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1/2)
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红楼之穿成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回
然后……这就完了吗?怎么可能!
就算义忠王不在京城,义忠王府被这样兜头挨了一耳光,还能“不服憋着”?未免太小瞧世子,尤其是义忠王王妃了。
令太妃他们动不得……因为动令太妃就等于动太上皇,不过找个有点干系的出出气肯定不在话下……比如肃端王。
所以,隔日林海跟衙门里跟上司闲聊时,户部尚书郭拯就以“趣闻”开腔,“肃端王家的老四昨晚从酒楼里出来不慎落马……据说破了相。”
什么不慎落马啊?
八成是把肃端王家的四公子围堵在某个漆黑的小巷,再套上麻袋狠狠揍上一顿。
林海听了就笑:这报复方式略显孩儿气……当然,还得看看后招。义忠王妃险些一尸两命,这事儿哪是挨顿揍就能算了的?
话说,义忠王世子本想暴揍肃端王世子的。
可惜肃端王只一个嫡子,王爷王妃爱若至宝。加上肃端王世子自从去年丢了颜面,如今不大随意出门,每次出行还都阵仗颇大,在义忠王带走不少王府好手的情况下,义忠王世子还真不太好对肃端王世子下手。
除了世子,就属肃端王的庶出四子受其父器重,此君又经常代表肃端王府出门走动——好了,就是你了!
于是这位四公子就吃了顿拳脚。不过也只是皮肉伤,伤筋动骨一样没有……义忠王世子素有分寸:真要是把四公子如何,肃端王心痛是不假,但也便宜了肃端王妃那母子俩。
林海笑过后又问:“肃端王作何反应?”
郭拯答道:“小辈打打闹闹罢了。王爷要是真跳出来讨个说法,也不是他了。”郭拯已然听说了义忠王妃直接处置掉了她两个贴身女官。
林海点了点头,先夸奖世子处变不惊——郭拯毕竟是义忠王世子的“娘家人”,人家就爱听世子的好话。
见郭拯笑纹渐深,林海又道,“世子胸中素有丘壑,颇有圣上之风。”
义忠王世子性格上当然像他亲爹:相较于沉稳内敛的圣上,义忠王的性格要更明朗直接一些。
郭拯笑而不语,边听边点头,一副俱有荣焉的模样。
林海又见识了一回“甥舅亲”:郭拯此刻无需做戏。毕竟对林海来说,面见义忠王世子不是难事,当面求证一下更不是难事。
想想贾琏也是多年不跟舅舅联系,然而他一旦主动说些好话,他舅舅还不是立即回心转意关照起外甥来。
只可惜他家黛玉那两个舅舅……就是例外,呵呵。
话说,“被自己贴身女官糊弄了好多年”这件事儿,义忠王妃压根不怕丢人,处置掉那二人的转天,打发人进宫送信儿去了——还是义忠王世子亲自进宫送信儿。
没多久,圣上与诸位嫔妃以及皇子们就全部知晓。
就在郭拯与林海闲聊这一日的晚上,圣上来到贤妃宫中,二人对义忠王妃这次险些中招都感慨良多。
贤妃服侍着圣上脱下外衣,并亲手奉上适口的清茶,“昨儿听老四说,”她刻意顿了下,四皇子出继她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不过圣上显然无意计较,于是她继续道,“二嫂那两个贴身丫头身上熏得也不是什么虎狼之药,每次倒茶时抖落点药末进去,日积月累的,换个年轻些的,这药末从怀胎吃到生产,只怕也无用。可二嫂都四十了,本就用着安胎药……这一胎有一点不好,都是一尸两命。”
圣上也听过数位太医的禀报,光听那手法就觉得似曾相识:这事儿幕后黑手是哪个还用追查?
别看他二哥与肃端王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因为彼此的理念和利益截然相反而导致斗争无法调和,双方也能“点到为止”。
撑死把对方斗到圈禁,绝对不会伤到对方性命,更不肯弄得对方断子绝孙。
因为义忠王和肃端王都是宗室!
太~祖~立国时便立下规矩:内斗可以,但不许害命,否则共诛之!
本朝开国这么多年,尚无斩首宗室的先例,屠子戮孙就更不用提。这也是发觉“太上皇虎毒食子”的时候,怡安王会反弹得这样厉害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仅是圣上不信肃端王会做下此事,就连正经苦主义忠王妃都不觉得她家的政~敌~肃端王会因为她而破例。
肃端王爱财如命又睚眦必报不假,但还没下作阴损到对妇孺出手。
不过肃端王府受义忠王妃“一巴掌”也不冤枉就是:因为令妃当初就是肃端王引荐的,圣上登基前,肃端王妃每次进宫都要拜访令妃。
因此圣上愿意让他理由充分的二嫂先出口恶气,哪怕大军出征后肃端王府和忠顺王府都十分消停。
于是他听过贤妃的嘀咕,端茶笑道,“二嫂有分寸,且瞧着吧。”
看着圣上面上一派从容,贤妃能依稀感觉到他心里头窝着火呢。
连着几个儿子全让那个妖妇弄得子嗣艰难,若非怕沾上“弑父”的名头,而且太上皇手中还捏着大约半支禁军,圣上真能把令太妃剁成肉泥好泄愤。
于是于“情”于“理”,哪怕太上皇修道之后越发“清心寡欲”,他可以不慈,但圣上乃至义忠王却不敢不孝。
好吧,一时收拾不了那妖妇,圣上可以派人除掉那妖妇在外面的爪牙……若是能在拔竹子的过程中带出泥,乃至露出那一大片竹林的根系……那就更好了!
这些话,贤妃也只能在心里嘀咕,没想到她跟圣上默契了一回:南下的那几个怎么还没传来有用的消息?
与此同时的凤藻宫,听说圣上在贤妃那里,不用伺候这位爷,正好让元春好生静一静想一想。
刚刚从抱琴那儿得到的口信儿,已经让元春干坐了一下午。贵妃抚着小腹,神色阴沉着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当时就把抱琴几个大丫头连带当值的内侍们全吓着了。
抱琴瞧着不好,硬着头皮上前询问元春要不要请大夫来。想想今日她出宫见亲人,回来便立即把那些话转告给娘娘……事情因她而起,自然要她头个上前询问。
元春抬头,皱眉严令几个贴身伺候的心腹不许轻动,吩咐完就继续思量。
直到晚饭点儿,元春才好像“回过神儿来”,对抱琴道,“今晚上弄个锅子吃,琢磨了一下午也是饿了。”说着自己也笑了,轻抚小腹道,“饿着我自己也不敢饿着肚里的这个小祖宗。”
抱琴在心里长舒口气,“娘娘说什么是什么。”
最为信任的大丫头这弦外之音,元春听得分明,她拍拍抱琴的手背,“娘家不省事又能如何?我一个女流之辈,说话……莫说东府里的堂兄,就自家的爹娘也未必真正放在心上。”
元春也是有感而发。
比如她不许母亲和嫂子再在外放贷,母亲和嫂子不过是稍微收敛了些;再比如她不许娘家修造奢侈的省亲别墅,家里也没听,似乎还因为父亲亏空事发而导致银钱不济而暂停修建……后来因为她有孕在身,自然不能再回家省亲,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些事情,作为娘娘耳目的抱琴全都知晓,她一时都不知从何劝起。
这消息从琏二爷那儿得来,抱琴从自家亲娘口中听说的时候没觉得如何,只是亲娘最后补上的那句让她不得不重视:林大人说此事不简单,娘娘该早些知道,兴许更该早做打算。
然而看过娘娘的反应,抱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了。
话说这个消息从贾琏传到元春这儿……其中颇有几分曲折。
按道理传递消息,一般都是由王夫人进宫的时候亲口告诉贵妃——小条短信白纸黑字的东西,万一被人截住,也是麻烦,自然不如“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这种方式保险。
贾琏确实算不上精明,但他却很笃定这消息让婶娘带入宫中……并不合适。
第一,二婶不觉得东府派人到忠顺王的地盘上采买药材顺理成章。第二,二婶……很固执。此事姑父已然背书,二婶偏就觉得这事儿没什么了不起,那她向贵妃传话时就不知道会变味儿成什么样……
因为二婶面儿上好像一直没什么,但跟姑妈姑父一家子都不大合得来。随着姑父高升,背地里议论过黛玉的心腹也被丢到了庄子,二婶的这份儿不自在就越发分明。
因此二婶传消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从贵妃的心腹那儿想主意。
贵妃宫里的大太监休沐出宫时,自然有机会与其接触,但这位大太监又不好保证一心忠于贵妃……
总之贾琏总觉得没有贵妃的准话,这人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于是就只剩让抱琴爹娘捎信儿了。
抱琴自小便伺候贵妃,关键是这丫头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抱琴的娘老子也依旧在老太太跟前做事。
贾琏略作思量,便直接去找贾母说话。
自打这个孙儿做官,常往自己身边跑……陪她的功夫比他老子和二叔加在一起的时候都多。
老太太面上笑呵呵的,心里也是很欣慰的。
这个时候的贾母还没老糊涂,更没孤注一掷,把兴旺家族的希望全寄托在生带异象的宝玉身上。
她对常来跟她说话长孙贾琏也颇为看重。
贾琏揣着心事而来,加上这些日子祖孙感情颇为融洽,他进来便高呼... -->>
第六十回
然后……这就完了吗?怎么可能!
就算义忠王不在京城,义忠王府被这样兜头挨了一耳光,还能“不服憋着”?未免太小瞧世子,尤其是义忠王王妃了。
令太妃他们动不得……因为动令太妃就等于动太上皇,不过找个有点干系的出出气肯定不在话下……比如肃端王。
所以,隔日林海跟衙门里跟上司闲聊时,户部尚书郭拯就以“趣闻”开腔,“肃端王家的老四昨晚从酒楼里出来不慎落马……据说破了相。”
什么不慎落马啊?
八成是把肃端王家的四公子围堵在某个漆黑的小巷,再套上麻袋狠狠揍上一顿。
林海听了就笑:这报复方式略显孩儿气……当然,还得看看后招。义忠王妃险些一尸两命,这事儿哪是挨顿揍就能算了的?
话说,义忠王世子本想暴揍肃端王世子的。
可惜肃端王只一个嫡子,王爷王妃爱若至宝。加上肃端王世子自从去年丢了颜面,如今不大随意出门,每次出行还都阵仗颇大,在义忠王带走不少王府好手的情况下,义忠王世子还真不太好对肃端王世子下手。
除了世子,就属肃端王的庶出四子受其父器重,此君又经常代表肃端王府出门走动——好了,就是你了!
于是这位四公子就吃了顿拳脚。不过也只是皮肉伤,伤筋动骨一样没有……义忠王世子素有分寸:真要是把四公子如何,肃端王心痛是不假,但也便宜了肃端王妃那母子俩。
林海笑过后又问:“肃端王作何反应?”
郭拯答道:“小辈打打闹闹罢了。王爷要是真跳出来讨个说法,也不是他了。”郭拯已然听说了义忠王妃直接处置掉了她两个贴身女官。
林海点了点头,先夸奖世子处变不惊——郭拯毕竟是义忠王世子的“娘家人”,人家就爱听世子的好话。
见郭拯笑纹渐深,林海又道,“世子胸中素有丘壑,颇有圣上之风。”
义忠王世子性格上当然像他亲爹:相较于沉稳内敛的圣上,义忠王的性格要更明朗直接一些。
郭拯笑而不语,边听边点头,一副俱有荣焉的模样。
林海又见识了一回“甥舅亲”:郭拯此刻无需做戏。毕竟对林海来说,面见义忠王世子不是难事,当面求证一下更不是难事。
想想贾琏也是多年不跟舅舅联系,然而他一旦主动说些好话,他舅舅还不是立即回心转意关照起外甥来。
只可惜他家黛玉那两个舅舅……就是例外,呵呵。
话说,“被自己贴身女官糊弄了好多年”这件事儿,义忠王妃压根不怕丢人,处置掉那二人的转天,打发人进宫送信儿去了——还是义忠王世子亲自进宫送信儿。
没多久,圣上与诸位嫔妃以及皇子们就全部知晓。
就在郭拯与林海闲聊这一日的晚上,圣上来到贤妃宫中,二人对义忠王妃这次险些中招都感慨良多。
贤妃服侍着圣上脱下外衣,并亲手奉上适口的清茶,“昨儿听老四说,”她刻意顿了下,四皇子出继她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不过圣上显然无意计较,于是她继续道,“二嫂那两个贴身丫头身上熏得也不是什么虎狼之药,每次倒茶时抖落点药末进去,日积月累的,换个年轻些的,这药末从怀胎吃到生产,只怕也无用。可二嫂都四十了,本就用着安胎药……这一胎有一点不好,都是一尸两命。”
圣上也听过数位太医的禀报,光听那手法就觉得似曾相识:这事儿幕后黑手是哪个还用追查?
别看他二哥与肃端王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因为彼此的理念和利益截然相反而导致斗争无法调和,双方也能“点到为止”。
撑死把对方斗到圈禁,绝对不会伤到对方性命,更不肯弄得对方断子绝孙。
因为义忠王和肃端王都是宗室!
太~祖~立国时便立下规矩:内斗可以,但不许害命,否则共诛之!
本朝开国这么多年,尚无斩首宗室的先例,屠子戮孙就更不用提。这也是发觉“太上皇虎毒食子”的时候,怡安王会反弹得这样厉害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仅是圣上不信肃端王会做下此事,就连正经苦主义忠王妃都不觉得她家的政~敌~肃端王会因为她而破例。
肃端王爱财如命又睚眦必报不假,但还没下作阴损到对妇孺出手。
不过肃端王府受义忠王妃“一巴掌”也不冤枉就是:因为令妃当初就是肃端王引荐的,圣上登基前,肃端王妃每次进宫都要拜访令妃。
因此圣上愿意让他理由充分的二嫂先出口恶气,哪怕大军出征后肃端王府和忠顺王府都十分消停。
于是他听过贤妃的嘀咕,端茶笑道,“二嫂有分寸,且瞧着吧。”
看着圣上面上一派从容,贤妃能依稀感觉到他心里头窝着火呢。
连着几个儿子全让那个妖妇弄得子嗣艰难,若非怕沾上“弑父”的名头,而且太上皇手中还捏着大约半支禁军,圣上真能把令太妃剁成肉泥好泄愤。
于是于“情”于“理”,哪怕太上皇修道之后越发“清心寡欲”,他可以不慈,但圣上乃至义忠王却不敢不孝。
好吧,一时收拾不了那妖妇,圣上可以派人除掉那妖妇在外面的爪牙……若是能在拔竹子的过程中带出泥,乃至露出那一大片竹林的根系……那就更好了!
这些话,贤妃也只能在心里嘀咕,没想到她跟圣上默契了一回:南下的那几个怎么还没传来有用的消息?
与此同时的凤藻宫,听说圣上在贤妃那里,不用伺候这位爷,正好让元春好生静一静想一想。
刚刚从抱琴那儿得到的口信儿,已经让元春干坐了一下午。贵妃抚着小腹,神色阴沉着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当时就把抱琴几个大丫头连带当值的内侍们全吓着了。
抱琴瞧着不好,硬着头皮上前询问元春要不要请大夫来。想想今日她出宫见亲人,回来便立即把那些话转告给娘娘……事情因她而起,自然要她头个上前询问。
元春抬头,皱眉严令几个贴身伺候的心腹不许轻动,吩咐完就继续思量。
直到晚饭点儿,元春才好像“回过神儿来”,对抱琴道,“今晚上弄个锅子吃,琢磨了一下午也是饿了。”说着自己也笑了,轻抚小腹道,“饿着我自己也不敢饿着肚里的这个小祖宗。”
抱琴在心里长舒口气,“娘娘说什么是什么。”
最为信任的大丫头这弦外之音,元春听得分明,她拍拍抱琴的手背,“娘家不省事又能如何?我一个女流之辈,说话……莫说东府里的堂兄,就自家的爹娘也未必真正放在心上。”
元春也是有感而发。
比如她不许母亲和嫂子再在外放贷,母亲和嫂子不过是稍微收敛了些;再比如她不许娘家修造奢侈的省亲别墅,家里也没听,似乎还因为父亲亏空事发而导致银钱不济而暂停修建……后来因为她有孕在身,自然不能再回家省亲,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些事情,作为娘娘耳目的抱琴全都知晓,她一时都不知从何劝起。
这消息从琏二爷那儿得来,抱琴从自家亲娘口中听说的时候没觉得如何,只是亲娘最后补上的那句让她不得不重视:林大人说此事不简单,娘娘该早些知道,兴许更该早做打算。
然而看过娘娘的反应,抱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了。
话说这个消息从贾琏传到元春这儿……其中颇有几分曲折。
按道理传递消息,一般都是由王夫人进宫的时候亲口告诉贵妃——小条短信白纸黑字的东西,万一被人截住,也是麻烦,自然不如“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这种方式保险。
贾琏确实算不上精明,但他却很笃定这消息让婶娘带入宫中……并不合适。
第一,二婶不觉得东府派人到忠顺王的地盘上采买药材顺理成章。第二,二婶……很固执。此事姑父已然背书,二婶偏就觉得这事儿没什么了不起,那她向贵妃传话时就不知道会变味儿成什么样……
因为二婶面儿上好像一直没什么,但跟姑妈姑父一家子都不大合得来。随着姑父高升,背地里议论过黛玉的心腹也被丢到了庄子,二婶的这份儿不自在就越发分明。
因此二婶传消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从贵妃的心腹那儿想主意。
贵妃宫里的大太监休沐出宫时,自然有机会与其接触,但这位大太监又不好保证一心忠于贵妃……
总之贾琏总觉得没有贵妃的准话,这人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于是就只剩让抱琴爹娘捎信儿了。
抱琴自小便伺候贵妃,关键是这丫头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抱琴的娘老子也依旧在老太太跟前做事。
贾琏略作思量,便直接去找贾母说话。
自打这个孙儿做官,常往自己身边跑……陪她的功夫比他老子和二叔加在一起的时候都多。
老太太面上笑呵呵的,心里也是很欣慰的。
这个时候的贾母还没老糊涂,更没孤注一掷,把兴旺家族的希望全寄托在生带异象的宝玉身上。
她对常来跟她说话长孙贾琏也颇为看重。
贾琏揣着心事而来,加上这些日子祖孙感情颇为融洽,他进来便高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