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大明皇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德十七年三月初六,北京紫禁城,大朝会。
是日,正德皇帝朱厚照公开召见了来自和硕特汗国的使节知院大臣木合塔尔·木拉提。本拉提代表十几个草原部落向皇帝敬献了贡品,同时递交了请兵的奏折。朱厚照让他在讲述西方罗刹国东进的情况后,这才让他先退下偏殿休息,等待朝廷讨论后做出决定。
瓦剌使节退下后,朱厚照再次提出了他的西征计划,让今天与会的百官讨论。没想到这提案一出来,朝堂上立刻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意见。以首辅焦芳为首的部分北方官员支持西征计划,而朝堂上大部分大臣,尤其是南方官员旗帜鲜明的反对大明西征,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西征对大明没有任何好处,在朱厚炜的影响下,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观念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以焦芳为首主战派的理由也很充分,藩篱被外敌入侵,如果大明不管,明联邦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与大明离心离德,到时候,所谓的明联邦将名存实亡。而且哈萨克大草原对大明的战略意义很重要。于是朝堂上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从地图上看,和硕特汗国是大明在漠西草原上最大的藩国,是哈萨克大草原上最大的部落,也是瓦剌部族的盟主。这些年来,罗刹国把和硕特汗国当做了重点打击的对象,欲除之而后快。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几十年前瓦剌人曾多次入寇罗刹人的各罗斯公国,可以说,统一前的罗刹人深受瓦剌、鞑靼等游牧民族的害。对这些蒙古帝国的残余恨之入骨。
瓦剌人原居于八河地区,分为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辉特等小部。瓦剌人最强盛的时候曾经所控其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明国边墙,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形成了空前庞大的游牧帝国。对大明的威胁很大。
与原时空不同的是,第一次北伐以后,弘治十八年,太子朱厚照率领新军发起了第二次北伐,装备了火枪火炮的龙骑兵大发神威,在连续消灭瓦剌、鞑靼各部主力后,大明龙骑军和新军狂飙突进,一直把大明的边境线推到了西部推到了哈萨克草原,北边到了鞑靼人的王庭库仑城。从此,草原各部纷纷向大明称臣,其中就包括瓦剌最大的部落和硕特汗国。
历史总有些巧合,如果有穿越者看正德皇帝登基以后大明的地图话,就会惊讶的发现此刻大明疆域跟原时空后世清初康熙皇帝击败准噶尔汗国后,最强盛的时期的大清基本重合,国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以后是的大清最强盛的时候还要大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而与大清时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大明军队已经实际控制了这些的地方,大明朝廷是实打实的管理着这些地方,而不像清朝时那样,只是称臣纳贡。
或许是两次北伐,大明军队把包括瓦剌人、鞑靼人在内的草原各部打得太惨;再加上将近二十年“羊吃人”计划顺利的实施,各部落酋长忙于和大明做生意卖羊毛,向大明出口牛羊肉,一个个挣得盆满钵满。不光是各个酋长,就连普通的牧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足,因此不再喜欢打打杀杀。
这是因为这几项因素综合发挥了作用,渐渐导致了草原上各部落战斗力锐减,也没有原先那么彪悍,罗刹国攻击频频得手,势若破竹,这更加坚定了瓦西里三世向东发展的决心。这恰好应验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朱厚炜每一次小翅膀的扇动,有时候带来的后果连他自己都想不到。
正德元年朱厚照登基时,大明已经成了华夏史上最庞大的帝国。疆域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吕宋、淡马锡,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及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海参崴和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
正德九年,朱厚照又发起来南征,截止到正德十年结束,大明收回来安南,缅甸宣慰司,同时把关岛、爪哇岛纳入版图,在椰城设立南洋总督,包括正德年间新发现的新西兰、澳洲几个飞地,大明帝国如今的版图已经超过了两千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地域之宽广史无前例,超过这个时代明人的想象。
如今加入明联邦的藩属有:东边的李氏朝鲜、瀛洲各岛大名,琉球王国,中南半岛有占城、南掌、暹罗、缅甸各邦国,西南有廓尔喀、哲孟雄、不丹,中亚和西亚有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以及南洋的渤泥等三十多个小国,总人口超过四亿。
如今的大明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情况你历史上更复杂。这么大的国家管理起来是个很大的麻烦。不说别的,很多巡查各地的官员,长年累月都在旅行的途中,一趟下来,一年就过去了。更别说去打理澳洲和新西兰这样的飞地,朝廷根本顾不过来。那些地方还处于蛮荒状态,凭借着大明目前的实力,还根本无暇顾及。用一句话讲,那就是大明吃撑了!
虽然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花费了无数的金钱,火车西边已经修到了外蒙的库伦和新疆喀什,南边已经修到了广州,北边已经修到了海参崴,但依然有限,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南方还好一点,但西部、北部还有很多的渺无人烟,走上上千里都看不到一个城镇。那些地方实在太荒凉,气候太恶劣。比如外东北大兴安岭以西,目前阶段没有开发的价值,如果这次再往西打,打下来的土地怎么办?还给瓦剌和鞑靼人吗!那大明有什么好处,俺们大明军人都是凯子乎!
以上种种,正是朝堂上各位大臣反对西征的原因。反对派振振有词: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俺们又不是二傻子,犯得着吗?焦芳等少数主战派渐渐落了下风。朝堂上基本是一边倒的反对之声。各位大佬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吵的是昏天黑地。
从早晨到下午,众大臣争论了一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整体上,是反对派占了上风。正德皇帝心里那个着急呀!见焦芳顶不住了,一看这不是个事。干脆耍起了无赖,直接宣布休会,这事先搁置着,还直言齐王回来再说。
说句实话,国力强盛的时候,一个国家想出个昏君都难。有句话讲的好,”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就不容易长大”。也许有朱厚炜这个因素在,这个时空的朱厚照的性格真的改变了很多。正德皇帝如今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已经比原时空多活了五年,自然而然,性格也成熟了不少。至少,正德皇帝就比以前”民主”了很多嘛!与大臣相处的也比较和谐。朱厚照这些年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在朝臣的眼中已经很有些”明君”的风范。
说起来,朱厚照能发生这样的变化,还有一个很搞笑的原因,那就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这些年大明帝国蒸蒸日上,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再加上朝廷俸禄丰厚,贪官污吏的确比以前少了一些。加上廉政公署的监督,官员清廉了不少。再加上如今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还真有民间人士拿现在和盛唐相比。坊间纷纷流传这样的段子,朱厚照就是当朝的唐太宗,大明盛世在望。
渐渐的,这种坊间传闻传到了宫里面,朱厚照听到后,自然是喜不自胜。不管是什么原因,正因为有这种论调在,正德皇帝慢慢的也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盛名之下,当然要其实相符喽!更何况,他本来就是虚荣心很强的人,有极强的表现欲。
因此,在公众场合,朱厚照变得越来越稳重,演技也越来越高。这些年来他处处模仿唐太宗行事风格,处理事情来比过去老道了很多,不了解他过去的人一看,哎呀妈呀!这位爷还真是千古一帝,难得一见的明君哦!
……
言归正传,大朝会刚刚结束,兵部尚书杨一清就匆匆赶到前门胡同,紧急拜见杨廷和,这可是件不寻常的事。杨廷和把他迎入书房,命家人奉茶后,一概回避。然后他亲自将书房之门之窗关闭。时在深春,关门闭户,室内有些闷热。
“今日朝会上,应宁先生一言不发,又多次拉我衣角,似乎有话对我说,却欲言不言,显示关乎机密,不能入第三人之耳,”杨廷和解释说,“现在但说无妨。”
“介夫先生想的周全。”杨一清拱拱手,说道,“朝会上人多且杂,确实不好讲。”
“今日讨论的是西征,皇上因百官反对,已经搁置。应宁先生有所忧虑乎?”杨廷和问。
“不错,我却有的忧虑!”杨一清说,“我要想,介夫先生听了在下的忧虑后,也会忧虑。”
“哦,但说无妨,”杨廷和还是不紧不慢,问,“在下很想知道,何事让先生苦恼?”
“介夫先生,恕我直言。皇上决心已下,西征已成定局。我看齐王归来,也必定赞成皇上西征。我所忧虑者,在锦衣卫钱宁所收集的罗刹国情报恐怕有假,”杨一清忧心忡忡的说,“据我所知,这次瓦剌使者合塔尔·木拉提等载金银宝器入京,收藏于和硕特汗国使馆,开具名单,分馈众权者,所求者,让朝廷向藩篱开放新式武器禁运。开放新式武器禁运,本也不足忧虑。不过草原各部动作如此之大,行事全无顾忌,就不能不忧虑了。”
“应宁先生所讲,老夫有所耳闻。开放武器禁运是其一,”杨廷和说,“锦衣卫情报造假,钱宁应该没这么大胆子,齐王可不是那么好骗的。或有些夸大其词之处。至于草原部落车载金银入京,贿赂当权者,言之太过,便不足信。”
“介夫先生,此言差矣。在公或为传闻,在我却有实据,”杨一清道,“何人收受了瓦剌人的金银宝器,我十件中知道七八件,要不要说与介夫先生听一听?”
“此话当真?”杨廷和吃惊的问道,“朝中权要若与瓦剌人勾结,那就是件里通外国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请应宁兄赐告。”
于是,杨一清先从库伦守将江彬说起,据说江彬一直想回到皇帝身边,只有立功才能得到皇帝的重视。为了促成皇帝这次西征,他一边收受瓦剌人的贿赂,一边在边情侦查报告中,故意夸大罗刹国的战力和入寇规模,说白了就是打算在西征时立功,好引起正德皇帝的注意,恢复以前的职位。
为了保险起见,江彬还投其所好,私下派心腹神周、李琮专程进京,将瓦剌人给的大部分好处送给了锦衣卫都督指挥钱宁,让他帮忙促成此事。临了时,江彬还指点瓦剌人的使者木拉提,进京以后打点哪一些人,还帮木拉提开出了一份名单,考虑得格外周到。据说名单上面第一个就是首辅焦芳,以及他的亲信属从。杨一清指名道姓,言之凿凿,不由人不信。
焦芳这次收没收贿赂,杨一清却不敢肯定,但他知道御马监太监张永,司礼监太监高忠、司礼监少监卢明各得黄金五百两,司礼监太监佛保得黄金干两。瓦剌使苦木拉提长期在北京居住,与张永、高忠等人俱熟,直接将黄金送入他们家中。而与佛保、卢明不熟,则托高忠代送的。
木拉提这次送出的最大的一笔馈赠计五万银元,送与如今最得完善宠幸的锦衣卫都督同知钱宁。木拉提在神周、李琮两人的陪同下,亲自押解大批金银宝玉,送到钱宁府上。之前钱宁陆陆续续得到过江彬不少好处,如今又得了一大笔钱财,与江彬心照不宣,肯定要促成皇帝西征这件事了。
杨一清只说到钱宁为止。其实他还有一些证据,如兵部侍郎陆完收受木拉提馈赠的黄金佛台一座,重约千两。不过,事关兵部之内同僚间的关系,再加上他与陆完是同科进士,不便轻易传播出来。
即使是这样,已经是杨廷和愕然。他惊讶地问道:“这……应宁兄,汝怎么知道得如此详尽?就像是你经办的一般。”
杨一清苦笑一声,说:“介夫先生莫非忘了,我有一侄儿在锦衣卫当镇抚使,他也收了二百两黄金,心中不安,跑过来找我诉说,因此,某才知道的如此详细。”
“原来如此,”杨廷和思索了片刻后说,“我相信你的证据都是实在的,但你也知道,反腐倡廉有廉政公署主管,外人不得插手。我想动静这么大,公署不可能不闻到一些风声。况且这件事涉及到藩篱,如果我们据此论奏,如果皇上降旨查究,就在外藩面前爆了家丑,皇上这么爱面子的人,恐怕适得其反,皇上一怒之下,恐怕会连瓦剌人一起收拾了!那就麻烦大了。”
“介夫先生说的是,在下倒是没想到这里。”杨一清赞同这观点,又问,“但皇上的旨意已经到了兵部,已经明确让我们备战。朝中宫中,都有人替瓦剌人传递消息,为其内援。想要中止此事,内阁一定要有所作为。若能中止,是朝廷之福。不能中止,是朝廷之祸,试想,今后若各藩篱都用这种办法,贿赂朝廷要员,我朝将无宁日矣。故不揣冒昧,来与介夫先生商议,请介夫先生主持此事。”
“应宁兄,你的顾虑的确很有道理。哎,可惜……且等等吧!看看齐王回来后,如何复议吧。”杨廷和不甚热心,又转了个话题,“应宁兄,眼下春闺是大事,焦首辅提高河南、陕西等北方各地会试名额,压制南人之意昭然若揭。你我同为南人,不能眼看着他胡作非为。科... -->>
正德十七年三月初六,北京紫禁城,大朝会。
是日,正德皇帝朱厚照公开召见了来自和硕特汗国的使节知院大臣木合塔尔·木拉提。本拉提代表十几个草原部落向皇帝敬献了贡品,同时递交了请兵的奏折。朱厚照让他在讲述西方罗刹国东进的情况后,这才让他先退下偏殿休息,等待朝廷讨论后做出决定。
瓦剌使节退下后,朱厚照再次提出了他的西征计划,让今天与会的百官讨论。没想到这提案一出来,朝堂上立刻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意见。以首辅焦芳为首的部分北方官员支持西征计划,而朝堂上大部分大臣,尤其是南方官员旗帜鲜明的反对大明西征,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西征对大明没有任何好处,在朱厚炜的影响下,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观念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以焦芳为首主战派的理由也很充分,藩篱被外敌入侵,如果大明不管,明联邦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与大明离心离德,到时候,所谓的明联邦将名存实亡。而且哈萨克大草原对大明的战略意义很重要。于是朝堂上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从地图上看,和硕特汗国是大明在漠西草原上最大的藩国,是哈萨克大草原上最大的部落,也是瓦剌部族的盟主。这些年来,罗刹国把和硕特汗国当做了重点打击的对象,欲除之而后快。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几十年前瓦剌人曾多次入寇罗刹人的各罗斯公国,可以说,统一前的罗刹人深受瓦剌、鞑靼等游牧民族的害。对这些蒙古帝国的残余恨之入骨。
瓦剌人原居于八河地区,分为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辉特等小部。瓦剌人最强盛的时候曾经所控其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明国边墙,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形成了空前庞大的游牧帝国。对大明的威胁很大。
与原时空不同的是,第一次北伐以后,弘治十八年,太子朱厚照率领新军发起了第二次北伐,装备了火枪火炮的龙骑兵大发神威,在连续消灭瓦剌、鞑靼各部主力后,大明龙骑军和新军狂飙突进,一直把大明的边境线推到了西部推到了哈萨克草原,北边到了鞑靼人的王庭库仑城。从此,草原各部纷纷向大明称臣,其中就包括瓦剌最大的部落和硕特汗国。
历史总有些巧合,如果有穿越者看正德皇帝登基以后大明的地图话,就会惊讶的发现此刻大明疆域跟原时空后世清初康熙皇帝击败准噶尔汗国后,最强盛的时期的大清基本重合,国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以后是的大清最强盛的时候还要大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而与大清时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大明军队已经实际控制了这些的地方,大明朝廷是实打实的管理着这些地方,而不像清朝时那样,只是称臣纳贡。
或许是两次北伐,大明军队把包括瓦剌人、鞑靼人在内的草原各部打得太惨;再加上将近二十年“羊吃人”计划顺利的实施,各部落酋长忙于和大明做生意卖羊毛,向大明出口牛羊肉,一个个挣得盆满钵满。不光是各个酋长,就连普通的牧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足,因此不再喜欢打打杀杀。
这是因为这几项因素综合发挥了作用,渐渐导致了草原上各部落战斗力锐减,也没有原先那么彪悍,罗刹国攻击频频得手,势若破竹,这更加坚定了瓦西里三世向东发展的决心。这恰好应验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朱厚炜每一次小翅膀的扇动,有时候带来的后果连他自己都想不到。
正德元年朱厚照登基时,大明已经成了华夏史上最庞大的帝国。疆域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吕宋、淡马锡,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及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海参崴和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
正德九年,朱厚照又发起来南征,截止到正德十年结束,大明收回来安南,缅甸宣慰司,同时把关岛、爪哇岛纳入版图,在椰城设立南洋总督,包括正德年间新发现的新西兰、澳洲几个飞地,大明帝国如今的版图已经超过了两千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地域之宽广史无前例,超过这个时代明人的想象。
如今加入明联邦的藩属有:东边的李氏朝鲜、瀛洲各岛大名,琉球王国,中南半岛有占城、南掌、暹罗、缅甸各邦国,西南有廓尔喀、哲孟雄、不丹,中亚和西亚有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以及南洋的渤泥等三十多个小国,总人口超过四亿。
如今的大明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情况你历史上更复杂。这么大的国家管理起来是个很大的麻烦。不说别的,很多巡查各地的官员,长年累月都在旅行的途中,一趟下来,一年就过去了。更别说去打理澳洲和新西兰这样的飞地,朝廷根本顾不过来。那些地方还处于蛮荒状态,凭借着大明目前的实力,还根本无暇顾及。用一句话讲,那就是大明吃撑了!
虽然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花费了无数的金钱,火车西边已经修到了外蒙的库伦和新疆喀什,南边已经修到了广州,北边已经修到了海参崴,但依然有限,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南方还好一点,但西部、北部还有很多的渺无人烟,走上上千里都看不到一个城镇。那些地方实在太荒凉,气候太恶劣。比如外东北大兴安岭以西,目前阶段没有开发的价值,如果这次再往西打,打下来的土地怎么办?还给瓦剌和鞑靼人吗!那大明有什么好处,俺们大明军人都是凯子乎!
以上种种,正是朝堂上各位大臣反对西征的原因。反对派振振有词: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俺们又不是二傻子,犯得着吗?焦芳等少数主战派渐渐落了下风。朝堂上基本是一边倒的反对之声。各位大佬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吵的是昏天黑地。
从早晨到下午,众大臣争论了一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整体上,是反对派占了上风。正德皇帝心里那个着急呀!见焦芳顶不住了,一看这不是个事。干脆耍起了无赖,直接宣布休会,这事先搁置着,还直言齐王回来再说。
说句实话,国力强盛的时候,一个国家想出个昏君都难。有句话讲的好,”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就不容易长大”。也许有朱厚炜这个因素在,这个时空的朱厚照的性格真的改变了很多。正德皇帝如今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已经比原时空多活了五年,自然而然,性格也成熟了不少。至少,正德皇帝就比以前”民主”了很多嘛!与大臣相处的也比较和谐。朱厚照这些年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在朝臣的眼中已经很有些”明君”的风范。
说起来,朱厚照能发生这样的变化,还有一个很搞笑的原因,那就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这些年大明帝国蒸蒸日上,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再加上朝廷俸禄丰厚,贪官污吏的确比以前少了一些。加上廉政公署的监督,官员清廉了不少。再加上如今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还真有民间人士拿现在和盛唐相比。坊间纷纷流传这样的段子,朱厚照就是当朝的唐太宗,大明盛世在望。
渐渐的,这种坊间传闻传到了宫里面,朱厚照听到后,自然是喜不自胜。不管是什么原因,正因为有这种论调在,正德皇帝慢慢的也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盛名之下,当然要其实相符喽!更何况,他本来就是虚荣心很强的人,有极强的表现欲。
因此,在公众场合,朱厚照变得越来越稳重,演技也越来越高。这些年来他处处模仿唐太宗行事风格,处理事情来比过去老道了很多,不了解他过去的人一看,哎呀妈呀!这位爷还真是千古一帝,难得一见的明君哦!
……
言归正传,大朝会刚刚结束,兵部尚书杨一清就匆匆赶到前门胡同,紧急拜见杨廷和,这可是件不寻常的事。杨廷和把他迎入书房,命家人奉茶后,一概回避。然后他亲自将书房之门之窗关闭。时在深春,关门闭户,室内有些闷热。
“今日朝会上,应宁先生一言不发,又多次拉我衣角,似乎有话对我说,却欲言不言,显示关乎机密,不能入第三人之耳,”杨廷和解释说,“现在但说无妨。”
“介夫先生想的周全。”杨一清拱拱手,说道,“朝会上人多且杂,确实不好讲。”
“今日讨论的是西征,皇上因百官反对,已经搁置。应宁先生有所忧虑乎?”杨廷和问。
“不错,我却有的忧虑!”杨一清说,“我要想,介夫先生听了在下的忧虑后,也会忧虑。”
“哦,但说无妨,”杨廷和还是不紧不慢,问,“在下很想知道,何事让先生苦恼?”
“介夫先生,恕我直言。皇上决心已下,西征已成定局。我看齐王归来,也必定赞成皇上西征。我所忧虑者,在锦衣卫钱宁所收集的罗刹国情报恐怕有假,”杨一清忧心忡忡的说,“据我所知,这次瓦剌使者合塔尔·木拉提等载金银宝器入京,收藏于和硕特汗国使馆,开具名单,分馈众权者,所求者,让朝廷向藩篱开放新式武器禁运。开放新式武器禁运,本也不足忧虑。不过草原各部动作如此之大,行事全无顾忌,就不能不忧虑了。”
“应宁先生所讲,老夫有所耳闻。开放武器禁运是其一,”杨廷和说,“锦衣卫情报造假,钱宁应该没这么大胆子,齐王可不是那么好骗的。或有些夸大其词之处。至于草原部落车载金银入京,贿赂当权者,言之太过,便不足信。”
“介夫先生,此言差矣。在公或为传闻,在我却有实据,”杨一清道,“何人收受了瓦剌人的金银宝器,我十件中知道七八件,要不要说与介夫先生听一听?”
“此话当真?”杨廷和吃惊的问道,“朝中权要若与瓦剌人勾结,那就是件里通外国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请应宁兄赐告。”
于是,杨一清先从库伦守将江彬说起,据说江彬一直想回到皇帝身边,只有立功才能得到皇帝的重视。为了促成皇帝这次西征,他一边收受瓦剌人的贿赂,一边在边情侦查报告中,故意夸大罗刹国的战力和入寇规模,说白了就是打算在西征时立功,好引起正德皇帝的注意,恢复以前的职位。
为了保险起见,江彬还投其所好,私下派心腹神周、李琮专程进京,将瓦剌人给的大部分好处送给了锦衣卫都督指挥钱宁,让他帮忙促成此事。临了时,江彬还指点瓦剌人的使者木拉提,进京以后打点哪一些人,还帮木拉提开出了一份名单,考虑得格外周到。据说名单上面第一个就是首辅焦芳,以及他的亲信属从。杨一清指名道姓,言之凿凿,不由人不信。
焦芳这次收没收贿赂,杨一清却不敢肯定,但他知道御马监太监张永,司礼监太监高忠、司礼监少监卢明各得黄金五百两,司礼监太监佛保得黄金干两。瓦剌使苦木拉提长期在北京居住,与张永、高忠等人俱熟,直接将黄金送入他们家中。而与佛保、卢明不熟,则托高忠代送的。
木拉提这次送出的最大的一笔馈赠计五万银元,送与如今最得完善宠幸的锦衣卫都督同知钱宁。木拉提在神周、李琮两人的陪同下,亲自押解大批金银宝玉,送到钱宁府上。之前钱宁陆陆续续得到过江彬不少好处,如今又得了一大笔钱财,与江彬心照不宣,肯定要促成皇帝西征这件事了。
杨一清只说到钱宁为止。其实他还有一些证据,如兵部侍郎陆完收受木拉提馈赠的黄金佛台一座,重约千两。不过,事关兵部之内同僚间的关系,再加上他与陆完是同科进士,不便轻易传播出来。
即使是这样,已经是杨廷和愕然。他惊讶地问道:“这……应宁兄,汝怎么知道得如此详尽?就像是你经办的一般。”
杨一清苦笑一声,说:“介夫先生莫非忘了,我有一侄儿在锦衣卫当镇抚使,他也收了二百两黄金,心中不安,跑过来找我诉说,因此,某才知道的如此详细。”
“原来如此,”杨廷和思索了片刻后说,“我相信你的证据都是实在的,但你也知道,反腐倡廉有廉政公署主管,外人不得插手。我想动静这么大,公署不可能不闻到一些风声。况且这件事涉及到藩篱,如果我们据此论奏,如果皇上降旨查究,就在外藩面前爆了家丑,皇上这么爱面子的人,恐怕适得其反,皇上一怒之下,恐怕会连瓦剌人一起收拾了!那就麻烦大了。”
“介夫先生说的是,在下倒是没想到这里。”杨一清赞同这观点,又问,“但皇上的旨意已经到了兵部,已经明确让我们备战。朝中宫中,都有人替瓦剌人传递消息,为其内援。想要中止此事,内阁一定要有所作为。若能中止,是朝廷之福。不能中止,是朝廷之祸,试想,今后若各藩篱都用这种办法,贿赂朝廷要员,我朝将无宁日矣。故不揣冒昧,来与介夫先生商议,请介夫先生主持此事。”
“应宁兄,你的顾虑的确很有道理。哎,可惜……且等等吧!看看齐王回来后,如何复议吧。”杨廷和不甚热心,又转了个话题,“应宁兄,眼下春闺是大事,焦首辅提高河南、陕西等北方各地会试名额,压制南人之意昭然若揭。你我同为南人,不能眼看着他胡作非为。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