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龙困与微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九五六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再次被选为党的主席。与会代表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但他没有获得全票。他差了一票,这一票是投给了林彪。这一票正是毛泽东自己所投。
林彪七月二十三日偕叶群一道上山,住在一幢二层的西式小洋楼里。
他仍是深居简出,一副淡泊之态。他不像其他的元帅喜欢聚会聊天。他几乎不去看望任何人,至于其他人来拜访,多数也是被叶群挡驾。
他或者在楼里踱步想事,或者在别墅的林木中坐在藤椅上读书。但他心里有数,毛泽东没有忘记他,现在的形势,更需要用他。
八月一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彭德怀曾难过地说:“张飞这个名字还是主席给起的。我自认为对敌斗争是坚决的我有农民无政府思想,在北京打过八九次电话,都没找到主席,面谈机会少,得不到主席的具体帮助。养成孤僻性格,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毛泽东的话不无失望:
“多次重要时期,从没写信给我,为什么这次要写万言书?我同常委之间,同别人,从来没讲过你什么。为了让你安心工作,给林彪发了转业费”
林彪从毛泽东的话中,体会出了含意。毛泽东在十大元帅中,总说给林彪发了转业费,分明有了请林彪重新出山挂帅的想法。
林彪也很有分量地给了彭德怀几句:
“这回是招兵买马,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他转向常委们:“在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英雄。”
毛泽东确实准备用林彪替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
元帅第二倒了,元帅第三接班也是顺理成章。一个“张飞”一个“韩信”打天下都是功高勋著;是左膀右臂,也都同自己有过磕磕绊绊。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意见,***。
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不许。
毛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
彭德怀则不然,径直闯入毛泽东卧室报告军情,没有谁能拦得住。毛泽东多次为了睡觉被人打扰而发脾气,这次没有发脾气,只是苦笑说:“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
其实不只一个彭德怀,还有一个林彪。据卫士们介绍,林彪也曾不顾警卫阻拦硬闯进去。彭德怀是连闯丰泽园大门、二门、卧室门,林彪是连闯大门、二门,停在卧室门前,对阻拦的卫士喝令:“叫醒主席,我有急事。”
他烦躁地在门口踱步,卫士出来“请”字没说完,他已板着面孔闯进去。
林彪比彭德怀懂得一些“节制”
彭德怀坚持不同意见时,常惹毛泽东恼火;林彪坚持不同意见时,常使毛泽东受感动。
林彪挂帅去东北与国民党争天下,一开始就在战略思考上与毛泽东不致,他敢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林彪怀疑“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请示“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
中央的复电实际是毛泽东的意见:“我们完全不应怀疑东北问题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
林彪坚持不同意见:“毛主席: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精锐在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我们。恐怕还得立足于打,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敢叫毛泽东“头脑清醒考虑之”的人物大概没两个。历史证明林彪在这个问题上对东北战火初起,还有一些错误的电报指示,诸如“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最后一战”“把长春变为马德里”等等。在经过失败和流血的教训后,才按照林彪“分散建立根据地”“实行运动战”“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意见办
彭德怀敢讲话,林彪也不是有话不敢说,有屁不敢放的人。他们的区别在于:彭德怀看到自己意见正确时,会不客气地当众批评毛泽东的错误,并且常伴有随意的感情宣泄。林彪在事实证明自己正确时,就不这样讲话。他对东北干部们讲:“战争的根本问题在于消灭敌人把城市丢给国民党。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了到农村建立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我讲的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东北战场终于打赢了,林彪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讲,这是“在全东北党内贯彻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的结果。他把功劳归于毛主席。自己不居功,更不会得理不让人,回过头来非论清谁是谁非不可。
说林彪“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并不全面,那只是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他若始终如此,就当不了“接班人”他更多的是“当面敢坚持意见,***,背后喊万岁,公开场合维护毛泽东”
在毛泽东心目中,他显然比彭德怀是“忠臣”
毛泽东已经回美庐二层,擦澡、服安眠药,上床。
按照规律,现在还不能睡觉。要继续看书思考个把小时,服第二遍安眠药后,才会入睡。
卫士小心翼翼地替他按摩着两腿两脚,不发任何声响。从毛泽东那漠漠的目光可以知道他正在沉思。
片刻,他点燃了一枝烟,并且将一张白纸垫在一本书上,用铅笔写了几个字。
写了几个“林彪”
青烟一团团、一股股从他嘴里吐出。他在沉吟。
沉吟就是犹豫。
当七八个“林彪”已经占满半页纸时,毛泽东拧熄了烟蒂。他出神似地停了片刻,又用笔写去。这次写得很慢很慢,每一笔每一画都带着滞重的沉思。
终于写出三个字:岳鹏举。
这三个字就占满了剩下的半页纸
“岳鹏举”
毛泽东对林彪有两个犹豫。不是犹豫他政治上的忠诚,军事上的才干,或如某些书信怀疑林彪是一代枭雄。
毛泽东对林彪的第一个犹豫是身体状况。
胡耀邦一九七八年在中组部有个谈话,谈到:其实毛泽东也不喜欢林彪。林彪身体不好,而且对自己的病采取唯心主义的态度
许多人对林彪的怪病大做文章,都谈到他怕光、怕水、怕风、怕出汗客观讲,对林彪的病不该用取笑态度,应该是理解。那是严酷战争造成的,是重伤及战争中过度付出遗留的。为对付伤痛,他不得不用镇痛的麻醉品,正像许多好干部在与癌痛抗衡时也会要求多用点杜冷丁一样。不能因此说他是吸毒者。
从历史角度看,林彪的怪病是他的光荣,是他为中国及民族作出过牺牲的证明。伤及他神经的那块伤疤,应像军功章一样受到尊敬,由此带来的身心损伤和痛苦,应该受到理解和同情。
每到关键时刻,毛泽东要用林彪时,首先问的都是身体。抗美援朝,林彪因为身体不行未能挂帅。高岗闹分裂,想取代刘少奇、周恩来时,毛泽东曾愤激地说:“他推林彪当总理,其实是他自己想当总理。林彪身体不好,怎么可能当总理?”
这次林彪上庐山,毛泽东见到他第一面时,首先关心的就是:“近来身体怎么”
“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首先关心的也是林彪的身体,谈过北京不肯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后,接着便问林彪:“现在身体怎么如果吃得消,就要多挑担子喽”
毛泽东对林彪出任国防部长的第二个犹豫,就是因为脑子里还有个岳飞岳鹏举
中国的著名将帅都有生动“别号”比如朱德被尊称为“红军之父”彭德怀被称为“张飞张翼德”刘伯承是“战神”林彪是“韩信”罗荣桓是“政治元帅”等等。其中不乏由毛泽东叫出名的。比如用“诸葛、吕端”来比叶剑英,用“周勃”来比许世友,用“李逵”来比李达,用“徐达”来比许光达
毛泽东在纸上所写“岳鹏举”是指二方面军的旗帜,爱兵爱马名震天下的“兵马大元帅”贺龙。
在中国的著名将帅中,贺龙被誉为“岳飞岳鹏举”可以说是最早的一个。早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前,早在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前。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贺龙反而主动转向共产党,在武汉与叶挺将军一见如故,交上朋友。“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两位北伐名将多次在大智门贺龙的师部里晤谈,纵论天下大势。
四月十八日,贺龙向全师发布命令:继续北伐。二十二日,率部出征。北洋军阀奉军头子张作霖为阻止北伐,派张学良率精锐部队南下应战,同时勾结豫东南的“红枪会”集结一万多土匪大举进攻广水、武胜关。
贺龙率军北上,一路攻伐,扫荡鄂豫边界;战九龙关、夺插旗山、拔铜鼓台。这些参加“红枪会’的土匪,自恃“神符护身,刀枪不入,人多势众”都是些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当年吴佩乳孙传芳都退避三舍,拿他们没办法。但这次遇了贺龙,真是小鬼碰上了神仙,被打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剩下的全如鸟兽散。一路逃一路惊呼:“活龙下界了,来的都是昆仑山的金刚体,别说刀枪不入,大炮也不人!”
这一带农民本来就很迷信,听风是雨,一夜之间传出千里。信阳、洋河镇、五里铺、青山店成千上万的土匪,头天还张狂横行,转天便土崩瓦解,逃得踪影全无。
贺龙统帅三军,一路呐喊着“打败了吴佩孚几十万兵,不怕张作霖的替死鬼”长驱北上,打进驻马店。
这时,张学良率领十七个混成旅,十几万大军集结于漂河、逍遥镇、周家口一线,准备与贺龙决一死战。
“小六子要和我在这里决战。”贺龙手指地图对各团指挥官讲,一边吸烟一边微微笑,讲得像儿戏一般轻松。张学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名将,除了他爹张作霖张大帅,大概只有贺龙把这位少帅像呼小娃娃一样叫成“小六子”他好像胜利已经在握一般,将大手在地图上一穿一插再一握:“我们穿过上蔡,强渡漯河,击溃小商桥、逍遥镇一线的敌人主力,然后插临颖,攻朱仙镇,拿下开封!”
最后这一句,那握拢的拳头砸在了地图上。
在群情激昂中,贺龙磕去烟斗里的烟灰,用烟斗嘴轻敲地图上的几个“点”粲然一笑:“看出名堂了开封就是宋朝时候的汴京,我们现在走的完全是当年岳飞岳鹏举的北伐路线。‘精忠报国’,在此一举!”
在一片“精忠报国”的欢呼和誓言声中,贺龙摆摆手,待大家平静一些,才换上深沉的声音说:“不过,你们要注意哟。小商桥是杨再兴落马的地方,当心我们不要落马!逍遥镇和朱仙镇是岳飞大捷之地,我们更要大胜。岳飞饮恨而退,我们不能退,要收复汴京,直捣黄龙!”
难怪贺龙敢于戏呼张学良“小六子”少帅虽然是名将,关内各路“诸侯”都惧他几分,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争相拉拢取悦于他,但是遇上贺龙,情况全变
逍遥镇一战,贺龙率军强渡漯河,杀得昏天黑地,神惊鬼泣,将张学良的先头精锐部队尽数歼灭。贺龙虽然只统领一师人马,但生俘敌人就达四个团!缴获的物资军械堆积如山,并且靠缴获的二十四门野战炮及其他大量小炮,增建了一个炮兵团。
接着挥师小商桥,又是一场血战;敢死队人手一挺‘虼蚤龙’(一种手提式机枪)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震天的呐喊声中,无数刺刀紧随其后突入敌阵;硝烟滚滚,刀光闪灿,钢铁碰撞,火焰冲天,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复冲杀,张学良的主力部队全线崩溃。贺龙不容敌人喘息,一道命令,挥师扑向临颍,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张学良发起最后猛攻。张学良带兵以来,从不曾遇上这样的“恶敌恶仗”丢盔卸甲,一败涂地。打到后来,一听贺龙便闻风而逃。贺龙几乎是兵不血刃便连下朝阳寨、石佛寺、朱仙镇、横扫河南大部,于五月三十一日进入开封。
祝捷会上,贺龙高举大酒碗,豪气冲天:“北上幽燕,直捣奉京!”三军欢呼,踊跃向前。张作霖在北平又气又怕,开始往东北逃,并且大骂:“妈了个巴子,啥时候冒出来个贺家军”
贺龙的亲人,为革命献身者近百之众,其中不少在他的部队中任过重要职务,各个骁勇善战,所以曾被人称为“贺家军”一如历史上被传颂的岳家军。
可是,宁汉分裂,蒋介石正准备西攻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内部,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正走向激化。在这种形势下,武汉政府下令贺龙停止北伐。据说,三天之间连发十二次电,严令贺龙立即回师武汉。
与历史上传说的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何其相似!
下达回师令时,三军痛哭,问:“为什么步岳飞之后,不继续北伐?”贺龙含泪,只说了一句:“我们比岳飞只多走出一步可惜!”
北伐未获全胜,但这更使人们把贺龙与岳飞相比,从此,贺龙有了“岳飞岳鹏举”之说。
贺龙在蒋介石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蒋介石先后派过三名代表,许以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西省政府主席,上海南京各建一幢小楼,外加三百万大洋,想把贺龙拉到自己身边。他说:“我还不曾花过那么大代价。贺家军难得,贺龙更难求他一个师,打败吴佩孚几十万人,俘虏吴佩孚两个师;他把张学良打出河南,打得溃不成军。他还不是共产党嘛,只要他肯过来,再高一些的要求也可以答应。”
蒋介石第一次派出秘书长李仲公,第二次派去的朱绍良,都被贺龙抓起来,分别押送国民革命政府总指挥部和九江军事法庭,第三次派去的熊贡卿、梁素佛被贺龙抓起来枪毙
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把自己和他的“贺家军”——国民革命第二十军全部交给共产党,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军,他自己成为起义的总指挥。
使贺龙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岳飞在他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他参加共产党后,曾多次向政委关向应谈起岳飞和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他说:“蒋介石破坏了北伐,赵构和秦桧也是破坏岳飞的北伐。蒋介石就是赵构、秦桧式的人物。”
岳飞字鹏举。贺龙的儿子叫贺鹏飞,是从岳飞的名和字里各取一字作为儿子的名字
毛泽东没有吃第二遍安眠药,却又吸燃了一枝烟。
他目注白纸上的两个名字沉吟,脑子里轮替出现两张面孔:一个是每天吃一斤肉也不会长肉的瘦削的林彪;一个是方面阔腮,黑眉毛黑胡子,不怒自有三分威的贺龙。
他在延安见到贺龙,但他上井冈山时便已熟知贺龙。当他激励自己的士兵时,讲得最多的就是贺龙:“同志们,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领导了一个军。我们有一个营,为什么不能闹起一支大队伍?”
沉吟间,又有第三个面孔闪入了脑际:饱满的前额和太阳穴,厚实的嘴唇和下颏,戴一副深度近视镜,目光温和、深邃、睿智、敦厚。他被誉为共产党里的圣人,是毛泽东无比信任的“政治元帅”罗荣桓。
难怪毛泽东沉吟。尽管林彪是他的爱将,深得他倚重,尽管他在“八大”上就投了林彪一票,尽管他在去年便提名增选林彪为中央副主席而准备重用。尽管他在七月二十三日召林彪上庐山时便想到让其替代彭德怀,可是,一旦征求意见,彭真却转来了罗荣桓的不同建议。
别人的建议毛泽东可能摆手而过,罗荣桓的建议却不能不深思。以往,毛泽东定下决心的事,听到多少个“不”也不会动摇。这次例外。他犹豫、沉吟着无法安睡。
听听毛泽东对罗荣桓的评价便不难理解这次例外。
下面内容是引自王力同志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写给中央负责同志的一封信。
从过去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看来,一般都不知道罗荣桓同志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这个问题,毛主席同我谈过两次。因为我所有的笔记、整理后的记录、手稿,在十八年前都被那个专案组没收了,至今无影无踪。所以,我只能凭记忆,把毛主席当时所讲的使我终生难忘的话整理出来。下面是毛主席的原话:
一、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跟我一起倒霉的,邓小平也差不多。
二、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再还有邓小平。
三、山东只换上了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四、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
五、罗荣桓到山东的第一天,就想的是把山东全部拿过来,就想到为把全国拿下来尽义务。
十、罗荣桓最守纪律。连高岗都说,罗荣桓是党内的圣人,不敢去找罗荣桓乱说。从高饶问题上看出,最正直的人,是罗荣桓、邓小平、陈云。
现在,这位“无私利”、“看得破”、“算得到”、“最守纪律’、“最正直的人”这位可以同毛泽东“一辈子共事的人”这位“党内的圣人”他不同意林彪任国防部长,他鼎力举荐贺龙任国防部长。
贺龙是称职的国防部长,这一点毛泽东同罗荣桓并无分歧。用一句毛泽东常讲的话:死了张屠夫,也不会就吃混毛猪。即便林彪、贺龙都不在了,也还是能找到称职的国防部长。
问题在于林彪、贺龙哪一个任国防部长更好些?
毛泽东重点考虑着罗荣桓的两句话。
“林彪身体不好。”这是实话,但毛泽东在下决心前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再成为动摇决心的理由。
“国防部长不要只从一方面军出。”这个意见很有分量。中国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个“星星之火”都曾是独立的,是分散独立作战,形成众多的“山头”这是客观现实,甚至在延安躲防空洞有时都能感觉到这种“山头”的存在。作为最高决策者,毛泽东不能不考虑那个“平衡”问题。
彭德怀和林彪都是一方面军的,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然而,这个问题足以改变曾经思考后的决心
良久,毛泽东在纸上画了一个圈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七日,中央任命林彪为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这是毛泽东反复斟酌思考后在纸上留住的那个名字。
同时,中央任命贺龙为军委副主席。
毛主席说:“军委的工作,林在家林主持,林不在家贺主持。”
这个第二副主席在过去没有专设。彭德怀任国防部长时,毛泽东为使他“放开手脚”给林彪发了转业费。这次林彪任国防部长,毛泽东没考虑让他“放开手脚”增设一个第二副主席,并且“林在家林主持,林不在家贺主持”这无疑是重视罗荣桓举荐的一个结果,同时也照顾到林彪身体不好,常要闭门养病。
一九五九年之夏,发生在庐山上的这一幕,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是悲剧式人物,但他们都是英雄做了英雄该做的英雄事。
彭德怀抡起胳膊为人民“鼓与吹”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妻离友散,不怕从此开始的一连串厄运和苦难,也因此而更加流芳千古。
毛泽东作为经天纬地的政治家、大谋略家、一代领袖,在党和国家和民族陷于危困之际,不踌躇不沮丧,依然冲力高扬,不惜付出巨大代价,不怕为此担历史骂名,果断决策,保证和维护那“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以及丝毫不能损伤的“凝聚力”无疑,这是战胜困难,渡过危机的首要条件。
他成功在随之而来的三年严重困难时期,那样全国性的大饥荒,饿死成百万上千万的人,放在历朝历代都将是“盗贼蜂起,民变丛生”;一旦全国乱起来,在具有“啸聚山林”“有枪便是草头王”和“军伐混乱”的“历史传统”的中国,更不知将死多少人,民族又将陷入怎样的灾难之中,社会又将发生多大的倒退!
但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在他断然地以非常手段维护了那支队伍的统一思想、统一意志以及由此而强大起来的“凝聚力”那种崩溃和混乱没有发生,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奇迹般地摆脱了困难,重新走上繁荣。
据老人说,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中国的男人都没了阳气,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中国男人阳气转盛,中国女人大出风头,生育出一个英国又加一法国,大概还不止这个数。
毛泽东为庐山上的“胜利”付出的最大代价,不是折了彭大将军,不是为此担了骂名,甚至也不是随后刮起的第二次“共产风”在全国饿死多少人
他付出的最大代价,是越来越失去了真话。
毛泽东的根本错误,不在于个人品质,而在于时代和文化。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受全部教育,不可能超越中国历史文化对他的限制。他可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却难以胜任领导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他凭着中国文化所赋予他的全部智慧、勇气和力量,加之他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全部优秀品质,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这个探索中,他和他的战友他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建起初具规模的大工业基础,可以抬起头同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平等对话,平等交往。他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给了我们最终“腾飞”的政治保证和经济条件,使后人有了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可能。
不要嘲笑他的“三面红旗”、“大同邦、理想国”那是一曲悲壮的歌,不甘落后的探索者的歌。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九日,毛泽东登上了吉普车,载着时代和文化给他的胜利给他的失败下山
彭德怀比他早一天下山,八月十八日乘飞机返京,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继续接受批判。
他要作准备,写材料。秦魁英秘书汇报,根据上面指示“办公室封存了”“办公室主任王焰和秘书郑文翰也被‘冻结’”
彭德怀火冒三丈,胳膊又抡起来。刚举上半空,吼声还未出口,手臂忽然但住,略一停顿,软软地垂下来。
“唉,”他沉重地叹了一口气。“给我要林彪。”
彭德怀决定给这位新国防部长挂电话。刚刚拿起话筒,他又按下深吟片刻,他另拨了一个号。
“我要贺总贺总,我是彭德怀。”他呼口粗气,尽量缓和些口气说:“我的秘书和办公室资料暂时还需要借用一下,等我写好材料后就奉还军委。”
“唉,彭总,这是怎么回事?”贺龙不明白“你的秘书和办公室”
“封存冻结了,说是上面的指示。”
“胡闹嘛。”贺龙嚷起来“我跟他们说。”
第二天,办公室主任王焰和秘书郑文翰便携带资料回到彭德怀身边。
这是林彪、贺龙分别出任中央军委第一、第二副主席的第二天。当人们注目的焦点还在毛泽东与彭德怀身上时,那幕戏实际已近尾声。
而林彪与贺龙的“合作共事”才刚刚启幕
一九五六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再次被选为党的主席。与会代表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但他没有获得全票。他差了一票,这一票是投给了林彪。这一票正是毛泽东自己所投。
林彪七月二十三日偕叶群一道上山,住在一幢二层的西式小洋楼里。
他仍是深居简出,一副淡泊之态。他不像其他的元帅喜欢聚会聊天。他几乎不去看望任何人,至于其他人来拜访,多数也是被叶群挡驾。
他或者在楼里踱步想事,或者在别墅的林木中坐在藤椅上读书。但他心里有数,毛泽东没有忘记他,现在的形势,更需要用他。
八月一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彭德怀曾难过地说:“张飞这个名字还是主席给起的。我自认为对敌斗争是坚决的我有农民无政府思想,在北京打过八九次电话,都没找到主席,面谈机会少,得不到主席的具体帮助。养成孤僻性格,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毛泽东的话不无失望:
“多次重要时期,从没写信给我,为什么这次要写万言书?我同常委之间,同别人,从来没讲过你什么。为了让你安心工作,给林彪发了转业费”
林彪从毛泽东的话中,体会出了含意。毛泽东在十大元帅中,总说给林彪发了转业费,分明有了请林彪重新出山挂帅的想法。
林彪也很有分量地给了彭德怀几句:
“这回是招兵买马,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他转向常委们:“在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英雄。”
毛泽东确实准备用林彪替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
元帅第二倒了,元帅第三接班也是顺理成章。一个“张飞”一个“韩信”打天下都是功高勋著;是左膀右臂,也都同自己有过磕磕绊绊。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意见,***。
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不许。
毛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
彭德怀则不然,径直闯入毛泽东卧室报告军情,没有谁能拦得住。毛泽东多次为了睡觉被人打扰而发脾气,这次没有发脾气,只是苦笑说:“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
其实不只一个彭德怀,还有一个林彪。据卫士们介绍,林彪也曾不顾警卫阻拦硬闯进去。彭德怀是连闯丰泽园大门、二门、卧室门,林彪是连闯大门、二门,停在卧室门前,对阻拦的卫士喝令:“叫醒主席,我有急事。”
他烦躁地在门口踱步,卫士出来“请”字没说完,他已板着面孔闯进去。
林彪比彭德怀懂得一些“节制”
彭德怀坚持不同意见时,常惹毛泽东恼火;林彪坚持不同意见时,常使毛泽东受感动。
林彪挂帅去东北与国民党争天下,一开始就在战略思考上与毛泽东不致,他敢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林彪怀疑“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请示“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
中央的复电实际是毛泽东的意见:“我们完全不应怀疑东北问题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
林彪坚持不同意见:“毛主席: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精锐在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我们。恐怕还得立足于打,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敢叫毛泽东“头脑清醒考虑之”的人物大概没两个。历史证明林彪在这个问题上对东北战火初起,还有一些错误的电报指示,诸如“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最后一战”“把长春变为马德里”等等。在经过失败和流血的教训后,才按照林彪“分散建立根据地”“实行运动战”“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意见办
彭德怀敢讲话,林彪也不是有话不敢说,有屁不敢放的人。他们的区别在于:彭德怀看到自己意见正确时,会不客气地当众批评毛泽东的错误,并且常伴有随意的感情宣泄。林彪在事实证明自己正确时,就不这样讲话。他对东北干部们讲:“战争的根本问题在于消灭敌人把城市丢给国民党。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了到农村建立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我讲的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东北战场终于打赢了,林彪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讲,这是“在全东北党内贯彻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的结果。他把功劳归于毛主席。自己不居功,更不会得理不让人,回过头来非论清谁是谁非不可。
说林彪“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并不全面,那只是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他若始终如此,就当不了“接班人”他更多的是“当面敢坚持意见,***,背后喊万岁,公开场合维护毛泽东”
在毛泽东心目中,他显然比彭德怀是“忠臣”
毛泽东已经回美庐二层,擦澡、服安眠药,上床。
按照规律,现在还不能睡觉。要继续看书思考个把小时,服第二遍安眠药后,才会入睡。
卫士小心翼翼地替他按摩着两腿两脚,不发任何声响。从毛泽东那漠漠的目光可以知道他正在沉思。
片刻,他点燃了一枝烟,并且将一张白纸垫在一本书上,用铅笔写了几个字。
写了几个“林彪”
青烟一团团、一股股从他嘴里吐出。他在沉吟。
沉吟就是犹豫。
当七八个“林彪”已经占满半页纸时,毛泽东拧熄了烟蒂。他出神似地停了片刻,又用笔写去。这次写得很慢很慢,每一笔每一画都带着滞重的沉思。
终于写出三个字:岳鹏举。
这三个字就占满了剩下的半页纸
“岳鹏举”
毛泽东对林彪有两个犹豫。不是犹豫他政治上的忠诚,军事上的才干,或如某些书信怀疑林彪是一代枭雄。
毛泽东对林彪的第一个犹豫是身体状况。
胡耀邦一九七八年在中组部有个谈话,谈到:其实毛泽东也不喜欢林彪。林彪身体不好,而且对自己的病采取唯心主义的态度
许多人对林彪的怪病大做文章,都谈到他怕光、怕水、怕风、怕出汗客观讲,对林彪的病不该用取笑态度,应该是理解。那是严酷战争造成的,是重伤及战争中过度付出遗留的。为对付伤痛,他不得不用镇痛的麻醉品,正像许多好干部在与癌痛抗衡时也会要求多用点杜冷丁一样。不能因此说他是吸毒者。
从历史角度看,林彪的怪病是他的光荣,是他为中国及民族作出过牺牲的证明。伤及他神经的那块伤疤,应像军功章一样受到尊敬,由此带来的身心损伤和痛苦,应该受到理解和同情。
每到关键时刻,毛泽东要用林彪时,首先问的都是身体。抗美援朝,林彪因为身体不行未能挂帅。高岗闹分裂,想取代刘少奇、周恩来时,毛泽东曾愤激地说:“他推林彪当总理,其实是他自己想当总理。林彪身体不好,怎么可能当总理?”
这次林彪上庐山,毛泽东见到他第一面时,首先关心的就是:“近来身体怎么”
“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首先关心的也是林彪的身体,谈过北京不肯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后,接着便问林彪:“现在身体怎么如果吃得消,就要多挑担子喽”
毛泽东对林彪出任国防部长的第二个犹豫,就是因为脑子里还有个岳飞岳鹏举
中国的著名将帅都有生动“别号”比如朱德被尊称为“红军之父”彭德怀被称为“张飞张翼德”刘伯承是“战神”林彪是“韩信”罗荣桓是“政治元帅”等等。其中不乏由毛泽东叫出名的。比如用“诸葛、吕端”来比叶剑英,用“周勃”来比许世友,用“李逵”来比李达,用“徐达”来比许光达
毛泽东在纸上所写“岳鹏举”是指二方面军的旗帜,爱兵爱马名震天下的“兵马大元帅”贺龙。
在中国的著名将帅中,贺龙被誉为“岳飞岳鹏举”可以说是最早的一个。早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前,早在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前。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贺龙反而主动转向共产党,在武汉与叶挺将军一见如故,交上朋友。“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两位北伐名将多次在大智门贺龙的师部里晤谈,纵论天下大势。
四月十八日,贺龙向全师发布命令:继续北伐。二十二日,率部出征。北洋军阀奉军头子张作霖为阻止北伐,派张学良率精锐部队南下应战,同时勾结豫东南的“红枪会”集结一万多土匪大举进攻广水、武胜关。
贺龙率军北上,一路攻伐,扫荡鄂豫边界;战九龙关、夺插旗山、拔铜鼓台。这些参加“红枪会’的土匪,自恃“神符护身,刀枪不入,人多势众”都是些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当年吴佩乳孙传芳都退避三舍,拿他们没办法。但这次遇了贺龙,真是小鬼碰上了神仙,被打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剩下的全如鸟兽散。一路逃一路惊呼:“活龙下界了,来的都是昆仑山的金刚体,别说刀枪不入,大炮也不人!”
这一带农民本来就很迷信,听风是雨,一夜之间传出千里。信阳、洋河镇、五里铺、青山店成千上万的土匪,头天还张狂横行,转天便土崩瓦解,逃得踪影全无。
贺龙统帅三军,一路呐喊着“打败了吴佩孚几十万兵,不怕张作霖的替死鬼”长驱北上,打进驻马店。
这时,张学良率领十七个混成旅,十几万大军集结于漂河、逍遥镇、周家口一线,准备与贺龙决一死战。
“小六子要和我在这里决战。”贺龙手指地图对各团指挥官讲,一边吸烟一边微微笑,讲得像儿戏一般轻松。张学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名将,除了他爹张作霖张大帅,大概只有贺龙把这位少帅像呼小娃娃一样叫成“小六子”他好像胜利已经在握一般,将大手在地图上一穿一插再一握:“我们穿过上蔡,强渡漯河,击溃小商桥、逍遥镇一线的敌人主力,然后插临颖,攻朱仙镇,拿下开封!”
最后这一句,那握拢的拳头砸在了地图上。
在群情激昂中,贺龙磕去烟斗里的烟灰,用烟斗嘴轻敲地图上的几个“点”粲然一笑:“看出名堂了开封就是宋朝时候的汴京,我们现在走的完全是当年岳飞岳鹏举的北伐路线。‘精忠报国’,在此一举!”
在一片“精忠报国”的欢呼和誓言声中,贺龙摆摆手,待大家平静一些,才换上深沉的声音说:“不过,你们要注意哟。小商桥是杨再兴落马的地方,当心我们不要落马!逍遥镇和朱仙镇是岳飞大捷之地,我们更要大胜。岳飞饮恨而退,我们不能退,要收复汴京,直捣黄龙!”
难怪贺龙敢于戏呼张学良“小六子”少帅虽然是名将,关内各路“诸侯”都惧他几分,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争相拉拢取悦于他,但是遇上贺龙,情况全变
逍遥镇一战,贺龙率军强渡漯河,杀得昏天黑地,神惊鬼泣,将张学良的先头精锐部队尽数歼灭。贺龙虽然只统领一师人马,但生俘敌人就达四个团!缴获的物资军械堆积如山,并且靠缴获的二十四门野战炮及其他大量小炮,增建了一个炮兵团。
接着挥师小商桥,又是一场血战;敢死队人手一挺‘虼蚤龙’(一种手提式机枪)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震天的呐喊声中,无数刺刀紧随其后突入敌阵;硝烟滚滚,刀光闪灿,钢铁碰撞,火焰冲天,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复冲杀,张学良的主力部队全线崩溃。贺龙不容敌人喘息,一道命令,挥师扑向临颍,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张学良发起最后猛攻。张学良带兵以来,从不曾遇上这样的“恶敌恶仗”丢盔卸甲,一败涂地。打到后来,一听贺龙便闻风而逃。贺龙几乎是兵不血刃便连下朝阳寨、石佛寺、朱仙镇、横扫河南大部,于五月三十一日进入开封。
祝捷会上,贺龙高举大酒碗,豪气冲天:“北上幽燕,直捣奉京!”三军欢呼,踊跃向前。张作霖在北平又气又怕,开始往东北逃,并且大骂:“妈了个巴子,啥时候冒出来个贺家军”
贺龙的亲人,为革命献身者近百之众,其中不少在他的部队中任过重要职务,各个骁勇善战,所以曾被人称为“贺家军”一如历史上被传颂的岳家军。
可是,宁汉分裂,蒋介石正准备西攻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内部,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正走向激化。在这种形势下,武汉政府下令贺龙停止北伐。据说,三天之间连发十二次电,严令贺龙立即回师武汉。
与历史上传说的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何其相似!
下达回师令时,三军痛哭,问:“为什么步岳飞之后,不继续北伐?”贺龙含泪,只说了一句:“我们比岳飞只多走出一步可惜!”
北伐未获全胜,但这更使人们把贺龙与岳飞相比,从此,贺龙有了“岳飞岳鹏举”之说。
贺龙在蒋介石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蒋介石先后派过三名代表,许以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西省政府主席,上海南京各建一幢小楼,外加三百万大洋,想把贺龙拉到自己身边。他说:“我还不曾花过那么大代价。贺家军难得,贺龙更难求他一个师,打败吴佩孚几十万人,俘虏吴佩孚两个师;他把张学良打出河南,打得溃不成军。他还不是共产党嘛,只要他肯过来,再高一些的要求也可以答应。”
蒋介石第一次派出秘书长李仲公,第二次派去的朱绍良,都被贺龙抓起来,分别押送国民革命政府总指挥部和九江军事法庭,第三次派去的熊贡卿、梁素佛被贺龙抓起来枪毙
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把自己和他的“贺家军”——国民革命第二十军全部交给共产党,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军,他自己成为起义的总指挥。
使贺龙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岳飞在他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他参加共产党后,曾多次向政委关向应谈起岳飞和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他说:“蒋介石破坏了北伐,赵构和秦桧也是破坏岳飞的北伐。蒋介石就是赵构、秦桧式的人物。”
岳飞字鹏举。贺龙的儿子叫贺鹏飞,是从岳飞的名和字里各取一字作为儿子的名字
毛泽东没有吃第二遍安眠药,却又吸燃了一枝烟。
他目注白纸上的两个名字沉吟,脑子里轮替出现两张面孔:一个是每天吃一斤肉也不会长肉的瘦削的林彪;一个是方面阔腮,黑眉毛黑胡子,不怒自有三分威的贺龙。
他在延安见到贺龙,但他上井冈山时便已熟知贺龙。当他激励自己的士兵时,讲得最多的就是贺龙:“同志们,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领导了一个军。我们有一个营,为什么不能闹起一支大队伍?”
沉吟间,又有第三个面孔闪入了脑际:饱满的前额和太阳穴,厚实的嘴唇和下颏,戴一副深度近视镜,目光温和、深邃、睿智、敦厚。他被誉为共产党里的圣人,是毛泽东无比信任的“政治元帅”罗荣桓。
难怪毛泽东沉吟。尽管林彪是他的爱将,深得他倚重,尽管他在“八大”上就投了林彪一票,尽管他在去年便提名增选林彪为中央副主席而准备重用。尽管他在七月二十三日召林彪上庐山时便想到让其替代彭德怀,可是,一旦征求意见,彭真却转来了罗荣桓的不同建议。
别人的建议毛泽东可能摆手而过,罗荣桓的建议却不能不深思。以往,毛泽东定下决心的事,听到多少个“不”也不会动摇。这次例外。他犹豫、沉吟着无法安睡。
听听毛泽东对罗荣桓的评价便不难理解这次例外。
下面内容是引自王力同志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写给中央负责同志的一封信。
从过去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看来,一般都不知道罗荣桓同志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这个问题,毛主席同我谈过两次。因为我所有的笔记、整理后的记录、手稿,在十八年前都被那个专案组没收了,至今无影无踪。所以,我只能凭记忆,把毛主席当时所讲的使我终生难忘的话整理出来。下面是毛主席的原话:
一、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跟我一起倒霉的,邓小平也差不多。
二、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再还有邓小平。
三、山东只换上了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四、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
五、罗荣桓到山东的第一天,就想的是把山东全部拿过来,就想到为把全国拿下来尽义务。
十、罗荣桓最守纪律。连高岗都说,罗荣桓是党内的圣人,不敢去找罗荣桓乱说。从高饶问题上看出,最正直的人,是罗荣桓、邓小平、陈云。
现在,这位“无私利”、“看得破”、“算得到”、“最守纪律’、“最正直的人”这位可以同毛泽东“一辈子共事的人”这位“党内的圣人”他不同意林彪任国防部长,他鼎力举荐贺龙任国防部长。
贺龙是称职的国防部长,这一点毛泽东同罗荣桓并无分歧。用一句毛泽东常讲的话:死了张屠夫,也不会就吃混毛猪。即便林彪、贺龙都不在了,也还是能找到称职的国防部长。
问题在于林彪、贺龙哪一个任国防部长更好些?
毛泽东重点考虑着罗荣桓的两句话。
“林彪身体不好。”这是实话,但毛泽东在下决心前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再成为动摇决心的理由。
“国防部长不要只从一方面军出。”这个意见很有分量。中国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个“星星之火”都曾是独立的,是分散独立作战,形成众多的“山头”这是客观现实,甚至在延安躲防空洞有时都能感觉到这种“山头”的存在。作为最高决策者,毛泽东不能不考虑那个“平衡”问题。
彭德怀和林彪都是一方面军的,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然而,这个问题足以改变曾经思考后的决心
良久,毛泽东在纸上画了一个圈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七日,中央任命林彪为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这是毛泽东反复斟酌思考后在纸上留住的那个名字。
同时,中央任命贺龙为军委副主席。
毛主席说:“军委的工作,林在家林主持,林不在家贺主持。”
这个第二副主席在过去没有专设。彭德怀任国防部长时,毛泽东为使他“放开手脚”给林彪发了转业费。这次林彪任国防部长,毛泽东没考虑让他“放开手脚”增设一个第二副主席,并且“林在家林主持,林不在家贺主持”这无疑是重视罗荣桓举荐的一个结果,同时也照顾到林彪身体不好,常要闭门养病。
一九五九年之夏,发生在庐山上的这一幕,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是悲剧式人物,但他们都是英雄做了英雄该做的英雄事。
彭德怀抡起胳膊为人民“鼓与吹”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妻离友散,不怕从此开始的一连串厄运和苦难,也因此而更加流芳千古。
毛泽东作为经天纬地的政治家、大谋略家、一代领袖,在党和国家和民族陷于危困之际,不踌躇不沮丧,依然冲力高扬,不惜付出巨大代价,不怕为此担历史骂名,果断决策,保证和维护那“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以及丝毫不能损伤的“凝聚力”无疑,这是战胜困难,渡过危机的首要条件。
他成功在随之而来的三年严重困难时期,那样全国性的大饥荒,饿死成百万上千万的人,放在历朝历代都将是“盗贼蜂起,民变丛生”;一旦全国乱起来,在具有“啸聚山林”“有枪便是草头王”和“军伐混乱”的“历史传统”的中国,更不知将死多少人,民族又将陷入怎样的灾难之中,社会又将发生多大的倒退!
但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在他断然地以非常手段维护了那支队伍的统一思想、统一意志以及由此而强大起来的“凝聚力”那种崩溃和混乱没有发生,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奇迹般地摆脱了困难,重新走上繁荣。
据老人说,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中国的男人都没了阳气,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中国男人阳气转盛,中国女人大出风头,生育出一个英国又加一法国,大概还不止这个数。
毛泽东为庐山上的“胜利”付出的最大代价,不是折了彭大将军,不是为此担了骂名,甚至也不是随后刮起的第二次“共产风”在全国饿死多少人
他付出的最大代价,是越来越失去了真话。
毛泽东的根本错误,不在于个人品质,而在于时代和文化。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受全部教育,不可能超越中国历史文化对他的限制。他可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却难以胜任领导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他凭着中国文化所赋予他的全部智慧、勇气和力量,加之他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全部优秀品质,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这个探索中,他和他的战友他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建起初具规模的大工业基础,可以抬起头同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平等对话,平等交往。他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给了我们最终“腾飞”的政治保证和经济条件,使后人有了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可能。
不要嘲笑他的“三面红旗”、“大同邦、理想国”那是一曲悲壮的歌,不甘落后的探索者的歌。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九日,毛泽东登上了吉普车,载着时代和文化给他的胜利给他的失败下山
彭德怀比他早一天下山,八月十八日乘飞机返京,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继续接受批判。
他要作准备,写材料。秦魁英秘书汇报,根据上面指示“办公室封存了”“办公室主任王焰和秘书郑文翰也被‘冻结’”
彭德怀火冒三丈,胳膊又抡起来。刚举上半空,吼声还未出口,手臂忽然但住,略一停顿,软软地垂下来。
“唉,”他沉重地叹了一口气。“给我要林彪。”
彭德怀决定给这位新国防部长挂电话。刚刚拿起话筒,他又按下深吟片刻,他另拨了一个号。
“我要贺总贺总,我是彭德怀。”他呼口粗气,尽量缓和些口气说:“我的秘书和办公室资料暂时还需要借用一下,等我写好材料后就奉还军委。”
“唉,彭总,这是怎么回事?”贺龙不明白“你的秘书和办公室”
“封存冻结了,说是上面的指示。”
“胡闹嘛。”贺龙嚷起来“我跟他们说。”
第二天,办公室主任王焰和秘书郑文翰便携带资料回到彭德怀身边。
这是林彪、贺龙分别出任中央军委第一、第二副主席的第二天。当人们注目的焦点还在毛泽东与彭德怀身上时,那幕戏实际已近尾声。
而林彪与贺龙的“合作共事”才刚刚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