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隋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名,手书召之曰:“夫道得众妙, 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人能弘道,道不虚行。先生履德养空,宗玄齐物, 深明义味,晓达法门。悦性冲玄,怡神虚白,餐松饵术,栖息烟霞。望赤城而待风 云,游玉堂而驾龙凤,虽复藏名台岳,犹且腾实江淮,藉甚嘉猷,有劳寤寐。钦承 素道,久积虚襟,侧席幽人,梦想岩穴。霜风已冷,海气将寒,偃息茂林,道体休 悆。昔商山四皓,轻举汉庭,淮南八公,来仪籓邸。古今虽异,山谷不殊,市朝之 隐,前贤已说,导凡述圣,非先生而谁!故遣使人,往彼延请,想无劳束带,贲然 来思,不待蒲轮,去彼空谷。希能屈己,伫望披云。”则谓门人曰:“吾今年八十 一,王来召我,徐君之旨,信而有徵。”于是遂诣扬州。晋王将请受道法,则辞以 时日不便。其后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礼之仪。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 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晋王下书曰:“天台真隐东海徐先生,虚确居宗,冲 玄成德,齐物处外,检行安身。草褐蒲衣,餐松饵术,栖隐灵岳,五十余年。卓矣 仙才,飘然胜气,千寻万顷,莫测其涯。寡人钦承道风,久餐德素,频遣使乎,远 此延屈,冀得虔受上法,式建良缘。至此甫尔,未淹旬日,厌尘羽化,反真灵府。 身体柔软,颜色不变,经方所谓尸解地仙者哉!诚复师礼未申,而心许有在,虽忘 怛化,犹怆于怀,丧事所资,随须供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余衣,讵藉坟 垄!但杖为犹存,示同俗法,宜遣使人,送还天台定葬。”是时自江都至于天台, 在道多见则徒步,云得放还。至其旧居,取经书道法,分遗弟子,仍令净扫一房, 曰:“若有客至,宜延之于此。”然后跨石梁而去,不知所之。须臾,尸柩至,方 知其灵化。时年八十二。晋王闻而益异之,赗物千段,遣画工图其状貌,令柳抃为 之赞曰:“可道非道,常道无名。上德不德,至德无盈。玄风扇矣,而有先生。夙 炼金液,怡神玉清。石髓方软,云丹欲成。言追葛稚,将侣茅嬴。我王遥属,爰感 灵诚。柱下暂启,河上沉精。留符告信,化杖飞声。永思灵迹,曷用摅情?时披素 绘,如临赤城。”
时有建安宋玉泉、会稽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 炀帝所重。
张文诩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 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 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 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 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恆执 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 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 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 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 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 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 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 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 以如意击几,皆有处所,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 号曰张先生。
史臣曰:古之所谓隐逸者,非伏其身而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智 而不发也。盖以恬淡为心,不曒不昧,安时处顺,与物无私者也。士谦等忘怀缨冕, 毕志丘园,隐不违亲,贞不绝俗,不教而劝,虚往实归,爱之如父母,怀之如亲戚, 非有自然之纯德,其孰能至于斯乎?然士谦闻誉不喜,文诩见伤无愠,徐则志在沉 冥,不可亲疏,莫能贵贱,皆抱朴之士矣。崔廓感于屈辱,遂以肥遁见称,祖浚文 籍之美,足以克隆先构,父子虽动静殊方,其于成名一也,美哉!
<b>部分译文</b>
徐则,东海郯县人。
小时候沉着稳重,没有不良的嗜好。
跟从周弘正学习,喜欢周易、老子、庄子,擅长于议论,名声远播都城。
徐则叹息说:“名声不过是实质的外表,我怎么能舍去本质而去追求外表呢?”于是怀有栖隐山林的念头,拄着拐杖到缙云山中隐居。
后辈学子几百人,苦苦请求徐则教授,徐则推辞不干,而打发他们走。
不娶妻,常穿着粗布衣巾。
陈太建年间(569~582),应召到至真观小憩。
过了一月,又辞观到天台上,绝食五谷以修身养性,每日所用不过松涧之水罢了。
即使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也不穿棉衣。
太傅徐陵为徐则书写颂文并刻在山上。
他刚到缙云山时,太极真人徐君对徐则说:“你年过八十,会做帝王的老师,然后才能得道。”晋王杨广镇守扬州,知徐则之名,亲笔写信召徐则说:“道得源于万物的玄妙变化,法来源于大自然,包涵阴阳的变化,混然而成万物,人们能够弘扬道,道则存在于人们的言行之中。
先生履行德教修身辟谷,以玄为本整齐万物,深明其趣味,通晓于法门。
悦性怡神,从虚空玄妙的人体感应中体会道的玄妙,餐松食(zhu,植物名,可入药),在烟霞中栖息,望赤城以等待风起云升,游玉堂而驾龙凤之车,虽然在天台山隐居,名声却仍然远播于江淮之地。
我想借重你的良谋,有劳你早晚辛苦。
一向钦佩你的道术,长久地存于我胸臆,侧席以待隐居之人,作梦都想你。
霜风变冷,海气即将变寒,隐居在茂林之中,精神与道体均吉庆安宁。
当初商山四位老隐士,举荐于汉庭,淮南八公,来藩王之宫朝仪,过去和现在虽有不同,山谷却没有变化。
隐居市井和朝廷,前贤已作出表率。
导引凡人阐述圣理,除了先生还有谁呢?故特地遣使到山谷相请,想先生不辞劳苦,欣然而来,不再待在蒲轮上面,离开你隐居的山谷。
望先生能委屈自己,我伫立等候你披云而来。”徐则对门人说:“我今年八十一岁,晋王来召我,徐君的话果然灵验。”于是到了扬州,晋王请徐则讲授道法,徐则以时日不便推辞。
到了半夜,命侍者取来香火,好像平常朝圣的礼仪一样,到五更而死,而肢体柔软如同活着一样,停放了几十天,颜色没有变化。
晋王下书说:“天台山隐士东海徐先生,表里俱为人所敬仰,以谦和玄默为德,视万物于身外,约束以安身,着粗布蒲衣,餐松食,栖隐于天台山上,五十余年。
卓越的仙才啊,飘然腾气升天,千寻峻岭,万倾碧涛,都不能窥其踪迹。
寡人我景仰先生道家风度,久闻先生道德质朴,频频派遣使者,到远方请来先生,希望能虔诚地接受高深的道法,以结良缘。
现在先生刚到这里,还不到十天,就厌弃尘世羽化升天,返朴归真于灵府。
身体柔软,颜色不变,这是经方家所谓“尸解地仙”之术。
诚感延师的礼仪没有举行,而延师之心早在,即使忘掉忧愁,仍然怆然于怀。
丧事所需费用,随时按需求供给。
霓裳羽盖,既然已经腾云而去,空棺连同余下的衣服,怎能葬在坟中。
但拐杖和鞋子仍在,就按照俗法,应派遣使者送还天台山定葬。”当时从江都到天台山,沿道多看见徐则徒步行走,说得以放还。
到了旧居,徐则取出经书道法分送给弟子,仍叫打扫一间房子,说:“如有客来,宜把他们请到这里。”然后跨过石梁,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过了一会儿,尸柩到了,弟子们才知道徐则已灵化,时年八十二岁。
晋王听说这件事,更加惊奇,特赐锦缎千匹,派画工画出徐则的相貌,命柳巧言作讠赞说:“能用语言表达的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永恒存在的道是无可名状的;上上之德不是凡俗的德,至上之德是没有界限的。
玄风扇起来,才有先生。
夙昔炼金液,怡神于天地之上,玉石刚软化,云丹又将炼成。
就去追慕葛洪,将与茅嬴为伴。
我王遥嘱,乃感到先生的真诚。
柱下史暂启如上,河水沉静无声,留此符以告信,如化杖飞声腾龙。
永远思念先生灵踪,向哪里发抒思念之情?现在披上素绢之衣作吊,如同来到天台一样。”当时还有建安人宋玉泉、会稽人孔道茂、丹阳人王知远等,也行辟谷之术,以松涧之水自给,都受到炀帝的器重。
名,手书召之曰:“夫道得众妙, 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人能弘道,道不虚行。先生履德养空,宗玄齐物, 深明义味,晓达法门。悦性冲玄,怡神虚白,餐松饵术,栖息烟霞。望赤城而待风 云,游玉堂而驾龙凤,虽复藏名台岳,犹且腾实江淮,藉甚嘉猷,有劳寤寐。钦承 素道,久积虚襟,侧席幽人,梦想岩穴。霜风已冷,海气将寒,偃息茂林,道体休 悆。昔商山四皓,轻举汉庭,淮南八公,来仪籓邸。古今虽异,山谷不殊,市朝之 隐,前贤已说,导凡述圣,非先生而谁!故遣使人,往彼延请,想无劳束带,贲然 来思,不待蒲轮,去彼空谷。希能屈己,伫望披云。”则谓门人曰:“吾今年八十 一,王来召我,徐君之旨,信而有徵。”于是遂诣扬州。晋王将请受道法,则辞以 时日不便。其后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礼之仪。至于五更而死,支体柔弱 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晋王下书曰:“天台真隐东海徐先生,虚确居宗,冲 玄成德,齐物处外,检行安身。草褐蒲衣,餐松饵术,栖隐灵岳,五十余年。卓矣 仙才,飘然胜气,千寻万顷,莫测其涯。寡人钦承道风,久餐德素,频遣使乎,远 此延屈,冀得虔受上法,式建良缘。至此甫尔,未淹旬日,厌尘羽化,反真灵府。 身体柔软,颜色不变,经方所谓尸解地仙者哉!诚复师礼未申,而心许有在,虽忘 怛化,犹怆于怀,丧事所资,随须供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余衣,讵藉坟 垄!但杖为犹存,示同俗法,宜遣使人,送还天台定葬。”是时自江都至于天台, 在道多见则徒步,云得放还。至其旧居,取经书道法,分遗弟子,仍令净扫一房, 曰:“若有客至,宜延之于此。”然后跨石梁而去,不知所之。须臾,尸柩至,方 知其灵化。时年八十二。晋王闻而益异之,赗物千段,遣画工图其状貌,令柳抃为 之赞曰:“可道非道,常道无名。上德不德,至德无盈。玄风扇矣,而有先生。夙 炼金液,怡神玉清。石髓方软,云丹欲成。言追葛稚,将侣茅嬴。我王遥属,爰感 灵诚。柱下暂启,河上沉精。留符告信,化杖飞声。永思灵迹,曷用摅情?时披素 绘,如临赤城。”
时有建安宋玉泉、会稽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 炀帝所重。
张文诩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 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 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 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 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恆执 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 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 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 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 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 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 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 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 以如意击几,皆有处所,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 号曰张先生。
史臣曰:古之所谓隐逸者,非伏其身而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智 而不发也。盖以恬淡为心,不曒不昧,安时处顺,与物无私者也。士谦等忘怀缨冕, 毕志丘园,隐不违亲,贞不绝俗,不教而劝,虚往实归,爱之如父母,怀之如亲戚, 非有自然之纯德,其孰能至于斯乎?然士谦闻誉不喜,文诩见伤无愠,徐则志在沉 冥,不可亲疏,莫能贵贱,皆抱朴之士矣。崔廓感于屈辱,遂以肥遁见称,祖浚文 籍之美,足以克隆先构,父子虽动静殊方,其于成名一也,美哉!
<b>部分译文</b>
徐则,东海郯县人。
小时候沉着稳重,没有不良的嗜好。
跟从周弘正学习,喜欢周易、老子、庄子,擅长于议论,名声远播都城。
徐则叹息说:“名声不过是实质的外表,我怎么能舍去本质而去追求外表呢?”于是怀有栖隐山林的念头,拄着拐杖到缙云山中隐居。
后辈学子几百人,苦苦请求徐则教授,徐则推辞不干,而打发他们走。
不娶妻,常穿着粗布衣巾。
陈太建年间(569~582),应召到至真观小憩。
过了一月,又辞观到天台上,绝食五谷以修身养性,每日所用不过松涧之水罢了。
即使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也不穿棉衣。
太傅徐陵为徐则书写颂文并刻在山上。
他刚到缙云山时,太极真人徐君对徐则说:“你年过八十,会做帝王的老师,然后才能得道。”晋王杨广镇守扬州,知徐则之名,亲笔写信召徐则说:“道得源于万物的玄妙变化,法来源于大自然,包涵阴阳的变化,混然而成万物,人们能够弘扬道,道则存在于人们的言行之中。
先生履行德教修身辟谷,以玄为本整齐万物,深明其趣味,通晓于法门。
悦性怡神,从虚空玄妙的人体感应中体会道的玄妙,餐松食(zhu,植物名,可入药),在烟霞中栖息,望赤城以等待风起云升,游玉堂而驾龙凤之车,虽然在天台山隐居,名声却仍然远播于江淮之地。
我想借重你的良谋,有劳你早晚辛苦。
一向钦佩你的道术,长久地存于我胸臆,侧席以待隐居之人,作梦都想你。
霜风变冷,海气即将变寒,隐居在茂林之中,精神与道体均吉庆安宁。
当初商山四位老隐士,举荐于汉庭,淮南八公,来藩王之宫朝仪,过去和现在虽有不同,山谷却没有变化。
隐居市井和朝廷,前贤已作出表率。
导引凡人阐述圣理,除了先生还有谁呢?故特地遣使到山谷相请,想先生不辞劳苦,欣然而来,不再待在蒲轮上面,离开你隐居的山谷。
望先生能委屈自己,我伫立等候你披云而来。”徐则对门人说:“我今年八十一岁,晋王来召我,徐君的话果然灵验。”于是到了扬州,晋王请徐则讲授道法,徐则以时日不便推辞。
到了半夜,命侍者取来香火,好像平常朝圣的礼仪一样,到五更而死,而肢体柔软如同活着一样,停放了几十天,颜色没有变化。
晋王下书说:“天台山隐士东海徐先生,表里俱为人所敬仰,以谦和玄默为德,视万物于身外,约束以安身,着粗布蒲衣,餐松食,栖隐于天台山上,五十余年。
卓越的仙才啊,飘然腾气升天,千寻峻岭,万倾碧涛,都不能窥其踪迹。
寡人我景仰先生道家风度,久闻先生道德质朴,频频派遣使者,到远方请来先生,希望能虔诚地接受高深的道法,以结良缘。
现在先生刚到这里,还不到十天,就厌弃尘世羽化升天,返朴归真于灵府。
身体柔软,颜色不变,这是经方家所谓“尸解地仙”之术。
诚感延师的礼仪没有举行,而延师之心早在,即使忘掉忧愁,仍然怆然于怀。
丧事所需费用,随时按需求供给。
霓裳羽盖,既然已经腾云而去,空棺连同余下的衣服,怎能葬在坟中。
但拐杖和鞋子仍在,就按照俗法,应派遣使者送还天台山定葬。”当时从江都到天台山,沿道多看见徐则徒步行走,说得以放还。
到了旧居,徐则取出经书道法分送给弟子,仍叫打扫一间房子,说:“如有客来,宜把他们请到这里。”然后跨过石梁,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过了一会儿,尸柩到了,弟子们才知道徐则已灵化,时年八十二岁。
晋王听说这件事,更加惊奇,特赐锦缎千匹,派画工画出徐则的相貌,命柳巧言作讠赞说:“能用语言表达的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永恒存在的道是无可名状的;上上之德不是凡俗的德,至上之德是没有界限的。
玄风扇起来,才有先生。
夙昔炼金液,怡神于天地之上,玉石刚软化,云丹又将炼成。
就去追慕葛洪,将与茅嬴为伴。
我王遥嘱,乃感到先生的真诚。
柱下史暂启如上,河水沉静无声,留此符以告信,如化杖飞声腾龙。
永远思念先生灵踪,向哪里发抒思念之情?现在披上素绢之衣作吊,如同来到天台一样。”当时还有建安人宋玉泉、会稽人孔道茂、丹阳人王知远等,也行辟谷之术,以松涧之水自给,都受到炀帝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