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大明皇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荣说道。
李荣赶紧答应:“奴才遵旨。”
正德皇帝又吩咐张殊两人:”需要什么,朕会让李公公配合你们。你们抓紧时间安装,朕希望尽快用电报,和齐王联络上。”
“臣等遵旨!”
张殊和冯大海躬身领命。
……
三天后,辰时刚过,首辅李东阳遵旨前往香山,去视察万春亭正在建设的电报发射塔工程。四匹马拉马车沿着新修的马路,从紫禁城出来,出了德胜门外,眼见沃野平畴,青葱一片,看着外面的风景。李东阳不觉心中一爽。
今个儿一大早,内阁安装的电话突然响起,真是把李东阳给惊到了,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正德皇帝打来的,皇帝给他的指示就是让他今天去看一看电报发射塔工程的进度。
听皇上在电话里说,这电报比电话更加的神奇,能够和千里之外的齐王笔谈,这让李东阳产生了好奇之心。安排好内阁的事后,就赶紧出了门前往香山。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么远距离的通讯,这简直是天上才有的神器。
小时候,只听说过神仙才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没想到齐王还真的可以办到,这实在太神奇了!当年慈宁宫大晴天雷击时,他曾亲眼目睹那诡异的一幕,想想后背就有些发麻。这齐王难道真是谪仙下凡,否则如何解释的清?
李东阳忍不住在心里私下琢磨:这位爷来到这世上,就没有消停过。这些年,他实在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也不知道他会把大明带向何方,应该会更加强大吧!
李东阳胡思乱想着,马车已到了景山脚下。站在景山上可以看到紫禁城的全景,这里属于皇家御苑,平时就不允许有人随便出入。自从有了这个工程后,更多的禁军在这里站岗巡逻,尤其是上山的道路更是看守的非常严格,没有通行的腰牌,任何人不可以登山。
李东阳在半山亭下了马车,步行登至景山万春亭,微风拂面,顿觉神情气爽。他站在亭子里向下俯瞰,诺大的紫禁城全景毕现,整个格局一目了然。
远远的看去,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是重檐歇山顶,雄伟庄严。进门立于三屋汉白玉石雕凿的台基上的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的最高点,更显得磅礴大气。太和殿也就是皇帝的“大朝正殿”,只有大朝会时才会开放使用。正是百姓俗称的“金銮殿”,整个紫禁城里,只有这座宫殿使用了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第一次见到电报机的时候,李东阳实在有些失望,这玩意儿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高大上,甚至还比不上电话机那样高端大气。除了电线以外,就是几个木头盒子和一些金属物件,就剩下一堆四四方方的瓷器做成的所谓的电瓶。
电瓶他倒是见过,听说那东西能像打雷一样放电,电话机旁边也安装了一个,听说里面有电,搞得那些阁老们战战兢兢不敢靠近电瓶,焦阁老更是躲得远远的,还惹出了一场笑话。得亏那位冯参谋说不用担心,电力很小,对人没有损害。大伙儿这才放心。
冯大海还说,隔一段时间就要用那个手摇的电机给电瓶充电,否则电力就会流失掉。电瓶还有一定的使用期限,隔一段时间需要更换。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不过这个叫做电报机的匣子看上去可真不怎么样。又大又丑,怎么样看也跟传说中的神器不搭界,实在是太丑了。
这是一部火花电报机,即使在后世,那也是最原始的电报机,十九世纪中旬就诞生了,这玩意儿非常的简陋,简陋得令人发指。
如果李东阳打开匣子一看,会让人更加的失望。他会发现那里面的结构极其简单,没有任何电子原件,仅仅是利用变压线圈来升高电压来为电容充电,直至电容加载在火花间隙间的电压高到足以击穿空气,进而放出电火花。
这一部分颇有些像是后世的打火机,只不过火花传递过去的电流并没有浪费掉,而是在电容和电感之间反复震荡,使之产生电磁波,最后再通过天线,将这些电磁破发射出去。换句话说,只要控制电源的开合,便能发出断断续续的电磁破,接听者根据鸣音的长短,即可将它转译为对应的信号。所谓的长长短短的电报码,便是由此而来。
张殊十分认真的向李东阳讲解原理,李东阳哪里懂这些,尽管听起来有些迷糊,但还是装作兴致勃勃的样子。不过听着听着,他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军官有些眼熟,再加上他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李东阳敢肯定他曾经见过这人,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咦”,李东阳咦了一声,指着张殊,问道,“你是京城人,老夫怎么看着你这么眼熟?”
张殊微微一笑,他还没来得及搭话,书僮李荃却噗嗤一笑,指着张殊说道:“老爷,这不就是老裁缝张老爹的孙子吗?您忘了在莱州驿站我们碰到面,张老爹带着全家正在逃难。当时您还摸过这小子的脑袋,说可惜了,这是个读书的种子。您看,快十年了吧,嘿,您还真说对了。这小子还真有了出息,登莱可真是好地方啊!连你这个皮猴子都成了人物。”
“李老大人,卑职正是张殊,俺们全家都念着您呢。这次进京前,俺爷爷还让卑职代他向您问好,让俺替他磕个头,谢谢您当年相助之恩。”说完,张殊拜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哎呀,傻孩子,不必多礼。快快起来!没想到你都这么大了,一晃快十年了,老夫真的老喽!”李东阳微笑着搀起张殊,拍拍他的肩膀又问,“你爷爷身体还好吗?在登莱还是在干老本行,做裁缝吗?看样子你们过的还不错。”
“嘿嘿!回老大人的话,爷爷还是做裁缝,不过不用自己动手。他当了青岛服装厂的厂长,那里面全部都是机器生产,比以前方便多了。爷爷的工厂主要是为军队提供新式的军装,现在大明新军的军装都是俺爷爷生产出来的。俺爹也在厂里当技术员。家里都还不错,俺又有了两个弟弟和妹妹。”
李东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又拍拍张殊的肩膀说:“不错不错,你们一家人也算是因祸得福,总算去对了地方。现在你也很不错啊,成了研究员,听说齐王还亲自教授过你,很看重你呀。对了,这东西真的可以和齐王通话。”
“呵呵,通话暂时还不行,只能进行文字交流。”张殊老老实实的说,有些遗憾的补充道,“理论上,无线电可以做到远距离通话。不过现在还做不到,很多元件我们还做不出来,恐怕很长时间里只能够通过文字交流。要实现语音通话,恐怕要几十年后了。”
“照你这么说,还真的能和千里之外的人联系?呵呵,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李东阳抚摸着这个丑陋的匣子,感叹道,“齐王真乃神人也,千里传音,人间也会有如此神器。老夫算是涨见识了。”
“话不能这么说。”张殊很诚恳地说道,“李老大人,说白了,这并非什么神器,而是科学的力量,只要掌握了科学知识,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不会感到那么神奇了。”
“科学,科学!”李东阳念叨了几次,叹了一口气,心悦诚服地说道,“哎,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啊。怪不得殿下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可以改变世界。回想这些年种种变化,果不其然呀!”
朱厚炜拿出这种简陋的电报机,也是现实的需求。为了实现远距离通讯,他采用了最取巧的办法,那就是先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造出一台堪用的实物,再让研究所把实物照搬过来,慢慢的在发展起来。没有电子元件,这不是问题。譬如他将两块锡箔上下夹在一叠油纸上,两头再用蜡封好,即是一个简易的高压电容。而电感则更加简单,无非是在绝缘管上缠上一圈又一圈的导线。目前,这些设备在不考虑量产,也不考虑规格的情况下,朱厚炜单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电报机的开发。乍一看,虽然跟那些封装后只有指甲大小的工业品相比,它们显得既粗大又简陋,不过效果却基本一致。等到北京的发射塔建好,他就能在山东尝试进行本时空第一次无线发报试验了。
电力主要靠的是单缸柴油机带动的发电机,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十几个蓄电池组成的电瓶组,最大可以提供一百瓦的功率,理论上的通讯距离是无限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电磁污染的环境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收到这台电报机发出的信号。
因为西班牙人已经开始向北美探索,为了今后的世界格局,朱厚炜准备这两年派出舰队前往太平洋对岸,在欧洲人之前,抢占美洲大陆的关键的节点,为以后控制太平洋打下基础。
在他的计划里,澳洲和新西兰也不允许欧洲人插手,这是大明的自留地。为了方便远洋探索,他才急于把无线电搞了出来,电话只不过是顺带搞出来的产品,虽然只能够一对一的讲话,但装在船上非常好用,方便各部门的通讯,舰长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对于朱厚炜庞大的计划来讲,无线电报机更加重要,舰队之间的需要及时的相互联络,总部也需要时刻掌握舰队状况。对于海上远洋航行来说,在这个时代,电报是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也是大明军队战力的倍增器。
朱厚炜目前共开发出三种无线电收发机,分别是十五瓦、六十瓦和一百瓦三种。其中15瓦的无线电收发机属于野战电台,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也有用脚踏发电的,发电机有十几公斤重,野战行军时需要专门的人员携带。
六十瓦以上电报机,就需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提供电力了,没有谁能摇动那玩意儿。需要配备柴油机,这样整套设备就越发的笨重,肯定不适合野外行军,只能够安装在船上或者马车上,对于他来讲,这已经足够了。
无线电通讯在原来的时空也是个跨时代的发明。电波这玩意儿很神奇。当电波波长大于一米时,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就是天然的反射体。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电波,可以称为天波,又称电离层反射波。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因此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
发射的电波是经距地面70—80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反射后至接收地点,其传播距离较远,一般在一千公里以上。缺点是受电离层气候影响较大,传播信号很不稳定。电离层反射的动力,主要来自无线电波发射的功率;无线电台发射的功率,主要来自电台本身的“瓦特”数量。电台瓦数越大,发射功率就越大;发射功率越大,电台讯号传递就越远越清晰,随之,电台的体积和消耗的能量就越大。
因为需要跨洋通讯,朱厚炜才更加需要大功率的无线电发报机,比如六十瓦和一百瓦,只有这两种功率才可以实现远距离通讯。
不过也不能够小觑十五瓦那种,1000km之内的通讯完全可以做到。这么小的功率为什么能够发射那么远呢?放在后世,一定达不到,可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是问题。首先,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现在这个年代,天际中的无线电讯号量非常非常少,电离层非常非常干净,小功率的电波讯号都能够传递的很远很远。
三天后的通讯实验非常的成功,北京和青岛通过电报联系,朱厚炜很快就知道了朝廷对处理朝鲜问题所做出的决定,他也同意李东阳的看法,决定按朝廷的意思办。这一次实验非常成功。一句话,无线电通讯的效果是杠杠滴,从现在开始,大明科技水平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和朝廷上下很兴奋不同,只有朱厚炜并不是特别的满意,对于他来说,火花发报机只是个过渡产品,缺点很明显,火花发报机的频谱太宽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同一范围内只能有一台发报机工作,反正只要一开机,所有的收发机都可以收到同样的信号,不过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无需保密,其他的国家没有这玩意,也不可能泄密。
朱厚炜的最终目标是使用电子管放大信号的调幅发射机。而后者最大的优点是,能直接传播语音信号。单从原理来说,无线电通讯和电话本质上极为相似,都是将声音的震荡转化为电流或电磁波的变化,经过远距离传输抵达另一端后再重新转变为声音。
只是人的嗓音频率太低,使得信号波的波长过长,而波长越长,所需天线的尺寸也越大。如果直接发射语音信号,天线长度恐怕得达到一百公里以上,这在工程上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所以想要将语音传递出去,就必须搭乘上频率更高的载波。
这正是所谓的调制。而两者混合在一起的新波形在被接受后,收听方也必须通过一系列解调手段将高频波滤去,只留下有意义的低频波,才能转化为最终的语音。调幅发射机一旦成功的话,无论是大明军队还是情报机构,都将真正意义上具备战场实时通讯的能力。
对于战争而言,它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不过现在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未来还会很远吗?
荣说道。
李荣赶紧答应:“奴才遵旨。”
正德皇帝又吩咐张殊两人:”需要什么,朕会让李公公配合你们。你们抓紧时间安装,朕希望尽快用电报,和齐王联络上。”
“臣等遵旨!”
张殊和冯大海躬身领命。
……
三天后,辰时刚过,首辅李东阳遵旨前往香山,去视察万春亭正在建设的电报发射塔工程。四匹马拉马车沿着新修的马路,从紫禁城出来,出了德胜门外,眼见沃野平畴,青葱一片,看着外面的风景。李东阳不觉心中一爽。
今个儿一大早,内阁安装的电话突然响起,真是把李东阳给惊到了,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正德皇帝打来的,皇帝给他的指示就是让他今天去看一看电报发射塔工程的进度。
听皇上在电话里说,这电报比电话更加的神奇,能够和千里之外的齐王笔谈,这让李东阳产生了好奇之心。安排好内阁的事后,就赶紧出了门前往香山。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么远距离的通讯,这简直是天上才有的神器。
小时候,只听说过神仙才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没想到齐王还真的可以办到,这实在太神奇了!当年慈宁宫大晴天雷击时,他曾亲眼目睹那诡异的一幕,想想后背就有些发麻。这齐王难道真是谪仙下凡,否则如何解释的清?
李东阳忍不住在心里私下琢磨:这位爷来到这世上,就没有消停过。这些年,他实在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也不知道他会把大明带向何方,应该会更加强大吧!
李东阳胡思乱想着,马车已到了景山脚下。站在景山上可以看到紫禁城的全景,这里属于皇家御苑,平时就不允许有人随便出入。自从有了这个工程后,更多的禁军在这里站岗巡逻,尤其是上山的道路更是看守的非常严格,没有通行的腰牌,任何人不可以登山。
李东阳在半山亭下了马车,步行登至景山万春亭,微风拂面,顿觉神情气爽。他站在亭子里向下俯瞰,诺大的紫禁城全景毕现,整个格局一目了然。
远远的看去,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是重檐歇山顶,雄伟庄严。进门立于三屋汉白玉石雕凿的台基上的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的最高点,更显得磅礴大气。太和殿也就是皇帝的“大朝正殿”,只有大朝会时才会开放使用。正是百姓俗称的“金銮殿”,整个紫禁城里,只有这座宫殿使用了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第一次见到电报机的时候,李东阳实在有些失望,这玩意儿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高大上,甚至还比不上电话机那样高端大气。除了电线以外,就是几个木头盒子和一些金属物件,就剩下一堆四四方方的瓷器做成的所谓的电瓶。
电瓶他倒是见过,听说那东西能像打雷一样放电,电话机旁边也安装了一个,听说里面有电,搞得那些阁老们战战兢兢不敢靠近电瓶,焦阁老更是躲得远远的,还惹出了一场笑话。得亏那位冯参谋说不用担心,电力很小,对人没有损害。大伙儿这才放心。
冯大海还说,隔一段时间就要用那个手摇的电机给电瓶充电,否则电力就会流失掉。电瓶还有一定的使用期限,隔一段时间需要更换。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不过这个叫做电报机的匣子看上去可真不怎么样。又大又丑,怎么样看也跟传说中的神器不搭界,实在是太丑了。
这是一部火花电报机,即使在后世,那也是最原始的电报机,十九世纪中旬就诞生了,这玩意儿非常的简陋,简陋得令人发指。
如果李东阳打开匣子一看,会让人更加的失望。他会发现那里面的结构极其简单,没有任何电子原件,仅仅是利用变压线圈来升高电压来为电容充电,直至电容加载在火花间隙间的电压高到足以击穿空气,进而放出电火花。
这一部分颇有些像是后世的打火机,只不过火花传递过去的电流并没有浪费掉,而是在电容和电感之间反复震荡,使之产生电磁波,最后再通过天线,将这些电磁破发射出去。换句话说,只要控制电源的开合,便能发出断断续续的电磁破,接听者根据鸣音的长短,即可将它转译为对应的信号。所谓的长长短短的电报码,便是由此而来。
张殊十分认真的向李东阳讲解原理,李东阳哪里懂这些,尽管听起来有些迷糊,但还是装作兴致勃勃的样子。不过听着听着,他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军官有些眼熟,再加上他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李东阳敢肯定他曾经见过这人,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咦”,李东阳咦了一声,指着张殊,问道,“你是京城人,老夫怎么看着你这么眼熟?”
张殊微微一笑,他还没来得及搭话,书僮李荃却噗嗤一笑,指着张殊说道:“老爷,这不就是老裁缝张老爹的孙子吗?您忘了在莱州驿站我们碰到面,张老爹带着全家正在逃难。当时您还摸过这小子的脑袋,说可惜了,这是个读书的种子。您看,快十年了吧,嘿,您还真说对了。这小子还真有了出息,登莱可真是好地方啊!连你这个皮猴子都成了人物。”
“李老大人,卑职正是张殊,俺们全家都念着您呢。这次进京前,俺爷爷还让卑职代他向您问好,让俺替他磕个头,谢谢您当年相助之恩。”说完,张殊拜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哎呀,傻孩子,不必多礼。快快起来!没想到你都这么大了,一晃快十年了,老夫真的老喽!”李东阳微笑着搀起张殊,拍拍他的肩膀又问,“你爷爷身体还好吗?在登莱还是在干老本行,做裁缝吗?看样子你们过的还不错。”
“嘿嘿!回老大人的话,爷爷还是做裁缝,不过不用自己动手。他当了青岛服装厂的厂长,那里面全部都是机器生产,比以前方便多了。爷爷的工厂主要是为军队提供新式的军装,现在大明新军的军装都是俺爷爷生产出来的。俺爹也在厂里当技术员。家里都还不错,俺又有了两个弟弟和妹妹。”
李东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又拍拍张殊的肩膀说:“不错不错,你们一家人也算是因祸得福,总算去对了地方。现在你也很不错啊,成了研究员,听说齐王还亲自教授过你,很看重你呀。对了,这东西真的可以和齐王通话。”
“呵呵,通话暂时还不行,只能进行文字交流。”张殊老老实实的说,有些遗憾的补充道,“理论上,无线电可以做到远距离通话。不过现在还做不到,很多元件我们还做不出来,恐怕很长时间里只能够通过文字交流。要实现语音通话,恐怕要几十年后了。”
“照你这么说,还真的能和千里之外的人联系?呵呵,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李东阳抚摸着这个丑陋的匣子,感叹道,“齐王真乃神人也,千里传音,人间也会有如此神器。老夫算是涨见识了。”
“话不能这么说。”张殊很诚恳地说道,“李老大人,说白了,这并非什么神器,而是科学的力量,只要掌握了科学知识,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不会感到那么神奇了。”
“科学,科学!”李东阳念叨了几次,叹了一口气,心悦诚服地说道,“哎,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啊。怪不得殿下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可以改变世界。回想这些年种种变化,果不其然呀!”
朱厚炜拿出这种简陋的电报机,也是现实的需求。为了实现远距离通讯,他采用了最取巧的办法,那就是先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造出一台堪用的实物,再让研究所把实物照搬过来,慢慢的在发展起来。没有电子元件,这不是问题。譬如他将两块锡箔上下夹在一叠油纸上,两头再用蜡封好,即是一个简易的高压电容。而电感则更加简单,无非是在绝缘管上缠上一圈又一圈的导线。目前,这些设备在不考虑量产,也不考虑规格的情况下,朱厚炜单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电报机的开发。乍一看,虽然跟那些封装后只有指甲大小的工业品相比,它们显得既粗大又简陋,不过效果却基本一致。等到北京的发射塔建好,他就能在山东尝试进行本时空第一次无线发报试验了。
电力主要靠的是单缸柴油机带动的发电机,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十几个蓄电池组成的电瓶组,最大可以提供一百瓦的功率,理论上的通讯距离是无限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电磁污染的环境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收到这台电报机发出的信号。
因为西班牙人已经开始向北美探索,为了今后的世界格局,朱厚炜准备这两年派出舰队前往太平洋对岸,在欧洲人之前,抢占美洲大陆的关键的节点,为以后控制太平洋打下基础。
在他的计划里,澳洲和新西兰也不允许欧洲人插手,这是大明的自留地。为了方便远洋探索,他才急于把无线电搞了出来,电话只不过是顺带搞出来的产品,虽然只能够一对一的讲话,但装在船上非常好用,方便各部门的通讯,舰长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对于朱厚炜庞大的计划来讲,无线电报机更加重要,舰队之间的需要及时的相互联络,总部也需要时刻掌握舰队状况。对于海上远洋航行来说,在这个时代,电报是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也是大明军队战力的倍增器。
朱厚炜目前共开发出三种无线电收发机,分别是十五瓦、六十瓦和一百瓦三种。其中15瓦的无线电收发机属于野战电台,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也有用脚踏发电的,发电机有十几公斤重,野战行军时需要专门的人员携带。
六十瓦以上电报机,就需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提供电力了,没有谁能摇动那玩意儿。需要配备柴油机,这样整套设备就越发的笨重,肯定不适合野外行军,只能够安装在船上或者马车上,对于他来讲,这已经足够了。
无线电通讯在原来的时空也是个跨时代的发明。电波这玩意儿很神奇。当电波波长大于一米时,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就是天然的反射体。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电波,可以称为天波,又称电离层反射波。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因此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
发射的电波是经距地面70—80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反射后至接收地点,其传播距离较远,一般在一千公里以上。缺点是受电离层气候影响较大,传播信号很不稳定。电离层反射的动力,主要来自无线电波发射的功率;无线电台发射的功率,主要来自电台本身的“瓦特”数量。电台瓦数越大,发射功率就越大;发射功率越大,电台讯号传递就越远越清晰,随之,电台的体积和消耗的能量就越大。
因为需要跨洋通讯,朱厚炜才更加需要大功率的无线电发报机,比如六十瓦和一百瓦,只有这两种功率才可以实现远距离通讯。
不过也不能够小觑十五瓦那种,1000km之内的通讯完全可以做到。这么小的功率为什么能够发射那么远呢?放在后世,一定达不到,可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是问题。首先,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现在这个年代,天际中的无线电讯号量非常非常少,电离层非常非常干净,小功率的电波讯号都能够传递的很远很远。
三天后的通讯实验非常的成功,北京和青岛通过电报联系,朱厚炜很快就知道了朝廷对处理朝鲜问题所做出的决定,他也同意李东阳的看法,决定按朝廷的意思办。这一次实验非常成功。一句话,无线电通讯的效果是杠杠滴,从现在开始,大明科技水平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和朝廷上下很兴奋不同,只有朱厚炜并不是特别的满意,对于他来说,火花发报机只是个过渡产品,缺点很明显,火花发报机的频谱太宽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同一范围内只能有一台发报机工作,反正只要一开机,所有的收发机都可以收到同样的信号,不过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无需保密,其他的国家没有这玩意,也不可能泄密。
朱厚炜的最终目标是使用电子管放大信号的调幅发射机。而后者最大的优点是,能直接传播语音信号。单从原理来说,无线电通讯和电话本质上极为相似,都是将声音的震荡转化为电流或电磁波的变化,经过远距离传输抵达另一端后再重新转变为声音。
只是人的嗓音频率太低,使得信号波的波长过长,而波长越长,所需天线的尺寸也越大。如果直接发射语音信号,天线长度恐怕得达到一百公里以上,这在工程上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所以想要将语音传递出去,就必须搭乘上频率更高的载波。
这正是所谓的调制。而两者混合在一起的新波形在被接受后,收听方也必须通过一系列解调手段将高频波滤去,只留下有意义的低频波,才能转化为最终的语音。调幅发射机一旦成功的话,无论是大明军队还是情报机构,都将真正意义上具备战场实时通讯的能力。
对于战争而言,它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不过现在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未来还会很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