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恶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没有。
华州军索性是不参与受降的工作,直接就是朝前压去,关外北府的大批团练开始进入辽镇,维持治安,接受投降。
这时候发生了许多颇有趣味的事情,比如说,五百团练被命令去某处缴械受降,出发之后,他们的团练使才发现,要去的不是百户所,而是千户所,顿时是下的半死,自己领着骑兵去追,生怕这些团练被对方祸害了,到时候自己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谁想到到了半路,居然遇见了那些团练,他们兴高采烈的回来了,原来还没有到那个千户所的时候,千户所的人就带着整个千户所的刀枪出来等候了,他们毫不可惜自己交出去的武器,并且保证自己这里没有剩余的武器。并且十分亲切的率领这些团练进入搜查。
这五百团练也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被这千户的人算计了,不过从头到尾,尽管心中提防,但是这千户所从上到下的人都是热情无比,客气万分,到最后被送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这次受降已经是顺利完成。
其他的受降大都相同,同是汉人,也没有必要动刀枪,对方如此强悍,却不做蛮族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也没有必要抵抗了。
每收复一地,华州要做的就是丈量土地,登记造册,并且有一个政策,就是民三公七的赋税政策,实物缴纳,无火耗,无其他的费用。
明朝的卫所实际上是明朝的官家的田庄,每年上缴的田赋在最高峰的时候已经是达到了大明田赋盘子的三成以上,军户种田的时候往往承受着和农村的佃户差不多的赋税,这种已经是辛苦之极,根本没有什么训练的时间了。算下来,他们每年的缴纳的田赋名义上也是华此次的政策所说的三成。
但是火耗之类,大明的赋税花样叠加起来,很多军户都要把自己一年的一半以上的收成交上去,想要过好一点的日子怕是不容易。辽镇的情况之所以比其它的卫所强些,不过是辽镇地广人稀,军户们耕种的土地大一些,收获的多些,留在自己手里的也就跟着多些。
华州每到一地受降,除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团练之外,还有宣布政策的收支文书和农官,每到一地都是丈量土地,重新分派。把各地的土地都是平均的分派在每个人的手中,之所以说是平均分派。
那是因为每个卫所,千户所和堡垒耕种的土地里面都有所谓的公田,军户除了修筑城池防御工事,训练服役之外,还有就是耕种公田,这个工作完全都是义务性的,收成完全的上缴。
公田的收成并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到了大明朝廷和官府的仓库之中,这些公田实际上是辽镇总兵和副将参将的私田,这些高级将官按照自己的级别的高低,在这个公田之中拿到自己应得的一份。
这也是辽镇的总兵身边的家丁亲兵的能有几千人这么大的数目,就是因为辽镇有这么一份收入。
这些田地往往都是在距离卫所,千户所和堡垒最近的,距离水源最近,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田地都是公田,辽镇总兵和各级的军官就是从大到小的地主,地主和佃户之间没有什么情谊可讲的,佃户对地主永远都有怨气。
华州把这些公田分配到当地军户的手中,并且是确定了田赋的比例,等于是一下子送了一件大实惠给他们,人人手中多了些好田地,而且要少缴赋税,利益这种东西是最实在的,顿时是惶恐不安的人心就转了过来,偏偏这些好处只能是华州手中才能给,只有华州长胜这些政策才能长存。
不知不觉之间,那些辽镇军户开始盼着华州军一路长胜,当然,华州的政策不可能总是以招抚为主,每个千户所抽百丁,原来的千户和各级军官,带着自己的亲兵家将接受华州的重新编练,变为团练。
但是不能驻守本地,需要离开原来的驻地二百里,而且每地团练,关外和辽镇出身的人,人数比例必须是一半一半,团练使是关外的华州旧民,团练副使是辽镇的辽民。
前面是华州的军队徐徐推进,后面是华州的招抚政策一项项的实施,辽镇的一半以上的底盘,都被华州牢牢的控制住了。
也没有。
华州军索性是不参与受降的工作,直接就是朝前压去,关外北府的大批团练开始进入辽镇,维持治安,接受投降。
这时候发生了许多颇有趣味的事情,比如说,五百团练被命令去某处缴械受降,出发之后,他们的团练使才发现,要去的不是百户所,而是千户所,顿时是下的半死,自己领着骑兵去追,生怕这些团练被对方祸害了,到时候自己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谁想到到了半路,居然遇见了那些团练,他们兴高采烈的回来了,原来还没有到那个千户所的时候,千户所的人就带着整个千户所的刀枪出来等候了,他们毫不可惜自己交出去的武器,并且保证自己这里没有剩余的武器。并且十分亲切的率领这些团练进入搜查。
这五百团练也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被这千户的人算计了,不过从头到尾,尽管心中提防,但是这千户所从上到下的人都是热情无比,客气万分,到最后被送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这次受降已经是顺利完成。
其他的受降大都相同,同是汉人,也没有必要动刀枪,对方如此强悍,却不做蛮族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也没有必要抵抗了。
每收复一地,华州要做的就是丈量土地,登记造册,并且有一个政策,就是民三公七的赋税政策,实物缴纳,无火耗,无其他的费用。
明朝的卫所实际上是明朝的官家的田庄,每年上缴的田赋在最高峰的时候已经是达到了大明田赋盘子的三成以上,军户种田的时候往往承受着和农村的佃户差不多的赋税,这种已经是辛苦之极,根本没有什么训练的时间了。算下来,他们每年的缴纳的田赋名义上也是华此次的政策所说的三成。
但是火耗之类,大明的赋税花样叠加起来,很多军户都要把自己一年的一半以上的收成交上去,想要过好一点的日子怕是不容易。辽镇的情况之所以比其它的卫所强些,不过是辽镇地广人稀,军户们耕种的土地大一些,收获的多些,留在自己手里的也就跟着多些。
华州每到一地受降,除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团练之外,还有宣布政策的收支文书和农官,每到一地都是丈量土地,重新分派。把各地的土地都是平均的分派在每个人的手中,之所以说是平均分派。
那是因为每个卫所,千户所和堡垒耕种的土地里面都有所谓的公田,军户除了修筑城池防御工事,训练服役之外,还有就是耕种公田,这个工作完全都是义务性的,收成完全的上缴。
公田的收成并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到了大明朝廷和官府的仓库之中,这些公田实际上是辽镇总兵和副将参将的私田,这些高级将官按照自己的级别的高低,在这个公田之中拿到自己应得的一份。
这也是辽镇的总兵身边的家丁亲兵的能有几千人这么大的数目,就是因为辽镇有这么一份收入。
这些田地往往都是在距离卫所,千户所和堡垒最近的,距离水源最近,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田地都是公田,辽镇总兵和各级的军官就是从大到小的地主,地主和佃户之间没有什么情谊可讲的,佃户对地主永远都有怨气。
华州把这些公田分配到当地军户的手中,并且是确定了田赋的比例,等于是一下子送了一件大实惠给他们,人人手中多了些好田地,而且要少缴赋税,利益这种东西是最实在的,顿时是惶恐不安的人心就转了过来,偏偏这些好处只能是华州手中才能给,只有华州长胜这些政策才能长存。
不知不觉之间,那些辽镇军户开始盼着华州军一路长胜,当然,华州的政策不可能总是以招抚为主,每个千户所抽百丁,原来的千户和各级军官,带着自己的亲兵家将接受华州的重新编练,变为团练。
但是不能驻守本地,需要离开原来的驻地二百里,而且每地团练,关外和辽镇出身的人,人数比例必须是一半一半,团练使是关外的华州旧民,团练副使是辽镇的辽民。
前面是华州的军队徐徐推进,后面是华州的招抚政策一项项的实施,辽镇的一半以上的底盘,都被华州牢牢的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