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小说网 www.hengjishizheng.com,大明皇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华看了一眼还陷入沉思的大儿子,便笑道:“行政学院如果需要吾儿效力,卫王只需和吏部打个招呼就能办成。这么简单的事情,不知卫王为何舍近求远?”
“王大人有所不知,卫王从不强人所难,他每次请朝廷派人,都需得征求本人的意见。强扭的瓜不甜嘛!“,突然想起了什么,叶良辅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递过去说道,”对了,小王大人,卫王让我带来了他的一本书转交给你,想请你予以斧正。”
听说是卫王写的书,王守仁赶紧起身双手接过。只见封面上写着,作者正是朱厚炜,顿时心生好奇。他打开第一页一看,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写着八个大字:
”知行合一,格物自知。”
这倒没有什么新意,宋朝时心学大师张载就已经提出了这个说法。不过翻开下一页一看,顿时让他大惊失色。
他忍不住跟着吟涌起来:“新学四要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王守仁读得神情并茂,他的父亲王华在旁也听得眉飞色舞,有些心痒难耐。忍不住凑过去看内容,王守仁这时候才醒悟过来,把书双手递给父亲,转头恭敬问道:
“叶先生,此乃卫王所作吗?吾尝闻殿下天纵奇才,生而知之。今日一见其文,果然名不虚传。卫王当真才十三岁。”
“正是卫王亲手所做。”,叶良辅先是肯定的点点头,用手指了指自己,继续说道,“登莱的所有官员基本上都和卫王探讨过这本书,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卫王并不在意。他每三个月都要给治下官员授课一周,名曰岗位培训。主要培训治政、儒学、天文、地理、算术、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内容无所不包,而且还经常展开讨论。这本书都是他授课时的讲义。
卫王曰:读书本意在元元,读书为了明理,更是为了仕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改善所辖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就是他的责任。卫王曾经这样说过,当官不为民谋福,不如回家种些田。”
王守仁若有所思,只听叶良辅继续说道:“小王大人,卫王听闻您钻研格物致知,曾经格竹,却一无所获。卫王让下官转告阁下:坐而论道,闭门造车,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原来儒学中的格物致知大而空泛,并没有切合实际的手段。
如今真正的格物致知已经在西方崛起,那就是科学。科学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儒家思想发展了几千年,应该要有所改变了,他希望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看看你所崇尚的心学和卫王的新学可有相互借鉴的地方。”
王守仁不再犹豫,抱拳施礼道:“请转告卫王殿下,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好!如此一言为定。”叶良辅大喜,举起了右掌。
王守仁莞尔一笑,也举起右掌和他轻轻相击,两个人相视一笑,王守仁根本不知道,这所谓的,纯粹是改编自他后世的大作。
说来好笑,制药的买回了自己产的药,这朱厚炜的确太坏了!投其所好而已。
……
叶良辅不负所望,说服王守仁诚心投入卫王门下,愿意出任皇家行政学院教育长。远在登莱的朱厚炜还浑然不知,不过他现在已经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什么事情让这位穿越者如此高兴呢?无它,通过他的指点,在那些工匠的努力下,登莱钢铁厂成功的突破了灰口铁批量的生产技术,这将为他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你让他如何不会兴奋?
不说别的,就是火炮铸造技术也会得到一次飞跃。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题外话。以往的穿越总是吹嘘铁模铸造技术如何了得,作为一个治金和机械方面的专家,朱厚炜看了以后几乎喷饭。有些作者实在有些想当然了,他们根本不懂得真正冶金和金属加工工艺。
有人问,在明代能不能搞出或者是清末鸦片战争时的铁模铸炮技术呢?铁模铸炮有无技术难度?内模水冷技术有无技术难度?
如果是朱厚炜,他的答案是能!而且没什么难度。
后世一些网络中涉及到虐心的技术没有不提到以上两条领先时代的技术的,铁模铸炮和内模水冷技术都泛滥了,反正这是思路问题,是神器!真的是这样么?朱厚炜肯定会嗤之以鼻。
铁模技术本身的硬件并不难搞,铸铁的或者铸钢的都可以,无非就是个承载容器,起到的作用除了固定炮模外,就是散热作用比较好。铁模的好处还有就是方便整合,不像泥模铸炮那样必须靠时间来等待阴干。
这些硬件明代完全可以实现。但是铁模的也有缺点,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
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铁。
当然由于铁液在凝固过程中过冷度较大,因此表层的金属结晶微粒比较致密,身管较为光滑。
说实话,铁模铸炮的唯一好处就是加快了生产速率,不用像泥模铸炮那样等待几个月的时间。
这点在清末龚振麟的铁模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都是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
为了增加抗拉强度只能用数量来堆砌质量,也就是增加壁厚来解决。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中大清兵工厂新铸造的火炮几乎都是白口铁!从金相学的角度分析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铁模铸炮说起来都被后世某些网络作者捧到了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是铸造行业的神器,其实这种技术并不是多么了不起,起码在汉代、两晋和宋代都有出土的用来铸造农具的铁范模具,清末官员龚振麟不过是拿来铸炮而已。
说良心话,这种清末时代的技术和西方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兴起的新兴机械加工技术相比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那些说“我大清官员龚振麟的铸炮技术”比欧洲蛮夷领先几十年云云的,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满足自己的意淫心罢了。
欧洲在当时主要依靠的还是机械加工技术,以及后来的大型金属锻造技术加机械加工技术,后来欧洲各国无数的大口径舰炮都是这么制造的。十九世纪时,欧洲当时用的是蒸汽机鼓风,铁液的温度较高,所以生铁液中的硅含量也较高,硅石促进石墨化的重要元素。
并且用砂模铸造实心铁柱,砂模的透气性较好铁液表面不易产生气孔,而热传导系数又比铁模小的多,因此铁液有充分的时间从高温逐渐冷却进而析出石墨,这样形成优质的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的韧性要比白口铁好得多,而且石墨化的组织更便于金属切削加工。欧洲当时的造炮最高技术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用砂模铸造实心灰口铁柱,然后用超长钻头进行钻孔,之后车去外表面疏松区,然后进行扩孔、镗孔等工序。这才是真正的铸炮技术。
欧洲十九世纪的铸炮技术严格说来是机械加工技术为主,这与手工业时代的满清的主要技术铸造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概念。虽然外形都差不多,都是前装滑膛炮;
至于内模水冷技术在米帝内战时期出现的,这种技术的关键:一是铸造材料技术的发展。二是水冷却速度参数的具体控制。
首先铸造材料技术就是一个坑。我们知道生铁液在冷却速度快的时候容易白口化,但是这是相对硅含量不太高的时候的金相反应。如果硅含量再高的话生铁液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生铁液不受冷却速度影响始终灰口化。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结果,需要的条件很多,首先高炉的温度要足够高,最好是有热鼓风技术将高炉的温度提升到当时所能达到的技术极限,1830年以后尼尔森的热鼓风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一点。而朱厚炜设计的高炉也达到了这种要求。这样铁液中硅的含量较高,冷却时石墨化较为突出。
其次是鼓风量,蒸汽机为高炉注入的强大动力源是根本性的技术保证;再次,生铁精炼反射炉。这种炉子能够对生铁液进行二次熔炼,去除铁液中的杂质,使得铁液更为纯净。
这种技术在十八世纪后期就已经出现,英国海军所用的大炮都是这种方法生产的,没有一门炸膛的,而同时期的法国人没有使用这种技术,连炮手们都对他们的大炮深恶痛绝。
水冷却速度参数的具体控制又是一个坑。这个需要的软件技术参数较多,其实水冷技术的本质就是控制炮管内外表面的相对冷却速度。
十九世纪以前的铸造型炮管由于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的多,导致外层先冷却而内层后冷却,尤其是内层最后冷却时受到应力较大容易开裂。
而内模水冷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尤其是在铸造超大口径身管的时候,当时的技术对于13--15英寸炮管的机械加工成本太高昂而且大型铸造技术也是一种考验,内外表面积差更大,内膜水冷技术能够保证内外表面冷却均衡甚至内层先冷却而外层后冷却,有点类似于身管自紧技术。
但是这技术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却不容易,比如首先水流速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十九世纪后半期人们已经比较系统测量了各种液体介质水、油等和金属介质铁、铜、铅等的比热容,并且也发展了相应的热力学和相关的方程式。
人们可以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具体的量化水的流速与温度变化的具体参数。在当时近代热力学发展和比较先进的测控条件下,罗德曼还是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相对比较科学完善的数据体系,那么明代人怎么实现这种量化?
还有热鼓风技术明代也没有出现,可以采用金属热风管技术或者建造蓄热室技术。但是内幕水冷技术就太难了。这个难不是说硬件设备的困难,而是各种参数的具体量化,如果没有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测量体系和热力学体系,就不容易搞定。
当然如果通过大量实验实地论证也是可以的,就是时间上长一些而已,危险多一些而已,耗费大一些而已。大概有个二三十年估计能搞定。
像那些里的提出一个内模水冷技术概念,立刻就能大规模使用,嘿嘿,那就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扯淡了!任何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没有相应软硬件基础哪是那么好实现的!
因此,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总结的大量的实验数据,登莱钢铁厂才突破这种技术。这还是有了高效的冶炼设备,才做出来的成绩。因此,当得知钢铁厂能够批量生产出性能稳定的灰口铁后,朱厚炜那真的是欣喜若狂,这可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欣喜之下,朱厚炜毫不吝啬。当场就奖励技术攻关小组五千两白银,授予三位大匠雷横、冯山和田单三人从六品王府供奉的官职,让在场的所有人艳羡不已。
“小人多谢卫王殿下大恩!”
雷横、冯山和田单三人激动的热泪盈眶,立刻拜服在地谢恩。他们没有想到卫王说话算话,除了奖励,竟然因为一项技术的突破,还会授予他们这些低贱的工匠官职。这可是个意外的惊喜!
朱厚炜笑盈盈的把这三人搀扶起来,说道:“诸位大匠不必如此。本王曾经说过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的岗位可以做出不同的贡献。你们也不要因此骄傲,这仅仅才是第一步。
这段日子,本王将要教授你们几样新的技术,而且还要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机器。让你们也开开眼,看看凭着我们的双手,可以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厚炜一直就待在登莱钢铁厂,他细心教授给工匠们的是灰口铁应力退火,热处理和表面淬火工艺等技术。
他这样做,是为了生产一台跨时代的机器做准备。灰口铁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耐磨性、切削加工性、消震性和缺口不敏感性,这些则为钢所不及。
铸造车间内,众位工匠全神贯注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卫王亲手做示范,指导他们这些工艺。每个人生怕错过一句话,学得格外的认真。
几天后,朱厚炜带来一个大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全部都是大幅图纸,看那纸张的年份,已经有了很长的时间。应该是五六年前就画好了的。
这些图纸非常多,分为总图,加工图以及总装图纸,画的非常的精致。图纸上有说明,对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有后世人在这,只要他是熟悉机械的。肯定会大喝一声:
“我操!朱厚炜,你特么的开这么大的金手指,竟然要打造单缸柴油发动机。”
嘿嘿!不错。就是单缸柴油发动机,这金手指开得……
王华看了一眼还陷入沉思的大儿子,便笑道:“行政学院如果需要吾儿效力,卫王只需和吏部打个招呼就能办成。这么简单的事情,不知卫王为何舍近求远?”
“王大人有所不知,卫王从不强人所难,他每次请朝廷派人,都需得征求本人的意见。强扭的瓜不甜嘛!“,突然想起了什么,叶良辅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递过去说道,”对了,小王大人,卫王让我带来了他的一本书转交给你,想请你予以斧正。”
听说是卫王写的书,王守仁赶紧起身双手接过。只见封面上写着,作者正是朱厚炜,顿时心生好奇。他打开第一页一看,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写着八个大字:
”知行合一,格物自知。”
这倒没有什么新意,宋朝时心学大师张载就已经提出了这个说法。不过翻开下一页一看,顿时让他大惊失色。
他忍不住跟着吟涌起来:“新学四要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王守仁读得神情并茂,他的父亲王华在旁也听得眉飞色舞,有些心痒难耐。忍不住凑过去看内容,王守仁这时候才醒悟过来,把书双手递给父亲,转头恭敬问道:
“叶先生,此乃卫王所作吗?吾尝闻殿下天纵奇才,生而知之。今日一见其文,果然名不虚传。卫王当真才十三岁。”
“正是卫王亲手所做。”,叶良辅先是肯定的点点头,用手指了指自己,继续说道,“登莱的所有官员基本上都和卫王探讨过这本书,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卫王并不在意。他每三个月都要给治下官员授课一周,名曰岗位培训。主要培训治政、儒学、天文、地理、算术、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内容无所不包,而且还经常展开讨论。这本书都是他授课时的讲义。
卫王曰:读书本意在元元,读书为了明理,更是为了仕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改善所辖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就是他的责任。卫王曾经这样说过,当官不为民谋福,不如回家种些田。”
王守仁若有所思,只听叶良辅继续说道:“小王大人,卫王听闻您钻研格物致知,曾经格竹,却一无所获。卫王让下官转告阁下:坐而论道,闭门造车,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原来儒学中的格物致知大而空泛,并没有切合实际的手段。
如今真正的格物致知已经在西方崛起,那就是科学。科学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儒家思想发展了几千年,应该要有所改变了,他希望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看看你所崇尚的心学和卫王的新学可有相互借鉴的地方。”
王守仁不再犹豫,抱拳施礼道:“请转告卫王殿下,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好!如此一言为定。”叶良辅大喜,举起了右掌。
王守仁莞尔一笑,也举起右掌和他轻轻相击,两个人相视一笑,王守仁根本不知道,这所谓的,纯粹是改编自他后世的大作。
说来好笑,制药的买回了自己产的药,这朱厚炜的确太坏了!投其所好而已。
……
叶良辅不负所望,说服王守仁诚心投入卫王门下,愿意出任皇家行政学院教育长。远在登莱的朱厚炜还浑然不知,不过他现在已经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什么事情让这位穿越者如此高兴呢?无它,通过他的指点,在那些工匠的努力下,登莱钢铁厂成功的突破了灰口铁批量的生产技术,这将为他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你让他如何不会兴奋?
不说别的,就是火炮铸造技术也会得到一次飞跃。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题外话。以往的穿越总是吹嘘铁模铸造技术如何了得,作为一个治金和机械方面的专家,朱厚炜看了以后几乎喷饭。有些作者实在有些想当然了,他们根本不懂得真正冶金和金属加工工艺。
有人问,在明代能不能搞出或者是清末鸦片战争时的铁模铸炮技术呢?铁模铸炮有无技术难度?内模水冷技术有无技术难度?
如果是朱厚炜,他的答案是能!而且没什么难度。
后世一些网络中涉及到虐心的技术没有不提到以上两条领先时代的技术的,铁模铸炮和内模水冷技术都泛滥了,反正这是思路问题,是神器!真的是这样么?朱厚炜肯定会嗤之以鼻。
铁模技术本身的硬件并不难搞,铸铁的或者铸钢的都可以,无非就是个承载容器,起到的作用除了固定炮模外,就是散热作用比较好。铁模的好处还有就是方便整合,不像泥模铸炮那样必须靠时间来等待阴干。
这些硬件明代完全可以实现。但是铁模的也有缺点,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
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铁。
当然由于铁液在凝固过程中过冷度较大,因此表层的金属结晶微粒比较致密,身管较为光滑。
说实话,铁模铸炮的唯一好处就是加快了生产速率,不用像泥模铸炮那样等待几个月的时间。
这点在清末龚振麟的铁模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都是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
为了增加抗拉强度只能用数量来堆砌质量,也就是增加壁厚来解决。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中大清兵工厂新铸造的火炮几乎都是白口铁!从金相学的角度分析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铁模铸炮说起来都被后世某些网络作者捧到了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是铸造行业的神器,其实这种技术并不是多么了不起,起码在汉代、两晋和宋代都有出土的用来铸造农具的铁范模具,清末官员龚振麟不过是拿来铸炮而已。
说良心话,这种清末时代的技术和西方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兴起的新兴机械加工技术相比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那些说“我大清官员龚振麟的铸炮技术”比欧洲蛮夷领先几十年云云的,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满足自己的意淫心罢了。
欧洲在当时主要依靠的还是机械加工技术,以及后来的大型金属锻造技术加机械加工技术,后来欧洲各国无数的大口径舰炮都是这么制造的。十九世纪时,欧洲当时用的是蒸汽机鼓风,铁液的温度较高,所以生铁液中的硅含量也较高,硅石促进石墨化的重要元素。
并且用砂模铸造实心铁柱,砂模的透气性较好铁液表面不易产生气孔,而热传导系数又比铁模小的多,因此铁液有充分的时间从高温逐渐冷却进而析出石墨,这样形成优质的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的韧性要比白口铁好得多,而且石墨化的组织更便于金属切削加工。欧洲当时的造炮最高技术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用砂模铸造实心灰口铁柱,然后用超长钻头进行钻孔,之后车去外表面疏松区,然后进行扩孔、镗孔等工序。这才是真正的铸炮技术。
欧洲十九世纪的铸炮技术严格说来是机械加工技术为主,这与手工业时代的满清的主要技术铸造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概念。虽然外形都差不多,都是前装滑膛炮;
至于内模水冷技术在米帝内战时期出现的,这种技术的关键:一是铸造材料技术的发展。二是水冷却速度参数的具体控制。
首先铸造材料技术就是一个坑。我们知道生铁液在冷却速度快的时候容易白口化,但是这是相对硅含量不太高的时候的金相反应。如果硅含量再高的话生铁液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生铁液不受冷却速度影响始终灰口化。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结果,需要的条件很多,首先高炉的温度要足够高,最好是有热鼓风技术将高炉的温度提升到当时所能达到的技术极限,1830年以后尼尔森的热鼓风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一点。而朱厚炜设计的高炉也达到了这种要求。这样铁液中硅的含量较高,冷却时石墨化较为突出。
其次是鼓风量,蒸汽机为高炉注入的强大动力源是根本性的技术保证;再次,生铁精炼反射炉。这种炉子能够对生铁液进行二次熔炼,去除铁液中的杂质,使得铁液更为纯净。
这种技术在十八世纪后期就已经出现,英国海军所用的大炮都是这种方法生产的,没有一门炸膛的,而同时期的法国人没有使用这种技术,连炮手们都对他们的大炮深恶痛绝。
水冷却速度参数的具体控制又是一个坑。这个需要的软件技术参数较多,其实水冷技术的本质就是控制炮管内外表面的相对冷却速度。
十九世纪以前的铸造型炮管由于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的多,导致外层先冷却而内层后冷却,尤其是内层最后冷却时受到应力较大容易开裂。
而内模水冷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尤其是在铸造超大口径身管的时候,当时的技术对于13--15英寸炮管的机械加工成本太高昂而且大型铸造技术也是一种考验,内外表面积差更大,内膜水冷技术能够保证内外表面冷却均衡甚至内层先冷却而外层后冷却,有点类似于身管自紧技术。
但是这技术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却不容易,比如首先水流速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十九世纪后半期人们已经比较系统测量了各种液体介质水、油等和金属介质铁、铜、铅等的比热容,并且也发展了相应的热力学和相关的方程式。
人们可以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具体的量化水的流速与温度变化的具体参数。在当时近代热力学发展和比较先进的测控条件下,罗德曼还是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相对比较科学完善的数据体系,那么明代人怎么实现这种量化?
还有热鼓风技术明代也没有出现,可以采用金属热风管技术或者建造蓄热室技术。但是内幕水冷技术就太难了。这个难不是说硬件设备的困难,而是各种参数的具体量化,如果没有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测量体系和热力学体系,就不容易搞定。
当然如果通过大量实验实地论证也是可以的,就是时间上长一些而已,危险多一些而已,耗费大一些而已。大概有个二三十年估计能搞定。
像那些里的提出一个内模水冷技术概念,立刻就能大规模使用,嘿嘿,那就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扯淡了!任何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没有相应软硬件基础哪是那么好实现的!
因此,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总结的大量的实验数据,登莱钢铁厂才突破这种技术。这还是有了高效的冶炼设备,才做出来的成绩。因此,当得知钢铁厂能够批量生产出性能稳定的灰口铁后,朱厚炜那真的是欣喜若狂,这可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欣喜之下,朱厚炜毫不吝啬。当场就奖励技术攻关小组五千两白银,授予三位大匠雷横、冯山和田单三人从六品王府供奉的官职,让在场的所有人艳羡不已。
“小人多谢卫王殿下大恩!”
雷横、冯山和田单三人激动的热泪盈眶,立刻拜服在地谢恩。他们没有想到卫王说话算话,除了奖励,竟然因为一项技术的突破,还会授予他们这些低贱的工匠官职。这可是个意外的惊喜!
朱厚炜笑盈盈的把这三人搀扶起来,说道:“诸位大匠不必如此。本王曾经说过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的岗位可以做出不同的贡献。你们也不要因此骄傲,这仅仅才是第一步。
这段日子,本王将要教授你们几样新的技术,而且还要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机器。让你们也开开眼,看看凭着我们的双手,可以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厚炜一直就待在登莱钢铁厂,他细心教授给工匠们的是灰口铁应力退火,热处理和表面淬火工艺等技术。
他这样做,是为了生产一台跨时代的机器做准备。灰口铁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耐磨性、切削加工性、消震性和缺口不敏感性,这些则为钢所不及。
铸造车间内,众位工匠全神贯注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卫王亲手做示范,指导他们这些工艺。每个人生怕错过一句话,学得格外的认真。
几天后,朱厚炜带来一个大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全部都是大幅图纸,看那纸张的年份,已经有了很长的时间。应该是五六年前就画好了的。
这些图纸非常多,分为总图,加工图以及总装图纸,画的非常的精致。图纸上有说明,对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有后世人在这,只要他是熟悉机械的。肯定会大喝一声:
“我操!朱厚炜,你特么的开这么大的金手指,竟然要打造单缸柴油发动机。”
嘿嘿!不错。就是单缸柴油发动机,这金手指开得……