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问鼎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京城,龙盘虎踞之地。
数百年前,大唐兴盛之时,四海臣服。有外国使臣前来朝拜,在长安城外,仰望高大的城墙,一时震惊,心情激荡之下,以为来到了天国,纷纷望尘而拜。
长安城外,人如风马如龙,终日车水马龙,扬起漫天红尘,故有滚滚红尘一说。
自此,中国始有天朝之称。
和昔日的长安城相比,如今大夏的都城上京,城墙之高,占地面积之广,远超当年长安城数倍。高达数丈的红门,上面布满碗大的铜钉。高达数十丈的城墙,站在墙根之下向上仰望,有高山仰止的高耸之感。左右视之,厚达丈余的褐色城墙,绵延不绝,如雄伟的山脉。
大夏初立之时,都城并不在上京,而是在东京开封。太祖一心北上,收复山河,和太祖有同样北伐之志的宗老元帅,一生数次强渡黄河,却屡被金国打败,退守黄河以南。临死之时,死不瞑目,向北大喊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吐血而亡。
终太祖一生,未过黄河,是为太祖终身憾事。太祖之后,太宗继位。和雄才大略的太祖相比,太宗更为好战并且收复失地之心更为迫切。太宗数次御驾亲征,重用主战派大将岳翔、曹文北征,三次强渡黄河,虽死伤十余万战士,却最终大败金国,一路攻进上京,生生将国土面积扩大一倍以上,黄河以北大好山河尽归大夏。
太宗大胜之下,一心效仿当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志,立志“明犯强夏者,虽远必诛”,在攻进上京之后,太宗下令一鼓作气荡平白山黑水之地,愿四海之内,九州之地,凡有生灵之处,皆为大夏版图。
岳翔作为太宗最为倚重的主战派主要将领,名下的岳家军声名远扬,是令金国闻风丧胆的大夏主力作战军团。太宗有意派岳翔出山海关,扫荡金国残余势力。岳翔却抗旨不从,声称现在大夏兵力已是强弩之末,如果再向前进攻,必败无疑。太宗大怒,以惑乱军心之罪将岳翔下狱,命曹文北上出关,直取金国都城会宁。
曹文出关,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月后便将白山黑水之地大半江山收归大夏。太宗大喜,许诺封曹文为异姓王。
朝堂之上一片反对之声,太祖在位之时曾明令天下,永不封异姓王。太宗继位,并非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本来朝野之中质疑太宗帝位是否正统的声音就屡禁不止,太宗又如此公然推翻太祖遗命,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少儒学之士争相上书,以祖宗之法不可废太祖遗命不可夺为由,要求太宗收回成命,并且下罪己诏。
自汉文帝首下罪己诏以来,至大夏,先后已有数位皇帝下过罪己诏。太祖在位时,有一年天灾频发,太祖欲下罪己诏,被群臣劝阻。现今太宗被群臣请求下罪己诏,勃然大怒,将提议的几人杖责之后,发配岭南。
太宗此举引发了群臣更大的反弹。群臣联名上书,要求太宗除了收回封异姓王的成命以及下罪己诏之外,还要召回被流放的官员,安抚并且重新启用。否则,群臣将辞官回乡。
和太祖的淳厚有所不同的是,太宗性子宽厚之中,又有刚强之心。面对群臣齐心的巨大阻力,太宗也是清楚君权和臣权之争,历来有之,不是君进臣退就是臣进君退。现今正值用人之际,若是朝堂不稳,势必会影响前方战事。太宗无奈之下,决定退让。
然而正在此时,忽然节外生枝。
尚在狱中的岳翔上书一封,言辞虽恳切却暗含要挟之意,要求太宗也效仿太祖兄终弟及之风,将皇位传给三王爷。此举彻底激怒太宗,因大夏立朝之时便立下规矩,武官不得干涉朝政,太宗当即命人口谕岳翔:“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并赐酒一杯。
是夜,岳翔暴毙狱中。后被葬到一处风景秀美之地,坟前立有一亭,名风波亭。
岳翔之死,让群臣之中一些人寒心,一些人退后,一些人明哲保身。最后只剩几人继续寸步不让,被太宗一一贬谪。随后不久,太宗正式立长子为太子,是为后来的臻宗。
再说太宗平息了和群臣之争以及赐死了岳翔之后,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可以继续他的宏图霸业之时,前方却战事吃紧,曹文数月围攻会宁,久攻不下,死伤惨重。
是继续派兵增援,还是就此撤兵,太宗犹豫不决。数日之后接到战报,曹文大败,力战而死,所率五十万精兵,悉数被歼。金国联合蒙古,大举来犯,边境告危。
太宗大惊,急召群臣商议对策。主战派主张固守上京,再从各地调动兵马增援,力保上京安全。上京得之不易,不可放弃。主和派则认为此时应当退出上京,退守东京,凭借黄河天险,可保无忧。
主战和主和派争吵不休,乱成一团。太宗不胜其烦,猛然一拍龙案,怒道:“凡敢胆再声称放弃上京者,一律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众人见太宗龙意已决,也就不再多说。待各地兵马增援到上京之时,已然过了月余。上京被金国和蒙古兵马重重包围,苦苦支撑,死伤无数。
援兵一到,太宗意欲开门迎战,群臣苦劝无用,只好追随太宗出城迎敌。太宗不顾千金之躯,冲锋在前,军心大振,击退联军三百里。
太宗大喜,想要一鼓作气,将金蒙联军荡平。此时兵马疲惫,已然没有再战之力,太宗却一意孤行,继续前行。结果在热河中了埋伏,被金蒙二十万联军包围,太宗率兵力战三天三夜,所带三十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才得以逃出生天。
回到上京之后才发现,太宗后背中了一箭。不久之后,箭伤复发,太宗病死在上京。遵照太宗遗命,太宗遗体安葬在上京,不回东京。终太宗一生,虽有杀兄继位的嫌疑,却也出生入死征战无数,为大夏版图的扩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战死沙场,死也要葬身上京,可见他作为人君,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臻宗继位之后,并未北上征战,他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劝学诗是为其一,其二,定都上京。
在无数人的反对声中,臻宗执意定都上京,将东京作为陪都,取名临安,寓意临时安置君临即安之意。大夏定都上京,将黄河以北至上京的一千五百里的大好江山牢牢掌控在大夏手中。。
臻宗传位给夏缜。
夏缜就是当今圣上,他十岁即位,现今已经在位三十年。作为可以和汉武帝相提并论的明君,夏缜仁义兼备,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奠定了今日的大夏版图,不但将白山黑水之地尽数纳入大夏版图,还将西北、漠北也收归大夏。他更有远见卓识的是,还大开海禁,先后设立了广州、杭州、泉州等市舶司,开展海上贸易,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让大夏精美的瓷器、茶叶以及丝绸远销南海诸国。
正是夏缜在位三十年间,大夏国力蒸蒸日上,四海臣服,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放眼宇内,大夏是为第一强国!不少外国使团来到大夏之后,叹为观止,甚至个别小国王子宁愿留大夏甘当大夏一小民,也不想回国当王子。
夏缜虽征战无数,劳民伤财,却和汉武帝大有不同的是,他本人十分节俭。正是因此,大夏才没有如当年汉武帝征战之时一样耗尽国库。又因大夏鼓励经商,再有港口贸易十分繁荣,税收丰足,大夏并未因为征战而衰弱,反倒由于版图的扩大,实力节节上升。
“当今圣上仁厚纯良,可惜好景不常在,现今年事已高,却膝下无子,谁来继承皇位,事关国家社稷安危。且圣上龙体欠安,已经有些时日了,久治不愈……”
夏缜虽一生文成武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是为最大憾事。李鼎善手摇折扇,轻抿一口建茶,喟叹一声,目光落在了茶盖之上。茶盖的边缘之处,有一行不易察觉的小字,是蝇头小楷——好景常在。
李鼎善的目光又穿过窗户看向了茶肆外面飘荡的茶幡,茶幡迎风飘扬,阳光正好,映照得红色茶幡格外鲜艳醒目。
茶幡上四个隶书大字——好景常在。
好景常在茶肆是上京最负盛名的一家连锁茶肆,只在上京一地,就至少有百十家之多,若是整个大夏境内,怕是上千家不止。据说不只大夏境内有连锁... -->>
京城,龙盘虎踞之地。
数百年前,大唐兴盛之时,四海臣服。有外国使臣前来朝拜,在长安城外,仰望高大的城墙,一时震惊,心情激荡之下,以为来到了天国,纷纷望尘而拜。
长安城外,人如风马如龙,终日车水马龙,扬起漫天红尘,故有滚滚红尘一说。
自此,中国始有天朝之称。
和昔日的长安城相比,如今大夏的都城上京,城墙之高,占地面积之广,远超当年长安城数倍。高达数丈的红门,上面布满碗大的铜钉。高达数十丈的城墙,站在墙根之下向上仰望,有高山仰止的高耸之感。左右视之,厚达丈余的褐色城墙,绵延不绝,如雄伟的山脉。
大夏初立之时,都城并不在上京,而是在东京开封。太祖一心北上,收复山河,和太祖有同样北伐之志的宗老元帅,一生数次强渡黄河,却屡被金国打败,退守黄河以南。临死之时,死不瞑目,向北大喊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吐血而亡。
终太祖一生,未过黄河,是为太祖终身憾事。太祖之后,太宗继位。和雄才大略的太祖相比,太宗更为好战并且收复失地之心更为迫切。太宗数次御驾亲征,重用主战派大将岳翔、曹文北征,三次强渡黄河,虽死伤十余万战士,却最终大败金国,一路攻进上京,生生将国土面积扩大一倍以上,黄河以北大好山河尽归大夏。
太宗大胜之下,一心效仿当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志,立志“明犯强夏者,虽远必诛”,在攻进上京之后,太宗下令一鼓作气荡平白山黑水之地,愿四海之内,九州之地,凡有生灵之处,皆为大夏版图。
岳翔作为太宗最为倚重的主战派主要将领,名下的岳家军声名远扬,是令金国闻风丧胆的大夏主力作战军团。太宗有意派岳翔出山海关,扫荡金国残余势力。岳翔却抗旨不从,声称现在大夏兵力已是强弩之末,如果再向前进攻,必败无疑。太宗大怒,以惑乱军心之罪将岳翔下狱,命曹文北上出关,直取金国都城会宁。
曹文出关,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月后便将白山黑水之地大半江山收归大夏。太宗大喜,许诺封曹文为异姓王。
朝堂之上一片反对之声,太祖在位之时曾明令天下,永不封异姓王。太宗继位,并非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本来朝野之中质疑太宗帝位是否正统的声音就屡禁不止,太宗又如此公然推翻太祖遗命,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少儒学之士争相上书,以祖宗之法不可废太祖遗命不可夺为由,要求太宗收回成命,并且下罪己诏。
自汉文帝首下罪己诏以来,至大夏,先后已有数位皇帝下过罪己诏。太祖在位时,有一年天灾频发,太祖欲下罪己诏,被群臣劝阻。现今太宗被群臣请求下罪己诏,勃然大怒,将提议的几人杖责之后,发配岭南。
太宗此举引发了群臣更大的反弹。群臣联名上书,要求太宗除了收回封异姓王的成命以及下罪己诏之外,还要召回被流放的官员,安抚并且重新启用。否则,群臣将辞官回乡。
和太祖的淳厚有所不同的是,太宗性子宽厚之中,又有刚强之心。面对群臣齐心的巨大阻力,太宗也是清楚君权和臣权之争,历来有之,不是君进臣退就是臣进君退。现今正值用人之际,若是朝堂不稳,势必会影响前方战事。太宗无奈之下,决定退让。
然而正在此时,忽然节外生枝。
尚在狱中的岳翔上书一封,言辞虽恳切却暗含要挟之意,要求太宗也效仿太祖兄终弟及之风,将皇位传给三王爷。此举彻底激怒太宗,因大夏立朝之时便立下规矩,武官不得干涉朝政,太宗当即命人口谕岳翔:“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并赐酒一杯。
是夜,岳翔暴毙狱中。后被葬到一处风景秀美之地,坟前立有一亭,名风波亭。
岳翔之死,让群臣之中一些人寒心,一些人退后,一些人明哲保身。最后只剩几人继续寸步不让,被太宗一一贬谪。随后不久,太宗正式立长子为太子,是为后来的臻宗。
再说太宗平息了和群臣之争以及赐死了岳翔之后,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可以继续他的宏图霸业之时,前方却战事吃紧,曹文数月围攻会宁,久攻不下,死伤惨重。
是继续派兵增援,还是就此撤兵,太宗犹豫不决。数日之后接到战报,曹文大败,力战而死,所率五十万精兵,悉数被歼。金国联合蒙古,大举来犯,边境告危。
太宗大惊,急召群臣商议对策。主战派主张固守上京,再从各地调动兵马增援,力保上京安全。上京得之不易,不可放弃。主和派则认为此时应当退出上京,退守东京,凭借黄河天险,可保无忧。
主战和主和派争吵不休,乱成一团。太宗不胜其烦,猛然一拍龙案,怒道:“凡敢胆再声称放弃上京者,一律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众人见太宗龙意已决,也就不再多说。待各地兵马增援到上京之时,已然过了月余。上京被金国和蒙古兵马重重包围,苦苦支撑,死伤无数。
援兵一到,太宗意欲开门迎战,群臣苦劝无用,只好追随太宗出城迎敌。太宗不顾千金之躯,冲锋在前,军心大振,击退联军三百里。
太宗大喜,想要一鼓作气,将金蒙联军荡平。此时兵马疲惫,已然没有再战之力,太宗却一意孤行,继续前行。结果在热河中了埋伏,被金蒙二十万联军包围,太宗率兵力战三天三夜,所带三十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才得以逃出生天。
回到上京之后才发现,太宗后背中了一箭。不久之后,箭伤复发,太宗病死在上京。遵照太宗遗命,太宗遗体安葬在上京,不回东京。终太宗一生,虽有杀兄继位的嫌疑,却也出生入死征战无数,为大夏版图的扩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战死沙场,死也要葬身上京,可见他作为人君,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臻宗继位之后,并未北上征战,他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劝学诗是为其一,其二,定都上京。
在无数人的反对声中,臻宗执意定都上京,将东京作为陪都,取名临安,寓意临时安置君临即安之意。大夏定都上京,将黄河以北至上京的一千五百里的大好江山牢牢掌控在大夏手中。。
臻宗传位给夏缜。
夏缜就是当今圣上,他十岁即位,现今已经在位三十年。作为可以和汉武帝相提并论的明君,夏缜仁义兼备,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奠定了今日的大夏版图,不但将白山黑水之地尽数纳入大夏版图,还将西北、漠北也收归大夏。他更有远见卓识的是,还大开海禁,先后设立了广州、杭州、泉州等市舶司,开展海上贸易,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让大夏精美的瓷器、茶叶以及丝绸远销南海诸国。
正是夏缜在位三十年间,大夏国力蒸蒸日上,四海臣服,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放眼宇内,大夏是为第一强国!不少外国使团来到大夏之后,叹为观止,甚至个别小国王子宁愿留大夏甘当大夏一小民,也不想回国当王子。
夏缜虽征战无数,劳民伤财,却和汉武帝大有不同的是,他本人十分节俭。正是因此,大夏才没有如当年汉武帝征战之时一样耗尽国库。又因大夏鼓励经商,再有港口贸易十分繁荣,税收丰足,大夏并未因为征战而衰弱,反倒由于版图的扩大,实力节节上升。
“当今圣上仁厚纯良,可惜好景不常在,现今年事已高,却膝下无子,谁来继承皇位,事关国家社稷安危。且圣上龙体欠安,已经有些时日了,久治不愈……”
夏缜虽一生文成武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是为最大憾事。李鼎善手摇折扇,轻抿一口建茶,喟叹一声,目光落在了茶盖之上。茶盖的边缘之处,有一行不易察觉的小字,是蝇头小楷——好景常在。
李鼎善的目光又穿过窗户看向了茶肆外面飘荡的茶幡,茶幡迎风飘扬,阳光正好,映照得红色茶幡格外鲜艳醒目。
茶幡上四个隶书大字——好景常在。
好景常在茶肆是上京最负盛名的一家连锁茶肆,只在上京一地,就至少有百十家之多,若是整个大夏境内,怕是上千家不止。据说不只大夏境内有连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