军到来,如果内外夹攻,战局将会非常麻烦。
麻贵一头乱麻,赶紧去找李如松。李司令员仍旧是一脸平静,只说了一句话:
管他城内城外,敌军若来,就地歼之!
对方援军很快就兵临城下了,且人数众多,有数万之众,城内的叛军欢欣鼓舞,明军即将败退,胜利唾手可得!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亲眼看到了希望的破灭,破灭在李如松的手中。
麻贵再次大开眼界,在这次战役中,他看到了另一个李如松。
面对人多势众的敌军,李如松不顾他人的劝阻,亲自上阵。更让麻贵吃惊的是,这位正二品的高级指挥官竟然亲自挥舞马刀,冲锋在前!
和西方军队不同,中国军队打仗,除了单挑外,指挥官一般不在前列。这是很明智的,中国打仗规模大,人多,死人也多,兵死了可以再招,将军死了没地方找,也没时间换,反正冲锋也不差你一个,所以一般说来,能不冲就不冲。
明军也不例外,开国时那一班猛人中,除了常遇春出于个人爱好,喜欢当前锋外,别人基本都待在中军。后来的朱棣倒也有这个喜好,很是风光了几回,但自此之后,这一不正常现象基本绝迹,包括戚继光在内。
但李如松不同,他带头冲锋,那是家庭传统,他爹李成梁从小军官干起,白手起家组建辽东铁骑,一向是领导率先垂范,带头砍人。老子英雄儿好汉,李如松对这项工作也甚感兴趣。
于是在李如松的带领下,明军向叛军发动了猛攻,但对方估计也是急了眼了,死命抵住明军的冲击后,竟然还能发动反攻。
毕竟李如松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明军都是按月拿工资的,被对方一冲,怕死的难免就往回跑。而此时,李如松又表现出了患难与共的品质——谁也不许跑,但凡逃跑的,都被他的督战队干掉了。他也不甘寂寞,亲手杀了几个退却的士兵(手斩士卒畏缩者)。在凶神恶煞的李如松面前,士兵们终于认定,还是回去打仗的好。
在明军的顽强阻击下,援军败退而去,城内叛军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哱拜又发现,经过多日水泡,城池北关部分城墙已经塌陷,防守极其薄弱。
现在无论是李如松还是哱拜,都已经认定,战争即将结束,只剩下最后的一幕。
在落幕之前,李如松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在场的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进攻北关,因为瞎子也看得见,这里将是最好的突破口。
李如松点了点头,他命令部将萧如薰带兵攻击北关。
但是接下来,他却下了另一道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命令:
全军集合,于北关攻击开始后,总攻南关!
所有人都认定北关将是主攻地点,所以进攻南关,才是最好的选择。
兵者,诡道也。
从那一刻起,麻贵才真正认识了眼前的这个人,这个被称为纨绔子弟的家伙。他知道,此人的能力深不可测,此人的前途不可限量。
进攻开始了,当所有的叛军都集结在北关,准备玩最后一把命的时候,却听到了背后传来的呐喊声。李如松这次也豁出去了,亲自登云梯爬墙,坚守了几个月的城池就此被攻陷。
紧跟在李如松身后的,正是麻贵,看着这个小自己一茬的身影,他已经心服口服,甘愿步其后尘。但他不会想到,五年之后,他真步了李如松的后尘。
看见明军入城,叛军们慌不择路。要说这哱拜不愧是首领,比小兵反应快得多,一转手就干掉了自己的两个下属,并召集其余叛军,找李如松谈判,大意是说我之所以反叛,是受了这两人的骗,现在看到你入城,已然悔过自新,希望给我和我家人一条活路。
李如松想了一下,说:好,放下武器,就饶了你。
哱拜松了口气,投降了。
延续几个月的宁夏之乱就此画上句号,由于其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史称“万历三大征”之宁夏之乱。当然,关于哱拜的结局,还要交代一句。
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尽灭拜(哱拜)族。
这正是李如松的风格。
投降?早干吗去了?
突然出现了大队明军,而且看起来,这帮人已经等了很久。
逃出包围已然是筋疲力尽,要再拼一次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明军刚刚发起进攻,脱逃叛军便土崩瓦解,死的死,降的降。
由始至终,一切都在李如松的掌握之中。
他水攻城池,就料定敌军必然会出城求援,而城外叛军的方向他也早已探明,在敌军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但仍有一件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叛军援军还是来了。
其实来也不奇怪,围城都围了那么久,天天枪打炮轰,保密是谈不上了,但这个时候叛军到来,如果内外夹攻,战局将会非常麻烦。
麻贵一头乱麻,赶紧去找李如松。李司令员仍旧是一脸平静,只说了一句话:
管他城内城外,敌军若来,就地歼之!
对方援军很快就兵临城下了,且人数众多,有数万之众,城内的叛军欢欣鼓舞,明军即将败退,胜利唾手可得!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亲眼看到了希望的破灭,破灭在李如松的手中。
麻贵再次大开眼界,在这次战役中,他看到了另一个李如松。
面对人多势众的敌军,李如松不顾他人的劝阻,亲自上阵。更让麻贵吃惊的是,这位正二品的高级指挥官竟然亲自挥舞马刀,冲锋在前!
和西方军队不同,中国军队打仗,除了单挑外,指挥官一般不在前列。这是很明智的,中国打仗规模大,人多,死人也多,兵死了可以再招,将军死了没地方找,也没时间换,反正冲锋也不差你一个,所以一般说来,能不冲就不冲。
明军也不例外,开国时那一班猛人中,除了常遇春出于个人爱好,喜欢当前锋外,别人基本都待在中军。后来的朱棣倒也有这个喜好,很是风光了几回,但自此之后,这一不正常现象基本绝迹,包括戚继光在内。
但李如松不同,他带头冲锋,那是家庭传统,他爹李成梁从小军官干起,白手起家组建辽东铁骑,一向是领导率先垂范,带头砍人。老子英雄儿好汉,李如松对这项工作也甚感兴趣。
于是在李如松的带领下,明军向叛军发动了猛攻,但对方估计也是急了眼了,死命抵住明军的冲击后,竟然还能发动反攻。
毕竟李如松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明军都是按月拿工资的,被对方一冲,怕死的难免就往回跑。而此时,李如松又表现出了患难与共的品质——谁也不许跑,但凡逃跑的,都被他的督战队干掉了。他也不甘寂寞,亲手杀了几个退却的士兵(手斩士卒畏缩者)。在凶神恶煞的李如松面前,士兵们终于认定,还是回去打仗的好。
在明军的顽强阻击下,援军败退而去,城内叛军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哱拜又发现,经过多日水泡,城池北关部分城墙已经塌陷,防守极其薄弱。
现在无论是李如松还是哱拜,都已经认定,战争即将结束,只剩下最后的一幕。
在落幕之前,李如松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在场的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进攻北关,因为瞎子也看得见,这里将是最好的突破口。
李如松点了点头,他命令部将萧如薰带兵攻击北关。
但是接下来,他却下了另一道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命令:
全军集合,于北关攻击开始后,总攻南关!
所有人都认定北关将是主攻地点,所以进攻南关,才是最好的选择。
兵者,诡道也。
从那一刻起,麻贵才真正认识了眼前的这个人,这个被称为纨绔子弟的家伙。他知道,此人的能力深不可测,此人的前途不可限量。
进攻开始了,当所有的叛军都集结在北关,准备玩最后一把命的时候,却听到了背后传来的呐喊声。李如松这次也豁出去了,亲自登云梯爬墙,坚守了几个月的城池就此被攻陷。
紧跟在李如松身后的,正是麻贵,看着这个小自己一茬的身影,他已经心服口服,甘愿步其后尘。但他不会想到,五年之后,他真步了李如松的后尘。
看见明军入城,叛军们慌不择路。要说这哱拜不愧是首领,比小兵反应快得多,一转手就干掉了自己的两个下属,并召集其余叛军,找李如松谈判,大意是说我之所以反叛,是受了这两人的骗,现在看到你入城,已然悔过自新,希望给我和我家人一条活路。
李如松想了一下,说:好,放下武器,就饶了你。
哱拜松了口气,投降了。
延续几个月的宁夏之乱就此画上句号,由于其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史称“万历三大征”之宁夏之乱。当然,关于哱拜的结局,还要交代一句。
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尽灭拜(哱拜)族。
这正是李如松的风格。
投降?早干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