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隋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李德林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多天就烂熟于心了。
高隆之见了,非常惊叹,把这事告诉了朝中人士,说道:“如果给他时日,将来一定会成为天下杰出的人才。”邺京许多有名望的人士,都来到他家探视,一个多月间,每天来访的车马不断。
十五岁时,就开始阅读五经及古今的文集,每天阅读几千字。
不久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
他还擅长写作,文辞恳切且思路通畅,魏收曾经当着高隆之的面,对他的父亲说:“您这个孩子的文章,终究将承继温子升。”高隆之听后,大笑着说:“魏常侍您未免太嫉妒贤才了,为什么不近比老、彭,却远拿温子升来比!”李德林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亲自驾着灵车,回故乡安葬。
当时正是严冬季节,他只穿着单薄的孝服,并赤着脚,州里的人因此更加敬慕他。
博陵豪族中有个叫崔谌的,是当朝仆射的哥哥,因为休假而还家,车马装饰十分豪华。
他准备从自己家里前往李德林家吊丧,两家相距十几里,跟随的人有几十人,他缩减跟随的人员。
等到了李德林家门,跟随的只五个人,说这样不会使李德林责怪我太炫耀。
李德林家境贫寒,经历坎坷,而且他的母亲多病,就在家潜心研读典籍,再没有做官的心思。
后来,他母亲的病略微好了点,就逼迫他去做官。
任城王高氵皆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
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
高氵皆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
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当时是天保八年(558)。
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
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
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
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太多呢。
我曾见孔文举的荐祢衡表中说道:‘洪水泛滥,帝思贤佐。’拿正平来比大禹,常觉比得不伦不类。
现在拿李德林来说,便会觉得这句话并不过分。”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做丝毫更改。
杨遵彦因此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便把表给吏部郎中陆。。看。
陆。。看后说:“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文章风格,浩浩荡荡如长河东流。
以前所见后生写的文章,与李德林的文章相比,只不过是涓涓细流而已。”于是陆。。让他的儿子陆。。早晚与李德林相随,并告诫他的儿子道:“你做每件事,都应师法这个人,把他作为你的楷模。”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
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这官职是西省的一个闲职,不是他所期望的,又加上当时处于天保末世,于是称病还乡,闭门谢客,以保持自己的品节。
乾明元年(560),杨遵彦奏请皇上,让李德林入朝商议国事。
皇建初年,皇上降诏在各地搜罗人才,他再次被迫到晋阳,写了一篇春思赋,世人称其典雅华丽。
这时,长广王做了丞相,驻守在邺下。
李德林奉旨回到京城,与散骑常侍高元海等,共同掌管军国大事。
长广王召见了他,并授他为丞相府行参军。
不久,长广王继帝位,李德林被授为奉朝请,在舍人省值夜班。
河清年间(562~565),被授为员外散骑侍郎,掌管齐帅的事务,在机密省值班。
天统初年,李德林被授为给事中,在中书省值班,掌管诏诰文书,不久任中书舍人。
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又奉命与中书侍郎宋士素,副侍中赵彦深一起掌管军国机密。
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
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
许多为官的好友,像陆骞、宋士素,名医张子彦等,亲自替他调制汤药。
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
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
太上博士巴叔仁奏述了他的事迹,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守孝刚满一百天,不许他再守孝,让他复出。
李德林因为自己久病,身体羸弱,急忙奏请辞官归乡。
当时中书侍郎杜台卿奏世祖武成皇帝颂,齐主认为没能尽善尽美,令和士开把文章给李德林看。
并降旨道:“杜台卿的这篇文章,不中朕意。
因你有才华,一定要多记述皇恩盛德,应速速作成,马上送来。”李德林于是进献颂书十六章并加上序,文献多不做记载。
武成帝看了文章,点头称好,赐给李德林名马一匹。
武成三年(561),祖孝徵入朝做了侍中,尚书左仆射赵彦深出京做了兖州刺史。
朝中有原来被祖孝徵所厚待的官员,离间李德林与他的关系,说他是赵彦深的党羽,不能再让他掌管军国机密。
祖孝徵却说:“李德林滞留于绛衣微职已很久,我常常抱怨赵彦深厚待贤才不够。
内省文书,正好可以委托给他。
不久就可以看到他很好地处理事务,不可毫无根据地乱说。”不久,李德林升任为中书侍郎,仍奉旨修订国史。
齐主留心天下的好文章,召他进入文林馆。
又令他与黄门侍郎颜之推二人共同管理文林馆的事务。
武成五年(563),诏令他与黄门侍郎李孝贞、中书侍郎李若共同管理署敕宣旨的事务。
不久又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
隆化年间,被授为假仪同三司。
承光年间,被授为仪同三司。
等到周武帝攻克北齐,进入邺下的那天,诏令小司马唐道和来到李德林家,宣读圣旨晓谕抚慰,说道:“攻打北齐的好处,只在于得到你,朕本来害怕你跟随齐王往东退却,现听说你尚在,大可安慰我的心怀,应该立即入朝相见。”唐道和引他进入朝廷,派内史宇文昂查问齐朝的风俗教化、人物品性,当即留他在内省,三天后才让他回家。
不久仍让他随驾到长安,封他为内史上士。
从此以后,诏诰文书,以及任用山东的人,一律委托给他。
武帝曾经在云阳宫用鲜卑话对群臣说:“我常常只听说李德林的名字,等看到他给齐朝写的诏书檄文,我还说他是天上仙人。
哪知今天得到他为我效力,又为我做了文书,非同一般。”神武公纥豆陈颜回答道:“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得到麒麟凤凰是吉祥的征兆,是圣德所致,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做到的。
瑞物即使得到,也不堪使用,如果李德林来为您效劳,也是陛下您的圣德所致,有大才可用,无所不能,远远地胜过得到麒麟凤凰。”武帝大笑着说:“确实如您所言。”宣政末年(578),被授为御正下大夫。
大象初年,赐成安县男爵。
周宣帝病势加剧,嘱托隋高祖受顾命辅佐少主。
邗国公杨惠对李德林说:“朝廷赐令您总管文武方面的大事,治理国家任务重大,如无群才辅佐,难以完成大业。
现在想与您共同管理国家大事,请一定不要推辞。”李德林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回答道:“德林虽平庸怯懦,但也还有一片赤诚。
如果您曲意提升奖赏我,一定愿以死来报答。”高祖听后十分高兴,当即召见他一起说话。
起初刘日方、郑译伪造诏书,召高祖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少主,而统管内外兵马事务。
各位将领已奉旨,全归高祖管辖。
郑译、刘日方商议,想授高祖为冢宰,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刘日方也想做小冢宰。
高祖悄悄地问李德林:“我该怎么处理这事呢?”李德林回答说:“您最好做大丞相,假黄钺,统辖内外各种军务。
不这样,无以制服众人心。”等到给周宣帝发丧之时,就按李德林所说的办了。
以郑译为相府长史,加上内史上大夫,刘日方只做了丞相府司马。
郑译、刘日方因此心中不平。
以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兼仪同大将军。
不久,有三方挑起战乱,进退的韬略,高祖都与李德林一起仔细考虑。
各种军事文书,早晚填写不断。
一天之中,动不动超过上百件。
有时战机紧急,几件事要同时处理,李德林就口授给几个人,意思各自不同,但从不加以修改,而准确无误。
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统率军队驻扎在永桥,被沁水泛滥所阻,兵马不能渡。
长史李询写来密信说:“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都接收了尉迟迥的饷金,军中议论纷纷,人心骚动不安。”高祖看到李询的密信后,十分忧虑,与郑译商量,想派人去取代三位将领。
李德林却献计道:“您与各位将领,都是国家的贵臣,现在还不能使他们俯首受制,现在只是假借皇帝的威信,得到统帅各位将领的权力。
怎么知道后来派遣的将领,一定能尽忠,而以前所派遣的将领,却有违背之意呢?加上受金之事,虚实不明,即令更换,他们三人将惧罪,恐怕会逃去,就须把他们禁闭起来,那么郧公以下的将士,一定有惊疑之心。
况且大敌当前更换将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到难办的事,也是乐毅辞燕的原因,赵括也因这样使赵国招致失败。
依我的拙见,只须派您的一个心腹,机智而有韬略,为各位将领原先所信服的人,立即到军队驻扎地,让他暗查此事的真假。
纵令他们三人有异志,也一定不敢轻举妄动。”丞相顿时大悟,说道:“如果不是您阐明这些道理,险些坏了大事。”当即派高赹骑马飞奔,前往军队驻扎地,作为各位将领的统率,最后立了大功。
凡李德林策划的谋略,大多都是这类。
进而被授为丞相府从事内郎。
高祖继位之际,相国总统百揆、九锡大礼及诏策笺表各种表章诏书,都是李德林起草的。
高祖登基那天,授李德林为内史令。
起初,准备接受禅让,虞庆则劝高祖先全部消灭宇文氏,高赹、杨惠也违背自己的本意赞同此议。
只有李德林固执争辩,认为不能这样做。
高祖变了脸色怒道:“你是读书人,不可以参与这件事。”于是就全部消灭了宇文氏。
自此官品不升,降到高赹、虞庆则的下面,只按分赐的惯例授了上仪同,晋升为子爵。
开皇元年(581),诏令李德林与太尉任国公于翼、高赹等共同制定律令。
完成后奏知皇上,赐赠九环金带一副,骏马一匹,赏赐他对旧律令的增删之功。
律令颁布之后,苏威每每想更改其中的条例。
李德林认为律令已经颁布,按理必须统一,纵使有些小的错误或纰漏,不到损政害民的地步,就不能频繁的更改。
苏威又奏请五百家设置一个乡正,让他们管理民间诉讼。
李德林认为本来就应该废黜乡官判事,因为他们在乡里有内外亲属,剖析评断不公平,现在却设乡正专门管理五百家民事纠纷,恐怕为害更深。
况且现在的吏部,总管人才的选拔,而天下不过几百个县,在六七百万户中,精心选拔出来的几百个县令,有些还不可能称职,而想在一乡之内,选拔一个能管理五百家纠纷的人,恐怕一定难以找到。
又加上有些偏僻小县,根本不足五百户人家,又不能让两县共同管理一乡。
于是,皇上诏令内外群官,到东宫共同商议,从皇太子以下的官员,大都赞同李德林的意见。
苏威又说可以废除郡制,李德林对他道:“制定律令时,你为何不提出废除郡制好呢?现在律令刚颁布出来,难道可以随便更改吗?”而高赹赞同苏威的意见,妄说李德林凶狠暴戾,固执己见。
因此高祖全部采纳了苏威的建议。
开皇五年(585),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
高祖读完后,第二天早晨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
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
昨晚嫌夜太长,使我不能早早地见到您的面。
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
不久,皇上又说道:“我本来想使他更加显贵。”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
让李德林承袭。
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所写的文章,广泛流传于世。
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
李德林因为梁士彦和元谐之流,经常表露出叛逆朝廷的意向,想在大江以南,与国家抗衡,于是写了天命论呈给皇上。
李德林自隋拥有天下,经常进献攻打陈国的计谋。
开皇八年(588),皇辇幸临同州,李德林因病不能随驾。
皇上下了一道诏书召他,信后亲笔写着:“攻打陈的事宜,最好你能亲自来。”正赶上高赹有使命要回京,皇上对高赹说:“李德林如果因病不能来,最好你去他家听取攻打陈的方略。”高祖把李德林献的计谋交给了晋王杨广。
后来随他辇驾归京城,在途中,高祖用马鞭指着南边说:“等到攻取陈之后,应当用七宝服来装扮你,使你在太行以东,没有人赶得上你。”等到攻占了陈,封李德林为柱国、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户,赏布帛三千段。
晋王杨广宣读圣旨已毕,有人对高赹说:“皇上出谋划策,晋王及各位将领,齐心合力攻占了陈,现在却归功于李德林,各位将领一定会愤恨,并且后世的人,也会叹息您白白地攻占了陈国。”高赹入宫把这些言论告诉了皇上,高祖就罢除了前令。
起初,高祖在大象末年,把逆贼王谦原来的住宅赐给了李德林,文书已下,到了住宅所在地,忽然皇上又改赐给崔谦。
皇上告诉李德林,说:“那个人想要王谦的住宅,准备给他的舅弟。
对您没有什么丝毫影响,不必与他争,您可以另选择一套好的住宅。
如果都不称意,就别为您营建,并可寻找庄店作替换。”于是李德林上奏,拿逆贼高阿那肱在卫国县八十个市店,替换王谦的住宅。
开皇九年(589),皇上到晋阳,店里的人上书诉说道:“土地本是百姓的财产,高氏强夺了去,并在上面建筑房屋。”皇上命令有司估价,付钱给百姓。
正赶上苏威奉旨从长安来,向皇上奏道:“高阿那肱是乱世宰相,因谄媚而得宠,强占民地,建筑市店出租。
李德林虚构事实欺骗人,虚妄奏请搬入。”李圆通、冯世基等人又进言道:“这些市店,收利如同食邑千户,请计算时日追回这些赃款。”皇上因此责怪李德林,李德林请他们查看高氏的文簿记载,并说明原来打算换宅的心意,皇上不听,就追回了全部市店给当地的居民。
从此更加讨厌他。
开皇十年(590),虞庆则等人从函谷关以东巡察而回,都上奏道:“五百户设立一个乡正,专管民事纠纷,对人民没有好处。
他们凭自己的爱憎徇私枉法,公开接受贿赂。”皇上就下令废除。
李德林又进谏道:“这件事,我本来认为不可这样做。
既然已经设置了,又突然废除,政令不统一,早晨颁布,晚上就要撤销,全然不是帝王立法的常理。
我希望陛下对于这类总想随意更改法令的人,立即以军法处置。
不这样,人们就会议论不已。”高祖于是发怒大骂道:“你想让我做王莽那样的暴君吗?”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更加恨他。
到这时,李德林又在朝廷上忤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因而历数他道:“你作为内史,掌管我的机密大事,就不应频频地干预政事,让人觉得你心地不宽阔。
难道你没有自知之明吗?我正用孝来治理天下,害怕它废缺,所以立五教来弘扬它。
而你却说孝出于人的天性,何必人为教化。
这样看来,孔子就不该著孝经了。
你又撒谎获取市店,妄加自己父亲的官职,我确实心怀忿恨,一直没有说出来。
现在应把你遣到一个州中去任职。”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
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
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追赠为大将军、廉州刺史,谥号文。
等到将要安葬时,皇上诏令羽林一百人,并派了一班鼓吹手,以供丧事之用。
赐布帛三百段、粟米一千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来祭奠他。
李德林仪表堂堂,善于谈吐,齐朝天统年间(565~569),兼任中书侍郎,在宾馆里接受陈国的国书,当时,陈国使者江总看到他后,称赞他道:“他是河朔的英才啊。”李德林涵养极深,当时没有人能测量得出来。
只有任城王高氵皆、赵彦深、魏收、陆。。等人十分钦重他,对他的赞誉之词,无所不至。
李德林年少时就成了孤儿,没有字,魏收对他说:“你有天才般的学识,一定可以官至公辅,我就用这两个字送给你作字。”进入仕途之后,他就掌管军国机密。
他性情稳重,办事谨严。
他曾说古人不言温和敦厚地做人,又何足称道呢。
他年少之时就以有才学被世人所知,等到地位、名望渐高,就有伤于太自负,一些争名之流,更以谗言毁谤他,所以他虽辅佐帝王创业,却十多年间,竟然不见升职。
他一生所著的文章,编纂为八十卷,遇上动乱,现在只有五十卷流传于世。
他奉旨撰写齐史,未完成就去世了。
史臣说:李德林年幼时,就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志趣,博学多才,在邺中很有名望,声名远扬到函谷关以西。
隋朝霸业初创之时,积极佐助献谋,各种紧急战书、帝王诏书,繁复交错,他都准确地发出,各类文诰的言辞之美,当时没有第二个人。
君臣和睦相处,自然会平步青云。
不担心没有谁知道自己,难道是一句空话吗!
sp; 李德林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多天就烂熟于心了。
高隆之见了,非常惊叹,把这事告诉了朝中人士,说道:“如果给他时日,将来一定会成为天下杰出的人才。”邺京许多有名望的人士,都来到他家探视,一个多月间,每天来访的车马不断。
十五岁时,就开始阅读五经及古今的文集,每天阅读几千字。
不久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
他还擅长写作,文辞恳切且思路通畅,魏收曾经当着高隆之的面,对他的父亲说:“您这个孩子的文章,终究将承继温子升。”高隆之听后,大笑着说:“魏常侍您未免太嫉妒贤才了,为什么不近比老、彭,却远拿温子升来比!”李德林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亲自驾着灵车,回故乡安葬。
当时正是严冬季节,他只穿着单薄的孝服,并赤着脚,州里的人因此更加敬慕他。
博陵豪族中有个叫崔谌的,是当朝仆射的哥哥,因为休假而还家,车马装饰十分豪华。
他准备从自己家里前往李德林家吊丧,两家相距十几里,跟随的人有几十人,他缩减跟随的人员。
等到了李德林家门,跟随的只五个人,说这样不会使李德林责怪我太炫耀。
李德林家境贫寒,经历坎坷,而且他的母亲多病,就在家潜心研读典籍,再没有做官的心思。
后来,他母亲的病略微好了点,就逼迫他去做官。
任城王高氵皆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
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
高氵皆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
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当时是天保八年(558)。
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
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
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
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太多呢。
我曾见孔文举的荐祢衡表中说道:‘洪水泛滥,帝思贤佐。’拿正平来比大禹,常觉比得不伦不类。
现在拿李德林来说,便会觉得这句话并不过分。”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做丝毫更改。
杨遵彦因此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便把表给吏部郎中陆。。看。
陆。。看后说:“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文章风格,浩浩荡荡如长河东流。
以前所见后生写的文章,与李德林的文章相比,只不过是涓涓细流而已。”于是陆。。让他的儿子陆。。早晚与李德林相随,并告诫他的儿子道:“你做每件事,都应师法这个人,把他作为你的楷模。”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
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这官职是西省的一个闲职,不是他所期望的,又加上当时处于天保末世,于是称病还乡,闭门谢客,以保持自己的品节。
乾明元年(560),杨遵彦奏请皇上,让李德林入朝商议国事。
皇建初年,皇上降诏在各地搜罗人才,他再次被迫到晋阳,写了一篇春思赋,世人称其典雅华丽。
这时,长广王做了丞相,驻守在邺下。
李德林奉旨回到京城,与散骑常侍高元海等,共同掌管军国大事。
长广王召见了他,并授他为丞相府行参军。
不久,长广王继帝位,李德林被授为奉朝请,在舍人省值夜班。
河清年间(562~565),被授为员外散骑侍郎,掌管齐帅的事务,在机密省值班。
天统初年,李德林被授为给事中,在中书省值班,掌管诏诰文书,不久任中书舍人。
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又奉命与中书侍郎宋士素,副侍中赵彦深一起掌管军国机密。
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
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
许多为官的好友,像陆骞、宋士素,名医张子彦等,亲自替他调制汤药。
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
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
太上博士巴叔仁奏述了他的事迹,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守孝刚满一百天,不许他再守孝,让他复出。
李德林因为自己久病,身体羸弱,急忙奏请辞官归乡。
当时中书侍郎杜台卿奏世祖武成皇帝颂,齐主认为没能尽善尽美,令和士开把文章给李德林看。
并降旨道:“杜台卿的这篇文章,不中朕意。
因你有才华,一定要多记述皇恩盛德,应速速作成,马上送来。”李德林于是进献颂书十六章并加上序,文献多不做记载。
武成帝看了文章,点头称好,赐给李德林名马一匹。
武成三年(561),祖孝徵入朝做了侍中,尚书左仆射赵彦深出京做了兖州刺史。
朝中有原来被祖孝徵所厚待的官员,离间李德林与他的关系,说他是赵彦深的党羽,不能再让他掌管军国机密。
祖孝徵却说:“李德林滞留于绛衣微职已很久,我常常抱怨赵彦深厚待贤才不够。
内省文书,正好可以委托给他。
不久就可以看到他很好地处理事务,不可毫无根据地乱说。”不久,李德林升任为中书侍郎,仍奉旨修订国史。
齐主留心天下的好文章,召他进入文林馆。
又令他与黄门侍郎颜之推二人共同管理文林馆的事务。
武成五年(563),诏令他与黄门侍郎李孝贞、中书侍郎李若共同管理署敕宣旨的事务。
不久又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
隆化年间,被授为假仪同三司。
承光年间,被授为仪同三司。
等到周武帝攻克北齐,进入邺下的那天,诏令小司马唐道和来到李德林家,宣读圣旨晓谕抚慰,说道:“攻打北齐的好处,只在于得到你,朕本来害怕你跟随齐王往东退却,现听说你尚在,大可安慰我的心怀,应该立即入朝相见。”唐道和引他进入朝廷,派内史宇文昂查问齐朝的风俗教化、人物品性,当即留他在内省,三天后才让他回家。
不久仍让他随驾到长安,封他为内史上士。
从此以后,诏诰文书,以及任用山东的人,一律委托给他。
武帝曾经在云阳宫用鲜卑话对群臣说:“我常常只听说李德林的名字,等看到他给齐朝写的诏书檄文,我还说他是天上仙人。
哪知今天得到他为我效力,又为我做了文书,非同一般。”神武公纥豆陈颜回答道:“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得到麒麟凤凰是吉祥的征兆,是圣德所致,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做到的。
瑞物即使得到,也不堪使用,如果李德林来为您效劳,也是陛下您的圣德所致,有大才可用,无所不能,远远地胜过得到麒麟凤凰。”武帝大笑着说:“确实如您所言。”宣政末年(578),被授为御正下大夫。
大象初年,赐成安县男爵。
周宣帝病势加剧,嘱托隋高祖受顾命辅佐少主。
邗国公杨惠对李德林说:“朝廷赐令您总管文武方面的大事,治理国家任务重大,如无群才辅佐,难以完成大业。
现在想与您共同管理国家大事,请一定不要推辞。”李德林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回答道:“德林虽平庸怯懦,但也还有一片赤诚。
如果您曲意提升奖赏我,一定愿以死来报答。”高祖听后十分高兴,当即召见他一起说话。
起初刘日方、郑译伪造诏书,召高祖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少主,而统管内外兵马事务。
各位将领已奉旨,全归高祖管辖。
郑译、刘日方商议,想授高祖为冢宰,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刘日方也想做小冢宰。
高祖悄悄地问李德林:“我该怎么处理这事呢?”李德林回答说:“您最好做大丞相,假黄钺,统辖内外各种军务。
不这样,无以制服众人心。”等到给周宣帝发丧之时,就按李德林所说的办了。
以郑译为相府长史,加上内史上大夫,刘日方只做了丞相府司马。
郑译、刘日方因此心中不平。
以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兼仪同大将军。
不久,有三方挑起战乱,进退的韬略,高祖都与李德林一起仔细考虑。
各种军事文书,早晚填写不断。
一天之中,动不动超过上百件。
有时战机紧急,几件事要同时处理,李德林就口授给几个人,意思各自不同,但从不加以修改,而准确无误。
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统率军队驻扎在永桥,被沁水泛滥所阻,兵马不能渡。
长史李询写来密信说:“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都接收了尉迟迥的饷金,军中议论纷纷,人心骚动不安。”高祖看到李询的密信后,十分忧虑,与郑译商量,想派人去取代三位将领。
李德林却献计道:“您与各位将领,都是国家的贵臣,现在还不能使他们俯首受制,现在只是假借皇帝的威信,得到统帅各位将领的权力。
怎么知道后来派遣的将领,一定能尽忠,而以前所派遣的将领,却有违背之意呢?加上受金之事,虚实不明,即令更换,他们三人将惧罪,恐怕会逃去,就须把他们禁闭起来,那么郧公以下的将士,一定有惊疑之心。
况且大敌当前更换将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到难办的事,也是乐毅辞燕的原因,赵括也因这样使赵国招致失败。
依我的拙见,只须派您的一个心腹,机智而有韬略,为各位将领原先所信服的人,立即到军队驻扎地,让他暗查此事的真假。
纵令他们三人有异志,也一定不敢轻举妄动。”丞相顿时大悟,说道:“如果不是您阐明这些道理,险些坏了大事。”当即派高赹骑马飞奔,前往军队驻扎地,作为各位将领的统率,最后立了大功。
凡李德林策划的谋略,大多都是这类。
进而被授为丞相府从事内郎。
高祖继位之际,相国总统百揆、九锡大礼及诏策笺表各种表章诏书,都是李德林起草的。
高祖登基那天,授李德林为内史令。
起初,准备接受禅让,虞庆则劝高祖先全部消灭宇文氏,高赹、杨惠也违背自己的本意赞同此议。
只有李德林固执争辩,认为不能这样做。
高祖变了脸色怒道:“你是读书人,不可以参与这件事。”于是就全部消灭了宇文氏。
自此官品不升,降到高赹、虞庆则的下面,只按分赐的惯例授了上仪同,晋升为子爵。
开皇元年(581),诏令李德林与太尉任国公于翼、高赹等共同制定律令。
完成后奏知皇上,赐赠九环金带一副,骏马一匹,赏赐他对旧律令的增删之功。
律令颁布之后,苏威每每想更改其中的条例。
李德林认为律令已经颁布,按理必须统一,纵使有些小的错误或纰漏,不到损政害民的地步,就不能频繁的更改。
苏威又奏请五百家设置一个乡正,让他们管理民间诉讼。
李德林认为本来就应该废黜乡官判事,因为他们在乡里有内外亲属,剖析评断不公平,现在却设乡正专门管理五百家民事纠纷,恐怕为害更深。
况且现在的吏部,总管人才的选拔,而天下不过几百个县,在六七百万户中,精心选拔出来的几百个县令,有些还不可能称职,而想在一乡之内,选拔一个能管理五百家纠纷的人,恐怕一定难以找到。
又加上有些偏僻小县,根本不足五百户人家,又不能让两县共同管理一乡。
于是,皇上诏令内外群官,到东宫共同商议,从皇太子以下的官员,大都赞同李德林的意见。
苏威又说可以废除郡制,李德林对他道:“制定律令时,你为何不提出废除郡制好呢?现在律令刚颁布出来,难道可以随便更改吗?”而高赹赞同苏威的意见,妄说李德林凶狠暴戾,固执己见。
因此高祖全部采纳了苏威的建议。
开皇五年(585),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
高祖读完后,第二天早晨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
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
昨晚嫌夜太长,使我不能早早地见到您的面。
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
不久,皇上又说道:“我本来想使他更加显贵。”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
让李德林承袭。
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所写的文章,广泛流传于世。
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
李德林因为梁士彦和元谐之流,经常表露出叛逆朝廷的意向,想在大江以南,与国家抗衡,于是写了天命论呈给皇上。
李德林自隋拥有天下,经常进献攻打陈国的计谋。
开皇八年(588),皇辇幸临同州,李德林因病不能随驾。
皇上下了一道诏书召他,信后亲笔写着:“攻打陈的事宜,最好你能亲自来。”正赶上高赹有使命要回京,皇上对高赹说:“李德林如果因病不能来,最好你去他家听取攻打陈的方略。”高祖把李德林献的计谋交给了晋王杨广。
后来随他辇驾归京城,在途中,高祖用马鞭指着南边说:“等到攻取陈之后,应当用七宝服来装扮你,使你在太行以东,没有人赶得上你。”等到攻占了陈,封李德林为柱国、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户,赏布帛三千段。
晋王杨广宣读圣旨已毕,有人对高赹说:“皇上出谋划策,晋王及各位将领,齐心合力攻占了陈,现在却归功于李德林,各位将领一定会愤恨,并且后世的人,也会叹息您白白地攻占了陈国。”高赹入宫把这些言论告诉了皇上,高祖就罢除了前令。
起初,高祖在大象末年,把逆贼王谦原来的住宅赐给了李德林,文书已下,到了住宅所在地,忽然皇上又改赐给崔谦。
皇上告诉李德林,说:“那个人想要王谦的住宅,准备给他的舅弟。
对您没有什么丝毫影响,不必与他争,您可以另选择一套好的住宅。
如果都不称意,就别为您营建,并可寻找庄店作替换。”于是李德林上奏,拿逆贼高阿那肱在卫国县八十个市店,替换王谦的住宅。
开皇九年(589),皇上到晋阳,店里的人上书诉说道:“土地本是百姓的财产,高氏强夺了去,并在上面建筑房屋。”皇上命令有司估价,付钱给百姓。
正赶上苏威奉旨从长安来,向皇上奏道:“高阿那肱是乱世宰相,因谄媚而得宠,强占民地,建筑市店出租。
李德林虚构事实欺骗人,虚妄奏请搬入。”李圆通、冯世基等人又进言道:“这些市店,收利如同食邑千户,请计算时日追回这些赃款。”皇上因此责怪李德林,李德林请他们查看高氏的文簿记载,并说明原来打算换宅的心意,皇上不听,就追回了全部市店给当地的居民。
从此更加讨厌他。
开皇十年(590),虞庆则等人从函谷关以东巡察而回,都上奏道:“五百户设立一个乡正,专管民事纠纷,对人民没有好处。
他们凭自己的爱憎徇私枉法,公开接受贿赂。”皇上就下令废除。
李德林又进谏道:“这件事,我本来认为不可这样做。
既然已经设置了,又突然废除,政令不统一,早晨颁布,晚上就要撤销,全然不是帝王立法的常理。
我希望陛下对于这类总想随意更改法令的人,立即以军法处置。
不这样,人们就会议论不已。”高祖于是发怒大骂道:“你想让我做王莽那样的暴君吗?”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更加恨他。
到这时,李德林又在朝廷上忤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因而历数他道:“你作为内史,掌管我的机密大事,就不应频频地干预政事,让人觉得你心地不宽阔。
难道你没有自知之明吗?我正用孝来治理天下,害怕它废缺,所以立五教来弘扬它。
而你却说孝出于人的天性,何必人为教化。
这样看来,孔子就不该著孝经了。
你又撒谎获取市店,妄加自己父亲的官职,我确实心怀忿恨,一直没有说出来。
现在应把你遣到一个州中去任职。”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
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
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追赠为大将军、廉州刺史,谥号文。
等到将要安葬时,皇上诏令羽林一百人,并派了一班鼓吹手,以供丧事之用。
赐布帛三百段、粟米一千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来祭奠他。
李德林仪表堂堂,善于谈吐,齐朝天统年间(565~569),兼任中书侍郎,在宾馆里接受陈国的国书,当时,陈国使者江总看到他后,称赞他道:“他是河朔的英才啊。”李德林涵养极深,当时没有人能测量得出来。
只有任城王高氵皆、赵彦深、魏收、陆。。等人十分钦重他,对他的赞誉之词,无所不至。
李德林年少时就成了孤儿,没有字,魏收对他说:“你有天才般的学识,一定可以官至公辅,我就用这两个字送给你作字。”进入仕途之后,他就掌管军国机密。
他性情稳重,办事谨严。
他曾说古人不言温和敦厚地做人,又何足称道呢。
他年少之时就以有才学被世人所知,等到地位、名望渐高,就有伤于太自负,一些争名之流,更以谗言毁谤他,所以他虽辅佐帝王创业,却十多年间,竟然不见升职。
他一生所著的文章,编纂为八十卷,遇上动乱,现在只有五十卷流传于世。
他奉旨撰写齐史,未完成就去世了。
史臣说:李德林年幼时,就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志趣,博学多才,在邺中很有名望,声名远扬到函谷关以西。
隋朝霸业初创之时,积极佐助献谋,各种紧急战书、帝王诏书,繁复交错,他都准确地发出,各类文诰的言辞之美,当时没有第二个人。
君臣和睦相处,自然会平步青云。
不担心没有谁知道自己,难道是一句空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