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髦死了,还得再选个新皇帝。
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只有15岁的曹璜,他是燕王曹宇的儿子、曹操的孙子,论起来与魏明帝曹叡是平辈,对郭太后应该叫声嫂子,但郭太后这一次没有阻拦。
曹宇被封亲王,他还在世,他的儿子只能降格封为公爵,曹璜的爵位是常道乡公,常道乡位于幽州刺史部渤海郡的安次县,今属河北省廊坊市,在当时是较为偏远的地方,之所以封得这么偏远,是因为曹璜出生于少帝曹芳正始七年(246),离高平陵之变没有几年,曹氏已经衰微,能有个爵位也就不错了。
曹璜的父亲曹宇的封地也在幽州刺史部,之前说过,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曾考虑拜曹宇为大将军,要托孤给他,后来临时改变主意才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集中在邺县居住,曹宇、曹璜父子都到了邺县。
甘露五年(260)5月8日,司马昭派儿子司马炎去邺县迎接曹璜,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司马师虽然有过5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所以司马炎其实也是司马懿的长孙,他目前已经24岁了,司马望卸任中护军后他继任该职。
六月初一,曹璜被接到洛阳城外,郭太后下诏将他的名字改为曹奂。关于改名的原因,史书没做进一步说明,有人认为这是郭太后给曹璜的一个下马威,为的是让他知道连自己的名字他其实都不能做主,所以得始终记得自己是谁,还有人说“璜”与“皇”同音,郭太后内心里并不想承认曹璜是皇帝,而“奂”与“换”同音,预示着将来有一天还要把曹璜的这个皇位换掉。
这样的说法实在过于牵强了,郭太后是以诏书的形式为曹璜改名的,要公诸天下,即使她的心里真有那么一些“小九九”,也不好直接说出来吧,为曹璜更名一定有更充分的理由。
推测起来可能还是与避讳有关,古人很讲究避讳,第一类是避国讳,范围涉及全国,避的是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第二类是避家讳,范围主要在本家族之内,避的是父祖的名讳;第三类是避内讳,范围在本家庭内,避的是母祖的名讳。曹璜的名字似乎与第一、第二类都没有关系,但第三类就不一定了。
如果曹璜一直是曹宇的儿子,问题当然不会出现,因为在给他起名字的时候肯定已经考虑了以上种种情况,但如果曹璜在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发生了变化,比如他成为其他人的子嗣,那就得考虑第三类避讳了。
与曹髦一样,曹璜也是一个小宗,他要继承大位,必须事先过继给大宗,至于是谁,这一点史书没有记载,有人说过继给了魏明帝曹叡,但他们是平辈,于伦理不符,只能过继给魏文帝曹丕。但无论过继给谁都要重新考虑内讳的问题,郭太后下诏为曹璜更名,应当是这个原因。
六月初二,曹奂进入洛阳,首先拜见了郭太后,之后前往太极殿,就在那里继了帝位,由于他和他的前两任一样最后都没有得到庙号,所以史书称其为少帝或常道乡公。
少帝曹奂继位后即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元。当月,少帝曹髦下诏增两个郡为晋公司马昭的食邑,连同之前的八个郡,司马昭的封地已增至十个郡,成为曹魏的“国中之国”。少帝曹奂还下诏,加司马昭九锡,赐钱千万,帛万匹,所有司马氏子弟中还没有封爵的一律封为亭侯。
相较于曹芳和曹髦时期,司马氏的政治基础此时更加牢固,无论朝堂之上还是各州郡,“亲曹派”的势力都基本被清除,四处遍布着司马氏的心腹,曹奂这个皇帝更加傀儡化。
近一段时间,孙吴忙于内斗,曹魏忙于皇位更替和夺权,它们的主要精力都被本国的内部事务所吸引。
蜀汉方面,姜维则始终牢记诸葛亮的遗志,一直矢志于北伐。姜维前后主持的北伐,次数比诸葛亮还要多:第一次,蜀汉... -->>
曹髦死了,还得再选个新皇帝。
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只有15岁的曹璜,他是燕王曹宇的儿子、曹操的孙子,论起来与魏明帝曹叡是平辈,对郭太后应该叫声嫂子,但郭太后这一次没有阻拦。
曹宇被封亲王,他还在世,他的儿子只能降格封为公爵,曹璜的爵位是常道乡公,常道乡位于幽州刺史部渤海郡的安次县,今属河北省廊坊市,在当时是较为偏远的地方,之所以封得这么偏远,是因为曹璜出生于少帝曹芳正始七年(246),离高平陵之变没有几年,曹氏已经衰微,能有个爵位也就不错了。
曹璜的父亲曹宇的封地也在幽州刺史部,之前说过,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曾考虑拜曹宇为大将军,要托孤给他,后来临时改变主意才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集中在邺县居住,曹宇、曹璜父子都到了邺县。
甘露五年(260)5月8日,司马昭派儿子司马炎去邺县迎接曹璜,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司马师虽然有过5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所以司马炎其实也是司马懿的长孙,他目前已经24岁了,司马望卸任中护军后他继任该职。
六月初一,曹璜被接到洛阳城外,郭太后下诏将他的名字改为曹奂。关于改名的原因,史书没做进一步说明,有人认为这是郭太后给曹璜的一个下马威,为的是让他知道连自己的名字他其实都不能做主,所以得始终记得自己是谁,还有人说“璜”与“皇”同音,郭太后内心里并不想承认曹璜是皇帝,而“奂”与“换”同音,预示着将来有一天还要把曹璜的这个皇位换掉。
这样的说法实在过于牵强了,郭太后是以诏书的形式为曹璜改名的,要公诸天下,即使她的心里真有那么一些“小九九”,也不好直接说出来吧,为曹璜更名一定有更充分的理由。
推测起来可能还是与避讳有关,古人很讲究避讳,第一类是避国讳,范围涉及全国,避的是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第二类是避家讳,范围主要在本家族之内,避的是父祖的名讳;第三类是避内讳,范围在本家庭内,避的是母祖的名讳。曹璜的名字似乎与第一、第二类都没有关系,但第三类就不一定了。
如果曹璜一直是曹宇的儿子,问题当然不会出现,因为在给他起名字的时候肯定已经考虑了以上种种情况,但如果曹璜在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发生了变化,比如他成为其他人的子嗣,那就得考虑第三类避讳了。
与曹髦一样,曹璜也是一个小宗,他要继承大位,必须事先过继给大宗,至于是谁,这一点史书没有记载,有人说过继给了魏明帝曹叡,但他们是平辈,于伦理不符,只能过继给魏文帝曹丕。但无论过继给谁都要重新考虑内讳的问题,郭太后下诏为曹璜更名,应当是这个原因。
六月初二,曹奂进入洛阳,首先拜见了郭太后,之后前往太极殿,就在那里继了帝位,由于他和他的前两任一样最后都没有得到庙号,所以史书称其为少帝或常道乡公。
少帝曹奂继位后即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元。当月,少帝曹髦下诏增两个郡为晋公司马昭的食邑,连同之前的八个郡,司马昭的封地已增至十个郡,成为曹魏的“国中之国”。少帝曹奂还下诏,加司马昭九锡,赐钱千万,帛万匹,所有司马氏子弟中还没有封爵的一律封为亭侯。
相较于曹芳和曹髦时期,司马氏的政治基础此时更加牢固,无论朝堂之上还是各州郡,“亲曹派”的势力都基本被清除,四处遍布着司马氏的心腹,曹奂这个皇帝更加傀儡化。
近一段时间,孙吴忙于内斗,曹魏忙于皇位更替和夺权,它们的主要精力都被本国的内部事务所吸引。
蜀汉方面,姜维则始终牢记诸葛亮的遗志,一直矢志于北伐。姜维前后主持的北伐,次数比诸葛亮还要多:第一次,蜀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