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明末资本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但是,微臣依旧不同意开海禁,因为商人逐利,许多海商借贸易之名,行资敌、通敌之事,这些事,朝廷上下都是知道的。”刘鸿训不服气,继续难。
叶思文冷笑,反问:“次辅大人,请问是不是不开海禁,资敌、通敌之事就不会生了?”
“你这是在转移话题!”刘鸿训怒道。
叶思文道:“次辅大人,转移话题的是您吧!我们今日所议,乃是开海禁于国的利弊,开海禁于国之利,微臣相信各位大人都能看得清楚,开海禁,兴海外贸易,朝廷能从中收取关税,充实国库,大明朝国库充盈了,才有银子对外用兵。开海禁于国之弊,刚才次辅大人也说了,恐怕会有些不良商人会借机资敌、通敌。至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微臣相信各位大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叶思文已经没有多大耐心和这些大臣扯皮了,他觉得只要你肯和这些大臣辩论,就算辩论十天也不一定把事情说得清楚,还不如直截了当的把事情说清楚,行就行,不行拉倒。
叶思文的一席话,引起了众位大臣的思考,现在大明最大的威胁是后金,最缺的是银子,有了银子才能打击后金,打击后金才能让大明朝长治久安,大明长治久安他们头顶上的乌纱帽才能戴得稳,至于些许癣疥之癖,实在是不足挂齿。
正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礼部的官员跳了出来,指着叶思文,大声的指责道:“荒谬,你这年轻人的观点,实在是荒谬。”
这下叶思文不干了,这观点就算不咋的,也不算荒谬啊!
不过有一个人比叶思文还着急,那就是朱由检,开海禁可是他和叶思文共同敲定的事情,眼看内阁就要通过了,现在突然跑来一个人说这事荒谬得很,他岂会高兴?
朱由检沉着脸问道:“李卿,你且说说叶卿的观点荒谬在什么地方?”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国之本,在农而不在商,若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废农从商,实在是舍本逐末,不可取啊!”李大人说得情真意切。
朱由检奇了怪了,说:“叶卿也没有说所有的人都要废农从商啊!”
“启禀陛下,众所周知,小民逐利,若是海外贸易如同叶公子说的那般赚钱,难保这些无知小民会舍本逐末,皆去投机取巧,到时候,土地就没有人种了,大家吃什么?”李大人的歪歪道理倒是挺多的。
“那以李卿的意思呢?”朱由检有些愠怒的问道,这个家伙也太能危言耸听了吧!当我这个皇帝是白当的啊!要是人人都有本钱去做海外贸易,老子还会为了国库空虚而愁吗?
李大人说:“无他,海禁是万万开不得,行商是万万鼓励不得,立国之本,唯有鼓励农耕,这也是圣人之道。”
叶思文听不下去了,冷冷的说:“孔圣人可没有鼓励农耕这一说,要不是圣人的弟子中有个有钱的商人,圣人能周游列国?真是笑话。”
李大人瞪了一眼叶思文,并不理会,继续向皇上说:“陛下,圣人曰……”
“好了、好了!”朱由检摆摆手,“李卿不要左一个圣人,右一个圣人了,你且说说,这国库空虚的事情,该如何解决。”
李大人一个礼部官员,哪里懂什么充实国库的事情啊!他想了想,说:“微臣认为,应该继续加派辽饷……”
“荒谬!”
这次大喊“荒谬”的是叶思文:“李大人,你说在下荒谬,其实你知不知道你更荒谬?”
“什么?你竟敢说本官荒谬,本官什么地方荒谬了?”李大人气势汹汹的问道。
叶思文盯着李大人的眼睛,问道:“请问李大人,从天启朝开始,朝廷总共加派了多少辽饷?又收上来了多少辽饷?还有,这些辽饷最终摊派在了什么人的身上?”
李大人一个礼部官员,当然不知道具体的数据,嗫嚅道:“这、这,这是户部管的事情,本官不知道。”
“各位大人,你们知不知道呢?”叶思文目光一扫,开始问站在殿上的列位大臣。
群臣沉默,都不愿意接招。
朱由检见没有人回答叶思文的问题,知道叶思文又一次取得了胜利,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叶思文取得的胜利扩大,他清了清嗓子,道:“众位卿家,你们有谁知道朝廷总共加派了多少辽饷,告诉叶卿。”
一直没有言的程国祥知道机会来了,出班,道:“启禀陛下,自天启朝开始,朝廷总共加派辽饷六百五十五万七千两,收上来的数目不足七成。由于北边普遍大旱,所以辽饷全部摊派在了江南地区,最终恐怕还是摊派在了平头老百姓的头上。”
程国祥说完,叶思文又向李大人问:“李大人,北方大旱,各地欠收,百姓现在已是苦不堪言,你还要加派辽饷,你心中还有没有百姓?现在西边已然不稳,你难道还要让更多的地方不稳吗?”
“我……”
叶思文言辞犀利,李大人被咽得说不出话。
趁热打铁、痛打落水狗是叶思文拿手好戏,他继续问道:“在下还有一个问题问各位大人,现在为大明朝戍边的将士来自哪里?”
“王大人,你身为兵部尚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朱由检亲自点将。
兵部尚书王洽出班答道:“为大明朝戍边的自然是在各地卫所抽调的精锐,当然,还有一些募兵。”
兵部尚书的话一说出口,叶思文又将矛头指向了李大人:“敢问李大人,大明的儿郎在前线为国拼命,而朝廷却在后拼命的加派辽饷,搜刮他们的父老乡亲,你觉得这合情合理吗?你觉得这不让大明的将士寒心吗?”
叶思文一席话掷地有声,上到皇上,下到各位大臣,都觉得自己的脸上有些热,这些年朝廷的政策,不妥之处的确太多了。
沉默,大殿上死一般的沉默,支持开海禁的大臣都暗自称赞叶思文,这小子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反对的大臣则板起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启禀陛下,微臣支持开海禁。”
经过一阵沉默,终于有人说话了,众人一看,正是内阁辅李标。
。但是,微臣依旧不同意开海禁,因为商人逐利,许多海商借贸易之名,行资敌、通敌之事,这些事,朝廷上下都是知道的。”刘鸿训不服气,继续难。
叶思文冷笑,反问:“次辅大人,请问是不是不开海禁,资敌、通敌之事就不会生了?”
“你这是在转移话题!”刘鸿训怒道。
叶思文道:“次辅大人,转移话题的是您吧!我们今日所议,乃是开海禁于国的利弊,开海禁于国之利,微臣相信各位大人都能看得清楚,开海禁,兴海外贸易,朝廷能从中收取关税,充实国库,大明朝国库充盈了,才有银子对外用兵。开海禁于国之弊,刚才次辅大人也说了,恐怕会有些不良商人会借机资敌、通敌。至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微臣相信各位大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叶思文已经没有多大耐心和这些大臣扯皮了,他觉得只要你肯和这些大臣辩论,就算辩论十天也不一定把事情说得清楚,还不如直截了当的把事情说清楚,行就行,不行拉倒。
叶思文的一席话,引起了众位大臣的思考,现在大明最大的威胁是后金,最缺的是银子,有了银子才能打击后金,打击后金才能让大明朝长治久安,大明长治久安他们头顶上的乌纱帽才能戴得稳,至于些许癣疥之癖,实在是不足挂齿。
正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礼部的官员跳了出来,指着叶思文,大声的指责道:“荒谬,你这年轻人的观点,实在是荒谬。”
这下叶思文不干了,这观点就算不咋的,也不算荒谬啊!
不过有一个人比叶思文还着急,那就是朱由检,开海禁可是他和叶思文共同敲定的事情,眼看内阁就要通过了,现在突然跑来一个人说这事荒谬得很,他岂会高兴?
朱由检沉着脸问道:“李卿,你且说说叶卿的观点荒谬在什么地方?”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国之本,在农而不在商,若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废农从商,实在是舍本逐末,不可取啊!”李大人说得情真意切。
朱由检奇了怪了,说:“叶卿也没有说所有的人都要废农从商啊!”
“启禀陛下,众所周知,小民逐利,若是海外贸易如同叶公子说的那般赚钱,难保这些无知小民会舍本逐末,皆去投机取巧,到时候,土地就没有人种了,大家吃什么?”李大人的歪歪道理倒是挺多的。
“那以李卿的意思呢?”朱由检有些愠怒的问道,这个家伙也太能危言耸听了吧!当我这个皇帝是白当的啊!要是人人都有本钱去做海外贸易,老子还会为了国库空虚而愁吗?
李大人说:“无他,海禁是万万开不得,行商是万万鼓励不得,立国之本,唯有鼓励农耕,这也是圣人之道。”
叶思文听不下去了,冷冷的说:“孔圣人可没有鼓励农耕这一说,要不是圣人的弟子中有个有钱的商人,圣人能周游列国?真是笑话。”
李大人瞪了一眼叶思文,并不理会,继续向皇上说:“陛下,圣人曰……”
“好了、好了!”朱由检摆摆手,“李卿不要左一个圣人,右一个圣人了,你且说说,这国库空虚的事情,该如何解决。”
李大人一个礼部官员,哪里懂什么充实国库的事情啊!他想了想,说:“微臣认为,应该继续加派辽饷……”
“荒谬!”
这次大喊“荒谬”的是叶思文:“李大人,你说在下荒谬,其实你知不知道你更荒谬?”
“什么?你竟敢说本官荒谬,本官什么地方荒谬了?”李大人气势汹汹的问道。
叶思文盯着李大人的眼睛,问道:“请问李大人,从天启朝开始,朝廷总共加派了多少辽饷?又收上来了多少辽饷?还有,这些辽饷最终摊派在了什么人的身上?”
李大人一个礼部官员,当然不知道具体的数据,嗫嚅道:“这、这,这是户部管的事情,本官不知道。”
“各位大人,你们知不知道呢?”叶思文目光一扫,开始问站在殿上的列位大臣。
群臣沉默,都不愿意接招。
朱由检见没有人回答叶思文的问题,知道叶思文又一次取得了胜利,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叶思文取得的胜利扩大,他清了清嗓子,道:“众位卿家,你们有谁知道朝廷总共加派了多少辽饷,告诉叶卿。”
一直没有言的程国祥知道机会来了,出班,道:“启禀陛下,自天启朝开始,朝廷总共加派辽饷六百五十五万七千两,收上来的数目不足七成。由于北边普遍大旱,所以辽饷全部摊派在了江南地区,最终恐怕还是摊派在了平头老百姓的头上。”
程国祥说完,叶思文又向李大人问:“李大人,北方大旱,各地欠收,百姓现在已是苦不堪言,你还要加派辽饷,你心中还有没有百姓?现在西边已然不稳,你难道还要让更多的地方不稳吗?”
“我……”
叶思文言辞犀利,李大人被咽得说不出话。
趁热打铁、痛打落水狗是叶思文拿手好戏,他继续问道:“在下还有一个问题问各位大人,现在为大明朝戍边的将士来自哪里?”
“王大人,你身为兵部尚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朱由检亲自点将。
兵部尚书王洽出班答道:“为大明朝戍边的自然是在各地卫所抽调的精锐,当然,还有一些募兵。”
兵部尚书的话一说出口,叶思文又将矛头指向了李大人:“敢问李大人,大明的儿郎在前线为国拼命,而朝廷却在后拼命的加派辽饷,搜刮他们的父老乡亲,你觉得这合情合理吗?你觉得这不让大明的将士寒心吗?”
叶思文一席话掷地有声,上到皇上,下到各位大臣,都觉得自己的脸上有些热,这些年朝廷的政策,不妥之处的确太多了。
沉默,大殿上死一般的沉默,支持开海禁的大臣都暗自称赞叶思文,这小子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反对的大臣则板起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启禀陛下,微臣支持开海禁。”
经过一阵沉默,终于有人说话了,众人一看,正是内阁辅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