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草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外婆的念想犹如草叶吹出的小曲一直萦绕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清新自然中带着泥土的芬芳,每一段的旋律里都会隐藏着一种先知先觉,让我小小的心承载了满满的佩服,相信外婆的念想就是我以后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在北方过惯了富足生活的外婆随爷爷来到江南小镇平湖,被这里的水润深深吸引,面对满目金色的油菜花升腾起一种叫做波澜壮观的气势,以至于走进家徒四壁的新家感到了新鲜。从此,外婆就在这个清贫的小家安居乐业,开始她的神奇念想。
乡野的小路蜿蜒着一种诗意,但雨天里的泥泞却常常在外婆的心头打结,担心孩子们一身泥浆回来没有更多换洗的衣物。那是外婆最初的念想,想象有朝一日能有一条石子路铺向远方,可以送孩子们去很远的地方念书,也可以迎接她的娘家人来访。思乡的外婆在心里铺开了一条通向家乡的路,思绪随着那路走得很远,想象目光所及的天尽头常常会走来家乡的亲人。
路,真的铺开了,比外婆想象中的还要宽大,从此村子里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犹如鸟儿有了翅膀可以自由地划过天空,看到了天原来可以这么宽广。人们纷纷走出去,带回来外面的信息。小村子的人们终于证实了外婆曾经的念想不是天方夜谭,不得不佩服起这个外来的女子。
大路通向远方,外婆把孩子们送去城市念书,高额的费用让外婆有了新的念想,她要让土地产出金钱。于是在地方农技站的指导下,大胆改革,变农作物为经济作物。那些岁月,外婆凭着北方人的豪气与小时候学文化的聪明又加上起早摸黑的辛苦,地里的作物似乎有了灵性一样随外婆高远的向往使劲地长,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
一季的收获带动了整个小村子的人们,大家纷纷向外婆讨教经验,在手把手的传授下,村子里的人们都施展着自己的本领。每到收获季节,那条大路就见证了人们的快乐,匆忙的身影让整个村子生动起来,一幢幢农家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花香四溢的田野里,如画一样的美景让村子里的人们开始讲究生活的品位,电视电话进家,信息的传播更快了,小村子的人们更活跃了。
外婆在回忆那段日子的时候,多次提到了最喜欢与爷爷摇着小船去卖瓜。那时候,河水很清,天很蓝,坐在船头慢悠悠地摇呀摇,那份感觉就像在画中游一样。特别在经过城市河道的时候,发现了城市居民的小日子过得很精致,那是外婆喜欢的一种生活状态。那时,外婆萌生了一种奇怪的念想,她要来城市过一段日子,大概是怀念小时候的闺中生活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城市念书,一家人很少聚在一起,如果有了一个住的地方,那么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孩子们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和爱。在外婆的驱使下,外公为她买下了一套正在建造的商品房,几乎掏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那是外公送给外婆最大的礼物,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外公一直觉得欠外婆一份好日子。
买房后的没几年,孩子们都渐渐长大成才了,一个个走上了不错的工作岗位,一直让外婆值得骄傲的是孩子们都做了城里人。那时候的外婆成了村上最幸福的一个母亲,邻里之间相处和睦,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村上人的一份尊敬,那是外婆愿意继续待在乡下的一个理由,当然更因为乡下还有一个大屋子,而且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同步前进,人们的生活几乎分不出城乡差别,公交车把城市与农村紧紧相连,外婆只要出一元钱就可以进城与孩子们见面。
这时候的外婆已经不再年轻,喜欢儿孙绕膝的生活了。她的孩子们都要接她去城里住,但外婆的品味又开始变了,偏偏喜欢乡下的那种“田野风过乱发髻”的自由宽松,一个念想又开始产生——让孩子们轮流回乡下住,她的孩子们真拿她没办法。孝顺的孩子们干脆在乡下造了个更大的房子,全部回老家住。其实,外婆的乡下与城市只要十几分钟的车程,况且城市发展的步伐在加快,向外拓展不断延伸,外婆的老家也在城市的边缘了。乡下的大房子造好了,外婆在大房子里与儿孙们热闹成老小孩了。说真的,外婆真的像个先知先觉者,大房子造好后不久,所在的乡下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被规划在内,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席卷了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外婆的孩子们因为外婆的先见之明赶在了建设热潮的浪尖,大房子连连增值,城市的小房子也在增值,外婆真是英明呀!
其实,撩开这些物质的面纱,可以清晰地看见外婆一路走来的几个念想都是围绕着一颗仁爱的心,因为有爱才会步步为赢。回头看看我们的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步伐里不也藏着掌舵手的一颗仁爱之心吗?
如今,外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湖人,她的青春洒在平湖,她的智慧和爱融在平湖,她的勤劳与善良是对平湖人的最好诠释,她的念想点滴成平湖人发展的骄傲轨迹!
外婆的念想犹如草叶吹出的小曲一直萦绕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清新自然中带着泥土的芬芳,每一段的旋律里都会隐藏着一种先知先觉,让我小小的心承载了满满的佩服,相信外婆的念想就是我以后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在北方过惯了富足生活的外婆随爷爷来到江南小镇平湖,被这里的水润深深吸引,面对满目金色的油菜花升腾起一种叫做波澜壮观的气势,以至于走进家徒四壁的新家感到了新鲜。从此,外婆就在这个清贫的小家安居乐业,开始她的神奇念想。
乡野的小路蜿蜒着一种诗意,但雨天里的泥泞却常常在外婆的心头打结,担心孩子们一身泥浆回来没有更多换洗的衣物。那是外婆最初的念想,想象有朝一日能有一条石子路铺向远方,可以送孩子们去很远的地方念书,也可以迎接她的娘家人来访。思乡的外婆在心里铺开了一条通向家乡的路,思绪随着那路走得很远,想象目光所及的天尽头常常会走来家乡的亲人。
路,真的铺开了,比外婆想象中的还要宽大,从此村子里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犹如鸟儿有了翅膀可以自由地划过天空,看到了天原来可以这么宽广。人们纷纷走出去,带回来外面的信息。小村子的人们终于证实了外婆曾经的念想不是天方夜谭,不得不佩服起这个外来的女子。
大路通向远方,外婆把孩子们送去城市念书,高额的费用让外婆有了新的念想,她要让土地产出金钱。于是在地方农技站的指导下,大胆改革,变农作物为经济作物。那些岁月,外婆凭着北方人的豪气与小时候学文化的聪明又加上起早摸黑的辛苦,地里的作物似乎有了灵性一样随外婆高远的向往使劲地长,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
一季的收获带动了整个小村子的人们,大家纷纷向外婆讨教经验,在手把手的传授下,村子里的人们都施展着自己的本领。每到收获季节,那条大路就见证了人们的快乐,匆忙的身影让整个村子生动起来,一幢幢农家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花香四溢的田野里,如画一样的美景让村子里的人们开始讲究生活的品位,电视电话进家,信息的传播更快了,小村子的人们更活跃了。
外婆在回忆那段日子的时候,多次提到了最喜欢与爷爷摇着小船去卖瓜。那时候,河水很清,天很蓝,坐在船头慢悠悠地摇呀摇,那份感觉就像在画中游一样。特别在经过城市河道的时候,发现了城市居民的小日子过得很精致,那是外婆喜欢的一种生活状态。那时,外婆萌生了一种奇怪的念想,她要来城市过一段日子,大概是怀念小时候的闺中生活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城市念书,一家人很少聚在一起,如果有了一个住的地方,那么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孩子们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和爱。在外婆的驱使下,外公为她买下了一套正在建造的商品房,几乎掏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那是外公送给外婆最大的礼物,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外公一直觉得欠外婆一份好日子。
买房后的没几年,孩子们都渐渐长大成才了,一个个走上了不错的工作岗位,一直让外婆值得骄傲的是孩子们都做了城里人。那时候的外婆成了村上最幸福的一个母亲,邻里之间相处和睦,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村上人的一份尊敬,那是外婆愿意继续待在乡下的一个理由,当然更因为乡下还有一个大屋子,而且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同步前进,人们的生活几乎分不出城乡差别,公交车把城市与农村紧紧相连,外婆只要出一元钱就可以进城与孩子们见面。
这时候的外婆已经不再年轻,喜欢儿孙绕膝的生活了。她的孩子们都要接她去城里住,但外婆的品味又开始变了,偏偏喜欢乡下的那种“田野风过乱发髻”的自由宽松,一个念想又开始产生——让孩子们轮流回乡下住,她的孩子们真拿她没办法。孝顺的孩子们干脆在乡下造了个更大的房子,全部回老家住。其实,外婆的乡下与城市只要十几分钟的车程,况且城市发展的步伐在加快,向外拓展不断延伸,外婆的老家也在城市的边缘了。乡下的大房子造好了,外婆在大房子里与儿孙们热闹成老小孩了。说真的,外婆真的像个先知先觉者,大房子造好后不久,所在的乡下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被规划在内,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席卷了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外婆的孩子们因为外婆的先见之明赶在了建设热潮的浪尖,大房子连连增值,城市的小房子也在增值,外婆真是英明呀!
其实,撩开这些物质的面纱,可以清晰地看见外婆一路走来的几个念想都是围绕着一颗仁爱的心,因为有爱才会步步为赢。回头看看我们的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步伐里不也藏着掌舵手的一颗仁爱之心吗?
如今,外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湖人,她的青春洒在平湖,她的智慧和爱融在平湖,她的勤劳与善良是对平湖人的最好诠释,她的念想点滴成平湖人发展的骄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