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闲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3章
不知是不是被李元婴胡吹海吹吹得有些膨胀,李承乾等李元婴走后把整篇文章重读一遍,竟也觉得这文章写得酣畅淋漓,全然不见往日下笔时的瘀滞。
这是他近年来头一次没把写文章当烦人的任务看待,如今停下笔来还有点回味刚才那种感觉,尤其是想起李元婴那番话他就乐。
李元婴说,这是他从于志宁劝诫他的话里得来的灵感,觉着这种一套大道理砸下来把你砸蒙的劝人方法很棒,任谁听了都会被说服!说服就好办了!这好看的高帽子你想戴上,多少得干点实事才行,要不然我就用夸你的话来骂死你!
这话说得有点糙,不过话糙理不糙,李承乾越琢磨越觉得是这个理。
平日里,于志宁他们不就是这样要求他的吗?先说他是太子,然后要求他这要求他那,若是他做不到就喷得他狗血淋头,顺便去父皇面前告他一状!
现在他要和李元婴干正事,他只消把这篇完全符合他们观念的文章呈给孔颖达他们,孔颖达他们不得给他推一批读书人出来把这件事办妥?
李承乾以前最不耐烦这些事,学不来文人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不想经李元婴这么一闹腾,眼前反倒豁然一片,全没了往日那束手束脚的感觉。
李承乾说干就干,收拾好文稿,整了整衣冠,径直去寻孔颖达说话。
要说如今谁门下的读书人最多,自然是孔颖达无疑,毕竟他不仅门生众多,还管着李二陛下颇为看重的国子监。
李承乾把李二陛下让他与李元婴一起安顿流民的事与孔颖达说了,人肯定能找地方安置下去,只是要怎么让他们往后能靠自己生活下去、成长成于大唐有用处的人还得费些功夫。接着李承乾便把他在李元婴一路鼓吹下写出的文章取给孔颖达看,等待孔颖达的答复。
孔颖达没想到李承乾还会主动写文章。与爱好文学的李泰不一样,李承乾对文治方面不太感冒,只爱上马弯弓,平日里要他多看点书、多写些文章他都不愿听,如非迫不得已他决计不会把笔拿起来!
孔颖达老怀大慰,接过文章仔细一读,发现文章条理分明,主题突出,句句都在情在理,写得动人至极。他看完了,也觉得天子脚下竟有这么多人无家可归,老无所依、幼无所养,着实让人痛心!
而太子与滕王所求的,不过是寻几个读书人给这些无人抚育的孩子开蒙,叫他们识字做人,将来也能成为有用之人!
这样拳拳的爱民之心,孔颖达读完自是动容不已,当即应了下来,少有地夸了李承乾许多句,给李承乾打包票:“殿下放心,老臣一定尽快办妥此事,过几日便让人去葵园那边。”
李承乾听孔颖达一口应承,心里也高兴,难得主动留下与孔颖达多谈了一会才离去。
孔颖达虽是刻板严苛,却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见李承乾有此转变心中大慰。待李承乾走后孔颖达起身在直舍内踱步两圈,决定去求见李二陛下,与李二陛下提一提此事。
李二陛下还不知道李元婴当真收留了三百余人,听孔颖达说完才晓得李元婴还真把人安置下去了。
孔颖达对此有些疑虑:“滕王还小,如此多流民安置在他的田庄上怕是会出乱子。”
不说这些流民之中是否有居心叵测之人,光是给他们吃的住的也得费不少钱!更别说原来在田庄上谋生的人与这些外来者也会生出矛盾,无论治国治事向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一多,必然要分走原来已经分好的东西,谁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匀出来给别人?给谁多给谁少都不可能让人满意!
滕王到底才十岁,如何应对得了这些事情?
换成以前,孔颖达肯定不会关心李元婴能不能搞定,可李元婴拉着李承乾出面,孔颖达就不得不替李承乾考虑了。毕竟李元婴丢了名声没什么要紧,太子若是行差踏错问题可就大了,一不小心可能会动摇国本!
李二陛下看出孔颖达的心思,笑道:“元婴还小,不是还有承乾吗?承乾身边有孔卿你们在,莫说三百人,便是三万人也是能安置好的。朕将承乾交托给你们,就是想让你们把他教导成遇事能决、遇难能解的储君,朕相信孔卿你们一定不会让朕失望。”
孔颖达得了李二陛下这番话,心中大定,取出李承乾写的文章给李二陛下过目。
李承乾的文章写得不如李泰有文采,但胜在言语中正,句句切理,读来流利酣畅,绝没有半句矫揉造作之言!
李二陛下戎马半生,即位后反而对文治尤为看重,看完孔颖达呈上来的文章自是心中大悦,派人去给东宫送了许多好东西作为嘉奖。
毕竟,李二陛下如今每日所想的不过是如何把这大好河山治理好,以及如何让大唐世世代代都能长治久安,太子能有所转变,不再耽于游猎玩乐,于李二陛下而言自然是最值得高兴的事。
另一边,李承乾正命人去给李元婴凑“象军”,不想竟有人从李二陛下那边送东西过来。
东宫什么都不缺,可李二陛下赐下的东西和自己弄来的哪能一样?这些东西里有的是给他的,有的是给他儿子李象的,李承乾拿到跟前看了,心里百味杂陈,一时竟想不起他父皇上一次对他表示满意是什么时候。
>
第43章
不知是不是被李元婴胡吹海吹吹得有些膨胀,李承乾等李元婴走后把整篇文章重读一遍,竟也觉得这文章写得酣畅淋漓,全然不见往日下笔时的瘀滞。
这是他近年来头一次没把写文章当烦人的任务看待,如今停下笔来还有点回味刚才那种感觉,尤其是想起李元婴那番话他就乐。
李元婴说,这是他从于志宁劝诫他的话里得来的灵感,觉着这种一套大道理砸下来把你砸蒙的劝人方法很棒,任谁听了都会被说服!说服就好办了!这好看的高帽子你想戴上,多少得干点实事才行,要不然我就用夸你的话来骂死你!
这话说得有点糙,不过话糙理不糙,李承乾越琢磨越觉得是这个理。
平日里,于志宁他们不就是这样要求他的吗?先说他是太子,然后要求他这要求他那,若是他做不到就喷得他狗血淋头,顺便去父皇面前告他一状!
现在他要和李元婴干正事,他只消把这篇完全符合他们观念的文章呈给孔颖达他们,孔颖达他们不得给他推一批读书人出来把这件事办妥?
李承乾以前最不耐烦这些事,学不来文人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不想经李元婴这么一闹腾,眼前反倒豁然一片,全没了往日那束手束脚的感觉。
李承乾说干就干,收拾好文稿,整了整衣冠,径直去寻孔颖达说话。
要说如今谁门下的读书人最多,自然是孔颖达无疑,毕竟他不仅门生众多,还管着李二陛下颇为看重的国子监。
李承乾把李二陛下让他与李元婴一起安顿流民的事与孔颖达说了,人肯定能找地方安置下去,只是要怎么让他们往后能靠自己生活下去、成长成于大唐有用处的人还得费些功夫。接着李承乾便把他在李元婴一路鼓吹下写出的文章取给孔颖达看,等待孔颖达的答复。
孔颖达没想到李承乾还会主动写文章。与爱好文学的李泰不一样,李承乾对文治方面不太感冒,只爱上马弯弓,平日里要他多看点书、多写些文章他都不愿听,如非迫不得已他决计不会把笔拿起来!
孔颖达老怀大慰,接过文章仔细一读,发现文章条理分明,主题突出,句句都在情在理,写得动人至极。他看完了,也觉得天子脚下竟有这么多人无家可归,老无所依、幼无所养,着实让人痛心!
而太子与滕王所求的,不过是寻几个读书人给这些无人抚育的孩子开蒙,叫他们识字做人,将来也能成为有用之人!
这样拳拳的爱民之心,孔颖达读完自是动容不已,当即应了下来,少有地夸了李承乾许多句,给李承乾打包票:“殿下放心,老臣一定尽快办妥此事,过几日便让人去葵园那边。”
李承乾听孔颖达一口应承,心里也高兴,难得主动留下与孔颖达多谈了一会才离去。
孔颖达虽是刻板严苛,却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见李承乾有此转变心中大慰。待李承乾走后孔颖达起身在直舍内踱步两圈,决定去求见李二陛下,与李二陛下提一提此事。
李二陛下还不知道李元婴当真收留了三百余人,听孔颖达说完才晓得李元婴还真把人安置下去了。
孔颖达对此有些疑虑:“滕王还小,如此多流民安置在他的田庄上怕是会出乱子。”
不说这些流民之中是否有居心叵测之人,光是给他们吃的住的也得费不少钱!更别说原来在田庄上谋生的人与这些外来者也会生出矛盾,无论治国治事向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一多,必然要分走原来已经分好的东西,谁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匀出来给别人?给谁多给谁少都不可能让人满意!
滕王到底才十岁,如何应对得了这些事情?
换成以前,孔颖达肯定不会关心李元婴能不能搞定,可李元婴拉着李承乾出面,孔颖达就不得不替李承乾考虑了。毕竟李元婴丢了名声没什么要紧,太子若是行差踏错问题可就大了,一不小心可能会动摇国本!
李二陛下看出孔颖达的心思,笑道:“元婴还小,不是还有承乾吗?承乾身边有孔卿你们在,莫说三百人,便是三万人也是能安置好的。朕将承乾交托给你们,就是想让你们把他教导成遇事能决、遇难能解的储君,朕相信孔卿你们一定不会让朕失望。”
孔颖达得了李二陛下这番话,心中大定,取出李承乾写的文章给李二陛下过目。
李承乾的文章写得不如李泰有文采,但胜在言语中正,句句切理,读来流利酣畅,绝没有半句矫揉造作之言!
李二陛下戎马半生,即位后反而对文治尤为看重,看完孔颖达呈上来的文章自是心中大悦,派人去给东宫送了许多好东西作为嘉奖。
毕竟,李二陛下如今每日所想的不过是如何把这大好河山治理好,以及如何让大唐世世代代都能长治久安,太子能有所转变,不再耽于游猎玩乐,于李二陛下而言自然是最值得高兴的事。
另一边,李承乾正命人去给李元婴凑“象军”,不想竟有人从李二陛下那边送东西过来。
东宫什么都不缺,可李二陛下赐下的东西和自己弄来的哪能一样?这些东西里有的是给他的,有的是给他儿子李象的,李承乾拿到跟前看了,心里百味杂陈,一时竟想不起他父皇上一次对他表示满意是什么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