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步青云!
这就是魏忠贤的任人之道,顺我者昌,以致到了天启末年,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是阉党,而且大部分都是他的干儿子或者干孙子!
什么叫逆我者亡呢,从他的对手东林党的遭遇就能看出来。
比如东林党六君子之一的杨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后升兵科都给事中,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
又比如东林党七君子之一的高攀龙,时任左督御史,刚正不阿,因揭发崔呈秀受贿,被革职返乡,后崔呈秀派锦衣卫缇骑前往逮捕,逼的他投池水自尽。
再比如,东林党七君子之一,大文豪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逆魏忠贤,被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次忤逆魏忠贤之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诏狱,受酷刑死。
总之,魏忠贤对于政敌,不分忠奸,不问善恶,谁违背我的意愿,全部去死,哪怕你被革职返乡,也要把你逮回来,折磨至死。
要光是扳倒或者杀害政敌,这种做法,只是有点心狠手辣而已,倒不是太大的的罪孽,问题魏忠贤不光是扳倒,也不光是杀害,他对政敌可谓残忍至极。
东林党是政敌没错,是弹劾了他,要革职查办,又或杀了,都不为过,问题他不是简单的杀了而已,而是折磨的人骨断筋折、血肉俱脱,然后再用生锈的铁钉从耳朵里面钉进去,活活把人钉死!
甚至,死了之后,他还令人将他们的喉骨剔削出来,烧成灰......,后面情节已经脱出人性范畴,无法详述。
总之,被他惨害的忠良之士,尸体从诏狱中领出来的时候,基本都已经全部溃烂,惨不忍睹,有的甚至仅得破碎血衣数片,残骨数根,手段之残忍,旷绝古今!
他这样做,不但导致满朝文武皆是阉党,所有官员都以逢迎拍马为晋升之阶,还将大明朝几乎所有刚正不阿的硬骨头全部杀了个干净,剩下的基本全是软骨头,贪生怕死之辈。
到了崇祯朝,面对后金,屈膝投降,卖国求荣之辈比比皆是,为何,因为大明的脊梁骨都差不多被魏忠贤给抽空了!
杨涟、左光斗、周朝瑞等刚正不阿之辈,面对阉党,不管你扒皮抽筋,不管你削肉剔骨,不管你铁钉贯耳,仍然铁骨铮铮,面对后金,他们会屈服吗?他们会投降吗?如果他们还在,钱谦益有脸说水太凉吗?
......
再说说关于魏忠贤的一些传闻。
传闻一,魏公公对抗外敌还是比较积极的,那么魏公公是怎么对抗外敌的呢?
天启二年,大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
但是,因为他是东林党,魏忠贤不问是非曲直,不管边防大事,令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连番诋毁孙承宗,孙承宗被迫罢官返乡,魏忠贤于是换上了自己的亲信高第。
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再率大军西渡辽河,进攻宁远,魏忠贤亲信高第贪生怕死,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得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魏忠贤令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论功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气得袁崇焕辞官返乡,而魏忠贤的侄子侄孙却因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之功,加官进爵,位极人臣,可怜袁崇焕,论两次大战中的战功,竟然没有魏忠贤的侄孙,年仅一岁,还不会走路的魏鹏翼大!
说完辽东,说东南,右副都御使福建巡抚南居益,亲率大军,苦战七个月,将荷兰殖民者赶走,收复了澎湖,此等大功也足以载入史册,结果呢?他归朝后被魏忠贤排挤,直接削职返乡!
这就是魏忠贤的对外之道,外敌,他不管,只管争权夺利,打赢了功劳全是他的,出生入死的功臣,不入阉党,全部滚蛋。
传闻二,魏公公会收税,大明朝全靠他收的税在撑着。
这个传闻,从来只有几句话,没有什么具体的数据,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万历四十六年,加征辽饷,全年税赋收入总计伍佰贰拾万零六十二两;
天启年间,税赋最高的一年为天启六年,加上辽饷,全年税赋收入总计伍佰五十八万七千四百二十两;
崇祯四年,辽饷加至一分二厘,全年税赋共计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崇祯十年,再加剿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零八十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两;
崇祯十二年,再加练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七百余万两。
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而建奴、反贼未尽,这才是崇祯没钱打仗的原因,不知道怎么就传成没有魏忠贤,朝廷收不上税了!
当然,这税收不是魏忠贤的功劳,也不是东林党的功劳,而是户部的功劳,全国税赋靠一个太监,实在是奇葩言论。
要是魏忠贤这么无所不能,怎么不见他去打后金,去打倭寇,天天躲在京城,凭借天启的宠信称王称霸,算是能耐?
还有一些更可笑传闻
比如,曹化淳在崇祯借不到饷银的时候说魏忠贤好话,说什么“若魏公公在,当不至于此。”
这真是千古奇冤啊,曹化淳崇祯十二年二月就告老返乡了,崇祯十七年他怎么跑回皇宫跟崇祯皇帝说这话?
又比如,李自成快打进来的时候,崇祯后悔了,给魏忠贤重修坟墓,这也不知道那本小说上写出来的,反正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那会儿李自成都要攻破京城了,崇祯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了,他会闲的蛋疼,出钱去给魏忠贤修墓?
只能说,捏造这个的人,脑洞够大。
有一个传闻,那就是天启对魏忠贤得评价,这个倒有可能是真的。
因为他一直信任魏忠贤,把魏忠贤当亲信,所有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倒也一点都不奇怪。
就算天启要死的时候,醒悟了,不信任魏忠贤了,他敢说别的吗?
那时候,整个皇宫,全是魏忠贤的爪牙,他敢对崇祯说:“老弟啊,哥是给魏忠贤害死的,你一定要给我报仇啊。”
他敢这样说,那不是害崇祯吗。
如果他这样说,估计史书会这样记载:天启崩,其弟信王朱由检忧伤过度,哭晕榻前,不治身亡!
总的来说,天启用魏忠贤收拾东林党,这个,没错,反正魏忠贤就是个痞子,不讲道理,不要脸,秀才遇到兵,有理都说不清,进士遇到痞子,那更没办法讲道理,魏忠贤收拾东林党,那是妥妥的。
但是,用一个斗字不识的痞子去治国,那就,只能,呵呵了。
当然,明朝究竟亡于谁手,这个不能妄下定论。
有天灾的原因,也有人祸的原因;
有党争的原因,也有贪腐的原因;
有土地兼并的原因,也有群臣无能的原因,等等等等。
如果硬要归结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那就有失偏颇了。
这个锅,崇祯表示不背,他至少是千古少有的勤勉皇帝,从不沉迷女色,也不贪图享乐。
这个锅,东林党表示背不起,因为他们并没有祸乱朝纲,党争也不是他们一党挑起的。
这个锅,魏忠贤其实也背不起,他只是祸乱朝纲而已,至少他死的时候,明朝还没有亡。
应该说,魏忠贤只是奏响了明末乱世的序曲,因为他乱搞一通之后,党争就完全变质了。
当初东林党和浙党、楚党、齐党党争的时候,至少表面上大家还是比谁更正直,比谁更能干,比谁更为国为民。
到了魏忠贤这里,党争就变成了比谁更不择手段,比谁更不要脸了!
当朝廷大臣都开始比谁更不择手段,比谁更不要脸的时候,世道不乱,那就怪了。
步青云!
这就是魏忠贤的任人之道,顺我者昌,以致到了天启末年,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是阉党,而且大部分都是他的干儿子或者干孙子!
什么叫逆我者亡呢,从他的对手东林党的遭遇就能看出来。
比如东林党六君子之一的杨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后升兵科都给事中,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
又比如东林党七君子之一的高攀龙,时任左督御史,刚正不阿,因揭发崔呈秀受贿,被革职返乡,后崔呈秀派锦衣卫缇骑前往逮捕,逼的他投池水自尽。
再比如,东林党七君子之一,大文豪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逆魏忠贤,被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次忤逆魏忠贤之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诏狱,受酷刑死。
总之,魏忠贤对于政敌,不分忠奸,不问善恶,谁违背我的意愿,全部去死,哪怕你被革职返乡,也要把你逮回来,折磨至死。
要光是扳倒或者杀害政敌,这种做法,只是有点心狠手辣而已,倒不是太大的的罪孽,问题魏忠贤不光是扳倒,也不光是杀害,他对政敌可谓残忍至极。
东林党是政敌没错,是弹劾了他,要革职查办,又或杀了,都不为过,问题他不是简单的杀了而已,而是折磨的人骨断筋折、血肉俱脱,然后再用生锈的铁钉从耳朵里面钉进去,活活把人钉死!
甚至,死了之后,他还令人将他们的喉骨剔削出来,烧成灰......,后面情节已经脱出人性范畴,无法详述。
总之,被他惨害的忠良之士,尸体从诏狱中领出来的时候,基本都已经全部溃烂,惨不忍睹,有的甚至仅得破碎血衣数片,残骨数根,手段之残忍,旷绝古今!
他这样做,不但导致满朝文武皆是阉党,所有官员都以逢迎拍马为晋升之阶,还将大明朝几乎所有刚正不阿的硬骨头全部杀了个干净,剩下的基本全是软骨头,贪生怕死之辈。
到了崇祯朝,面对后金,屈膝投降,卖国求荣之辈比比皆是,为何,因为大明的脊梁骨都差不多被魏忠贤给抽空了!
杨涟、左光斗、周朝瑞等刚正不阿之辈,面对阉党,不管你扒皮抽筋,不管你削肉剔骨,不管你铁钉贯耳,仍然铁骨铮铮,面对后金,他们会屈服吗?他们会投降吗?如果他们还在,钱谦益有脸说水太凉吗?
......
再说说关于魏忠贤的一些传闻。
传闻一,魏公公对抗外敌还是比较积极的,那么魏公公是怎么对抗外敌的呢?
天启二年,大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
但是,因为他是东林党,魏忠贤不问是非曲直,不管边防大事,令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连番诋毁孙承宗,孙承宗被迫罢官返乡,魏忠贤于是换上了自己的亲信高第。
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再率大军西渡辽河,进攻宁远,魏忠贤亲信高第贪生怕死,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得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魏忠贤令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论功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气得袁崇焕辞官返乡,而魏忠贤的侄子侄孙却因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之功,加官进爵,位极人臣,可怜袁崇焕,论两次大战中的战功,竟然没有魏忠贤的侄孙,年仅一岁,还不会走路的魏鹏翼大!
说完辽东,说东南,右副都御使福建巡抚南居益,亲率大军,苦战七个月,将荷兰殖民者赶走,收复了澎湖,此等大功也足以载入史册,结果呢?他归朝后被魏忠贤排挤,直接削职返乡!
这就是魏忠贤的对外之道,外敌,他不管,只管争权夺利,打赢了功劳全是他的,出生入死的功臣,不入阉党,全部滚蛋。
传闻二,魏公公会收税,大明朝全靠他收的税在撑着。
这个传闻,从来只有几句话,没有什么具体的数据,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万历四十六年,加征辽饷,全年税赋收入总计伍佰贰拾万零六十二两;
天启年间,税赋最高的一年为天启六年,加上辽饷,全年税赋收入总计伍佰五十八万七千四百二十两;
崇祯四年,辽饷加至一分二厘,全年税赋共计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崇祯十年,再加剿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零八十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两;
崇祯十二年,再加练饷,全年税赋共计一千七百余万两。
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而建奴、反贼未尽,这才是崇祯没钱打仗的原因,不知道怎么就传成没有魏忠贤,朝廷收不上税了!
当然,这税收不是魏忠贤的功劳,也不是东林党的功劳,而是户部的功劳,全国税赋靠一个太监,实在是奇葩言论。
要是魏忠贤这么无所不能,怎么不见他去打后金,去打倭寇,天天躲在京城,凭借天启的宠信称王称霸,算是能耐?
还有一些更可笑传闻
比如,曹化淳在崇祯借不到饷银的时候说魏忠贤好话,说什么“若魏公公在,当不至于此。”
这真是千古奇冤啊,曹化淳崇祯十二年二月就告老返乡了,崇祯十七年他怎么跑回皇宫跟崇祯皇帝说这话?
又比如,李自成快打进来的时候,崇祯后悔了,给魏忠贤重修坟墓,这也不知道那本小说上写出来的,反正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那会儿李自成都要攻破京城了,崇祯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了,他会闲的蛋疼,出钱去给魏忠贤修墓?
只能说,捏造这个的人,脑洞够大。
有一个传闻,那就是天启对魏忠贤得评价,这个倒有可能是真的。
因为他一直信任魏忠贤,把魏忠贤当亲信,所有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倒也一点都不奇怪。
就算天启要死的时候,醒悟了,不信任魏忠贤了,他敢说别的吗?
那时候,整个皇宫,全是魏忠贤的爪牙,他敢对崇祯说:“老弟啊,哥是给魏忠贤害死的,你一定要给我报仇啊。”
他敢这样说,那不是害崇祯吗。
如果他这样说,估计史书会这样记载:天启崩,其弟信王朱由检忧伤过度,哭晕榻前,不治身亡!
总的来说,天启用魏忠贤收拾东林党,这个,没错,反正魏忠贤就是个痞子,不讲道理,不要脸,秀才遇到兵,有理都说不清,进士遇到痞子,那更没办法讲道理,魏忠贤收拾东林党,那是妥妥的。
但是,用一个斗字不识的痞子去治国,那就,只能,呵呵了。
当然,明朝究竟亡于谁手,这个不能妄下定论。
有天灾的原因,也有人祸的原因;
有党争的原因,也有贪腐的原因;
有土地兼并的原因,也有群臣无能的原因,等等等等。
如果硬要归结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那就有失偏颇了。
这个锅,崇祯表示不背,他至少是千古少有的勤勉皇帝,从不沉迷女色,也不贪图享乐。
这个锅,东林党表示背不起,因为他们并没有祸乱朝纲,党争也不是他们一党挑起的。
这个锅,魏忠贤其实也背不起,他只是祸乱朝纲而已,至少他死的时候,明朝还没有亡。
应该说,魏忠贤只是奏响了明末乱世的序曲,因为他乱搞一通之后,党争就完全变质了。
当初东林党和浙党、楚党、齐党党争的时候,至少表面上大家还是比谁更正直,比谁更能干,比谁更为国为民。
到了魏忠贤这里,党争就变成了比谁更不择手段,比谁更不要脸了!
当朝廷大臣都开始比谁更不择手段,比谁更不要脸的时候,世道不乱,那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