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楚红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于师母心里烦得很。
明天是于师母五十岁生日。前些天,在上海工作的儿子来信,说要带了女朋友回来,给她做寿。于师母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儿子了,何况儿子还有了女朋友,虽然不知道怎么样,心里还是很高兴。可今天下班后,却觉得什么都不顺心。
老于家住在城西,一片青砖低瓦的民房里。老于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四周的房子中间,还有块五、六张见方的空地,中间长着一棵老桑树,可以让儿子和一群孩子们在这里嬉笑打闹,或者抢了桑椹回来,用冷开水洗了吃,吃得一手一嘴的红汁。可随着儿子越长越高,桑树砍了,院子也越来越小,只留下几条仅可容人侧身而过的小巷。儿子小时候的朋友们,如今也一个个拉碴着胡子,抱着孩子在小巷里侧着身子荡来荡去,或者在夜里下雨似地推麻将。老于家一屋两厢,也在这块空地上搭了一间小披,烧烧饭。
老于喜欢养花,就把花栽在盆里,排了一排在窗台上,早晚浇浇水。到了冬天,就需不停地搬进搬出。有时候于师母不小心碰翻了一盆两盆的,便要发火----一点大的地方,养什么花呢?老于笑笑,依旧浇水,依旧搬进搬出。
今天,老于照旧在窗台边浇花,听见老婆拐角那边急匆匆的脚步声,停了手,走过去接了老婆手里的包,把里面的菜拿出来。这时,于师母的声音就在厨房里响了起来:“就知道弄花!饭呢?”
老于道:“不在锅里?”
于师母从厨房转进堂屋,一声不响地和老于坐着拣菜,拣了菜就转到厨房去洗菜、烧菜,锅碗瓢盆弄得“噼哩叭啦”响。一会儿,又问:“小惠怎么还没回来?”
小惠是老于和于师母的女儿,今年考大学,成绩中不溜子,时高时低,不稳定,大学上不上得成还是个问题。
“吃了块面包上晚自习去了。”老于答着,心想老婆可能在单位里面又有了什么不愉快。
以前,于师母也是个漂亮的女人,爱笑,心里有什么不愉快就说出来,老于与她结婚,就爱这个。谁不愿意与一个漂亮又爱笑的女人活一辈子呢?可是这几年眼看着老婆的腰身一天天地胖出来,脾气也变了不少,老于开始很不适应,大大小小拌了一年的嘴,才摸清楚,但思想上还是没有转过弯来,怎么会变了呢?老婆高兴的时候,天塌下来都不要紧,老于常瞅这空儿给自己办点事,弄两包烟什么的,虽然老婆也会白他两眼,但多半准成;不高兴的时候,得顺着点,千万不能说话,老婆自己憋不住,总会说出来的,这样一缓冲,再劝几句,问题就不大,否则那一肚子的不高兴迟早会发泄到自己头上。
果然,吃饭时,于师母把饭菜端上桌,坐下来,从口袋里拿出个信封,让老于看。老于一看,里面有五百块钱。老婆单位里效益不好,可平时经常有各种名目的活钱。老婆兴致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时候,常常数了给老于听----这个月加上工资拿了多少多少;然后,晃着老于的工资单,瞥一眼,说:“你呢?”
老于自觉没有什么话说,又看不进老婆这副样子,就说:“你那叫不正之风!”
于师母就会笑着问老于:“我这叫不正之风?你没抽我这不正之风?”
这时,老于就想起老婆单位里发钱,有时老婆一高兴,就给自己买两包好烟的事来,就住了嘴。
可今天不同,今天拿了五百块钱回来,老婆似乎并不高兴,老于就有点奇怪。问:“又是什么钱?”
老婆用筷子搅着碗里的饭,并不吃,颠颠倒倒说了半天,老于才明白,原来老婆单位里负责人今天找老婆谈了话,先递给她五百块钱,又说了一大通,也就是于师母你五十岁了,按年龄该退休的意思,没等于师母张口,又说:“那五百块钱,是大家凑起来的一点小意思,算是送你。”说完就走了。
老于听了,愣了好半天。也想过老婆退休的事,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平时一天天过日子觉得时间很长,现在要退休了,才觉得以前那么多日子只是一个昨天。呆了半天,说:“吃饭罢。”
二
老于是一个夜猫子,晚上做事,多晚都不怕。老于在一所重点中学里上班,老师、学生都叫他于老师。其实于老师并不是老师。老于写得一手好字,在学校文印室原是一块金字招牌,做事又细心,一张蜡纸刻写下来,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点错,再加上老于脾气好,为人温和,老师、学生都很敬重他。
前几年,学校给老于找了个徒弟,也姓于,大家便叫他小于;又和老于长得有些像,大家就都说两人有缘,老于心里很高兴。不想叫他一写字,简直不成字,练了几个月,也不见长进。说他几句,话倒比你还多。老于于是也不问他,只叫他推推油滚子,印印卷子、讲义,搞搞装订什么的。又不能熬夜,每每大考小考小测验什么的,晚上加班,老于刻好一张,他已睡死过去,还打呼噜,叫起来做事也没精打采的,弄得老于也没精打采的。
后来,学校让他去学电脑打字,回来倒比老于神气,打出来的字也漂亮,也快,只是错得多。便让老于给他校对、油印、装订,老于就经常一个人弄到很晚,觉得小于一走,文印室里很静。
因为睡得晚,所以老于爱睡懒觉。可今天早上不行,于师母醒来后,瞪着天花板呆了半天,踢踢老于:“起来,叫小惠上学,再去看看有什么菜。”
老于躺在床上醒了一会儿,看看老婆,知道今天懒不起来,得给老婆过生日,就坐起来穿衣服,说:“吃什么?”
于师母仍望着天花板,没作声。老于就闭了嘴,穿好衣服去叫小惠,然后上街买菜。
菜场离老于家很近,老于也就和菜场上的营业员、小贩子混得很熟。于师母最爱吃猪脚爪,老于七拐八拐到菜场,直接走到邻居二小的摊点上。二小以前刚出摊的时候,老于最爱到他的摊子上买猪肉买脚爪。可有次回来,发现份量不对,称了称,三斤少二两,觉得二小不好,邻居也要扣秤。后来就到别的摊点上去买,回来再一称,三斤倒少了四两,想想二小还是留了情面的,心眼并不太坏,就又到二小摊上去买了。称了脚爪,又各处转转,顺便打了些豆浆、油条什么的。天又一滴两滴地下起了小雨,老于张开手掌护在早点上,七拐八拐拐到家,肩膀上已经湿了。
回到家,看着小惠吃早饭,又问小惠最近学习怎么样。小惠还没睡醒,心里不舒服,便说没有怎么样。老于觉得没趣。等小惠去上学了,又叫于师母起来吃饭。老婆哼了声,不知说了些什么,并没有起来的意思。老于只好自己吃了,把豆浆放在炉子上用小火温着,又交待老婆几句,关了门去上... -->>
一
于师母心里烦得很。
明天是于师母五十岁生日。前些天,在上海工作的儿子来信,说要带了女朋友回来,给她做寿。于师母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儿子了,何况儿子还有了女朋友,虽然不知道怎么样,心里还是很高兴。可今天下班后,却觉得什么都不顺心。
老于家住在城西,一片青砖低瓦的民房里。老于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四周的房子中间,还有块五、六张见方的空地,中间长着一棵老桑树,可以让儿子和一群孩子们在这里嬉笑打闹,或者抢了桑椹回来,用冷开水洗了吃,吃得一手一嘴的红汁。可随着儿子越长越高,桑树砍了,院子也越来越小,只留下几条仅可容人侧身而过的小巷。儿子小时候的朋友们,如今也一个个拉碴着胡子,抱着孩子在小巷里侧着身子荡来荡去,或者在夜里下雨似地推麻将。老于家一屋两厢,也在这块空地上搭了一间小披,烧烧饭。
老于喜欢养花,就把花栽在盆里,排了一排在窗台上,早晚浇浇水。到了冬天,就需不停地搬进搬出。有时候于师母不小心碰翻了一盆两盆的,便要发火----一点大的地方,养什么花呢?老于笑笑,依旧浇水,依旧搬进搬出。
今天,老于照旧在窗台边浇花,听见老婆拐角那边急匆匆的脚步声,停了手,走过去接了老婆手里的包,把里面的菜拿出来。这时,于师母的声音就在厨房里响了起来:“就知道弄花!饭呢?”
老于道:“不在锅里?”
于师母从厨房转进堂屋,一声不响地和老于坐着拣菜,拣了菜就转到厨房去洗菜、烧菜,锅碗瓢盆弄得“噼哩叭啦”响。一会儿,又问:“小惠怎么还没回来?”
小惠是老于和于师母的女儿,今年考大学,成绩中不溜子,时高时低,不稳定,大学上不上得成还是个问题。
“吃了块面包上晚自习去了。”老于答着,心想老婆可能在单位里面又有了什么不愉快。
以前,于师母也是个漂亮的女人,爱笑,心里有什么不愉快就说出来,老于与她结婚,就爱这个。谁不愿意与一个漂亮又爱笑的女人活一辈子呢?可是这几年眼看着老婆的腰身一天天地胖出来,脾气也变了不少,老于开始很不适应,大大小小拌了一年的嘴,才摸清楚,但思想上还是没有转过弯来,怎么会变了呢?老婆高兴的时候,天塌下来都不要紧,老于常瞅这空儿给自己办点事,弄两包烟什么的,虽然老婆也会白他两眼,但多半准成;不高兴的时候,得顺着点,千万不能说话,老婆自己憋不住,总会说出来的,这样一缓冲,再劝几句,问题就不大,否则那一肚子的不高兴迟早会发泄到自己头上。
果然,吃饭时,于师母把饭菜端上桌,坐下来,从口袋里拿出个信封,让老于看。老于一看,里面有五百块钱。老婆单位里效益不好,可平时经常有各种名目的活钱。老婆兴致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时候,常常数了给老于听----这个月加上工资拿了多少多少;然后,晃着老于的工资单,瞥一眼,说:“你呢?”
老于自觉没有什么话说,又看不进老婆这副样子,就说:“你那叫不正之风!”
于师母就会笑着问老于:“我这叫不正之风?你没抽我这不正之风?”
这时,老于就想起老婆单位里发钱,有时老婆一高兴,就给自己买两包好烟的事来,就住了嘴。
可今天不同,今天拿了五百块钱回来,老婆似乎并不高兴,老于就有点奇怪。问:“又是什么钱?”
老婆用筷子搅着碗里的饭,并不吃,颠颠倒倒说了半天,老于才明白,原来老婆单位里负责人今天找老婆谈了话,先递给她五百块钱,又说了一大通,也就是于师母你五十岁了,按年龄该退休的意思,没等于师母张口,又说:“那五百块钱,是大家凑起来的一点小意思,算是送你。”说完就走了。
老于听了,愣了好半天。也想过老婆退休的事,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平时一天天过日子觉得时间很长,现在要退休了,才觉得以前那么多日子只是一个昨天。呆了半天,说:“吃饭罢。”
二
老于是一个夜猫子,晚上做事,多晚都不怕。老于在一所重点中学里上班,老师、学生都叫他于老师。其实于老师并不是老师。老于写得一手好字,在学校文印室原是一块金字招牌,做事又细心,一张蜡纸刻写下来,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点错,再加上老于脾气好,为人温和,老师、学生都很敬重他。
前几年,学校给老于找了个徒弟,也姓于,大家便叫他小于;又和老于长得有些像,大家就都说两人有缘,老于心里很高兴。不想叫他一写字,简直不成字,练了几个月,也不见长进。说他几句,话倒比你还多。老于于是也不问他,只叫他推推油滚子,印印卷子、讲义,搞搞装订什么的。又不能熬夜,每每大考小考小测验什么的,晚上加班,老于刻好一张,他已睡死过去,还打呼噜,叫起来做事也没精打采的,弄得老于也没精打采的。
后来,学校让他去学电脑打字,回来倒比老于神气,打出来的字也漂亮,也快,只是错得多。便让老于给他校对、油印、装订,老于就经常一个人弄到很晚,觉得小于一走,文印室里很静。
因为睡得晚,所以老于爱睡懒觉。可今天早上不行,于师母醒来后,瞪着天花板呆了半天,踢踢老于:“起来,叫小惠上学,再去看看有什么菜。”
老于躺在床上醒了一会儿,看看老婆,知道今天懒不起来,得给老婆过生日,就坐起来穿衣服,说:“吃什么?”
于师母仍望着天花板,没作声。老于就闭了嘴,穿好衣服去叫小惠,然后上街买菜。
菜场离老于家很近,老于也就和菜场上的营业员、小贩子混得很熟。于师母最爱吃猪脚爪,老于七拐八拐到菜场,直接走到邻居二小的摊点上。二小以前刚出摊的时候,老于最爱到他的摊子上买猪肉买脚爪。可有次回来,发现份量不对,称了称,三斤少二两,觉得二小不好,邻居也要扣秤。后来就到别的摊点上去买,回来再一称,三斤倒少了四两,想想二小还是留了情面的,心眼并不太坏,就又到二小摊上去买了。称了脚爪,又各处转转,顺便打了些豆浆、油条什么的。天又一滴两滴地下起了小雨,老于张开手掌护在早点上,七拐八拐拐到家,肩膀上已经湿了。
回到家,看着小惠吃早饭,又问小惠最近学习怎么样。小惠还没睡醒,心里不舒服,便说没有怎么样。老于觉得没趣。等小惠去上学了,又叫于师母起来吃饭。老婆哼了声,不知说了些什么,并没有起来的意思。老于只好自己吃了,把豆浆放在炉子上用小火温着,又交待老婆几句,关了门去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