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极品小村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三娘:“既借不到地里之便,便引不来客商,外头的客商指望不上,便只能指望自己,只要老百姓的日子能富裕起来,手里有了钱自然就会买东西,长平县离着青州城虽不远可也不近,马车一天能打两个来回,可要是牛车得走一天才行,若是县城里能买的东西,谁也不会大老远的往青州城跑,所以说,师兄若想长平县热闹起来得想法儿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才行。”
韩正清:“这个我也仔细想过,长平县穷是因地少人口多,老百姓一年到头打的粮食也就够得上一家子温饱,这日子如何能富裕起来。”
三娘:“师兄,就在去年我家也是如此,我爹赶集买块甜糕回来我们姐弟几个都得你一口我一口的分着吃,这还是我爹疼我们,舍得买甜糕,搁在别家想都别想,我家饭桌上每天都是黍米饽饽加黍米粥,衣裳是大的穿了小的穿,爹娘的衣裳更是补丁摞着补丁,我小舅来一趟给我们捎来的糖,又苦又涩,可四宝却当成宝贝一样舔一口放起来舍不得一次都吃了。”
见师兄一脸心疼的看着自己,三娘摇摇头:“我说这些可不是让师兄心疼的,是想跟师兄说,就算人口多地少,只要想法子一样能过上好日子,就像我家,师兄想不想知道我家的日子是怎么好起来?”
韩正清:“不是因为开了常记吗?”
三娘:“就算开常记也得要本钱啊,可我家以前穷的根本拿不出本钱来,好在我小舅出去给人做工有了些见识,从定州那边儿的糖作坊趸了糖拿到青州卖,虽说赚了些却也不敢想开铺子的事。”
韩正清:“那你家的常记是怎么开起来的?”
三娘:“说到这个还是我小舅疼我们姐弟几个,年上来的时候从定州捎了一小袋儿麦子想让娘磨成麦子面包顿饺子给他们几个解馋,我就想着要是把这些麦子磨成面,包饺子至多就能吃一两回,要是当成种子种了,到了秋天有了收成,不就能吃好几顿饺子了吗。”
韩忠愕然看着她:“你不是把这麦子种地里了吧。”
三娘:“我家地少,地里的收成是一家子的指望,我爹娘当然不会同意种在地里,却答应让我在房后试试。”
韩忠:“种了?”
三娘:“种了。”
韩忠:“可有收成?”
三娘:“要是没收成也就没如今的常记了,正是我家房后的麦子有了收成,才做出了麦芽糖,把这些麦芽糖卖了攒下本钱开了常记的第一家铺子。”
韩正清沉吟半晌:“你是说种麦子能让长平县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三娘点点头:“麦子比黍米的收成好,价儿也贵,而且,若能跟定州那边儿一样种冬麦的话,一年就可以种两岔儿庄稼,如此一来便有两份收成,怎么都比种黍米强的多。”
韩正清:“可是青州世世代代都种黍米。”
三娘:“师兄,远古时期人们还以狩猎为生呢,谁想过种地啊,既然都是种地,只要能种活有收成,自然什么收成好种什么,没说非得一棵树上吊死的。”
韩正清:“百姓已经习惯了种黍米让她们忽然改成种麦子只怕不易。”
三娘:“别人干这事儿不易,可要是师兄您这个长平的知县大人出头却不难。”说着目光闪了闪:“师兄若出头,常记可提供麦种,唯一的条件是三年之内所收的麦子都需卖给常记。”
韩正清愕然:“若这么做你们常记不是赔了吗?”
三娘:“师兄放心,赔不了。”
sp; 三娘:“既借不到地里之便,便引不来客商,外头的客商指望不上,便只能指望自己,只要老百姓的日子能富裕起来,手里有了钱自然就会买东西,长平县离着青州城虽不远可也不近,马车一天能打两个来回,可要是牛车得走一天才行,若是县城里能买的东西,谁也不会大老远的往青州城跑,所以说,师兄若想长平县热闹起来得想法儿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才行。”
韩正清:“这个我也仔细想过,长平县穷是因地少人口多,老百姓一年到头打的粮食也就够得上一家子温饱,这日子如何能富裕起来。”
三娘:“师兄,就在去年我家也是如此,我爹赶集买块甜糕回来我们姐弟几个都得你一口我一口的分着吃,这还是我爹疼我们,舍得买甜糕,搁在别家想都别想,我家饭桌上每天都是黍米饽饽加黍米粥,衣裳是大的穿了小的穿,爹娘的衣裳更是补丁摞着补丁,我小舅来一趟给我们捎来的糖,又苦又涩,可四宝却当成宝贝一样舔一口放起来舍不得一次都吃了。”
见师兄一脸心疼的看着自己,三娘摇摇头:“我说这些可不是让师兄心疼的,是想跟师兄说,就算人口多地少,只要想法子一样能过上好日子,就像我家,师兄想不想知道我家的日子是怎么好起来?”
韩正清:“不是因为开了常记吗?”
三娘:“就算开常记也得要本钱啊,可我家以前穷的根本拿不出本钱来,好在我小舅出去给人做工有了些见识,从定州那边儿的糖作坊趸了糖拿到青州卖,虽说赚了些却也不敢想开铺子的事。”
韩正清:“那你家的常记是怎么开起来的?”
三娘:“说到这个还是我小舅疼我们姐弟几个,年上来的时候从定州捎了一小袋儿麦子想让娘磨成麦子面包顿饺子给他们几个解馋,我就想着要是把这些麦子磨成面,包饺子至多就能吃一两回,要是当成种子种了,到了秋天有了收成,不就能吃好几顿饺子了吗。”
韩忠愕然看着她:“你不是把这麦子种地里了吧。”
三娘:“我家地少,地里的收成是一家子的指望,我爹娘当然不会同意种在地里,却答应让我在房后试试。”
韩忠:“种了?”
三娘:“种了。”
韩忠:“可有收成?”
三娘:“要是没收成也就没如今的常记了,正是我家房后的麦子有了收成,才做出了麦芽糖,把这些麦芽糖卖了攒下本钱开了常记的第一家铺子。”
韩正清沉吟半晌:“你是说种麦子能让长平县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三娘点点头:“麦子比黍米的收成好,价儿也贵,而且,若能跟定州那边儿一样种冬麦的话,一年就可以种两岔儿庄稼,如此一来便有两份收成,怎么都比种黍米强的多。”
韩正清:“可是青州世世代代都种黍米。”
三娘:“师兄,远古时期人们还以狩猎为生呢,谁想过种地啊,既然都是种地,只要能种活有收成,自然什么收成好种什么,没说非得一棵树上吊死的。”
韩正清:“百姓已经习惯了种黍米让她们忽然改成种麦子只怕不易。”
三娘:“别人干这事儿不易,可要是师兄您这个长平的知县大人出头却不难。”说着目光闪了闪:“师兄若出头,常记可提供麦种,唯一的条件是三年之内所收的麦子都需卖给常记。”
韩正清愕然:“若这么做你们常记不是赔了吗?”
三娘:“师兄放心,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