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我在红楼修文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石咏对广州那位傅云生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晓得人家铁定是学好了理化, 穿到哪个时空都不怕。这煤油, 铁定是傅云生进口了石油之后炼化的产物, 而这些沥青, 应当就是炼煤油之后的副产品,傅云生不愿浪费,一并就叫人送到他这儿来消化了。
相形之下, 他这个研究古代工艺美术出身的文艺小青年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理科学渣, 若不是碰巧曾研究过古代玻璃的成分,又有工匠相帮, 他哪儿能做出玻璃来啊!
当下石咏激动地问了那管事, 问这一次从南边进了多少煤油与沥青进京。管事答曰煤油五百缸,沥青五百桶,说是一个月之后还会再抵京一批,数量是现在的两倍。石咏掂量掂量,觉得这两样东西都是急需, 这点儿哪儿够。
他有心写封信给傅云生,岂料薛家管事这时候将傅云生写给石咏的信取了出来, 说:“对不住,石大爷,险些将这信给忘了。”
石咏知道对方是个“同乡”,但没想到对方竟先给自己来了信。他一拆信纸, 扫了一眼, 只见信上都是字母, 心里难免紧张,毕竟好长时间没用过外语了。可是他仔细一看,却发现对方其实也没有难为他,这信上写的乃是汉语拼音。
只见对方笔迹粗豪,一个个字母倾斜到似乎要飞起。石咏慢慢读着,发现对方写了一行话:时机未至,等有机会我联系你!
除了这行话之外,信的末尾还龙飞凤舞了一行大字,石咏依样读来,竟是“小子不赖”四个字。他一怔,心想对方怎么知道自己是个年轻小子,瞥眼一看薛家管事,石咏又明白了,定是这管事给透出去的。
薛家管事马上腆着脸夸石咏:“没想到石大爷连洋人的文字都看得懂。”
石咏少不了也装装样子,板着脸说:“这算不得什么,皇上,还有好几位皇子阿哥,都是看得懂洋文的……”
康熙早年间与欧洲传教士往来较多,对西学又感兴趣,能看得懂洋文自然没什么。他膝下好几位阿哥,据传也看得懂洋文,其中就有九阿哥、十六阿哥……
石咏一想起九阿哥心里就敲响警钟:看来,他还得将这信毁去,免得叫人发现了这是“假”洋文。
见过薛家管事,石咏安排将南边采买来的东西先送到城外玻璃厂。那里对库存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煤油虽然是易燃品,可也有人能好生照看,免得生什么祸事。
将这一切都安排妥当,石咏便赶去金鱼胡同见十三阿哥。这时天色已晚,石咏原没想到十三阿哥府上会有客,岂料被府上管事迎进外书房,才见到雍亲王正盘腿坐在十三阿哥外书房的炕上,鼻梁上架着眼镜儿,正刷刷地奋笔疾书。
石咏向他问安,雍亲王也只抬起眼,冲石咏看了一眼,说:“你回你的事儿,不用理我!”说着,又伏低了继续书写。
十三阿哥则与石咏坐在一旁的酸枝木书桌边。石咏今天正好带了一具煤油灯灯具过来,这是他在玻璃厂的研发处新打造出来的,与煤油灯的“军需版”不同,是煤油灯的“民间版”,是石咏打算先解决了军中用度之后,再开发出来在民间售卖的。
石咏将那盛着煤油灯的匣子先取了出来,连匣子一道放在书桌上,接着便向十三阿哥交代了南面得了煤油与沥青两样的事儿。
十三阿哥听说煤油可以先紧着军中的用度,而沥青则可以用于筑路、防水等多项用途,不禁念了一声佛,连声说太好了。
旁边雍亲王也忍不住抬头看了十三阿哥一眼。
十三阿哥登时笑道:“四哥,这不是近朱者赤么?平日听您念佛念得多了,我也多些佛性。您瞧这不是老天保佑,心想事成么,早先茂行制的油灯,如今就寻到了合适的灯油供应了。不止有灯油,还有另一样好物,叫什么沥青的!”
石咏冲十三阿哥点点头。
这时候雍亲王似乎已经将一封书信写完了,一面将纸笺装起来,一面说:“可茂行刚才不也提了,那是要靠从海外采买才能造得出来么?若是以后需要更多,岂不是真金白银都就此要往海外流出去?”
石咏却不这么认为。他大致知道这个时空的海外贸易情况,知道中华海关每年向外出口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关银乃是净流入,而且顺差惊人。借这样的顺差与盈余,多进口些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型商品岂不是好?再者,海关即使是在进口货物的时候,也一样会抽关税,海关的银子,会都流到中央财政的兜儿里。
若是顺差得太久了,教那些往来贸易的海商无利可图,积怨日深,对中华未必有利。对方既然海上实力强大,远隔重洋照样能来到广州等口岸进行贸易,想必在航海、星象、甚至火器上都有些建树,不可小觑。与其为将来留下隐患,倒不如借着进口物资的机会,让海商多少也能赚点儿,双方各取所需,互不相扰,以求共同发展。
石咏不算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好歹也将自己想说的一条条都表述出来。对面十三阿哥与从头至尾都冷着脸的雍亲王,石咏虽然心头发怵,可还是将该说的都说了,没有保留。
雍亲王盯着石咏不说话,十三阿哥则问:“茂行,这些,难道也是你幼年时比邻而居的那名广州工匠所说的吗?”
这个……石咏挠挠头,赶紧解释:“回十三爷的话,这个不止是卑职幼年的见闻,早先薛家管事有提起广州口岸的观感,卑职才琢磨出这些来的。”
十三阿哥登时舒畅地笑了,说:“这才是么,若真有这么神的工匠,我真想命人去广州,将你口中的这人物给找出来。”
十三阿哥这里总算混了过去,雍亲王那边却没有那么好糊弄,只见这一位始终盯着石咏,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好在最后雍亲王舒了口气,摇摇头,说:“年轻人,虽说观点新颖,可还是有欠周详,欠考虑啊欠考虑。”
石咏无语,心道感情刚才这一位一直盯着自己不做声,是自己又在心里想了一番海贸的事儿啊!
不过,他承认他所想的偏幼稚,且一知半解,可他还是希望所说的话对未来的上位者能有一星半点的触动。
雍亲王清了清嗓子,正要点拨石咏他刚才哪里说得“欠考虑”,这边十三阿哥府上的管事进来,向外书房里的人躬身禀报:“回爷的话,十四爷来了。”
石咏一惊,不便再坐着,当即站了起来,他刚刚起身,门外头就已经响起一声响亮的招呼:“四哥,你也在!”
早年间石咏在十三阿哥那次生辰宴上见过十四阿哥... -->>
石咏对广州那位傅云生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晓得人家铁定是学好了理化, 穿到哪个时空都不怕。这煤油, 铁定是傅云生进口了石油之后炼化的产物, 而这些沥青, 应当就是炼煤油之后的副产品,傅云生不愿浪费,一并就叫人送到他这儿来消化了。
相形之下, 他这个研究古代工艺美术出身的文艺小青年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理科学渣, 若不是碰巧曾研究过古代玻璃的成分,又有工匠相帮, 他哪儿能做出玻璃来啊!
当下石咏激动地问了那管事, 问这一次从南边进了多少煤油与沥青进京。管事答曰煤油五百缸,沥青五百桶,说是一个月之后还会再抵京一批,数量是现在的两倍。石咏掂量掂量,觉得这两样东西都是急需, 这点儿哪儿够。
他有心写封信给傅云生,岂料薛家管事这时候将傅云生写给石咏的信取了出来, 说:“对不住,石大爷,险些将这信给忘了。”
石咏知道对方是个“同乡”,但没想到对方竟先给自己来了信。他一拆信纸, 扫了一眼, 只见信上都是字母, 心里难免紧张,毕竟好长时间没用过外语了。可是他仔细一看,却发现对方其实也没有难为他,这信上写的乃是汉语拼音。
只见对方笔迹粗豪,一个个字母倾斜到似乎要飞起。石咏慢慢读着,发现对方写了一行话:时机未至,等有机会我联系你!
除了这行话之外,信的末尾还龙飞凤舞了一行大字,石咏依样读来,竟是“小子不赖”四个字。他一怔,心想对方怎么知道自己是个年轻小子,瞥眼一看薛家管事,石咏又明白了,定是这管事给透出去的。
薛家管事马上腆着脸夸石咏:“没想到石大爷连洋人的文字都看得懂。”
石咏少不了也装装样子,板着脸说:“这算不得什么,皇上,还有好几位皇子阿哥,都是看得懂洋文的……”
康熙早年间与欧洲传教士往来较多,对西学又感兴趣,能看得懂洋文自然没什么。他膝下好几位阿哥,据传也看得懂洋文,其中就有九阿哥、十六阿哥……
石咏一想起九阿哥心里就敲响警钟:看来,他还得将这信毁去,免得叫人发现了这是“假”洋文。
见过薛家管事,石咏安排将南边采买来的东西先送到城外玻璃厂。那里对库存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煤油虽然是易燃品,可也有人能好生照看,免得生什么祸事。
将这一切都安排妥当,石咏便赶去金鱼胡同见十三阿哥。这时天色已晚,石咏原没想到十三阿哥府上会有客,岂料被府上管事迎进外书房,才见到雍亲王正盘腿坐在十三阿哥外书房的炕上,鼻梁上架着眼镜儿,正刷刷地奋笔疾书。
石咏向他问安,雍亲王也只抬起眼,冲石咏看了一眼,说:“你回你的事儿,不用理我!”说着,又伏低了继续书写。
十三阿哥则与石咏坐在一旁的酸枝木书桌边。石咏今天正好带了一具煤油灯灯具过来,这是他在玻璃厂的研发处新打造出来的,与煤油灯的“军需版”不同,是煤油灯的“民间版”,是石咏打算先解决了军中用度之后,再开发出来在民间售卖的。
石咏将那盛着煤油灯的匣子先取了出来,连匣子一道放在书桌上,接着便向十三阿哥交代了南面得了煤油与沥青两样的事儿。
十三阿哥听说煤油可以先紧着军中的用度,而沥青则可以用于筑路、防水等多项用途,不禁念了一声佛,连声说太好了。
旁边雍亲王也忍不住抬头看了十三阿哥一眼。
十三阿哥登时笑道:“四哥,这不是近朱者赤么?平日听您念佛念得多了,我也多些佛性。您瞧这不是老天保佑,心想事成么,早先茂行制的油灯,如今就寻到了合适的灯油供应了。不止有灯油,还有另一样好物,叫什么沥青的!”
石咏冲十三阿哥点点头。
这时候雍亲王似乎已经将一封书信写完了,一面将纸笺装起来,一面说:“可茂行刚才不也提了,那是要靠从海外采买才能造得出来么?若是以后需要更多,岂不是真金白银都就此要往海外流出去?”
石咏却不这么认为。他大致知道这个时空的海外贸易情况,知道中华海关每年向外出口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关银乃是净流入,而且顺差惊人。借这样的顺差与盈余,多进口些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型商品岂不是好?再者,海关即使是在进口货物的时候,也一样会抽关税,海关的银子,会都流到中央财政的兜儿里。
若是顺差得太久了,教那些往来贸易的海商无利可图,积怨日深,对中华未必有利。对方既然海上实力强大,远隔重洋照样能来到广州等口岸进行贸易,想必在航海、星象、甚至火器上都有些建树,不可小觑。与其为将来留下隐患,倒不如借着进口物资的机会,让海商多少也能赚点儿,双方各取所需,互不相扰,以求共同发展。
石咏不算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好歹也将自己想说的一条条都表述出来。对面十三阿哥与从头至尾都冷着脸的雍亲王,石咏虽然心头发怵,可还是将该说的都说了,没有保留。
雍亲王盯着石咏不说话,十三阿哥则问:“茂行,这些,难道也是你幼年时比邻而居的那名广州工匠所说的吗?”
这个……石咏挠挠头,赶紧解释:“回十三爷的话,这个不止是卑职幼年的见闻,早先薛家管事有提起广州口岸的观感,卑职才琢磨出这些来的。”
十三阿哥登时舒畅地笑了,说:“这才是么,若真有这么神的工匠,我真想命人去广州,将你口中的这人物给找出来。”
十三阿哥这里总算混了过去,雍亲王那边却没有那么好糊弄,只见这一位始终盯着石咏,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好在最后雍亲王舒了口气,摇摇头,说:“年轻人,虽说观点新颖,可还是有欠周详,欠考虑啊欠考虑。”
石咏无语,心道感情刚才这一位一直盯着自己不做声,是自己又在心里想了一番海贸的事儿啊!
不过,他承认他所想的偏幼稚,且一知半解,可他还是希望所说的话对未来的上位者能有一星半点的触动。
雍亲王清了清嗓子,正要点拨石咏他刚才哪里说得“欠考虑”,这边十三阿哥府上的管事进来,向外书房里的人躬身禀报:“回爷的话,十四爷来了。”
石咏一惊,不便再坐着,当即站了起来,他刚刚起身,门外头就已经响起一声响亮的招呼:“四哥,你也在!”
早年间石咏在十三阿哥那次生辰宴上见过十四阿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